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情爱关系中的选择》读后感100字

《情爱关系中的选择》读后感100字

《情爱关系中的选择》是一本由【美】大卫·诺克斯 / 卡洛琳·沙赫特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4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爱关系中的选择》读后感(一):马桶读物

这本书真的很厚,正本有400,我拿到手的是第九版,我大概用了五天时间才看完。

然后就丢在那里了,准确地说是在卫生间门口的小柜子上,在一段时间里我上盥洗室的时候,会翻翻他。然后出门等人的时候也翻翻。

因为没有前后的关联系所以随便翻翻也没有问题

嗯,就是这样一本书。

《情爱关系中的选择》读后感(二):情爱关系中的选择

-_-1、不进行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默认式的选择。大部分的选择都是可逆的,但有些则不是。比如说,放弃夫妻角色远远比放弃父母角色要容易得多。因为法律允许离婚却将父母与子女的抚养捆绑在一起。

2、有些人见到光亮就会改变有些人则要感受到热度才会改变——Cardine Schoeder (这是否意味只要方法得当人都可以改变人,假若如此那全天下的女人的乐开怀了)

3、女人总是担心男人忘了的事,男人总是担心女人记得的事。

4、突然发现男人的冷淡有时只是乏了。而男人之间看似粗鲁的问候只是显示出一个疲劳男人的真实状态,以及彼此不远不近的合适距离。他们结束一天漫长的工作,要不从事体力劳力,要不保守他人指手画脚的精神折磨……他们根本没有伪装自己的经历。

5、除却激情,爱情需要尊重和友谊,因为你总有离开床的时候——ERICA JONG.

6、寡妇是幸运的,因为她了解男人的一切,而唯一了解她一切的男人已经死了——EVAN ESAR(神经,如果你是女的呢会希望自己成寡妇么?)

7、没有任何制度会像婚姻和家庭那样全面地关注其他成员的情感需要了……

《情爱关系中的选择》读后感(三):婚姻家庭社会学的百科全书

书如其名,的确是婚姻家庭社会学“入门”。书中其实并未过多表达作者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是更多地介绍理论、列举案例和研究、阐述事实。作为一本入门级书籍,此书写得非常好,相当于十年前的“婚姻家庭社会学的百科全书”,很值得一读,我本人读完亦是受益颇多。尤其推荐那些面临或需要解决一些情感问题的读者——无论是在恋爱中,还是在婚姻家庭中——好好去读一读。

但是本书缺陷亦是非常明显。第一,此书成书于2009年——已经是十年前了,再加之书中很多研究还是更早之前的,很多都是2000年—2005年间的,所以时效性大打折扣——作者在绪论的婚姻家庭研究评估小节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时间延迟,同时还列举了其他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但我认为时效性仍是本书目前存在的最为明显也是最大的研究缺陷。虽然美国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社会整体结构保持稳定,故书中涉及的诸多基本理论和事实不会有较大改变,但十年来社会和时代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婚姻和家庭的冲击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仍是不容忽视的,并且这会使很多情况与十年前大不相同,同时也会伴随着新问题的产生和旧问题的消解——譬如同性恋婚姻现已基本合法化。所以,若是读者发现书中一些和当下现实不符的情况时,还需多多理解;第二,本书是以美国社会为研究对象的,所以在普适性的问题上阙疑。但其中的一些理论和研究若是符合整个人类和社会学的逻辑则不用担心此类问题;第三,本书本质上相当于一本大型学术手册,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的“学术书籍”,再加之篇章有限,故对很多复杂的问题几乎是一笔带过、浅尝辄止。但其实作为一本入门书籍,本书的引导作用还是发挥地很好的,亦有开拓视野之用。读者如果对书中的某些问题感兴趣,还需自行深入研究。若想在婚姻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上有些成果,光靠本书肯定是不够的;第四,书中列举的很多研究在样本上存在数量较少,代表性不足和存在主观性倾向等问题。基本上书中提及的研究都涉及到了“种族”变量或有意无意地提到“种族”,由于我一直生活在中国,可能对“种族”这一变量对研究的影响程度认识不够,但我始终认为在研究设计和样本选取时人为设置“种族”的变量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存在种族主义的社会中自我实现的预言,或是研究潜意识中的种族主义。但这些终归还是别人研究的问题,不过作者在选取上可以再严谨一些。

另,我个人对社会学的研究观点始终是“可定性但不可定量”,不可定量不是因为样本不可控,而是影响样本的因素在广泛而严谨的意义上其实是不可控的,最终导致研究的不可定量。追根溯源,从哲学上来讲我认为这个世界是强逻辑性、弱计算性的,而非“图灵主义”。

同时,这本书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更为真实、具体的美国社会形象——本质上仍是新教社会,传统的宗教影响仍是非常强大且不容回避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美国女性地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事实上美国女性面临的性别歧视并不比其他地方,包括我国好多少。广泛的平权运动在全人类社会仍任重而道远。而且美国还比我们多了个种族歧视——这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往往是致命的。所以,美国也只有在他们的“全球话语体系”中才是自由开放的。

PS:我看的这一版已是停印,尚未发现更新的版本,若有更新,还望指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