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透明》读后感100字

《透明》读后感100字

《透明》是一本由[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透明》读后感(一):地球倾斜,然后重新恢复它的水平位置

“起飞时,地球倾斜,然后重新恢复它的水平位置。

我认为,情况是这样:需要从一种存在状态进入另一种存在状态的,不是肉体死亡的自然痛苦,而是神秘的精神活动的无比剧痛。”

我喜欢这本书的文字。

《透明》读后感(二):有点意思了

纳博科夫的书买了好几本了,看到这本终于有点意思了。

前几天上厕所时发现了这本没有封面的小说,随手翻开一页,就吸引进去了。

句子很棒。

《透明》读后感(三):透明

纳博科夫说未来只不过是一种比喻,一种思想的幽灵。因为与过去和历史相比未来并不具有现实性,所以与之相比过去与历史往往来的更为神秘。过去使事物变的透明,而未来并不在我们的视角之中,而是在我们的背后。可是若要是能反向的观察那该多好!光透过透明的的事物射进我们的眼里而不是未来,但若要反向观察,我们就要换一个视点,使得透明的事物处在未来与我们的中间,这样我们才能透过事物看到未来,可是这时的我们却挡住了从过去来的光,所以还是看不到未来……结论就是我们永远看不到未来。想要看到的话只能离开这条直线,站到旁边来看,这儿可以看到一切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但是在这个位置看到的一切都将和你无关也就是说对你而言已经不具有任何意义了,因为你已经离开了历史的直线,这个位置是与世界割裂的位置,如果有神的话那就是他站立的地方……不过还好,就算看不到未来也不用担心,起码你知道他就在你的身后。你也好世界也好其实都比我们想象的来的透明。

《透明》读后感(四):“如此冰川,如此黎明”――引自《透明》一书

在这之前,见过纳博科夫的名字,因为有购书券,不用要过时,便买了本纳博科夫的《透明》。虽然读得很吃力,毕竟囫囵吞枣似的读完了,不由你不承认,纳博科夫是大家。

《透明》可以不必从头往下看,可以从中间读起。细节非常经得起推敲、玩味。这里,故事情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透过细节描绘反映出的思想。这思想包括了生活的荒谬、人生无常等。作家的笔墨并不集中在情节上,而是经常游移在细节上,如同散文笔调。写小说多了,可能就会这样,集中了故事、散文、诗歌、戏剧乃至哲学著作的文体。

主人公美国人休。珀森是出版社编辑,在一次出差火车上,邂逅欧洲国家美丽姑娘阿尔曼达。珀森坚持不懈地追求她,得以成功。阿尔曼达是个极其随性的人,做爱时必须同时做其他事,比如打电话,这只不过是习惯而已。珀森最后葬身于一场火灾,那是他寻找到八年前住过的旅馆,并且是在同一房间的那天夜晚。

语言优美如诗一般。然而,普通教育背景的人,或是一般生活阅历的人几乎没有耐性读下去。《透明》让习惯传统小说的读者不知所措。但《透明》是可以再三欣赏的书,其中的细节隐含了许多暗示、比喻。唯一不满足的是,写这本书时,纳博科夫老了,因此,暮气很重。读了让人感到悲观、失望、消沉。

《透明》读后感(五):一些摘录

p12

“柏森博士……翻找了一阵,一封给一位柏森太太的电报显露了出来,但是没有他的东西(唯有这一不完全的巧合令他震惊,但是他控制住了。)”

看到这里,我hold住了。

p47

“她那肥胖笨重的身躯很不灵便,只有靠小幅度的精确扭动才能挪得动。为了取得最佳效果,她必须全神贯注想办法愚弄地心引力,知道什么时候体内咯噔一下,全身准确地猝然移动,出现像打喷嚏那样的奇迹。这时她一动不动地躺在椅子上,好像是中了埋伏,在她的胸口上,在彩笔描出的紫色拱形眉毛上方,无畏的汗水微微闪光。……猛然间,查马夫人的整个身体跳动起来,以致她那张躺椅的框架发出和人相似的惨叫。紧接着她就坐了起来,双脚着地。……她小心谨慎地宣布,站起身来,此时她身穿一件毛巾布长袍,形象变化之突然有如魔术。”

我在地铁上看到这段忍不住大笑,写得真是太形象了,而语气又甚为刻薄。

p130

“需要从一种存在状态进入另一种存在状态的,不是肉体死亡的自然痛苦,而是神秘的精神生活的无比剧痛。你要知道,这一过程是顺利完成的,孩子。”

好冷静啊,就像在梦中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的柏森在八年后在原本的旅馆内向人讲述他的经历。

我看到的是柏森的噩梦还是我们在一个透明的空间里看见一个叫柏森的人的一段生活时光和心理活动,还是我们也只是看到了他的梦境呢?透明,就是看到他人的生活,就好像别人那样看我们。

(我只看了一遍,应该是没看懂了,不然怎么说不出什么隐喻来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