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手术两百年读后感100字

手术两百年读后感100字

《手术两百年》是一本由《手术两百年》主创团队著作,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手术两百年》读后感(一):波澜壮阔又布满荆棘的手术之路

《手术两百年》这本书是由同名纪录片主创团队编著的讲述两百年来手术发展的纪录片。虽然说是是两百年。书本用八个章节介绍了手术,前三个章节理性之光、手术基石、长驱直入,主要介绍了手术的手术能够得以发展的基础理论,包括人体解剖学、血液循环理论、手术消毒和麻醉、血型和X光线等;第四到第七章攻入颅腔、打开心脏、生死“器”约、众病之王、主要介绍了颅脑手术、心脏手术、器官移植、癌症手术等具体手术类型的发展,最后一章手术未来,主要介绍了在新时代和未来手术的发展研究方向。

阅读全书之后对于手术的发展史有了简单的了解,深深的感受到了现在医疗中司空见惯的规定,在历史的发展时期中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例如最简单的手部消毒,在书中意识到手部污染影响到手术生存率的医生塞麦尔维斯并没有被当时的同仁认同,反而收到排挤反对,最终在落魄孤独中死去。领先于时代而不被时代理解,或许是这些先驱们的宿命,而未知带来的伤害却确确实实的落在了这些先驱们身上,在发现X光线的过程中,因为不了解起带来巨大的辐射,不少的医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医学科学总在进步,但每一点进步都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发现血液循环理论之前,当时的人们认为血液是由肝脏制造的;这种现在初中生就能掌握的知识,却困扰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家们很长时间。而科学的进步,就是用科学思维在不断求证探索,打破之前的固有认知后进步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现在坚定认为的科学,也会被证伪。这是科学的进步。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类书籍,用现在实际的手术案例作为引领,介绍了此手术发展的历程,书中配有大量的图片来辅助介绍手术。是适合所有群体阅读的图书,或许有一部分人为因为这本书或这部纪录片而走上医学之路。

《手术两百年》读后感(二):十年磨一剑,百岁难成仙

纪录片的文稿集结,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著作。胜在逻辑清晰,言简意赅,非常适合科普和入门。

外科发展的基石是解剖(身体结构)、麻醉(止痛)、消毒(抗感染)和止血(或输血)。从盖伦、维萨里、哈维讲起,解剖伊始甚至有悖伦理,包括像最初输血的念头一样荒唐可笑,传说中的麻醉也曾是一场闹剧。

导演说,在创作的时候,他的要求是“前进中带着曲折,回望中带着希望,快乐中带着忧伤、遗憾。这是我们片子的气质,也是人类探索真理、推动医学前进的总调性。”

可以看出,医学,包括外科学的每一次发展、每一步前进,都是坎坷艰辛的,不仅是医生的劳苦,甚至包括患者的鲜血和生命。医学的初始和洪荒时代是这样,传统与发展时代是这样,现在与未来时代也是这样。

书中展示了很多的照片,史料,配以扩展阅读,手术刀进入人体的惊心动魄和普渡众生,几千年来,在一片蒙昧与黑暗中,在一片世俗冷眼中,医学先驱们用一点点微光探索自身的躯体,建立起人类在这个广阔世界里的坐标。认识自己或许是医学永不停止的主题,接下来,医学仍将不断地冲破黑暗,继续改变人类的命运,这一过程必然艰难至极。

中国工程院郎景和院士点评说“外科是神圣的,外科医生有特权进人体,只有敬畏与爱护!不可有任何器械和技术的炫耀。必须遵循孔夫子的训道:君子不器。”这是医者上升到哲学高度的思考。

纵然“十年磨一剑,百岁难成仙”。我们依然矢志不移,满怀壮心!

《手术两百年》读后感(三):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手术两百年》是国内第一部医学史纪录片,左边是知识,右边是审美,且大众都能看得懂。而这本书是纪录片主创团队整理的拍摄文稿与札记,值得在观看纪录片后再细细咀嚼、消化。在2019年看纪录片时我便产生一个心愿,希望此生能够参观全球医药/健康/生物类博物馆,制作成书籍和视频分享给同行们。特别希望更多年轻人在还没有选择职业前看看这部纪录片和书,在心中埋下一颗医学种子。小提醒,本书在知识与审美、历史与现实之间来回切换,这种无可避免的割裂感可能会影响阅读体验,最好提前调整自己的阅读模式,整体节奏由你把控。

外科学从人类诞生就出现了,起源于人类自救与怜悯同伴的本能。不过,医学之光不像盘古开天辟地那般砍出一个洞就能让世界被曙光照亮,它熹微、脆弱却又坚韧,它曲折地缓慢地接近人类对健康最初的祈望。翻开这本书,与砥砺前行的医生们一起踏上波澜壮阔的两百年时光之旅。

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5000年前的独特的人类头骨,在头骨的枕骨处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孔洞,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脑外科手术。不过在混沌的史前时代,人们认为是脑袋里有妖鬼,所以要凿洞放出邪魔才能治好疾病。后来在一具1500年前的女性尸体身上,工作人员根据她痛苦的面容与腹部伤口缝线判断这可能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早的剖宫产手术。该手术缝合针距规律齐整,手术施行者可能是一位娴熟的医生。

你可能不会相信,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其实在16世纪,我们才开始正确地认识自己身体的构造。1543年,维萨里医生发表《人体构造》推翻了统治医学界1300多年的解剖知识。同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人类同时向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然而两位先驱都遭遇了迫害。

从史前到中世纪的至暗时刻,再到文艺复兴的变革与进步,几千年医学都是蹒跚前行,也不乏因为愚昧与贪婪而造成医学杀人事件。直到人类真正地通过解剖、数学计算、反复实验与试验、多学科交叉,它才有了现代医学的雏形。

因为牙医莫顿发现、推广麻药乙醚,外科手术才得以在患者安静无痛的状态下进行。

因为妇产科医生塞迈尔维斯发现是医生被污染的双手导致大量产妇死亡,从而提出洗手术,才有了今天保障手术无菌的洗手法。

因为伦琴发现X射线,医学影像学这一学科得以诞生,医生才能不需要对患者造成手术创伤就能了解到他皮肤之下的内部世界。

因为有吉本医生为人工心肺机孜孜不倦付出20余年的努力,因为李拉海敢为人先的活体交叉循环,心脏手术才成为可能。

因为发现原癌基因是癌症的始作俑者,人类面对肿瘤再也不是只能一刀切,我们还可以选择靶向药物。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里程碑距今都只有一两百年。

4000年前,莎草纸仔细地记录了肿瘤。很可惜,印和阗对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只写了简短的一句话“没有治疗方法”。如果有一天你从梦境中坐上时光机,回到那个「没有治疗方法」的时代,请你一定告诉他们,在2021年,早期乳腺癌可以治愈,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20%。告诉我们的同类,我们一直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评分少给了一颗星,是因为还有不少典型的历史事件没有被纳入。不过本书作为纪录片的文稿,难免因为纪录片制作的条件限制而舍弃经典的史料。我们无法还原历史,但可以努力无限接近那个现场。

勘误:本书在3处提到人体的细胞数目 "人类的大脑中拥有140亿个神经元细胞","体内的130亿个细胞大约会分裂1000万亿次","大脑中含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细胞",如果有再版机会,希望作者们更正这个细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