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相遇了几分钟读后感精选

相遇了几分钟读后感精选

《相遇了几分钟》是一本由于坚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相遇了几分钟》读后感(一):这本书很好

老实说,这书我开始不当回事,丢在家中很久,一直未尝看它,直到前两天,把它从书堆中翻出来,看第一篇还感觉一般,看第二篇,看画记,写得那可真好,就此迷上了。于坚是个诗人,散文能写得如此好,让人刮目相看。

《相遇了几分钟》读后感(二):于老受的惊吓不轻

好啦,时代也宽容了,

质疑和不满的声音可以适度的得到宣泄啦,

于老这满肚子的牢骚总算可以托物言志般的抒发啦~

虽是举重若轻的点到为止,

但其中的苦大仇深和义愤填膺却深深印刻在纸里.

时代的功过我们不去评论,

倒是老人们的一肚子苦水,

我们姑且感同身受的去体会吧

《相遇了几分钟》读后感(三):于坚的东西最好用昆明话读

于坚是个大光头 云南写诗的他排老大 他写的东西是对云南的记录 作为一个云南人 当我用混杂了开远 昆明以及大理的口音去读他的东西的时候 非常亲切 非常顺口 他写作的逻辑应该是按照方言的说话方式去写 能用口水话写东西的人 我很服气 所以 用普通话的方式去读他的作品的时候 其实味道已经失去很多了 倒不如用各自的方言去读 更有味道 这是我对于坚作品的一点点说法

《相遇了几分钟》读后感(四):自有安排的相遇

我们通常经过作者识别文字,选择所需,需索的有些偏离,但也许文字是本身已经不再单纯。

我不知道于坚是谁,一直都不知道。我抽出这本书,是因为这个名字《相遇了几分钟》。都说,好书无论从哪一页开始,都能看到惊喜。我的循规蹈矩形成了我永恒的page one, 是因为我不想错过前面的精彩,或者作者这样排序一定自有安排,让我与这本书相遇,自有安排。

他让我我看到一头豹子在睡觉,一只鸟扶着树叶修理他的凉鞋……马匹露出头来,善良的看着我……他拿粉笔在地上画个线,一个剧院就建筑好了……他化了妆,走上街头,那个妆就是舞台。他有颠覆得让你认不出那是思维,他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人。

刚刚找到了他的另一本《暗盒笔记》,打开暗盒,保持一个具体的等待的状态,等待盒子无声开启。

《相遇了几分钟》读后感(五):日常生活

这本散文我读了很久,读完一直想写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一放就是几个月。

从寓意上说,这本书应该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对自然的迷恋,对俗世生活的鄙夷,对所谓行为艺术的嘲弄。事实上,读了一大半之后,这本书的调调就已经很清楚了。

但是,还是喜欢。很久没有认真读一本散文,尤其是活人的。喜欢什么呢,说不清楚,或许正如书腰上所揭示的,“在散文上,我是后退的,我要回到最基本的说话。”这样的文字是舒畅的。就像每个早晨在食堂喝的玉米粥,虽然不够浓稠,虽然味道一成不变,但是很顺溜,一个停顿都不打的滑落到肚子里,五脏六腑也就此有了暖意与生气。

不过我想不通为什么用《相遇了几分钟》这么一篇文章的题目做书名,相比其他文章,这一篇并不更出彩。其实写来写去,也就是日常生活,至于其它,看似超越了日常的部分,或许只是日常生活的延伸罢了。在《何谓日常生活——以昆明为例》中,于坚写了昆明人的生活如何闲适,如何“守旧”,如何标准的“毫无意义”。我注意到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2004年。难怪,那个时候,仇和还没去昆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