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横断浪途的读后感大全

横断浪途的读后感大全

《横断浪途》是一本由七堇年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横断浪途》读后感(一):一段难忘的旅程

这本书描绘了旅行的意义和价值。旅行是一种突破常规生活的方式,它带给我们新鲜感、冒险和成长的机会。这篇书评中,作者提到旅行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旅行中的考验和伙伴关系的重要性。

旅行不仅是一种消遣和度假的方式,也是一次深入自我和世界的体验。通过走进一个地方,我们可以与之相互作用,感受不同文化和风景的魅力。旅行是我们主动制造记忆的时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然而,旅行也是一次考验,尤其是与旅伴的相处。在旅途中,我们与旅伴的相处密度很高,需要彼此包容、鼓舞和互相支持。一个好的旅伴能够让整个旅程更加美好,而无法和旅伴相处融洽则可能带来负面的体验。

此外,书评还提到旅行的吸引力与高山和深处的冒险性有关。旅行是一种探索未知和突破日常的方式,它带给我们追求极致和探索的欲望。旅行让我们逃离庸碌和平凡,去体验未抵达的地方和未知的领域。

总的来说,这篇书评深入探讨了旅行的意义和价值,表达了对旅行的热爱和对旅途中的考验的认识。它唤起了人们对旅行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让人们珍惜每一个旅行的机会,并铭记旅途中的每一片刻。

《横断浪途》读后感(二):摘录

在以消遣和度假为日的的现代旅游业(tourism) 诞生之前,人们一想到旅行,总是与颠沛、狼狈、困苦、折磨这些词相关联。这是旅行(travel)一词暗含 “辛苦”“折磨”“不愉快的劳作”之义的原因,与现代法语的工作 (travailler)是近亲。作家辛西娅•奥齐克曾对 “旅游”和“旅行”做了一个微妙的区别,前者是“一个人走进一个地方”,后者是 “一个地方走进一个人”。

这些年逐渐接受一个观点:生活和旅途一样,如果找不到好的同伴,不如一个人。反过来,一位好的同伴意味着一加一大于二,甚至大于无限。

但是,能否成为最好的旅伴,不仅是取決于壮丽和酣畅的时刻能否同甘,更取决于不适、不顺的时刻,能否共苦。毕竟一旦踏上旅途,人与人之间7×24h 的相处密度,将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想象一个合不来的伴侣,你尚可用工作和社交来逃避相处。但与一个旅伴上了路……如果不能互为天堂,那么就会变成字面意义上的“他人即地狱”。

然而有什么东西在舌尖,像雪花融化,令我欲言又止。用小伊的话来表达这种感动,或许就是:“活着的大多数时间,我们的记忆都是被动产生的,但每次上路,都是自己为自己制造记忆。”

旅途的考验是某种终极考验:在窘迫与绝望的时刻,是互相埋怨、大吵大闹,还是彼此鼓舞、包容。后者是伙伴之间,人与人之间,可以拥有的最强大的最美好的状态。回想格聂,我只觉得 “是奇迹”。而经过此劫,我们对 “不确定性”真正有了敬畏之心,以至于接下来的一路,每天我们醒来的时候,都提醒自己要心态卑微,期待着:“要出发啦!今天的倒霉事儿会是什么呢?”

一个猜测出现在我脑海:由于自原始时代起,人类青睞洁净、光明、干燥等基本生存条件,因此向上、向高处去拼搏、跳跃、攀登,暗含着 “生本能”的需求。相应的朝低处去,朝深处去一一躲藏、埋葬、平息,则映射 “死本能”,这是刻进我们基因里的两种截然相反却又同时存在的欲望。

