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开花般的瞻望读后感100字

开花般的瞻望读后感100字

《开花般的瞻望》是一本由张宗子著作,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开花般的瞻望》读后感(一):抚尽过眼云烟

最初知道这本书还是在2007年,刚进大学校门,忽然对以往的所有兴趣都失去了,很困塞,感觉像失去了信仰,而这本书是我又联系到高中老师后,她推荐给我的。

当然,这不是一本讲立志和拼搏的书,也对我当时的处境毫无关联,但他使我想起了以前的状态,于是我期待他……

事实上,这是一本老人写的书,一本用略含淡漠清冷的眼去观察人群的书,当然,因为是小品文,他也难免有时去感叹些文艺和古人。

如果想靠他拯救自己,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是一本可以慢慢看的书,不值得看很多遍,却可以让你偶尔回味其中的某些话,还是充满睿智和调侃的~

《开花般的瞻望》读后感(二):令我瞻望的

想不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能有写出如此气质的东西的人,令我向往。希望书如其人,因我真欣赏那沉静的气质。

关于他评论的很多诗词和作者,也与心有戚戚焉。

这人有一些东西很像现代的王小波,好像这是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总算知道现在还是有人在物欲的社会性的表皮下,跳动着一颗“有所守、有所不为”的心;还是有人在追逐物质丰腴的业余,耕耘着自己那三分精神家园。

在这北京的四月天,嗅着泥土和花香,顶着满头满脸的杨絮,捧着这书,我不能大声的喊,不能放声的笑,只能闭上眼,让这小小的喜悦在心底洇开,终于荡到嘴角。

这个发现如此美好。是对纯净自敛的德行的仰慕?是对自己坚守寂寞仍找到组织的惺惺相惜?还是感到生活终不负我的默契和富足?

《开花般的瞻望》读后感(三):初开的心情

有句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很多的状态,一旦跳进去,就再难摘出来。人的年龄也是如此。十五岁的时候,会把”寂寞“这样的词汇挂在嘴边,二十五岁的时候,就有些不好意思。四十岁,那个词汇就像是黑白相片,压在铺满灰尘的箱子里去了。

这是我喜欢张宗子的原因。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能够以中年的洞见,童子的心态,去直面世事,谈论那些”终极困惑“,是很难的事情。但他一直在做。像是一朵趋于凋谢的花朵,还在以初开的心情盛放,总是让人心生愉悦的事情。

第一次偶读到张宗子,是零八年,那时候,失眠,忧郁,在书城里捡拾到他的《空杯》,手捧欢喜,仿佛在遥远异国纽约,有一个更为强大的中年背影帮我挡住了那些敌人,或者,在和我一起战斗。孤单,便也就少了点。

按理,人渐长,就渐聪明。总会有各种办法去拜托掉那些问题,譬如,花鸟虫鱼古诗词,或者,考据另外的世界。不停敲打自己,保持疼的姿态,是一种蠢的战士形态。但世界上总还有这么多的战士,一起固执地蠢着。

这本书,推荐从最后一篇读起,然后随便翻阅,随时合起。

《开花般的瞻望》读后感(四):悦读|有了声音就长久回响

一月二十一日,放假第三天,下午2点,吃超市发门口的紫米面煎饼,逛完五道口批发市场,逛完成铁五道口周围的小店,只2点钟,无聊走到光合,站着,读完这本《开花般的瞻望》。

彻底,迷上这个叫张宗子的深居纽约的男人。赵毅衡先生曾说他“气质雍容闲雅,冲淡飘逸,直追他的四百年前的同名人张岱张宗子”。 他的书似乎是悄悄在书店间火了起来,几乎可以在各种图书销售的推荐榜上看到《书时光》、《空杯》或者《开花般的瞻望》的影子。张宗子的名头,也就逐渐深印于心了,记得躺在床上看《书时光》的那个晚上因为刚刚考完所有的科目而感到无比放松,读这样立意高远,纵横捭阖的淡雅文字,更是一种特别的享受,尤其,是他论红楼梦中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部分,更是字字句句说到心里。这部《开花般的瞻望》对我而言倒更像是一部范文级别的作品,字里行间是小情绪,小感悟,小生活,小思考的纪录,偶尔用些精辟的立论点亮文章,而整个构架还是建立在作者本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之上,反射到读者心里,形成一种投射对比的张力。张宗子在《开花般的瞻望》的序文中说:“人类的一切文字,无论诗文还是小说戏剧,尽管风格多样,长短不齐,高下有分,深浅有别,根本的一点,在必须具有高贵的气质。”还说,“没有胸襟和气度的文字是不可能高贵的,没有宽厚的和慈悲情怀的文字是不可能高贵的,没有道德的底线和浊世中必要的清高的文字是不可能高贵的,同理,一切存心献媚、讨好、虚假伪饰、别有用心的文字都是不可能是高贵的”。

