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作文提纲可以这样写

作文提纲可以这样写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作文提纲可以这样写。

第一篇

提纲是作文构思阶段的产物。构思是从整体上对作文的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没有构思就没有作文,只不过有的构思因为时间短暂而不容易看出(有的构思需要成年累月呢)。文字符号表达的构思就是提纲。对作文来说,提纲既重要又必要。但是,笔者目力所及却没有见到比较完整而又详实的提纲编写方法。特作下文,以供参考指正。

首先需要谈谈如何对待提纲。一是文学性作文(即记叙文及其基础上的散文)应当编写简要的提纲,但不必严格按照提纲来起草。这种提纲不是逻辑关系的显示,而是主题、情节、形象和重点的展现,是心理图表,因而更多的是模糊性和情感性。妥当的办法是,经过构思,写出一个简明提纲,接着丢开提纲,自由发挥,任意起草。其实,这样起草时仍然有提纲起着观照的作用。仅仅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再参看提纲以便接续思路。二是科学性作文(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都要编写细致的提纲。只要不断充实,提纲就成为初稿。

提纲编写程序如下:

一、拟制标题。

(一)标题和主题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它服务于主题;标题可以更换,主题不能随意更换。

考试作文主导命题思想,都要避免以前的命题及其固定套路,建立在基础性和实用性上,给考生发挥的空间。试题会有时代气息,切合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这样的命题,适应面广泛,力求考生都有话可说。

(二)审题立意考试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也有不少规定条件、提供材料后让考生自己命题,这就一定要慎重而又缓慢地审题(自己命题也要审)。

古人审题常用抓题眼的办法,如《陋室铭》的题眼是“陋”字。古人将完整的题目分为题身、题神和题眼,如《依依惜别的深情》,题身是“惜别”,即主要内容,题神是“依依”,即程度色彩,而题眼就是“深情”,即核心关键。再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题身是“中国社会各阶级”,题眼是“分析”。古代审题方法,给今天的审题以启示。

今天的审题,同样是审核题意,明确题目要求,抓住关键,以使作文切题。审题是作文成败的要害。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题目和主题及内容的关系,分析每个限制词语,把握题眼及重点。题目中心词的修饰成份显示了限制范围。如《一位英雄的事迹鼓舞了我》,限制词语是“一位”和“英雄”。标题成份还限制了作文的文体、内容、主题、人称等。如《知识就是力量》,限制写议论文。而《一件应该忘记的事》,限制了写记叙文。

1.对标出取材范围和内容重点的标题,分析每个词的含义,再综合并把握题眼。如《给我教益的一件事》:“给我”,是指与自己有关;“教益”,要在作文中表明事件的教育意义,是题眼或重点,作文应以此为中心内容和基本线索。如《我的一个好习惯》,重点在“好”字。

第二篇

似乎每个人都想把悲伤的记忆,从记忆库里按下Backspace键,把它删掉。

但是,有多少人能这样做呢?几乎没人能这样做,除了一个名叫丢丢的女孩,她有一种叫“选择性记忆”的病,能把自己想忘记的努力忘记、拼命地忘掉。对呀,我也很想像她一样把不想要的回忆统统都扔掉。

在玩具拍卖会上,在矢车菊二十七号拍卖成功时,丢丢的心情可以说是,从珠穆朗玛峰峰顶,跌倒谷底。那个对她来说,又爱又恨的矢车菊二十七号,就要落到别人手里了,她当然不愿意,因为,那本来就是她的。

丢丢有一个像爸爸一样粗心的妈妈,像妈妈一样细心的爸爸。

在她某一年的生日里,妈和她到商场去买礼物,母女俩都看中了又有趣,有精致的矢车菊二十七号,正当要付钱时,才发现钱包丢了,明明要到手的礼物又没了,于是,就空手回到了家。

丢丢很伤心,拼命地哭,大声地哭。我想:我不也一样吗?次次父母做事情不顺我的心时,我就跟他们唱对角戏。

她那个细心的爸爸,就冒着大风大雨,去给她买。在回家的路上,被东西砸到了脑袋,到医院去检查,没什么大碍,就是失明了。丢丢又伤心,有内疚。是自己害得爸爸失去光明的。我也有内疚的时候:小时候,我喜欢转圈圈,有一次,我不小心弄到弟弟的眼睛了,我心里既难过,有内疚。

