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永不瞑目经典读后感有感

永不瞑目经典读后感有感

《永不瞑目》是一本由海岩著作,春风文艺出版的409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0-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不瞑目》读后感(一):读后感

不知道该怎么说,总觉得此书里的警察为了抓毒贩,不择手段,不惜以一个年轻男孩的生命为赌注,着实让人不齿。故事里的李春强争风吃醋,没有一点警察该有的样子。欧庆春本就应该知道,让肖童去和欧阳兰兰接触,很有可能再让他复吸,她不是去想办法帮他,还一遍遍要求他要遵守承诺,非常可笑。既然是缉毒警察,怎么可能不想到,复吸是很有可能的呢。她利用肖童的喜欢,让他涉入危险之中,她所谓的爱真的太狭隘了。肖童,是个家庭富裕的大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待女性,也没有分寸和界限。开始,欧阳兰兰说教他开车,他就欣然应允,明知道她对他有所图,还是暧昧不明,可见,他的被利用,也不是空穴来风。总之,海岩的作品似乎都是这样,女主角有几个爱慕她的对象,而这几个对象必然是正反立场,且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好像这种设计已然成标配了。以前读《深牢大狱》也是如此,当然,深牢大狱是男主角的视角,反正都差不多。

《永不瞑目》读后感(二):“海岩”是注册商标是国家免检

在电视剧领域

“海岩”是注册商标是国家免检

其实我只看过《玉观音》的电影版

这也全然是冲着谢霆锋去的

这本书用了三天读完

情节十分引人入胜

一看便知是那种适合拍成商业剧的优良剧本

他的作品不追求高深的人文内涵更无法展现历史的恢弘磅礴

他的作品是为追剧消遣心理的观众量身定做

优秀的小说也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用情节的扑朔迷离千回百转攫住读者好奇心理的商业小说

一种则是在阅读结束后用沉甸甸的精神收成和深幽幽的良知觉醒来俘获灵魂的人文小说

海岩小说属前者

最优秀的小说自是两者兼备

陆毅的肖童不够眉目秀朗

苏瑾的欧庆春不够漂亮利飒

袁莉的欧阳兰兰不够妩媚撩人

其实本以为袁莉扮演欧庆春的

这是我在没看过电视剧的情况下对于剧集角色分配的异议

这本书看完已有一月了

我最讨厌说一句话

“最近好忙”

四个字成为了任何事情的借口

我不喜欢找借口的自己

《永不瞑目》读后感(三):记肖童

肖童是目前看过的海岩小说中最打动我的角色,和《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里的潘小伟一样,情深不寿,不过《永不瞑目》里,肖童的用情被雕刻得更加缠绵悱恻。《永不瞑目》的情写得最好,对人性幽微描绘得最细致动人,而同是写毒,《玉观音》则更为壮烈。

《玉观音》剧情更复杂跨度更大,因而更丰满更跌宕起伏,最后一刻安心重返战场爆发出壮烈,似乎前面的书写都是为了这最后一刻的壮烈。相较之下,《永不瞑目》剧情简单,更有单刀直入的意味,重在主角的塑造和人性矛盾幽微的细腻呈现。相同的人物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也有,相同的苦情也在海岩其他的作品中出现。海岩笔下的人物情感大致上是强烈的,尽管他书中总有一套“党国荣誉”的说辞,不免令如今的年轻人略微反感,相信也是代沟所致,但总体上,他书中的故事爆发出来的情感,是刻骨铭心的,不管是感情还是人性,都是那样强烈,这的确很适合拍成电视剧。

肖童这个角色和当初的潘小伟、龙小羽(《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一样,又让我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比起安心的壮烈,这类角色的深情和因此遭遇的命运的悲惨,更加打动我。也许女人比较感性吧,可是海岩书里的女性却大多理智得冷漠,无论是安心、吕月月还是《永不瞑目》中的欧庆春,吕月月的利己和贪婪是普通大众熟悉的小市民的劣根性,容易被读者接受,而安心和欧庆春则是另一类人,她们有一种圣母的光环,也是海岩“党国荣誉”说辞的承载者,也许我们这一代人离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的时代太遥远,已经无法理解这高尚的信仰,我们更容易被个人情感所打动,这也是物欲横流后带来的精神上的滑坡吧。

海岩将肖童塑造得成功,不仅在于他的用情,更是他从始至终的单纯,加重了他命运的悲剧色彩。最不忍的是庆春第一次发现他吸毒的场景,肖童像被遗弃的落水狗,破碎的家庭,无法自拔的陷落的神情,内心挣扎的痛苦,都数倍放大了他的孤独。这感觉跟我看《画皮2》时是一样的,换皮后的公主人模鬼样地躲在角落里,不断与吃人心的欲望斗争,憔悴损。这种不忍在后面肖童复吸、失身一次次重现,海岩将人内心希望的一步步泯灭描写得细致,将时运的不可抗写得深刻。没有什么比看着一个美好的人一步步走向毁灭更痛心的了。当然,这样才能展现毒品的危害,但我总觉得,比毒品更可怕的是人。

站在庆春的立场上,她有她生活的时代,有她的价值观,她是一个理性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但她过于内敛的情感,她对情感的轻视是将肖童置于死地的另一个推手。庆春将工作,将集体和国家荣誉看得过于重要,个人情感在她心中的分量实在微不足道,因此,她显得冷漠,甚至隐隐约约有对名利的贪婪。在情感上,庆春不彻底表明自己的态度,流露出一丝狡黠。也许这是她那一辈人的习惯,重名誉,守规则,中庸而温和,太正统,也失了可爱。

总觉得女人这样显得老气横秋,肖童这样明媚单纯的男孩遇到庆春,太可惜,庆春无法承载肖童透明而热烈的爱,因而他爱得很辛苦,很绝望。庆春从不正面回应他的爱,也从不给他一个肯定的回答,若是能有一句坚定的话语,肖童后来也不至于如此绝望吧。

看不得庆春事后的幡然悔悟,更加不喜她实际上对肖童的利用。还是,他们终归不是一代人,可悲,可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