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描写济宁长沟葡萄作文(精选10篇)

描写济宁长沟葡萄作文(精选10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描写济宁长沟葡萄作文(精选10篇)。

第一篇

明天就是国际“六一”儿童节了,今天,爸爸妈妈特意带我去游了济宁公园。

到了公园以后,我们首先参观了动物园。有地上跑的老虎、狮子、狼、猴子、黑熊、骆驼、牦牛、长颈鹿等动物,还有天上飞的老鹰、猫头鹰、鹦鹉、孔雀等鸟类,它们千姿百态、性情各异,真是有趣极了。

接着,我们爬了山。虽然山有点陡,但我特别小心,一点都不害怕,我比爸爸妈妈都勇敢,第一个爬到了山顶。从山顶往下看,地面上的人显得特别小,我觉得自己好大呀。

最后,我们又下水划了船。船是电动船的,除了方向盘之外,还有管前进、后退的开关。爸爸妈妈坐在后面,我坐在前面驾驶,成了真正的船长。我手握方向盘,眼睛盯着前方,一会左、一会右、一会前、一会后,驾驶着小船在水面上划来划去,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指导教师:朱静

听了你的介绍,我都想去济宁公园玩玩了。你真棒!

第二篇

2006年济宁市满分作文: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题目: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是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寒风雪霜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然而,由于追求的不同,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差异,追求真理和进步,应该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没有追求的人生是可悲的。

请以/’成长与追求/’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写出成长过程中的真情实感,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获得1-5分的加分。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生命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叹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痕迹。而我却跋山涉水,在历史里淘金沙砂,寻找它的真谛:

阳光明媚的春天,我追寻那灼灼其华的桃花;

赤日炎炎的夏天,我追寻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硕果累累的秋天,我追寻那犹傲霜枝的金菊;

寒风凛冽的冬天,我追寻独傲霜雪、犹有暗香的雪梅。

也许,生命本是一场追求,成长的足迹浸没了追寻的汗水。

儿时,爸妈在田间劳作,我与奶奶相随饷田去,总希望夜幕的降临,我和全家人一起坐在院中,一起“轻罗小扇扑流萤”,一起“坐看牛郎织女星”。

渐渐地步入学堂,我不再局限于自然的满足,而是悄悄走进文人的心灵。我追寻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我渴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悠闲;我寻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友谊。

如今六月来临,追寻的脚步愈加急促,追寻的心声更加强烈。曾经失意过,但不曾放弃过努力,如今又坐在这久违的“沙场”上,思绪在驰骋,心儿在飞扬,高中的大门似乎已在敞开。

成长与追求是一棵树上的并蒂果,谁也分不开谁,如果分开只会两败俱伤。

我们追寻一朵丁香,想出豆蔻年华;我们追寻一泓清泉,润出天街绿意;我们追寻满园春色,然后从中撷取那一枝红杏,放在心头,感悟人生。

成长是一支沙漏,分缓急轻重,追寻与成长平分秋色。

在成长的石碑上我们镌刻:

铭记追求!

第三篇

我的家乡—济宁,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她被人们称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水域风貌,运河古都。

济宁,地杰人灵,从古至今出现了许多名人志士。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从这里诞生,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流经入海。一条大运河,千里碧水流,帆船首尾接,都过济宁州。十里人家两岸分,酒楼歌馆相应闻,上下楼台火照火,往来车马人拥人。这是济宁运河两岸如画的夜景图;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谷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这是乔羽老人对其家乡—济宁儿时情景的经典描绘。

济宁,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到了每年的三月,泗水桃花满园。夏天,微山湖的荷莲,优胜羞花闭月,湖中的荷花,绿叶婷婷,清淡美丽。秋天,菊花开了,白、红、紫、黄尽收眼中,增奇斗妍。冬天,偶尔也会下一两场雪,给楼房戴上一顶暖和的白绒帽,给田野披上厚厚的棉被,给孩子带来无穷的欢乐……四季把我的家乡装扮得更加美丽。