大家听到丢丢的故事以后,都很感动,决定无限期帮丢丢保管。

其实,不只有丢丢的爸爸会这样做,很多父母都会这样做。

我的妈妈曾经也这样做过:那是一个下雨天,妈妈怕我那5岁的弟弟滑倒,于是,就背着他,让我帮她们打雨伞。“嗖”,我感觉有一阵风从我身边滑过,我赶紧扭头去看,只见到惊人的一幕:弟弟从妈妈的背上滑到右肩上,妈妈立刻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右手接住了弟弟的头,接着,她整个人就趴到了地上,弟弟压在她的身上。

我赶紧把她们扶起来。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狰狞的表情、看起来十分痛苦,好像要哭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妈妈这样,看到她这样,我心里又难过,又害怕。伤心的泪水从眼眶里涌了出来。妈妈都这样痛苦了,她还在不停地问弟弟哪里疼,似乎在询问中,她能够忘记手上的痛苦。

妈妈是脱臼了,但,她有一颗最最最善良,最最最慈爱的心,这一切,足以令人感动!

我的妈妈和丢丢的爸爸都会为孩子无私付出,不管是什么!

第三篇

寒假里,阅读了《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对自己启发较大,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如何做教师的一些感悟。我默默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职”。教师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首先,教师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充要条件。这就要求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求老师的知识储备十分丰富,要求老师要“学无止境”,要终身与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前沿。这样才能给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不止如此,教师除了博学多才,还要讲究教学方法。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口味,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老师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我也多次尝试向此方面改进教学方法,虽然小有进步,但仍需更进一步努力。

其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教师不能将教学活动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充分条件。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爱护。而且老师的关心往往更理性,也更让学生接受。此外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也会让学生家长更加理解老师,和老师形成合力,教育好学生。而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教育得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再次、教师自己应该有健康的心理 。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能教好学生。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相互打耳光者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要学生吃屎者有之,等等,也许教师是有很大压力,是有很多委屈。但我们面对的是正处花季的儿童、青少年啊,我们得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得给他们作榜样。如果老师因为自身原因是而体罚学生,甚至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些都是教师自己心理有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尽管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状态的心理健康去影响学生。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老师,不仅要上好一堂课,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应提高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好老师必须要做到这三点。

第四篇

这是我第四次去补习班上课,对于之前的初次体验,我感到自己特别的胆小。然而现在我觉得既自然又悠闲,对这里的恐惧感抛到了九霄云外。我可以大胆的在课堂上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以爽快的与同学聊天,所以我来上课的心情也就变了许多。

“哎,怎么回事啊!”原来是老师发现了黑板上大大的三个字“免作业”,顿时,下面爆发出天大的声音,“免作业,免作业,免作业”于是,老师每讲几个字,就得下来管纪律。终于老师实在忍受不了了,对我们说:“下课请你们吃冰激凌和薯片,请别吵了!”我惊呆了,发现原来老师也可以对学生屈服。在深圳,我本来以为我们四(1)班纪律是绝对不敢恭维,但今天我看到了这种场面后,我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吵!

可是同学们的游戏到此还没有结束,还是在课堂上不停的恶作剧。我记得当时老师问我们一句话“现在这里摆着一个天平,左右两边放一个一模一样的粉笔,它们是不是平等的?”结果同学们却回答道:“不是,因为左边那个是钢铁做的粉笔!”于是课堂又在吵闹声伴随着度过了。原来课堂真的可以这样吵!

下课了,老师觉得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结果同学们又一窝蜂涌了过去,一齐嚷着:“请客,请客!”老师只好硬着头皮带着同学们浩浩荡荡的走向超市。伴随着同学们的欢叫声,两大袋子东西被搬进了教室,一种是冰激凌,另一种是薯片,我拿起一个冰激凌迅速吃了起来。两大袋子东西一下子就被清空了。这时上课铃响了,可大部分同学们还没吃完呢!于是,老师特许我们边上课边吃,我又一次惊呆了,原来上课还可以吃零食,我心里代表学生为老师鼓掌!

