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心树读后感1000字

爱心树读后感1000字

《爱心树》是一本由[美]谢尔·希尔弗斯坦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5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心树》读后感(一):来自简单的感动

现在儿童方面出版的国外图画书越来越多了,我在江汉路新华书店随便翻看了这本,当翻到最后一页,一股久违了的,尘封了的感动绽放心头.多么好了一本成人童话书啊!

《爱心树》读后感(二):献爱与索爱

大树一生都在付出,孩子一生都在索取……

大树一生都快乐,因为她能够付出自己的全部……

可孩子长大以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围绕在树下无忧无虑,他开始了对大树地无心索取……

可是他关心过大树吗?他想自己也应该付出吗?

大树是我们的至亲至爱的父母,可作为孩子,我们又做了什么?

《爱心树》读后感(三):不只是童书

掩卷长叹。赞。不只是童书。作者一生的感叹都蕴藏在那些质朴粗陋的线条里了。随着情节一点点地展开,越简单反而越直接打动你。

PS:“the giving tree”被译成“爱心树”,感觉翻译本同原版还是很有区别的,有机会想找一英文版看看。

再PS:出版社编辑感言曰“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我想:变得更爱妈妈,不见得是作者谢尔的初衷。

《爱心树》读后感(四):无止尽的爱是剧毒

最后大树都给完了,只有光秃秃的树干。读完心里空落落的,不是滋味。 爱,就是给予吗?无止尽的给予? 不! 对楼Z伯伯的老伴T阿姨,赶着去给大女儿一家送饭,在楼梯上摔了下来,很严重,现在都不能下楼。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一家吃住在Z伯伯家。 现在Z伯伯买菜,T阿姨烧饭洗衣服,不能下楼了。 Z伯伯喜欢大女儿,小女儿也不甘示弱,小女儿送孩子去外地学棋还要向Z伯伯每月拿2000块房租。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这是这了两个女儿怎么看都像是寄生虫,不仅自己寄生,婚后带着丈夫和孩子一起。 就像那颗大树,只剩光秃秃的树桩。 先成人,再成才。这样无止尽的爱,只会成为一种剧毒,毒坏心脏毒害大脑,成为寄生虫。

《爱心树》读后感(五):成长的必然

第一遍读的时候,觉得爱心树就是父母,孩子无论在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都是他们的孩子,都是他们愿意为之彻底付出的人。

第二遍读,看到的是一个静止生活在原地,为了伙伴不断付出的树,树的世界里只有男孩;也看到一个随着成长,经历了各种欲望选择,游遍了世界回到原点的男孩;男孩在小的时候,世界里也只有这棵树,这时候小圈子里只有阳光,无关风雨;随着成长,随着圈子的扩大,男孩有了女友,有了生活生存的压力,他的欲望和索取越来越多,但是并不能让他有持续的快乐,很快又被新的欲望驱使;在生命的黄昏,迷失的男孩回来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精力产生更多的欲望,经历千帆过眼,回归了本真。

树的欲望是单一的,她快乐来源于男孩的陪伴,男孩的欲望是多样的,递增的,建立在生命历程的驱动下,从这个角度来说,树或许比男孩快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