负面含义的下、低、矮,其实指的是一种比较级的低矮,指的是“与高相比而言的”的较低、较矮、较差。但是,当最低的、低到极致的深,深邃,深远,深洲,深孔出现的时候,它的寓意也就滑向另一个褒义的极端:比如洞穴最深处,太平洋海沟的最深处,黑洞最深处…它又成了另一种令人着迷的、神圣的景观。这就好像在洞穴探险、海底潜水中,下到更低处去,深处去,更深处去,也是另一种极致与探索。在这样的框架下,我试图冒味地闸释“高山为什么吸引人”。因为它代表一种极致。它是反日常的,反庸碌的。它代表未知的、未抵达的— 最高的山,也等于最深的洞穴、海沟、大洋底。

旅行也是流动的盛筵,一种反日常的突围。从踏上旅途的那一刻我就明白:生活不会放过我们,回到城市后,茫然和无趣的日子将接踵而来。我们仍然要回答 “该如何正当地生活,要鼓起勇气直面 “伟大的作品与生活之间,古老的敌意”。

正因为连这敌意都不会是永远,正因为这旅途的短暂、无常、不可复得,我努力铭记每一片刻。每每回想途中涟漪,如鲠在喉,像“一头公牛站在自己的舌尖上”:旅行,是一种切肤的在场。

《横断浪途》读后感(三):旅行的意义:向外走是为了抵达内心!

我的梦想,是当一个旅行作家。

作家七堇年活成了我想要的样子!我太爱她的这部旅行随笔《横断浪途》,这是一场走向群山也走向内心的壮游。

她用三年时间,穿越横断山脉三万里,从华西雨屏以东,到横断山脉以西,深入中国蕞长蕞神秘的南北向山系,触摸地质、风景、文化、观念的断层,探寻生活和命运的本质。

她说:“回看卫星地图上所走过的轨迹,竟像血管一样串联起了时间,记忆,风景,星,雪,山。它们构成了我这几年精神生活的脉络——静脉:读万卷书;动脉:行万里路。”

我想起,2015年独自背包去东南亚旅行,那是我D一次出国。Z后一站是尼泊尔,去徒步喜马拉雅山的ABC路线,那或许是我这辈子距离珠峰Z近的一次。

这世间很多的美景,并不是那么轻易的就能遇上。需要毅力,需要体力,需要运气,也需要好天气。而我,似乎总是很幸运,在海拔3210米的Poon Hill,看到了日照金山。

对我来说,徒步是从内而外的一种磨炼,自己的身体能承受多大的考验,自己的耐心有多少,自己的意志力有多少。

正如书中所说:“痛苦也是有快感的。正是由于身体上的痛苦,我们感受到自己正活着。”

有时,在山顶看着山脚下的小房子,觉得人类真的好渺小。对大自然保持敬畏的心态,才有可能去一点点靠近它,感受大自然所带来的快乐、壮丽的风景。

我也时常问自己: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书中这样说:

² 旅行,是为了懂得我们自己的地理。

² 旅行,不是为了穷尽天涯,而是为了穷尽自我。

² 每一次的向外走,都是走向自己内心的过程。是更诚实地剖开自己,也更诚实地面对人生。

² 旅行也是流动的盛筵,一种反日常的突围。从踏上旅途的那一刻我就明白:生活不会放过我们,回到城市后,茫然和无趣的日子将接踵而来。我们仍然要回答“该如何正当地生活”。

.

对我来说,旅行是为了回答“我是谁,我为什么活,我该怎么活”这三个古老的哲学问题。

曾经过不去的坎、放不下的事、解不开的结、淡不去的恨、甚至忘不掉的人,被放到如此包容的世界,多元的生活以及漫长的人生轨迹里去思考,似乎也就没有那么的上纲上线了,不是说不重要了,而是人生版图扩大之后,比重降低了,被稀释了一样的就淡化了。

那些旅行时光,会让生命的年轮更加深刻的印记下来,在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的闪闪发光。

去的地方越多,就会越发觉得自己去过的地方实在太少,因为世界实在太大。世界这么大,我们这么渺小。

正如书中所说:“这个世界很大,你的心也要这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