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雷诺阿》影评100字

《雷诺阿》影评100字

《雷诺阿》是一部由吉尔·布尔多执导,米歇尔·布凯 / 樊尚·罗蒂埃 / 克丽丝塔·特瑞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雷诺阿》影评(一):雷诺阿

故事刚开场的雷诺阿已经是个受关节炎困扰颇深的老人,坐在轮椅上、手上绑着绑带作画,仍然对生命力和画面的效果固执地坚持。会纠正自己的小儿子使用正确的画笔,也因为钟爱少女光泽如绸缎的皮肤而让新来的模特伸出手检查。

影片的色调和构图都像雷诺阿的画一样充满生机,尽管身体在病痛和年迈中老去,但不停移动的光影和窸窸窣窣的风声,都透出蓬勃和美好的生命力。

雷诺阿说自己年轻时追求复杂,年老时开始想要更简单,再通过慢慢地调整将简单的调整到最好。“生活中有很多烦恼,我不想再制造更多。”所以雷诺阿只绘制姣好、美丽、有生机的画面,正如去水源头画画时的大风吹得状况一团乱,女人们的吵闹声和阳光的明媚生机,都让他露出了最真心的笑容。

安蝶作为电影的女主角来说可能并不讨喜,但是了解了相关背景之后,她其实也是一个对艺术有追求的女性,从影片开始她对雷诺阿说自己是艺术家,想必当时在面对一个有作品进入卢浮宫的著名画家面前说出这样的话,也是需要勇气的。

《雷诺阿》影评(二):油画电影

海报着实好看 红蓝白黄 我最喜欢的几个颜色都在 背带裤 红色的裙子 独有的上衣蕾丝 黄色的卷发,淡绿色的草地,远处的河流,逆光的阳光,树下的美好,一切色彩都美到极致,胜似童话又高于童话的画面,第一眼简直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文字设计也很清爽 ,大气。女主尚只是很底层的一个凭借自己努力赚取生活费的年轻貌美的女子,她人确要用嫉妒的眼光看待她的努力,她不是妓女,却总是被误认为是妓女,美丽不是她的错误,她真正的美丽在于不屈服,不谄媚,安静美好,做自己。对画家他更多的只是对他的欣赏和理解,并没有爱,个人认为,因为画家蕾诺阿同样尊重她,女仆们言语粉刺她的时候,她的激动并不是不能理解,至于画家的角色身份,很多我并没有理解的很深,只记得他说的现实中那些痛苦的事已经很多了,只有画画可以看到简单的干净的美好,不想画那些肮脏的画面,逆光下,女孩子们在水边嬉戏打闹的画面平静而又美好,简单而又无忧无虑,老人用最后的力气选择干自己想做的事,不想把所有力气花在用来走路上,这句话深深的体会他的意境,如果为了走路,他确实累到没有力气的时候,是真的没有力气再去画画了,毕竟精力有限。蕾诺阿的儿子最后虽然和他成婚了,可是十几年后她们离婚了,男的成了人尽皆知的导演,儿女人确被遗忘了,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底层人的悲哀呢?她圆了她演员的梦我觉得已经很荣幸了,不一定一定要人尽皆知才算是美满吧,她已经过上了她想过的生活就已经是最圆满的结局了,儿演员本就注定无法红极一生,能被世世代代记住的一定是牺牲更多才能换取的。

《雷诺阿》影评(三):观后感

法国电影的叙事,看似不着边际,没有主题,像散文诗一样,呈现,呈现,后劲却很大。战争、家庭、伦理。“我还要进步,直到用尽全力。”老雷诺阿备受病痛折磨,一直画到生命尽头。让.雷诺阿成为了著名的电影导演,不会没有老雷诺阿的影响。

这部电影就是一幅印象派作品。不应该具体而微地抠它的情节和故事。要退一步来观赏,就像欣赏一幅印象派画作。老雷诺阿的庄园就是一个世外伊甸园,他的女佣们仿佛伊甸园的仙女。凡是涉及到雷诺阿的绘画有关的镜头都是那么明快而温暖,连配乐都是流动的节奏,就是一幅流动的光影画,明暗里呈现雷诺阿绘画里对色彩对生命纯粹和美好的礼赞。

女主刚出现的时候,美得那么明快、肆意、清澈,给了雷诺阿无限的创作激情。然而,当儿子让回来以后,她有了私心、沾了人味儿、在地下舞厅更是落入尘埃,没有了那生命里的灵气。老雷诺阿在等他的创作激情的回归,然而,她已不再是她。所以后来一起拍照的时候,她不愿意参加,她知道她已经不属于这个伊甸园了。

