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永不瞑目》读后感精选

《永不瞑目》读后感精选

《永不瞑目》是一本由海岩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的291图书,本书定价:25.80元,页数:200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不瞑目》读后感(一):毒品害人

看完这本书之后,知道何谓“毒品害人,终其一生”!一旦上瘾,就是终身的事了。生理上的瘾容易除,心理上的瘾就难除了。有数据显示,能戒除心理上的瘾的人寥寥可数。海岩将这个故事写得扣人心弦,也很惊心动魄。悲惨的结局,也为悲剧的故事画下完美的结局。

肖童,本来天真如小童。但最后,为了爱,甘愿再次碰毒。甘愿牺牲自己,至情至性。

欧庆春,一个外刚内柔的女警。最后当她懂得爱的时候,已经有点迟了。

看了海岩几部小说,这部我觉得描写得很细腻。

《永不瞑目》读后感(二):爱情。毒品

爱情就像毒品,孤独、深入骨髓、难以戒掉。如果未曾尝试过也就不会上瘾,但是一旦上瘾,将缠绕一生。

肖童第一次吸毒,心不甘情不愿,因为心里一直怀有对欧庆春的爱,所以他宁可让自己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也不愿意让旁人知道,也不曾想过寻求帮助。他忍耐着身体的苦痛和毒瘾的折磨,思念着学校的生活和异国的父母,他不曾放弃过对生的希望,不曾放弃过对美好的追逐,他甚至看不到以后,只是因为他爱着欧庆春,他心中始终存留着一片净土只为,他和欧庆春。短短的几个月里,肖童从阳光、健康、活力变成了颓废、龌龊、死气沉沉,他遭受着折磨和心里与身体的极度抗争,他忘了自己,忘了周围的一切,只是存留着心中的爱。每一次毒品的折磨对于他都是为欧庆春又做了一件事,他痛恨毒品,却为了欧庆春一次又一次的吸毒,他痛恨深爱着他的欧阳兰兰,却因为欧庆春可以与欧阳兰兰同枕共眠。他的身体了只剩下了最肮脏的毒品与最神圣的爱情。

在肖童一心只想着他们的爱情的时候,干练的欧庆春却在思考着旁人的眼光,伦理道德的约束,还有狗屁的怀疑与不确定。如果只是因为年龄和阅历让她有如此多的顾虑,我只想说这个人世俗,是社会这个大熔炉让她失去了所有坚持和信念;如果她是因为旧爱而迟迟不能接受肖童,不能给他确定的答案和希望,我会悲叹她的命运,她的生命以后都不会出现爱情,因为她错过了视她比生命都还重要的肖童。

我常常在想,如果她能给肖童一个确定的答复,在肖童第一次成功戒毒之后能给他一个确定的希望,或许一切都会不同,或许这个世界还能多留一点青春和阳光的笑脸。

我讨厌看到一切都结束之后,声嘶力竭的哭泣,那是代表悔过吗?如果能重来一次你会怎样?可是你的哭泣又有什么用?你用6000元为肖童买的西服他能感受到吗?你说你是他的未婚妻他能听到吗?他已经死了,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他以为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失去了你,他因为自己在吸毒而没脸再心存希望,他因为欧阳兰兰怀孕而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和你一切的可能。他宁可放弃自己的骨肉、放弃自己的生命,只因他爱你,而你,却不懂!

《永不瞑目》读后感(三):美丽的忠犬应已刹那芳华

也不是突然想到,一直都挺有感慨。关于一幅嬉皮漫画的感概。

画面是这样的:两条小壁虎,一公一母,两个人在野外。公壁虎把自己的半截尾巴放在篝火上烤,流着泪花对母壁虎说:“别担心,我的尾巴还会长出来的。”

挺让人感动的一幅画面。但看到下面很多人留言,有人表示这不是女神和屌丝吗?有人则说自己永远也不要成为像公壁虎那样的人。

于是,不禁感慨!这的确是一个只有屌丝而没有忠犬的时代。对爱的高尚论调永远都抵不过自嘲一笑。谁愿花去漫长的时间守护。李大仁只存在电视剧中,不是谁都有幸成为程又青。

这个故事相比《玉观音》和《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略显粗糙,如果作者再用心一点儿,应该能够成为一部更细致的作品。翻看后记,才知作者完成这部作品仅仅花去三个月。不禁又有点儿稍稍佩服他。

