绿林网

拖延心理學经典读后感有感

拖延心理學经典读后感有感

《拖延心理學》是一本由珍.博克 / 萊諾拉.袁著作,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50,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拖延心理學》读后感(一):看完后的迷惑

整本书看完了觉得,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很有帮助。可合上书才发现,原来“拖延”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社会。如果整个社会都或多或少有“拖延”这个心理疾病的话,那这就是一个“拖延”的环境。我们又该怎么面对呢?环境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应该怎么去适应这种拖延?

《拖延心理學》读后感(二):前半部分几乎击中心灵,后面各种方法罗列却让人不好操作

这本书分析了拖延的心理学原因,然后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通过一些实例和心理分析来达成观点的阐释,比较可信,前半部分几乎击中心灵,每句话似乎都让你醍醐灌顶,重新认识自己。但后面各种方法罗列却让人不好操作,陷入了成功励志类书籍的通病,总的来说还不错。

对于我个人来说,头绪繁多或无从下手的事容易造成拖延。里面也暗含了完美主义倾向:我不确定能做到最好,因而失去了细步迈出逐步夯实的动力。甚至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不怕失败最重要是不要把表现与能力价值挂钩,不要与外在评价过度关联。

我就是固定心态的完美主义者,原以为拖延并不严重,但其实一直都在。但其实我并无天分,只有一些巧合和努力,天分被外在拔高了,因此完美主义心态是没有坚实基础的。寄希望于虚荣和享乐并存对我来说也不可能,这个世界没有白吃的午餐,对于我来说也没有轻松过上好日子的路子。必须首先保证勤奋然后途中注意方法和结果。从此开始,看穿红尘放弃虚无缥缈靠外界肯定的价值,不怕失败重新构建自己的价值。工作即使不热爱,勤奋是必须的,而自己的家庭及梦想则必须两者都有。

最可怕的事情是去全然地接受自己,然而对个人来说,成长是最重要的,全然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并不妨碍反而有助于你的成长,何乐不为?拖延总会归因于某种患得患失,此时要注意和自身成长及责任对比。而且特别注意不要让这些担忧成为懒惰潜在的借口,因而循环恶化。

这本书中学到的最大一点是冷静分析:当拖延症发作时,要看清其中的原因,以前或许看不清,现在这么多案例看了这本书应该可以了。当不良情绪发作时也要照样分析,然后做出决策。借口,潜意识的懒惰等等阻碍前进的因素都要刨出来。然后与自己的目标之路最大限度匹配。

《拖延心理學》读后感(三):明确的小目标 积极的心态

两天半的时间看完这本书。

看前半部分的时候觉得很多话语都直切我的要害,发现了很多以往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的拖延问题。完美主义,对失败的恐惧。给自己诸多借口。

今年才看了14本书,一半以上还都是中篇,才发现自己拖延症有多么的严重,看这本书的过程中,给自己制定了不去浏览新闻,不进贴吧,空间,等等一些影响阅读的事情。

同时每次想要给自己借口拖延时,都会在心里面说上一句:不要拖延,开始阅读。

给自己制定了一天阅读两百页的任务,所以每次想要偷懒拖延时,就会很急迫的想我还有多少任务没有完成呢!

就这样,自己也没想到的两天半时间,看完了这本书。

清晰的小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大的笼统的目标,相当于没有目标。

积极心态非常重要,以往遇到不想干的事情时,总是很消极很不满的情绪,可是又不得不去做,现在再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凡事向好的开心的有益的方面去想,同样一件事,消极心态面对和积极心态面对完全是两个不一样的结果。

消极心态下,事情做的不情不愿,心情还会很不好,积极心态下,发现原来让自己生气的事情原来并没有那么可气,并且心情好了,接下来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畅。