让代表的是这个家族的艺术即将进入的新时代,时间即将进入20年代。聒噪、纵乐、无节制、投机泛滥的20年代。古典浪漫即将退场,新艺术形式——电影即将迎来新时代。人们更喜欢这种即时行乐的快感,马上就能知道结局的快感。最后老雷诺阿在宴会上嘀咕道:这是欢聚还是葬礼?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时代的开始。

小儿子和老雷诺阿也是一组对照。小儿子的生命才刚起步,但是他所看到的全是美好生命里的腐烂和死亡,对老父亲创造的美充满了诅咒。老雷诺阿用朽坏的身躯创造美,留住美,因为“这世间已经充满了不幸、死亡、和朽坏,我不要再添加不幸,我要创造美。”他混浊的双眼看到的都是美,甚至不允许有任何的对美的破坏。

然而,该退场的终会退场。“就像一块随波逐流的软木。”

《雷诺阿》影评(四):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影片似乎描绘了太多东西,但不得主旨。剥离主旨,这就是我觉得的。

蝶,她真的如蝶一般,唯美,但你靠近她,她仍然媚俗,心机,自私,放荡,自以为是,热辣,却又真挚。她有她自己的价值观,她并不合全部人的美。每个人都是这样,生命里的经历和遗传,造就了人格,小儿子,应更甚了家庭的因素。在这一个大家庭里,父亲负于盛名之下,人们性格不一,相处半生的佣女们,孤僻执着软懦自恃的父亲,孩子和已逝的母亲们。父亲是人们口中的艺术家,这个家庭的矛盾性并不一般。父亲要画年轻的裸女,安蝶应聘作为被画的对象,闯入了这个家庭。刚见面时,安蝶问雷诺阿对他的意见,雷诺阿,说这女孩不知从哪派来的,地狱来的吧。父亲与儿子们的偏见,群居的人与人价值观的碰撞,日常平淡的讲话,郑重、准备好的、仪式感的谈话。电影似乎并不想讲什么主旨,只是缓缓地平铺这个时间下的人们的人生过程。第二个儿子最后和父亲谈话,父亲强忍着拼命从轮椅上坐起,与儿子拥抱,不要做傻事孩子,他这样轻声地说道,你也不要爸爸。雷诺阿早提及自杀,肉体的痛苦,心灵上的折磨,他拼命地绘画,这是他最后的热爱和信念,在人生的暮年,身体或许已腐朽不堪,肉体已支撑不了他活下去,我们却始终愿意相信,灵魂深处的力量。也许作为父亲,他不合格,也许他也力不从心,他也百感交集,面对就要离开的孩子,只能轻轻叮嘱,不要做傻事,孩子。什么是傻事?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我们无法定义。它是人们普世意义上的关切叮咛,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普通老人迟暮时对孩子的理解.

我说我理解你,不用言语。

我们看到影片中的和谐与冲突,灵与肉,自私和无私,个人的理想信念,世俗的普世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矛盾中碰撞,揉并。

电影展现了伟大艺术家,人生暮年,仍作为人的苦痛欢欣,每个人,和普罗大众一样的情感与羁绊。

雷诺阿曾问安蝶,你是谁?我是艺术家,安蝶说。

生当何意,死自成独.

《雷诺阿》影评(五):人生中的痛苦已经太多了

我喜欢传记片,艺术家的传记片尤其爱。这部电影有两条线:一是晚年的雷诺阿的绘画;一是小雷诺阿尚和安蝶尔的爱情。可圈可点的是李屏宾的摄影,画面很雷诺阿。电影讲述方式有些涩,零碎,行云流水感不足。

米歇尔布凯饰演的雷诺阿是全片的亮点,惟妙惟肖,至少我认为那就是真实的雷诺阿。我看过一张雷诺阿的黑白照,他坐在轮椅上,变形的手抓住画笔。片中有很多雷诺阿手部的特写,用布条紧缠着,让人心头一紧。

雷诺阿有一句名言是:我画女人的背,画到可以抚摸的样子,就停下了。

电影里还有一处我非常喜欢:大量的运用风声。电影的前半部分,几乎几个分镜头之后,就有风声袭来。加之轻柔的弦乐和钢琴声,整部片子的配乐极其简单,和画面相得益彰。

厨房是电影中的一个经常出现的场面。安蝶尔在厨房发脾气摔雷诺阿的盘子;仆人们在厨房里合唱关于巴士底狱的歌;厨房里尚和弟弟的对话;尚上战场前和女佣的告别……厨房,是一个家庭最有烟火气的地方。

雷诺阿的儿子小雷诺阿没有成为画家,而是成了上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导演。他为父亲写了回忆录,最后写道:父亲生前一再关照他们,千万确认他已经死透了,才能入殓。为什么呢,因为雷诺阿生怕被活活钉入棺材。

片中几处雷诺阿真知灼见的语言,我都截图保留下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