第五篇

最近读了《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让我特别有感触,让我从新思考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怀对待教育,对于刚踏入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来说,很容易去模仿身边的同事,今天看这个教师严厉严肃,于是就去学着做严师,明天看那个教师和善可亲,于是就去学着宽容,可是到底哪种态度对会教学产生优的质量呢,经过一两个月的教学实战,或许我们可以找出一个答案,我们也可以给自己一个定位。可是无论我们平日的摆出的态度是严肃,还是和善,我们都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明文规定,关爱学生,爱心和热爱全体学生。社会的舆论,也要求我们用爱去呵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在《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中,桂贤娣的教育故事,无疑在诠释情感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提起桂贤娣大家也许会陌生,但是提到“情感育人教育法”和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大家一定如雷贯耳,所谓因生爱十法,就是作为教师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懂爱,会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如此,讲学生按照不用的特征分为十类,即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文中举了两个例子分别讲述桂贤娣是如何用情感教学和育人的,关于育人,文中有两个故事,在这里只说一个吧,讲一个临班的孩子送给他的班主任一张贺卡,在出门之后背班主任随之丢弃在垃圾桶里,正巧被他们班的另一位同学看见,得知后奔到老师桌下的垃圾桶找到卡片哭的很伤心,桂贤娣知道后把这位学生拉倒自己的跟前抱在自己的腿上,诚恳的请她把卡片送给自己。她抱住了孩子,也抚慰了孩子,在这件小事中,我们看到了她的教育艺术,是直抵孩子心灵深处的情感教育。

是的,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助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力性的眼光。

我曾经看过一段写的非常好的文章,拿来跟大家分享,作者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多美的一段话啊,希望我们大家用我们的去爱感动学生,用我们的真诚去征服学生,愿我们都拥有这世界上最圣洁的师道精神!

第六篇

“中国人的浪漫,向来令世人为之动容,那是刻在骨子里的5000年渊远流长。”这是我在人民日报上摘录的一段话,他完美的诠释了中国人的情怀,尤其是前几天发生的事,让我联想到这段话,为之动容。

前几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在湖南去世,享年92岁,当听到消息的那一刹那,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眶,在袁老去世当天,灵车驶出医院的时候,成千上万的长沙人民有序地排在医院门口,一声声“袁老一路走好!”令人落泪,他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将他高高举起…当灵车向大路中驶去的时候,整条街的车辆都鸣笛致哀,人们在雨中等待着,当灵车向明阳山驶去时,人们买断了长沙的菊花,放在了袁隆平母校南开大学的雕像下,当天长沙的出租车免费载人到悼念袁爷爷的现场,有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免费发放口罩,还有人在袁爷爷医院门口放了三束水稻,带着泥土的芳香,带着人民的气息…

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这些实况转播后,泪水再一次浸湿了双眼,模糊了视线。原来也可以这样,一个人是如何对待人民的,人民看得见,他将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将他高高举起!

无独有偶,在李白的墓前,总是摆满了酒,那酒来自世界各地,人们都知道诗仙爱饮杜康,并让这位谪仙人即使已长眠,也要在死后继续豪饮,“酒入豪肠,三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七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便是中国人的浪漫。

前不久在昆仑山中印发生冲突时牺牲的那几位战士,名字我已不大记得清了,这很惭愧,但他们的日记摘录在我有幸看过后,便不会忘记了。年龄最小的那位战士,好像是姓陈,他在日记中写道“一生最高的爱,只给祖国”,只有这一句,却是我决定铭记一生的话语,祖国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我们将生命献给她,都不为过,怎能抛弃她?这也是我对更改国籍的行为深恶痛绝的原因,可能我有些片面,也有些偏激,但是我是真的想不通,那些为外国工作的人,损害祖国利益时,有没有想过他们对不对得起那些为我们牺牲的战士、警察?

《觉醒年代》正在热播,剧中感人肺腑的故事无不令人触动,那段屈辱的历史,国人不会忘记,只会砥砺前行,不忘初心。5000年的历史沉淀,造就了我们不折的风骨,所以,坚守自己的理想叭!我们要爱,要攀登,要勇敢,要挺直腰板,要为了祖国尽自己所能,去使她更美好,更繁华,原来也可以这样,却有一天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七篇

“序”里有这样一个情景和对话: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刚刚退休、有32年教龄的小学数学教师,她想应聘兼职教育理论图书编辑。我问她:“你对新课程理念怎么看?”她回答:“我没去看,我教我的书”我又问:“那你能编辑中学数学方面的书稿吗?”她回答:“不行,我全忘掉了,我教的是小数数学。”我又问:“那你对小学数学有何研究?”她的回答更干脆:“教书很忙的,哪有那么多时间研究?”我诧异地问:“那你来这里想做些什么?”她的回答让我吃惊:“我熟悉小学教材,我擅长的就是编练习、做练习。”呜呼,没想到32年的教学,已经把她变成十足的小学生的!当教师难道就这样当吗?

