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篇一

你知道“地球一小时活动”是什么意思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那就是在3月31日晚上8:30-9:30熄灯一小时。 那你知道为什么要熄灯一小时呢?哈哈,也让我来告诉你吧:那是因为要保护地球,因为我们的地球正在遭受严重的污染,如果再不保护地球的话,地球就会毁灭,很恐怖吧。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篇二

地球一小时环保一小时

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这个美丽的日子,我们将迎来一个最环保的一小时,在这个60分钟里,我们可以骑单车出行;我们必须关灯灭电呼吸纯净的空气。啊!地球一小时,环保一小时。

让我们牛通社小记者们一起开启环保游行,一起举起环保标牌,一起行动起来,一起驱走雾霾,让蓝天白云绽放风姿,让阳光普照大地。携起手来,为能见蔚蓝贡献一份力量。地球一小时,环保一小时。

当处处亮灯熄灭,点起美丽的小蜡烛时,你是否感受到了蔚蓝天空的宁静;当“60”形状的蜡烛被小记者们点亮;当我们为能见蔚蓝共同许下心愿,你是否感受到了蓝天在抽泣?少开一天车;多留一抹蓝;少用一双竹筷,多养一株苗;不吐一口痰,多开一朵花。为我们的未来做出一些行动吧!地球一小时,环保一小时。

环保是多么重要,我们要珍惜每一抹蓝,从我做起,不仅仅是一小时熄灯,要从每时每刻做起,让雾霾尽少乃至永不侵蚀地球!地球一小时,环保一小时.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篇三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从2007年起,每年的3月31日,世界各地的居民都会参与到“地球一小时——关爱我们的地球,世界因你而改变!”的活动。今年,我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2012年3月31日晚8:30,我和妈妈关掉了所有不必要的灯。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我突然感慨万分:我们家里的灯每在都亮着,家里被照得灯火通明。殊不知这样会浪费大量能源。我站在窗边,向外远眺,发现对面居民楼内的灯光比平时减少了很多,整个城市静得出奇,像睡着了似的。如我一样,很多人己经投入到了“关爱地球一小时“的活动中。

其实只要你愿意,无论论何时都可以关爱地球一小时。注意平时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举手之劳就能为世界带来巨大的财富。我们的环保努力并不只在这一小时。我们倡导“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尽量不上网,不看电视,离开房间一定要关灯,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少使用私家车……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共同携起手来,更好地参与、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才能创造地球更美好的未来!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篇四

今(3月31日)晚8点半到9点半,我们学校号召参与熄灯一小时,为迎接我国第四个“地球一小时”活动。

为了今晚举行活动,为了让我们一(1)班的同学更多的了解和参与这项活动,昨天郭老师在班会课内容宣传“地球一小时”,让我们起到带头表决的作用,号召更多的人将环保、低碳的理念融入生活。

活动分小组开展,我们阳光少先小队提前制作了一些宣传标语、画报,于晚上八点小组成员准时在后海公馆小区门口集中举行,同学们拿着自已准备好标语、画报进行宣传,邀请社区的居民签名参与,进行宣传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地球一小时”的意义和价值,呼吁家人和朋友,在家中也要减少用电。

同时我们也在思考,除了熄灯,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环保的习惯是一点一滴的活动,不是说我们三两个人倡议,我们只做这么一次,就会有大的改变。但是我们13亿人都去做的话,从小的比如垃圾分类,节约,低碳环保这些小的行为开始,长期下去,我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不仅是我们很好的利用社会实践机会,更是有利于我们大家对环保的认知意识加强。一小时很快过去,“地球一小时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接下来我们的环保承诺仍在履行。唤醒心中的环保家,让我们一起努力,爱环保,爱地球!为了明天,做好今天!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篇五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

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的8:30-21:30会熄灯一小时,这就是“地球一小时”活动。今年的“地球一小时”主题为“能见蔚蓝”。这个主题代表了我们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盼。

为了响应这个活动,前几天我创作了一幅“绿色出行,从我做起”的画。在画中画上了一辆电动公交车、一辆电动汽车,还有许多人都是骑自行车、步行出门的。画中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几只小鸟在树上聊天,诉说着天空的变化。

我的这幅画被评为优秀作品,我可以第一次参加小记者活动啦!我换上了牛通社记者的衣服,和其余15位小记者们一起前往西湖采访路人。

“叔叔,我们正在参加一个‘地球一小时,能见蔚蓝’的活动,请问我们能稍稍占用您宝贵的几分钟提几个小问题吗?”我很有礼貌地问道。“可以,你问吧!”叔叔笑着回答。“您有为环保出过力吗?”“有,我们小区的垃圾分类就是我管的。”“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垃圾分类能使环境不会被破坏。”“好,叔叔,我们这儿有3块口号牌,你喜欢哪一句,就为哪块贴上点赞的标志吧!”叔叔左右看了看,果断地选择了“少开一天车,多留一抹蓝”。这句口号很符合我的画,我心中暗喜!

