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亲和力的读后感大全

亲和力的读后感大全

《亲和力》是一本由(德)歌德(Goethe,J.W.V.)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和力》读后感(一):流水

我读的版本,《亲和力》就接在少年维特的后面。是个比较有意思的组合,后者是激情的浪漫,前者则是克制的唯美。 具体的情节不太记得了。最喜欢的是夏洛蒂与上尉泛舟湖面的画面,“她躬身俯向他,把一只手放在他肩上”,这是个如何美丽而淡然的夜晚。夏洛蒂的爱如何的真挚,她的断念就如何的坦诚而美丽。如果说维特是将自己燃烧的流星的话,夏洛蒂就是那一轮明月,更要成熟而强大。 “你就像在手中流过的水一样,我会用每一根汗毛去感受你,却终究留不住你,也不会做出一丝挽留的动作”,从以前日记上摘下来的一句话。

《亲和力》读后感(二):。

不懂那些隐喻象征的,就当个普通小说看的话,不推荐,人物都不讨喜也不可信。首先男主爱德华,年轻时听从父母安排娶了个大他很多的老婆获得了金钱,虽然老婆对他千依百顺,但他还是对昔日恋人夏绿蒂意难平,终于成鳏夫后和夏绿蒂结婚了。然后年轻美丽的女主(夏绿蒂抚养长大的侄女)来了,两人立马爱上了。另一边夏绿蒂也和爱德华好友上尉有了感情(不过这对描写很少感觉像是背景板)。为什么爱德华这么喜欢奥蒂莉呢,不但因为女孩年轻貌美而且处处迁就体贴爱德华叔叔,给爱德华伴奏都为了迎合叔叔的水平篡改乐曲,被千依百顺前妻惯坏的爱德华当然吃这一套了。可是奥蒂莉怎么就不顾伦理爱上姨夫了呢,不知道,感觉这个讨好型人格的圣女就像歌德幻想出来的,甚至不惜 写个庸俗的表妹来衬托圣女,哪怕表妹成绩优秀活泼开朗,就是不如奥蒂莉真诚圣洁。最后圣女女主不小心让爱德华和夏绿蒂的儿子溺死了(这孩子是夏想着上尉爱德华想着奥蒂莉的夜晚怀上的,生出来大家发现长得像上尉),圣女觉得错了拒绝了爱德华,绝食而死。爱德华呢,听到孩子死了内心暗喜,觉得唯一阻碍没了,结果女主死了,他也没几天猝死了。呜呼!

《亲和力》读后感(三):191102读了一遍半,简记

疏离/含混/天真 歌德的经历和感情都有所体现,但是看不到他对故事人物的评价、判断。他是一如既往地天真,“以万物为刍狗”一般的天真。这多少他刻意为之,因为我能感受到客观之下的隐忍,主观的批驳,比如在奥蒂莉的日记里。但他的刻意讨人喜欢,像莫扎特,藏得越深,越真挚动人。 对比/呼应/秩序 这一题材需要秩序,如果散乱,很难以小见大。歌德惯用的对比手法为作品建立起了一种对称的美丽结构,各个人物的故事相互呼应,营造博大的命运交织的感觉。 痛苦/哀而不伤/“恨的比重太大,但是关于爱的部分是如此动人” 特别提一下结尾,因为很喜欢。 其实我想到中国古代戏剧当中常见的浪漫主义结尾,复活之类的,西方也有,随手举例这半年读的《浮士德》《奥尔良的姑娘》。亲和力比较类似,但歌德没有把它写成“已经发生”,尽管前文的铺垫当中有写类似于神迹的事情(南妮的痊愈)。歌德用了假设语气,留了余地的同时,对于过分悲凉的结尾做了一点挽回,而且不影响全文的悲剧基调,哀而不伤、含蓄、神秘、天真的余韵就出来了。 生活体验/和席勒、洪堡兄弟的大四角 看到不少和席勒的通信集里的句子。

乱七八糟的第一感觉。按道理应该引用些原文好好展开说,毕竟很喜欢这本书。但是高三太忙了(´;ω;`)

根据歌德的要求还有一遍半要读_(:D)∠)_

莫名是个卖得出去的安利,朋友们都开始读了,意料之外

《亲和力》读后感(四):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思想家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众所周知,歌德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杰出的思想家;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而且涉猎的学科很多:他从事研究的有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如他在1784年发现了人的颚间骨。

然而更少有人知道,歌德还是一位画家,更准确地说,是一位有相当造诣的风景画家。歌德的天性极其活跃,他的求知欲非常强盛;他把他的精神触觉伸向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要占有映照人类内心世界和观察、认识外部世界的所有手段。他的智慧、他的勤奋,他那深邃的目光、他那敏锐的感官,以及他长达82个春秋的高寿,使他在不同领域里——首要是在文学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绘画艺术上,他以无比的执着,从童年直到老年,始终怀着浓烈的兴趣,并几乎一直热情地进行实践,画了2700幅之多,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风景画,也包括他进行科学研究时所绘下的画图以及他对人体进行的临摹等。

《亲和力》读后感(五):初读 亲和力

读歌德,读到了贵族气质。这种气质更多是精神层面的高贵。歌德笔下的女性,既具有古典传统女性的美感与隐忍,更具有思辨能力的智慧与大气。歌德对这类女性的欣赏,是毫不吝惜的。令我不禁赞叹,早在18世纪的女性贵族,早已经能在精神层面与男性有商有量,共同探讨。歌德看到了女性的聪明,叫人无法辩驳;看到女性的殷勤,叫人乐于聪明;看到女性的多愁善感,叫人不愿伤害;看到女性的直觉灵敏,让人战战兢兢。 歌德笔下的夫妻,理性克制,懂得争论对于互相了解的必要性。从没有歇斯底里不明事理的争吵。 歌德对于自然以及美的理解,也更具有自然性,更好被世人所感知。 歌德对于人心的洞察,正如其他一些杰出作家如托尔斯泰一般,体谅所有人,如父亲的肩膀可依靠。只不过同时,他更饱含一颗赤子之心,让他知道,在人与人之间原本充满冷漠与反感的世界上,每一点真正的倾慕之情是多么宝贵。 而自由的途径,并非占有与被占有,欲望的满足与被满足,而在于踏实工作与自我信念的坚守。 是的,美貌无处无时不受人青睐。但是使人们真正爱上的远不止于美貌。当两个人步伐一致,也必然会觉得彼此不可缺少,好感递增。在心扉敞开之际,对某一个人的爱意,滋生出对周围一切的好意,周围的生命也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这种爱并非只有自我,占有,情欲;更有着对思考和觉悟力量的延伸与体验。 要读三遍,远远不止。这是将关于爱情嚒?显然不仅仅如此,人类真正研究学习的对象,始终都是人类本身,爱情是重要一课。 “在蔚蓝的晴空下,在灿烂的阳光中,她一下子恍然大悟:她的爱如果要达到圆满就必须彻底的无私。是啊,在一些稍纵即逝的短暂时刻,她相信自己的情操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她自己希望自己的爱人幸福,相信自己能够放弃他。而且,她还通下决心独自生活下去,不再委身于任何别的人。”我有多少次,流着泪这么想着自己的爱情。是的,我无法不流泪。正如她最终还是留在了他身边,只要待在一起就已经很幸福了。这种爱情,已经不能为现在的世人所倡导了吧。但是,这是真实爱的一种,让人只能看着他们流泪。 这一部巨大的自白的一个个片段,真是让人觉得生活充满力量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