读他的字,感受最深的还是他那种气定神闲的态度,在咖啡馆享受雍容闲淡的下午,注视,游离着看周围的行色匆匆,回忆里想念。这段时间,似乎正是少了这样的悠闲了,年底事多,加上考试,在家和家,学校和学校之间纠结。二十二号在图书馆晃悠一个下午,看书,写文,可心还是浮躁的,让我,甚至怀疑起自己是否真的拥有过那样的淡定了。怎样可以让思维安顿,怎样才能不再不安,不再想念,不再觉得生活滚滚向前,也不再因为世俗间的尺度和评判,而懊悔或者挣扎,比如还是会去看考试的成绩是否出了,或者为错过报辅修的机会,而后悔不已。比如深夜挂下电话,写文之前,还是哭了。

似乎文字之间能读出相通之处的作品,才能真的占据我的心。张宗子的文字就具有这样的魔力,大概也是用情颇深的人,也是很难放过自己的人。不然很难在钗黛之间发现香菱作的影子,更娓娓说出宝姐姐对宝玉的用情之深,其实已经尽在言表了。心太满了,甚至有时候连别人的声音都容不下了,多久没有好好看过校内,上过Q,昨天在网上被倪抓到,虽然他并没有说什么,自己心里却五味杂陈的,忽略了多少,又错过了多少呢?

了了的声音却回响了:“心是空的,有了声音就长久回响。”

《开花般的瞻望》读后感(五):张宗子:“传统是无限的自由”

明时有个张宗子,在现代名头很响,比现在深居纽约的张宗子名气大多了。明时的张宗子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公子生活。据他的自述,当初贵公子的生活还挺丰富,说什么“极爱繁花,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枯虐,书蠹诗魔”。好家伙,我差点被他“好”晕了。别急,还有呢,他一生还著作等身,涉及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等等,对收藏也颇有研究。明时的张宗子比现在的张宗子名气大,是因为他客串一把文学家的时候偶尔书就的一些尺牍小品在现代很畅销。玩票都能玩出这么大的名头,如果是活在现世,都能让现代挂着职业作家和散文家头衔的人羞臊的无地自容。

不说明时的那个张宗子了,再说下去连我自己都觉得没面子。今天主要说的是生在河南,现居纽约的张宗子。我羡慕明时的那个张宗子,但是更亲近现代的张宗子。明时的张宗子,有些爱好现在已经不流行了,再说也学不来;还是现代的张宗子比较适合效仿。明时的张宗子以尺牍小品传之于后世;现代的张宗子散文小品写的也不赖。赵毅衡先生曾评价现代的张宗子,说他“气质雍容闲雅,冲淡飘逸,直追他的四百年前的同名人张岱张宗子”,看来此张宗子的文字功底也不容小觑。

近期书坊中有现代的张宗子的新书三种,分别为:三联出版社九月份出版的《书时光》、新星出版社十月份出版的《空杯》和刚拿到手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十一月份出版的《开花般的瞻望》。以如此密集的速度出版同一个人的书,近年来颇为少见,以此也可见张宗子的确有不凡之处。不过用这种方式出书,也容易让人怀疑书中的含金量是否和出版的速度成正比。根据我粗疏的观感,三本书中,《书时光》最为让人喜而惊艳;《空杯》虽然也不乏可读的篇章,但已经逊色多了;《开花般的瞻望》已经有些淡淡的倦意,开始审美疲劳了。不过,读这三本书还是有一个颇为惊喜的发现,无论三本书中内容如何,三本书的序文都写的十分漂亮,文字清淡雅致,立论也颇为高远,纵横捭阖,古今中外的名家,都能点评到位,精到。他用“汪洋恣肆”形容最为推崇的庄子,令我印象深刻,借花献佛,这三篇序文也同样能说“汪洋恣肆”。如果说三本书中除了序文之外,还有哪些能够符合这个文章的特点的,估计《书时光》比较接近,《开花般的瞻望》已经彻底远离了。实话说,《开花般的瞻望》中虽然篇幅中最容易接近明清小品的特点,比如篇幅短小,内容杂乱,形式丰富多样,但是挥就书写之间已经难见大家气象,几近于家长里短的琐碎闲话了。

张宗子在《开花般的瞻望》的序文中说:“人类的一切文字,无论诗文还是小说戏剧,尽管风格多样,长短不齐,高下有分,深浅有别,根本的一点,在必须具有高贵的气质。”还说,“没有胸襟和气度的文字是不可能高贵的,没有宽厚的和慈悲情怀的文字是不可能高贵的,没有道德的底线和浊世中必要的清高的文字是不可能高贵的,同理,一切存心献媚、讨好、虚假伪饰、别有用心的文字都是不可能是高贵的”。说的真是精彩极了!不过可惜的是,他在《开花般的瞻望》一书中收录的长短书似的文字距离这种高贵的文字还很远。他说想在纷杂的形式后面,希望展示的“即是丰富,也是单纯”,这个愿望恐怕也落空了。

不过张宗子还是有很多值得我去推荐和阅读的地方。比如他说写文章没有章法就是最好的章法。比如他对传统的认识,古今中外无不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传统。鲁迅,何其芳,庄子,列子,王嘉,唐人传奇,是传统;卡夫卡,里尔克,哥德,普鲁斯特,也同样是我们的传统。传统不是羁绊,不是束缚,不是压力,不是焦虑,不是逼迫,不是局限,不是负担,“传统是无限的自由”!

凭这一点,现代的张宗子就比明时的张宗子“好美婢,好娈童”的境界高远多了。

思郁

2007-12-18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