济宁,有许多丰富的特产。蜜甜的长沟葡萄,驰名中外的金乡大蒜,远销海外的手工织布—鲁锦,进京贡品—玉堂酱菜……

美丽富饶的济宁,是我们世世代代生长的地方。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她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第四篇

2007年山东济宁市中考作文满分

第五篇

济宁的秋天是金色的,满大街都是,从上到下的,遍地金黄黄的落叶,有的地方叶子堆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个金子一样的小山堆儿,一阵风来了,叶子随风漫天纷飞着,又要扫了这个飞了那个,没有根基似的,翻着个,停停走走,完全被风控制住了,辛勤的清洁工人忙个不停。

秋天的济宁各条街上,各色的树拿出了全身力气置办了一身金饰,沉甸甸的披挂着,一条条街都金灿灿的,可是一点儿也不耀眼,来源于这油画般的质感。所有的树都卖力气地装扮着自己,像中世纪的王公贵族们学着那份优雅,厚重,得体,温和,绅士,一点不趾高气扬,叫人看了觉得那么舒适。它们这么卖力装扮着秋天,可是要把沉甸甸的果实压住秋姑娘轻盈的裙摆?

郁郁葱葱的夏天远去了,水池里可是一副凄凉:荷叶、水草经不起季节的更替,枯黄,打蔫直不起头啦!好像更惧怕冬天的大雪将它们覆盖呢!草草收起夏天的繁荣,在秋风中迅速落下帷幕。那些依然挺拔的大树,是等不到冬天的雪来欺压的,顶多几场小小的秋雨,还没有能够滋润它们的嗓子,叶子就已经奋不顾身的飞入大地的怀抱。

说到雨,济宁的雨是不连贯的,像是秋天在想心事,断断续续,思潮起伏,愁肠百结。人说秋天多离人,定是因为秋天的苦涩叫人不堪忍受吧,你看这个“愁”字,不就是由一个“秋”和一个“心”组成的吗?

秋雨一场场下着,鸟儿和昆虫都忙起来了,它们欢喜着,歌唱着,准备过冬的粮食,大人的高兴来自于凉爽的天气,告别挥汗如雨的夏天的那份焦躁,唯有小孩子们有一丝隐隐的不悦,因为一到秋天,他们不得不穿起厚实的衣服、收起游戏的天性进到学堂里做功课啦!

作者:袁清扬

第六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济宁的古建筑——太白楼。

太白楼坐落在济宁市古运河北岸,济宁百货大楼东临。太白楼又称李白酒楼或太白酒楼,据说它是当年李白在济宁的家。太白楼建在高高的城墙上,坐北朝南,楼阁的檐角像小牛的犄角,高高翘起,下面像一座座拱形的桥。

走进院内四周都是茂密的松柏树,有一尊李白的塑像。二层屋檐下正中悬挂着扇形“太白楼”匾额,一楼正厅中间还有一尊李白的半身雕像,上方写着“诗仙醉圣”,四周墙壁上是李白生平介绍,还有他的著名诗篇。李白三十六岁的时候与家人迁到济宁太白楼,每天饮酒作诗,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太白楼也因此而闻名于世。太白楼至今有一千二百年历史了,是济宁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山东省重点保护单位。

游完太白楼,坐在车上,我忍不住频频回首,只见古老的太白楼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第七篇

今年济宁的冬天里,干燥的寒冷使本来瑟骨的寒风已经把大地都冻结成块,期望着一场大雪把一切都铺满,便可以回到爱玩的年龄,把那些晶莹的花朵捏在手中迎接雪后的初春。

然而今年雪花大概是一片也得不到了。

每天在电视前守候,嫉妒下雪的城市,而虔诚终没有打动吝啬的上帝。在守候的日子里,恍然掐指一算,冬天已经离开一个多月了。地道的春天,使人们及早地脱下了棉衣。已入春的济宁却还是那样凄清,它在最严寒的冬日的清晨赖在床上里无法焕发。