海岩,一直都是写故事的好手,但他的故事也是有规律可寻。他总是在故事里着力渲染出一位即使堕入人道依旧纯美如天使的美妙人物,比如,安心、罗晶晶抑或肖童。不知道是对美好或上帝偏爱者的妒忌,无法喜欢安心或者罗晶晶,虽也不喜欢肖童,但却满满的充满怜惜。也许,只是因为这次的堕落天使是一位潇洒的小伙儿。

这部作品里的人物性格都十分偏执,也许这些人物的偏执本就是一个时代的偏执。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与理解的贫瘠,给人予痛心疾首的不寒而栗。

并不为肖童的死感到多么的难过。自从他吸毒开始,就一直猜想作者将会为他安排一个怎样的结局。最后,肖童死了。这应该是他最好的结局,时间于他不过是过往美好加诸于的煎熬。他的死亡,还尚能挽回他所剩不多的价值。于他人而言,他所拥有的价值。

肖童的爱猛烈而炙热,是年轻的身体与精神特有的爱情。肖童像是一个十足的孩子。在我的理解里,年轻并不像作者描绘的那样无知。同样不喜欢作者描绘的成年人,好像时间留给我们的只有狭隘、自私以及倚老卖老。

这让我想到年轻的姑娘总不喜欢看到中年的女人,中年妇人也同样讨厌花枝招展的年轻姑娘。人,永远无法抗拒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艳慕和对衰老的厌恶。也许,我们终将成为那样的人,但也不应否定自己一去不复返的美好岁月。

我们再也无法看到一个关于忠犬与女神的故事,他会对她说: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我们的信仰已经渐渐从爱变成了自嘲的屌丝崇拜。关于这点,我想我有些难过。

让美丽的忠犬永远存在在那些美好的时光里,闪烁微光,温暖现世。

《永不瞑目》读后感(四):逃不开的缘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海岩的作品,第一部是《玉观音》。也许是先入为主吧,《玉观音》在我心目中有着不可超越的地位,可是《永不瞑目》却让我彻彻底底地哭了一场,为肖童,也为这场爱情悲剧。

以前,在网上安慰过一个失恋的男孩,他当时和我说,为什么,他和她是那么有缘。我笑一笑说,你可知道,缘分之中也有一种是叫做孽缘的?

缘,其实是一种纯客观的,甚至说有点玄的东西,它只是人和其他一切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罢了。但是,有的人却因此而把由缘而联系起来的对象看得很重,就像之前说的那个男孩,纵然两人有多么不合,他都认为当初由浪漫的缘分带给他们的爱情是值得珍惜的;而有的人则因此而不太执着于事物人物,分别时总会或许真的坦然,或许故作坦然地说“随缘吧”,留下一个华丽的转身,不让旁人知晓自己的脸上到底是不是早已流泪。

《永不瞑目》就讲述了缘的“妙不可言”,其中最明显的大概就是肖童和欧阳兰兰之间的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孽缘了,不管肖童有多么的恨她,他都没办法彻底摆脱她,最终“缠缠绵绵”地死在了一起,真的是让很多人唏嘘不已却又无可奈何。而肖童和庆春间的金玉良缘也总是分分合合让人揪心。起初看该作时,我都恨不得冲到小说里当个月老给他们牵线。后来我才了解,这一切的缘起缘灭不过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对比《永不瞑目》和《玉观音》,就会发现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角们大多是金童玉女:男的帅,女的靓。因此也难怪海岩嫌弃孙俪不够漂亮了;女主角常常拥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女反派则往往是“霸气十足”强迫意味明显;男一号迫不得已吃口软饭还得忍受反反复复的心理煎熬,顺带着为情所逼做这做那形同牛马,还保不准女一号不领这个情。男二号或者男一号的另一面则充满激情不顾一切像个孩子似的贪婪的渴求女一号的爱情怜悯,间或不顾一切的玩儿命让人不得不佩服爱情的伟大。虽然是可以打到90分的高水平作品,但是说实在的也难免让人看着有雷同之感。