晚上八点,不插电晚会开始了。来自长寿桥小学的同学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垃圾分类主题情景剧表演,还有的同学表演了小提琴和大提琴。突然,四周的灯一盏一盏地暗了下来,熄灯活动开始了。我们点亮了“60”的蜡烛,一起许愿:希望能天天看到湛蓝的天空。

这个夜晚,因为“地球一小时”活动,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篇六

环保作文600字 “地球一小时”活动随记

“阿姨,您好!我们是来自崇文实验学校三(2)中队的学生,今天晚上8:30-9:30将迎来2011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请您先做一份关于这个活动的调查问卷,并接受我们的倡议书,一起来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好吗?……” 3月26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我非常激动地与同班同学们一起在钱江新城图书馆开展“地球一小时”调查、宣传活动。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也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做了横幅,买了环保袋、手电筒,发给响应活动的志愿者。下午2点开始,在短短的半个小时中,我们总计调查了20多位大朋友、小朋们,年纪最大的是70多岁的老爷爷,最小的是才6岁的小妹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轻的叔叔,我们请他做调查问卷时,他正准备去参加朋友们的活动,为了完成问卷,特意停下脚步,还招呼他的朋友们一起到我们的横幅上签名留言!还有一位正准备去上课的小妹妹,主动要求来做调查问卷,用拼音写上“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大家给本次活动的留言:“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加油!”、“谢谢你们组织了这次活动,我们积极参加!”……作为优胜组,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还获得了精美的奖品,我和唐溧檬激动地击掌拥抱!

我该如何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呢?首先晚上我们全家到万象城看电影!回家的路上,我发现好多大楼的灯都没有亮,我想肯定他们是接受了我们的倡议——熄灯一小时!回到家里,还没到9点半,我打开今天活动的奖品——手电筒,在它的照明下,我们刷牙、洗脸,早早睡觉了!

“地球一小时”的活动很快结束了!我觉得熄灯一小时的杭州是特别美丽的!一个人熄灯一小时,或许微不足道;但每人熄灯一小时,将积溪成流。虽然只是一小时,却减少了大量的碳排放;从每件“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就能让城市里的星空更灿烂、空气更清新,让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篇七

今天晚上8:30,我们全家要为地球熄灯一小时,为环保做贡献。我和姐姐商量,在熄灯的那一个小时里,我们会和爸爸、妈妈聊聊天,让妈妈给我们讲故事,最好讲她们小时候的故事。

我希望以后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能为地球熄灯一小时,大家都来响应低碳的生活。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篇八

保护环境的作文500字 地球一小时 环保进行时

2011年3月26日晚上的八点半到九点半,世界各地134个国家,4000多城镇熄灭了不必要的灯光,来呼吁、倡导节能减排,还给了大自然一个宁静的黑夜。

在这革命性的一小时里,我和妈妈点亮了蜡烛,在烛光下,我看到了以往所看不到的美。我和妈妈聊着天,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多么的惬意啊!我似乎见到了我曾经从未见过的东西,我见到了我从未见过的美。周围的一切都变了,都焕然一新。这感觉真是无法表达,在这样的环境下,所有形容词都已经太浅显了。

走到外面,发现小区里的大部分邻居们也同我一样发现了藏在烛光里的美,从而放弃了电灯。这迫使我不得不用相机记录下这一美妙的时刻。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有些高楼大厦的霓虹灯还开着,我想他们一定将这件事忘了,或者懒得动身。哪怕是将霓虹灯的周围摆上一排蜡烛,那也依然很美啊。总体来说,做得还是不错,有些人家虽然看上去屋里亮堂堂的,但我希望那些亮光都是蜡烛发出的。

是啊!我们为什么不在平日里就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来塑造这种为妙的环境呢?这样做很昂贵吗?这样做很麻烦吗?这样做很无聊吗?如果不是,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很快,这段短暂的时间就匆匆地过去了,不过,这一小时的黑暗,让世界看到了光明。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篇九

我和妈妈一起把我画的画贴在小区里我们这栋楼下,本来管家哥哥不让我们贴,但是我们跟他说了画的内容,画的是宣传地球一小时的活动,需要大家的支持。哥哥同意了。哥哥帮我们一起把我的画贴在玻璃门上,这样大家经过就能看见了。我做到了这件事,很开心。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篇十

2012年3月30日,我在学校听到了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介绍,晚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海报。我们找了一张“请保护地球”的旧台历,把上面的图片剪下来,妈妈在白纸板上写了“Earth Hour“的英文字,我涂上自已喜欢的颜色,然后剪下来跟前面的图片一起贴在旧挂历的背面,写上班级和姓名,海报完成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