看到这里,我的内心一紧,我有16年的教龄,上面的问题我应该怎样回答?我又能回答什么?汗颜,我已经变成半个小学生了。情绪复杂。再从教16年,我将以什么样的文凭“毕业”呢?我得去学习,向这些古今中外的教学大师们学习;我得去思考,如何完善和提升自我的能力;我得去实践,在行动和反思之间不断前行。

开学了,我能做些什么?我也即将面临开学第一课,这样的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把幸福之花种在孩子心田;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教给孩子无比有爱和自信;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让孩子在教室诗意的栖居;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给予每一个孩子美好的期盼和憧憬。

开学了,我也得好好思考,我能给予孩子们什么。用心去做,让孩子们感受到我的信任和期待。

这本书是一面旗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引导着我去学习,这本书也是一面镜子,不断的引发我的反思和顿悟。常读常思。

第八篇

暑假里,大多数的孩子在家不是玩电脑,就是看电视。我觉得这样的暑假意义不大。我们应该利用暑假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和父母一起去旅行等等。

爱学习的同学,可以到少年宫或参加暑假兴趣班。

喜欢运动的同学,不妨去学游泳,这样既可以晒太阳,又不会受到太阳的炙烤,还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不是一举多得吗?

如果你觉得这些还不够,也可以到经商的叔叔阿姨家,到他们的店里帮忙打打杂,学学做生意,不仅有趣,还能增长见识。

当然,要过得有意义,还可以做许多事情,最重要的是在玩得开心的同时能有所收获,同学们,抓紧时间,赶快行动吧!

第九篇

我们每天呼吸着空气,因为平常,忽略了它;我们每天用汉语拼音,读书、打字、上网,同样因为平常,也忽略了它。当有一天,有人问你,汉语拼音是哪来的?恐怕很少有人答得出。

在北京,有位年逾百岁仍笔耕不辍的学者,他就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周有光今年已经108岁。他幽默地说:“上帝太忙,把我忘记了。”上帝把他忘记了,但这几年读者却对他的作品津津乐道。

读他的人生故事,你会喜欢上求知、友爱、讲真话的周有光,也会感慨,一位一百多岁的老人,居然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这位百岁老人,每天花时间最多的事情不是去公园遛弯儿吊嗓子,不是吃这吃那惴惴于生命无常,而是读书。他一直以“终生自我教育,百岁自学”自勉,说“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长跑,不要太在乎一时的长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来时迎,去时送,万事顺应自然,万事莫要勉强,就是最好的了。”这就是一位百岁老人的人生智慧吧。

别人五十岁准备回家抱孙子,周有光五十岁时才改行,还是大改行。他早年留学日本,学的是经济,曾在美国华尔街工作过。新中国成立后,周有光作为经济学教授,先后任教于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上海财经学院。周有光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还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三位编委之一(其他两位编委是刘尊棋和钱伟长院士)。

周有光改行研究文字学,是偶然也是必然。早在欧洲学经济时,周有光就对文字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买了大量的书自学,当时中国还没有文字学。1955年,国家进行文字改革,年过半百的周有光被委以重任。三年后,汉语拼音方案在全国人大会上通过并在全国推广。

周有光也不是一帆风顺,他年轻时得过肺结核,当时是不治之症;八年抗战数度死里逃生;“”期间被下放到西北二十多年……他从未悲观过。

我最初读周有光,是他的《语文闲谈》,里面的文章,既长知识,又有趣。比如,“”期间,知识分子遭到不公正待遇。周有光在短文《斯文扫地》中写道:“斯文扫地,原义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现代汉语词典》),引申义:知识分子劳动改造,罚作扫地工作。”但作者并不是让你哈哈大笑了事,他告诉你:“词义不仅有时代性,还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特殊的用法。”全文就这么点内容。《语文闲谈》出版后成了畅销书,于是周有光又写了两本,叫“续编”和“三编”。

《百岁新稿》《朝闻道集》《拾贝集》《周有光106岁自选集》……百岁周有光告诉我们:人可以这样慢慢变老。他更像个博学的长辈,教我们换个角度看世界:萨满教不仅是我国满族人的,在俄罗斯和西亚也深入人心;沙皇就是蒙古族“大汗”的意思;马克思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全貌,因此资本论只可能是“哲学推理”,不可能是“科学论证”;八股文不是贬意……文章有长有短,思维敏捷,观点犀利,让人拍案叫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