“冬季”打来的游击战,使人们衣服还未晾干便纷纷披上。寒风突袭,阴云蔽日,春天的气息荡然无存。坐在教室里,尽管窗户关得严严实实,却有窗台不知来路的阴风不断钻入。我筒着手,哈着白气,瑟缩地不住跺脚,挤得桌椅吱吱直响,目光呆视前方,寻找被冻结的思维。

总有爱左顾右盼的人,目光被那在窗外空中漂流的白光吸引。那紧急触动着的,飘落得无声无息的,随着惊呼声,把所有人的目光引向窗外。临近窗户的我急忙打开最后的隔碍,融入到风雪的侵袭中。紧接着所有的窗户都被打开。风照寒,冬照来,唯独懒散的雪花在懒散的春季迟到,仍然没有责备的目光,也没有抱怨的声语,所有人都陶醉在雪花无声的簌簌中,全然不觉寒冷。

雪花没有往年优美的曲线与洁净委婉的身条,那近似枯萎的雪花不再是柳絮,而像从天上撒落的一层薄盐。我还在痴痴等待,盼望雪后那一张银卷,把这座冷暖不定的城市的洁白冻住,盼望一切都沉浸在冰棱里。

“让这断续的残雪变得更狂野些吧!”我默默地对它们喊道。

迟迟没有回复,雪越下越轻……

它们像从天上被遗漏下来的一星半点,没过一会儿,天上地上,就全不见了踪影。随着那些屈指可数的最后落下的雪星在刚刚沾湿的窗台上迅速地融化,同学们抱怨的声音逐渐响起,我也失望地转回头去,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可那雪中的印象使我不断浮想联翩,雪后的城市、无羁的雪球、那比棉被还温暖的白衣……

这些不经意落下的雪花没有丝毫一点来过的痕迹,如过客云般不辞而别。刚刚为他准备的清茶,只得遗落在桌边,面对热情的主人,这些没有礼貌的过客,难道是嫌待客不周?他们说走就走,不容挽留,送别的唯有声声叹息。

走了便走了吧!你们迟早还是会来的,这些匆匆不语的雪花。你们可听得我们的呼唤,你是否不愿留下?

希望你回来告诉我那一切。

第八篇

我想念济宁的雨。

下雨时,偶尔能听到公鸡鸣叫。但心是静的,像一条毫无褶皱的线。

我们仨坐在大伞下,看着雨,连绵不断地飘洒;看着车,川流不息。

夏雨滂沱,植物生长是最旺盛的。大地是绿色的,充满勃勃生机。

我看见雨珠从香椿树上滚动;看见鸡尾巴被沾湿,显得鲜亮的羽毛;看见蚯蚓在土里翻腾,爬向路边;又看见雨砸落在地上,激起的小水泡。

夏季的雨是凉爽的,下过之后,风扇可以停。风也是凉的。

徐徐凉风,是我在酷暑中,渴望得到的。

整一个上午,我们仨在伞下,烧水。三人围着一个炉子。那炉口冒着青烟,有时还能看见火苗窜出来。

奶奶一双枯老的手,时不时向炉子中央填着树皮,每一次投的都很准。而我,有些怕火苗,畏畏缩缩,总是投偏。奶奶把我投偏的树皮拾起来,重新投向炉口。

爷爷还是那个姿势,坐在凳子上,翘着腿,手扶着膝盖,看着车,一辆一辆地驶过。头随车扭来扭去的。有时端起茶杯,嘬一口,再放下。茶叶也从杯口,缓缓地落到杯底,茶水重新冒起白茫茫的蒸汽。

一辆黑色轿车驶过,那速度快到看不清,车身离我们很近,车轮激起了路边的水和泥,溅到裤子上,留下一个个泥斑。

奶奶很不满这辆打破沉静的车,她向那辆车喊去:“急去投胎啊!”然后又生气地坐下。

我和爷爷嗤地,笑了。

她也笑了,笑得很大声,露出了两排沾满茶渍的牙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