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制作声波:电影声音的艺术》影评100字

《制作声波:电影声音的艺术》影评100字

《制作声波:电影声音的艺术》是一部由Midge Costin执导,大卫·林奇 / 瑞恩·库格勒 / 索菲亚·科波拉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制作声波:电影声音的艺术》精选点评:

●2019秋 @Bertha DocHouse, London

●我竟然看到泪目? 结束后观众集体鼓掌

●啊!什么时候才可以开学!!看这个老起鸡皮疙瘩

●老师的作品 被逼在不同的课上看了好几次

●科普向,剪辑有点傻。

●With Cinecittà - I mestieri del cinema Bernardo Bertolucci : no end travelling & Forman vs. Forman

●72Cannes, 有幸认识了南加大的制作老师。这部片算是对幕后人员的一种致敬了。

●很棒的电影科普片,通俗易懂。

●a group of talent people 了解了sound track分哪些 电影是一种体验 声音是这体验的一部分 是让你沉浸其中的重要因素 如果没有他们 打破常规 有环绕声 有声效 那么电影的画面也做不到如此打动人

●很多工作都是看起来tedious的,认真去做就很不一样了。

《制作声波:电影声音的艺术》影评(一):2

#消灭想看列表(17) 这部纪录片的意义在于不管哪一群体看了都能够很好的了解到“声音”这一重要视听语言在电影中的作用以及产生,其意义在于了解电影这一艺术的其中一构成。另外,声音我想应该是观影中最难以让我去分析到的一个因素,大概是习惯了有声电影,就算分析到了就像纪录片里的音乐因素其实在声音中占据了我所想到的很多空间,这也是我个人需要看这类知识性的纪录片的原因吧,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所包容的东西太多,尽管电影历史并不长久,但就是这不长久的时间成长为了第七艺术,这其中所经历的变革和融合不是说研究完就研究完的,仅是视听语言方面就足以让人津津乐道,何况是一个将自己思想及所想所经历的东西放进电影的导演呢?回到本片,像本片所采访的那样,声音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与电影一样迷人,声音的可能性就跟电影有多吸引人一样吧,单是我自己所看过的经典片就能想起那经典的声音,比如诺兰的《星际穿越》,汉斯季默的配乐就真得到影院感受下,抛去片子本身给人的震撼,声音或者讲那个配乐真的够我记一辈子,我想这大概就是电影的魅力,或许电影的故事让人共情,或许配乐让人难以忘怀,或许某一个镜头画面让人终生难忘……作为一个喜欢电影的人来讲大抵如此

《制作声波:电影声音的艺术》影评(二):观影随记

1927年《爵士鼓手》世界上第一部有同步说话声的影片。好莱坞早期的麦克风是藏在某个地方的,技术不成熟。 1933年的《金刚》的制作让大家正式了解到声音设计的概念,利用动物的声音实验制作出很多特殊音效 1941年某些广播剧丰富了音效,《公民凯恩》的导演奥逊威尔斯在电影中用了很多像镜头一样大胆先进创新性的音效。 1963年,希区柯克竟然会写一本声音剧本。 沃尔特默奇_电影声音新浪潮 1969年《雨族》1971年《500年后》 1972《教父》作曲家约翰凯奇 尽管教父这几十年音效变化不大,但音乐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双声道让音效更立体。于是70年代中期杜比公司出手了,1976年的《一个明星的诞生》做成立体声。 吉米韦伯创造了多轨录音。在此之后的70年代声音不断创新。 本博特:电影声音新原力 1975《星球大战》收集录制各种声音素材,算是实验了 1979《现代启示录》六个轨道的立体声。纪录片在展示这一段时效果很好,环绕声。每个人负责一种声音,就像是乐团,不得不说,戴上耳机看这一段效果真的棒。很有创新性,沃尔特默奇也因《现代启示录》出色的音效而被称为“当代电影声音之父”,影响至今。 加里里德斯特罗姆:数字时代 我的理解是,合成器时代,利用电脑软件的时代 1999《黑客帝国》,, 拟音师,感觉是一种很需要动脑子和灵感的工作,没想到拟音的起源竟然和库布里克拍《斯巴达克斯》有关,库神真的牛。 音乐 终于讲到我喜欢的部分了,一上来就放了汉斯季默在《星际穿越》的配乐《time》,激动!! 一切完毕之后,混音 也是个需要脑子和灵感的技术活,混音的核心,拿到所有的元素,让他们有机结合在一起 结尾,一切的一切,都是艺术家们不断探索的结果,respect! “电影是一个可以让我们释放情绪的地方” 再一次,RESPECT!

