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The Elements of Style》的读后感大全

《The Elements of Style》的读后感大全

《The Elements of Style》是一本由William Strunk Jr. / E.B. White著作,Penguin Book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110.00元,页数:1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Elements of Style》读后感(一):我还以为是什么厉害的东西呢

如果中国的学生以这本书为课本来学习英语的话,那么估计是什么也学不了。书中的内容浅显,给人的感觉是给初中生准备的。我们的英语不地道,这是真的,但是,我们的语法知识却不一定输给native student。所以,在国外很流行的一本小书,在国内没有流行起来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吧。

《The Elements of Style》读后感(二):一本有趣又贱贱的书

建议上a网买第四版的,封面是一只狗狗。

我们精读老师推荐的,她说这本书在欧美学写作的学生中基本是人手一本,称之为“the little book”。整本书叙述得非常清楚,图片和例句也穿插得当,最有意思的是老师在第一堂课给我们印发的“be clear”那章,它非常地不“clear”,甚至会让人产生“这TMD是个啥啊!”的感觉。。。

=。= 太贱了!

目前还在看第一章中 ~ 新书的味道好好闻啊 ~~

《The Elements of Style》读后感(三):薄且好读

到了这个年纪已经不会有什么语文老师给你细心讲一些词语和表达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本书里有,内容也很有帮助,后面的修订者还加了第五章,谈了写作风格的形成,以及对写作新手的建议。看的插图本,内容很学院派,插图比较纽约客,作用可能是在密集的排版中给人一丝喘息。

这本书可能比较适合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并不是博主们推荐的通俗读物。

《The Elements of Style》读后感(四):凡能说的,都应该说清楚

如果把“清楚准确”作为标准,经律师审查过的英文合同可能勉强满足作者的要求(但是太过冗长),通常的英文新闻和报告,规章制度都可以跳出一大堆毛病,而中文的条款规章就简直是反面例子,更不用说像辣子鸡一样,要在一堆辣椒里面找一点点实质内容的官方报告。

有人说英语非母语的人,其英文写作的高度是由他母语的所达到的水平决定的。但是语言来自文化,文化背景的不同,追求语言的风格也是不同的。 中文写作传递的是花非花雾非雾的那么一种“感觉”,读者接收到的是突然被电流击中的“悟”或者“直觉”,就好像在饭桌中领导瞟了一眼,有人立刻就会端起酒杯跟客户敬酒。而不像英文写作一样,有严密的推理,一环扣一环,一个链条的偏差,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所以清楚准确特别重要。

对于一个中文语境下成长的人来说,即使我觉得清楚准确是重要的,但是在”最近天气不太好“和”这一周每天都在下雨“之间我还是会选择前者。要达到作者要求准确度,实在是很难克服内心的障碍。如果说是要求客观公正的分析报告还好,如果是日常写作,一定程度上的模糊会带来奇怪安全感。比如在这里用到”一定程度“这个词。

然而清楚准确还是不是难的,最困难的是“直接”。比如要用主动语气和用肯定句。在写作的时候观察了一下自己的内心活动,不想用主动句的原因是不想指出或者太明显的指出责任方。

”这一天应该永远被铭记。“ - 根本不想讲是应该被谁铭记

而肯定句和否定句在我看来意思是有差别的。比如书里的例子

”她不觉得学习拉丁语很有用“和”她觉得学拉丁语没有用“。

作者认为应该改成第二句。然而读了这两句,在我看来,第一句拉丁语的有用程度可能是40?但是第二句就变成接近于0了。当然以东亚的文化,就算是后者,最后表达的时候大概率也是会用前者。

虽然是很薄的一本,全书的内容非常多,而且因为是面向以英文为母语的读者,用词和句子结构比较难(对我而言)。也许可以等英文水平提高之后,再多看几遍。

这个版本的插图对理解书的内容一点帮助都没有,不知道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The Elements of Style》读后感(五):语言进化的不同速率以及Active verb

1918年首次出版,到今天大部分准则依然适用。Amherst教授Ilan Stavans在《百年孤独》的讲座中提到不用的语言在相同的时间下进化的速率是不一样的,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同属15-16世纪作家,但在当代《堂吉诃德》西语版本比《暴风雨》英文版本更容易阅读。结论是英文的进化速率更快(个人猜测和英语国家吸收整个西方文明有关),然而过去一百年似乎相对停滞。语言永远在演变,是时代文化的映射。但基础语法和习惯用法似乎已经没有太大演绎的空间。

本书强调了Active verb在一句话中所起到的画龙点睛般的作用,在平日写作中少用there be,被动语态(被动语态有特定的使用场景,然而似乎被一部分人当做高大上的存在而被多鼓励使用)。尽可能多积累并使用精确的动词主动成句,这也是我当前的练习目标。

“There were a great number of dead leaves lying on the ground.

Dead leaves covered the ground.

The sound of a guitar somewhere in the house could be heard.

Somewhere in the house a guitar hummed sleepily.

The reason that he left college was that his health became impaired.

Failing health compelled him to leave college.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