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读后感锦集

《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读后感锦集

《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是一本由徐兆寿著作,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261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读后感(一):爱是本能还是社会需求?

说实在的,看完这本书,还是有一些失望的。徐兆寿先生在这本书里,把爱是需要学习的这个命题演变成“性是需要学习的”

在这样一个年代里,孩子们背着书包每天上课下课,我们被灌输成千上万的,这辈子可能都用不到的知识,各种各样的化学分子式,各种各样的数学公式,怎么都用不到的无理数……我们被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小小年纪就被教导在属于我们的世界里争夺名次,考取大学,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奋发向上,但是,没有一門課,可以教导过我们要怎样,才算是爱,要怎樣做,才是愛一个人……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年,任何人的经历都是我们的经历,任何人曾经犯下的过错,在后来人眼中,成了老古的故事和老古的教訓,但關鍵是,我們有渠道去接觸這些“性”息嗎?

爱,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着自己的看法,不同的經歷給了我們不同的視角,如果愛可以分層次,愛可以講述,愛可以學習的話,那么,這一定是和我們所遇到的那個人有關。那也一定,是和現在的,我們有關。

愛的能力,也好比是兩人對決,非勢均力敵方有交流的可能性,否則,一方無疑會感到無趣,另一方又會因為壓力而放棄。

愛,本身也是我們自己狀態的反應。該學習,更應該是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读后感(二):什么是爱?

遇到这本完全是个意外——本来要借的书怎么也找不到。这书的名字有点诱人,就借下了。

书的内容对我来说并不吸引,反复唠叨的部分太多,空洞枯燥的学术观点讨论也多,只好“跳读”。因为是跳读,作者为什么说爱主要说爱情,说爱情主要讨论性观念?读得有点糊里糊涂。读完后,感觉上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两个观念:中国社会不得不重视性文化教育了;爱是可以学习的。前一个问题说的很唠叨,一些问题确实指出来了,还不算信口雌黄,但我认同他的观点仿佛主要是被被反反复复的话催眠了,不是真正的信服。第二个问题作者说得比较零散,观点主要渗透在实例中,但至少我认同了。不过,是不是我在借这本书之时就先入为主了呢?

书里的很多观点我不认同,很多不置可否,但有三个小收获:

1、美之爱、欲之爱、德之爱是爱的三个方面。从美之爱、欲之爱过渡到德之爱,才是爱的升华,其走向稳定甚至永恒的方向。所以,爱可以很现实或者说很俗,也可以很崇高、很理想化,这些不是虚构的,可以转化。或者,这个转化就是爱需要学习的重要原因。

2、坚信“一见钟情”的人对爱的认识很感性、很幼稚,但不是毫无道理的。它有迎合了美之爱和欲之爱的需求,为稳定的爱提供了条件。这种感觉不可靠,但也是个好感觉,是有转化的价值的。

3、一直以为,只有带有牺牲意识的感情才能称之为爱。但这种东西在生活中太罕见了,或者说即使存在也不易发现。如果像作者这样把爱扩容到吸引和追求,爱就不那么难理解、难寻觅了。但会不会“滥爱”呢?对爱的介定的差异,大概也是人们关于爱与不爱的争吵的关键所在吧。

《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读后感(三):摘要

今天,谁要论及情爱而羞于言性,那他一定会遭人耻笑。可是,我们对待性的态度正确吗?我们关于性的知识可靠吗?本书将告诉你,性与情感不可分,性与审美不可分,性与道德、历史不可分一句话,性与文化不可分。那种纯粹用科学主义看待性的态度是绝对有害的。

本书是被网上誉为“青年性学大师”的西北师大教授徐兆寿先生在许多大学进行情爱文化讲座的讲稿,从文化的角度为青年人解决各种困扰他们的难题,有启蒙情爱教育,普及生理、心理知识和树立正确情爱价值观的现实意义。有关徐兆寿先生开设的情爱文化讲座,曾在大学校园和网上备受争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