但也就是缘于以上丰富的人物性格,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才能让人信服,在细细推敲之后让人产生恍然大悟之感。

因为欧阳兰兰的霸道,肖童才无法彻底摆脱她去投向庆春;因为庆春的克制与责任感,她才到最后都没有给肖童一个及时的解释机会;也正是因为庆春在自己自己心目中近乎女神的地位,导致了肖童一次次的开不了口。只能说一切的结果都有它的原因,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不是没有道理的。

庆春是爱情里的苦行僧,不知道究竟是她的性格让她选择了刑侦警察,还是刑侦警察让她选择了克己的性格。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告诉她她必须节制自己的感情,即使被肖童深深吸引也要强自镇定顾虑重重,只有在突发事件下,她才会泄露自己的真情——不是我不爱,而是我不能。

欧阳兰兰则是一个纵欲者,与庆春形成鲜明的对比。她的爱汹涌而残忍(她真应该找个受虐狂),是占有,是吞噬。和通过独立精神体的互相吸引进而相恋的绝大多数人不同,她的爱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爱,像一个帝王一样把你玩弄于鼓掌。不论你爱不爱她,她都会毁了你。倘若你爱她,得到了你的她就会迅速厌倦,像一个吸血鬼一样榨干你然后抛弃你;倘若你不爱她,她就会使出浑身解数让你爱她,哪怕让你痛不欲生,必要的时候甚至彻底毁了你——越是拥有,就越空虚。

肖童则仿佛拥有一切可爱的因素,正像小说里写的,没有哪个女孩会不爱他。小说里有个很有意思的设定,就是好像肖童是一个谜,谁都没有真正了解过他,他可以什么都是,又可以什么都不是,相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肖童。这里就不赘述了。只想说不愧是《永不瞑目》捧红的角色,陆毅的外形真的很符合肖童。

这部小说我几乎是通宵看完的,只看了三天多,是为数不多的能吸引我看到通宵的小说之一,不得不说海岩的小说确实有这个魅力。看的过程中我忍不住想,人为什么需要毒品呢?

小时候做过一个大手术,曾经打过五针杜冷丁,虽然计量相当于吗啡的十分之一,但是那种舒服的感觉我至今都没有忘记:一针下去全身酥麻,所有的疼痛都没有了,意识也马上让梦吞噬了。生病的人需要麻醉,一个健健康康的人为什么也想要麻醉自己呢?

拯救吸毒者的方法或许暴露了原因,《永不瞑目》中写道,要保证戒毒者不再复吸,就要让他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环境里,让他感受到爱和关心。倘若在这个时期心灵受到伤害就很有可能复吸。

有人吸毒是因为好奇,但绝大多数人吸毒则可能是想要寻求某种解脱,就像有的人通过酒精麻醉自己一样。这样的人会这样的空虚,大概是因为缺爱吧。

有人说缺爱是现代人的通病,不得不承认我也有这种感受。偶尔袭来的无边的寂寞和空虚常常能压得人喘不过气,世界的人口在增长,可是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却在拉远,现代的沟通设备真的能让你走进别人的心里吗?源于此,有时我甚至能理解部分吸毒者的感受。

小说里还有一篇演讲贯穿始终,甚至成为了肖童的“墓志铭”,也是肖童在沉沦毒海是的一根精神支柱,让他浑身都散发着英雄的光芒,即使此时此刻的他是一个瘾君子!在看待这篇演讲时,我的心境也和肖童一样起伏变化。最初我也嗤之以鼻,认为这不过是政治说教,可最后面对肖童的死,我竟然哭着将这篇演讲念了一遍又一遍。《永不瞑目》之所以木秀于林,正是因为它没有像传统的此类文章进行长篇累牍的说教,它寓理于情,通过娓娓道来一个爱情悲剧来让读者知晓毒品与家国的概念,从而让人产生深刻的体会。

最后,就让我用这篇最终将我感动的泪流满面的演讲作为结语:

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然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在漫长的生存历程中充满了灾难、坎坷、危机和厄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成为我们中国人代代相沿的品格遗传。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壮士常怀报国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就是每个龙的子孙永恒的精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