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长沙白茉莉读后感锦集

长沙白茉莉读后感锦集

《长沙白茉莉》是一本由李尉昂著作,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308图书,本书定价:112.00元,页数:199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沙白茉莉》读后感(一):历史学家的小说

黄仁宇写小说?这是这本书吸引我的卖点。

与我想得一样,历史学家的小说可以当历史看。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样貌,洋人洋货,两党和黑帮,都有平实的描写。

好玩的是,《长沙白茉莉》,从标题就可以看出,用了一个都市艳情传奇的模子,又借一个左翼青年的成长史作为主干,来描写世间百态。

有一点民国小说的笔法,人物情节说来就来,不见就不见。“我”不断允诺的后来“惊险的人生”,其实也没有被一层层铺垫最后变成了不得的传奇。这种不可重复的、人物一个一个过去了就消失的写法,我一直非常喜欢。

作者说其中有一些是真事。确实,有的段落很像人类学家的田野记录。

《长沙白茉莉》读后感(二):读后感

《长沙白茉莉》李尉昂(黄仁宇,宋碧云译,竖排繁体,商务出版社。简体本市面上也有没看过,通读繁体本的内容,想到与简体本应有一定差距,尤其是近代带有一定色彩的小说。

到底写了什么谁?写了什么?故事截取了1930年左右的一年时间的上海。杜大耳是历史人物,他是配角又或是主角,其余的是配角,有或是主角,是他们这一批:赵克明、胡琼芳(外号长沙白茉莉、王彬……对于故事而言,他们都是配角。叙述当时的社会纷繁,敌我他各方的利益纠葛,哪有清清白白的人和事,或哪个派别呢!钱,联结着他们,以及从没出现过的背后的D派头子。赵克明在经历过诸多事情之后,他想到了“命”,他是聪明人,他应该想到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棋子,随风雨飘摇,萌发出的自我意识那是理想主义者的,他最后想明白了,匆匆跳上电车用仅有的一块钱,但却又不知去哪里。

作者说这是时代小说,有一定历史真实,也无意在这虚构的故事里有所褒贬。看得出,只待读者去看,领略其中的意义。故事内容其实并不重要。

《长沙白茉莉》读后感(三):黄仁宇《长沙白茉莉》读后

黃仁宇《長沙白茉莉》讀後

八十月 @ 2010/3/25

可以说这是一部对我极具吸引力的历史小说,花了不到一周的业余时间便读完了——见谅,敝人一向“购书如山倒,读书若抽丝”。 其实较之黄博士的学术著作,我倒更欣赏其掺杂了个人经历的文学著述,譬如那本著名的回忆录《黄河青山》。

《序》中首句,黄博士便坦言:这是一部“时代”小说。其实我猜认真的读者或多或少总会有所察觉作者并不是为了写小说而写小说,而是想通过文字来阐述自己的理念——之于世事与人心,之于时代与命运。

1930年、大上海、共党、工运、“青帮”、“杜大耳”……种种机缘巧合竟与一初出校门之毛头小伙的生活宿命般地交织错落。而书中那纷繁乱世又似乎处处流露作者亲历的影子——早逝的父亲,留守乡下的母亲,感伤的恋情,错过的学业,以及后来赴美攻读的母校:Michigan(密歇根大学)。

其实,细心的读者也不难发觉书中诸多角色似乎也是我们自身的影射,毕竟,谁人年轻时不曾彷徨迷惘而又不知所措?那些理想、献身、堕落、变节、美德罪孽、报应因果……仿佛也不仅仅是在描摹那个波澜壮阔而又无可奈何的旧中国。

也许读者大可不必对书中的人物刻画、细节描写求全责备,我感觉阅读本书的最大收获便是思想的启迪。譬如“帮会”与革命党的关系往往错综复杂,罢工维护还是出卖了无产阶级利益,革命党如何与工农群众打成一片,传统票号如何演进为现代银行业……

体验了所谓幸福,更历经过颇多劫数,我们的主人公赵克明业已不再幼稚。全书尾声,黄博士终于借其口感叹:我所扮演的不过是蒙昧的命运工具,而且是小工具。

黄博士之文笔自不待言,(台湾)宋碧云女士的译文亦相当出色,而我却好奇原著中博士是如何以英文拼上海话的。

这部刚过20万字的作品(图书编目:上海—地方史—研究—近代)竟然雪藏了二十年之久,方得以在故事的发生地出版,岂不令人唏嘘?——似乎些许嗅出了《日瓦格医生》(Doctor Zhivago)的味道,但愿还远不至于。难怪著名作家沈宏非年前受访时也说正在拜读,原来他也未曾见过“台版”。

掩卷之际,我工工整整地将“杜先生”生平以正体字抄录在末页margin(边白)上,不觉联想起钱锺书先生叙说将随笔集命名为《写在人生边上》的缘由,瞥了一眼wikipedia(维基百科)页面上黑白的“标准像”——“杜先生”耳若蒲扇,果然名不虚传。

2010年3月25日清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