《拖延心理學》读后感(四):我觉得这本书真的会有用

在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觉得拖延症就是懒癌的科学术语罢了,以为这种东西是天生性格释然,没得救的。这本书的分析让我改变了这种看法,并且就爱你给我的拖延症与其他的一些习惯、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等相关联,我就爱那个里面的分析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发现里面的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我平常的一些拖延症表现和前后的心里状态以及其根源,不是那种星座式的模棱两可的解释,而是真的其中一种类型前后都是分和契。我决定再细细的读一遍,并通过笔记认真的分析自己的拖延症类型那个,从而可以对症下药,运用里面提供的一些方法克服自己的拖延症,在这里就先做一个粗糙简要的分析吧。

在第一章所列举的拖延者信条中,有七条与我的情况十分契合,分别是第1、2、5、8、9、10、11、12条,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个十足的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以前认为完美主义者就是那种事实追求完美并做到了的光环人物,这本书让我换了个思路,知道还有我这种适应失败的完美主义者。

第二条就是文化压力带来的对成功的恐惧,这一条更明显,我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随着我对我受的教育(这里不只指学校教育)的价值观的认同,越来越发现自己与家里人在对各种事情的看法上分歧越来越大,尤其是有一次我姐姐不耐烦的对我说“你不要这么清高好不好”,我在对“清高”这个词莫名奇妙的同时也第一次悲哀而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与家里分歧越来越大的事实,而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正视这种恐惧与自己的拖延的关系,而这并不是这本书为我的拖延症找的借口,因为确实在很多次我意淫自己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时候都会觉得背后有几双默默注视的眼睛眼中透着怀疑与不解,而这种心理冲突带来的焦虑真的会让我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这本书中的方法直觉靠谱,但这本书刚看完,还没来得及实践,不过至少让我认清了对自己太苛刻是没必要的,事情也不是不完美就是个零,这几天心情至少轻松了不少,并且在愉快的心情鼓舞下一举做完了前几年一直想做的年度购书清单、年度总结和新年上半年计划简章,希望接下来能够用里面的方法一步一步有计划的实现今年的目标,做个更好的自己。

《拖延心理學》读后感(五):拖延与启示

拖延症似乎已经成了最近非常流行的一个病症,从作者到学生普遍都说自己有拖延症。而我不幸地从进入大学开始也开始感染拖延症了,也可以换句话说,我体内的勤奋小人已经快要被打死了。虽然还没有到要被送进ICU的程度,然而察觉到这一事实的时候我已经是拖延症的严重患者。鉴于此我在网上买了《拖延心理学》,期望能治好自己的拖延症。

想要治疗某种病,先想想它的成因是不错的着手思路,拖延症也是如此。在书的前半部分里我们可以看到拖延症的成因如此复杂,并且盘根错节,因此周围能完全治好拖延症人并不多。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思考对照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是个不错的选择。其中对于自己的心理变化可以着重感觉,但是早期记忆等对于拖延的影响则可以不必深究,只要知道拖延有可能部分原因来自于已过去的早期记忆就好。

于我自己,我拖延的主要原因是(1)恐惧自己变成工作狂(2)对于自己独立的维护(3)对于未来的时间感不强烈,未来折扣严重(4)有时候自我认知不明,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偏好、价值、需要以及目标是什么。

在书的后半部分则列出了许多战拖延的方法。其中最主要叙述的方法是一周实验和“非计划”,主要侧重于建立自身的记录监督以及对于时间分配能力的加强。其他的一些零碎方法在叙述拖延的成因时有过介绍,在书的最后也有列表给出。在各个方法中最实用的感觉还是所谓的“正念”或者“神圣停顿”,因为很多时候拖延已经成为了一种自动行为,没有打断无法终止。只有打断自动的拖延,才可能选择自己接下来做什么。

不过,拖延还是比较难完全根除的。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理解它,了解它真正表达了什么。很多时候拖延都是为了逃避某个感受,然而那感受是什么我们还是要到内心深处去询问。最好的减少拖延的过程,我想应该是了解自己并和自己和解的过程。正如作者在最后所言:“快乐来自于按照你的价值观健康地生活,来自于跟他人和跟自己的内心深处联通,它还来自于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来自于不管拖延是否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仍然能够如实地接受它,就像虽然花园里长着一些蒲公英,而你依然能够乐在其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