《制作声波:电影声音的艺术》影评(三):观影随记

纪录片《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1927年《爵士鼓手》世界上第一部有同步说话声的影片。好莱坞早期的麦克风是藏在某个地方的,技术不成熟。 1933年的《金刚》的制作让大家正式了解到声音设计的概念,利用动物的声音实验制作出很多特殊音效 1941年某些广播剧丰富了音效,《公民凯恩》的导演奥逊威尔斯在电影中用了很多像镜头一样大胆先进创新性的音效。 1963年,希区柯克竟然会写一本声音剧本。 沃尔特默奇_电影声音新浪潮 1969年《雨族》1971年《500年后》 1972《教父》作曲家约翰凯奇 尽管教父这几十年音效变化不大,但音乐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双声道让音效更立体。于是70年代中期杜比公司出手了,1976年的《一个明星的诞生》做成立体声。 吉米韦伯创造了多轨录音。在此之后的70年代声音不断创新。 本博特:电影声音新原力 1975《星球大战》收集录制各种声音素材,算是实验了 1979《现代启示录》六个轨道的立体声。纪录片在展示这一段时效果很好,环绕声。每个人负责一种声音,就像是乐团,不得不说,戴上耳机看这一段效果真的棒。很有创新性,沃尔特默奇也因《现代启示录》出色的音效而被称为“当代电影声音之父”,影响至今。 加里里德斯特罗姆:数字时代 我的理解是,合成器时代,利用电脑软件的时代 1999《黑客帝国》,, 拟音师,感觉是一种很需要动脑子和灵感的工作,没想到拟音的起源竟然和库布里克拍《斯巴达克斯》有关,库神真的牛。 音乐 终于讲到我喜欢的部分了,一上来就放了汉斯季默在《星际穿越》的配乐《time》,激动!! 一切完毕之后,混音 也是个需要脑子和灵感的技术活,混音的核心,拿到所有的元素,让他们有机结合在一起 结尾,一切的一切,都是艺术家们不断探索的结果,respect! “电影是一个可以让我们释放情绪的地方” 再一次,RESPECT!!!

《制作声波:电影声音的艺术》影评(四):用声音构建世界的纵深

看完后我进入了智能自问自答模式“怎么这么好看”“就这么好看”“我疯了”…

纪录片里,请来了不少好莱坞大腕名导剖析比如在《太空漫游2001》《教父》《拯救大兵瑞恩》…等等抽层解析大片影像背后的声音构建艺术。我更多会被影片中出现的音效师们所打动,他们终身隐在幕后不为人所知,但当他们发现一种创新的构建方法,或窝在一大顿稀奇古怪中杂物试验一个拟声,或端坐混音台不断调配声音之间分毫比例时,脸上变幻着或天真的狂喜或抽离的专注,就像孩童就像修行者。

几度让我不由落泪的.并不是被任何煽情桥段勾起,实讲,这部片也没有一点催泪的意图,相反,采访话语和画面剪辑手法充斥了跳跃的幽默感。想来,是全片那刻画那种昂扬炙热又精细到极致的创作状态,让我感动的“太美好了。”

看得过程中,不断有新鲜知识向我扑过来,我赶忙打开脑壳想都盛起来。不料知识点太密集,看完头昏昏的,需要点时间回个炉整理。

创作原理其实是相通的,而且纪录片里的大师们都用最朴素的语言最生动的比喻,把艰涩的专业壁垒绕指柔了。

在这一个半小时里,我常处于“我理解并大受震撼”的状态里。

目前头脑中翻腾着有些零星字词

“声音编织的内核还是想象力”

“在混乱中也能编织出秩序”

“用声音拉开空间”“还原重量”

“用声音实现目光专注与调度”

“配乐是救生筏,只有在必须找寻有所依傍时,才该出现”

“三组操控”“推情绪时,调大配乐;实现冲击力时,调大音效;剧情关键信息时,让位对话”

……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