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书商的旧梦》读后感锦集

《书商的旧梦》读后感锦集

《书商的旧梦》是一本由沈昌文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1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商的旧梦》读后感(一):封面打动我。

在一个姐姐那里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后来在图书馆发现变借回了。

第一次读沈昌文老人家的书,备感朴实与沉静。都是些老人家作编辑的小文,随处翻页就能读下。只是我对于好多事实还一知未解,所以得到也相对较少。关于老人家喜欢邓丽君那几篇印象深刻,她的歌词真是好。

这本书我以后会再仔细看一遍吧,现在太才疏学浅了。

《书商的旧梦》读后感(二):昨晚一气读了一半

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社会。

在出版社,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交汇之处,步步地雷,处处暗箭。

沈老穿越之,迎合历史潮流,促进之。

我知道了文化是怎样运作并改变的,经济是怎样运作并改变的,政治是怎样运作并改变的。

我知道了,也就减少了恐惧。也就有了信心。

我个人是那这本书当作历史书来看的,我这样的人,提高自己感性是无望了,只打算了解真实,提高一下自己的理性。看到一半,发现自己的感性认识还有提高。文章还可以写的这样美。人生还可以这样乐观。

《书商的旧梦》读后感(三):书商的旧梦漫想开来……

于心底上,我是热爱编辑、出版这份事业的;更于心底上,我以为它和传媒事业不同。我爱编辑出版事业,更甚于传媒(杂志、报刊)这样有主张性的事业……虽然,我向来是一个有主张、有指向型的一个人。

从敏锐与观点张扬的角度,或者外在张显的个性使然,我发现我更适合作一个传媒人,而且最好是一个记者……然而我骨子里又是一个特懒性的人,而且喜欢享受在懒性中可以张扬和享受到生活中极致的品味的人。于这一点,我更适合作一个编辑出版人。

桌上从当当订来的沈昌文先生的《书商的旧梦》,本子很小,32开的,很素雅……一看直观应该是三联风格,很奇怪的却是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的。

每篇随笔行文都不长,兴致时随便阅读一两节而已。看这样的书,你永远不会累,尤其我这样案头工作的人,会觉得是一份难得的瞎忙间的放松。

上一代的这个自诩为书商的文化人,其实真的是文化人,而不是商人。比起我们今天工作的庸俗与势利,那简直是两个境界。

正因为如此,闲时读一两则,我才要内地底上深沉地说:真的,我是爱编辑出版这份事业的。

尽管,现在它成了我的一份工作,或者说我做着这个行当。

《书商的旧梦》读后感(四):“应该禁止的书,首推禁书目录”

这本书从头到尾我都是地铁上读完的,沈先生的学识和豁达着实让人钦佩。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大陆的出版环境下“变通”气节有多么难。

题目上这句话是书中128页引述《格言集》上的句子。对此我深有感触。目前所禁之书,只有两种。一种可谓成大家之言,气度不凡。另一种则是黄口小儿之论,句读之间不见其明。不过后者往往更加出名。原因者何?莫说对沈先生这样的业书者,就算是我这样的末学之流也是不言自明的。就是因为被禁,才会一夜蹿红甚至洛阳纸贵。可是如此浅显的道理很多人穷尽一生都不懂,都不愿懂,或者宁可自欺欺人。

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沈公一颗为学之心。以及在几十年的跌宕起伏中遭遇之种种。不过书中见到的更加是一种豁达,而非憎恶。以及倾尽心智为图一新的努力。

虽然《读书》之前途尤艰,但是却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照进几许希望。也让我们看到了书业之中尚有一群“临时工”在为此奔波。

最后,本书是一本随笔。说真的,很适合在上下班的路上信手翻来。

《书商的旧梦》读后感(五):在去三亚的飞机上一口气读完

去三亚开会,收拾行李的时候顺手把这本小书塞进我的背包,想想着在沙滩边的躺椅上慢慢把这本小书读完,有点期待。。。

但这个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太吸引我了,在飞机上就已经迫不及待的看完了,沈老的文章看过一些,喜欢他平实的文风,有点儿谦卑的口吻,对待磨难的乐观态度,有一篇网文介绍他自称是“不良老年”“背一个笔记本电脑,脖子上挂个U盘,耳朵上塞个耳机,连接MP3,骑一破旧“永久”,出入酒吧,口说broken English,以荤面素底为幽默,招摇过市,不以为耻,不亦乐乎。”

对于很多七零后、八零后的读书人,看了这本书,可以很好的了解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我们国家出版行业的曲折历程,这也是书名所在的含义吧。

/

|.|

|.|

|:|__

,_|:|_, /)

(Oo/ _I_

+ ||^ ^|

||_0→

/.:.-

|.:. /-----

|___|::oOo::|

/ |:<_T_>:|

""....""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