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凡人读后感摘抄

凡人读后感摘抄

《凡人》是一本由[美] 菲利普·罗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页数:1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凡人》读后感(一):你我皆凡人

#凡人# 读完,哭得停不下来,不确定这时候写下来的读后感是否会颠三倒四。 具体要说有什么好哭的,好像也列举不出个一二三四,想想都是些普通又平凡的事。但你我这样的凡人,为这样的事大哭,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嘿,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一生中总有些错处,也做出些成绩,但总体仍旧平稳。老年生活的一切都不在我们预期中,身体的状况更像是开幸运饼干,是好是坏从不会与我们商量。 一去不回的少年时代,精力充沛身体健康的少年时代,父母健在家庭幸福,有人可以依靠、有兄长可以仰望的美好日子逐渐远去,参加了一个又一个葬礼,奔波于一个又一个医院,接受了一个又一个手术,这样的老年生活,说来普通,但对每一个凡人说都难以适应。 以为有了空闲时候,可以重拾兴趣,可以回归家庭,可以自在逍遥。可是一切都是美好的愿望啊。家人都很好,他们都很好很爱你,可是各种原因大家渐渐分散各地,联络也减少了。老朋友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你也只能一个个打去毫无力度的安慰电话。我们都知道,面对死亡面对老去,所有人都无计可施。 嘿,老伙计,女儿还需要照顾中风的母亲和年幼的双胞胎儿子,她已经够累了,你搬去和她住的想法打住吧,她没必要再照顾一个你,即使你能让他们都搬去大一些的房子。哥哥是不是真的去中国出差也不重要了,他的度假屋他的儿子正住着,你也趁早放弃搬去那和他一起待一阵的想法吧。 一个人做手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甚至对一切流程都谙熟于心。你离死还远。 「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老年是一场大屠杀。」

《凡人》读后感(二):凡人

1.死亡的孤寂 他患上疝气住院的夜里,他看见护士带走了邻床的男孩。“他转头打量邻床,发现床单已经被拿走,那光秃秃的,包床垫的条纹棉布和两个没有枕套、叠在空床当中的枕芯已说明了一切。(p23)”通过床上用品来展现生命的消逝,就像荒木经惟《感伤之旅》中床的对照。再如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中:他们昨天的粪便还在地上,人却已经升天了。证明人曾经活过就是生活中的这些细节吧。这也说明了生命的消逝的迅速。三任老婆、三个子女、无数女人,但真正死亡的时候只有自己,“死亡就是死亡—没有别的”,同时死亡只是自己的。老年死亡真正的孤寂。 2.成为男人的恐惧 他的女婿为了逃避父亲这个角色,选择了逃离家庭。他也无法面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对于成为男人的恐惧,这在我看来,成为男人是生理和心理的成长然后衰老。对于老去的抗拒与排斥,但又不得不接受。在变老的路上,他们开始变得残破不全,被疾病、亲情、恐怖袭击侵蚀。 3.人生的价值 他的晚年是以画画为主,当女儿朋友看到他的画的时候,问的是:“这个画家还活着吗?”死亡好像增加了一生创造的价值。 “这么说的意思是,因为她是为自己哭,正如我自小时候就是为我哭。因为和每个人一样,她是为自己哭。因为生命最令人心烦意乱的极限是死亡。因为死亡是多么不公平。”“她这样是因为她已不再是十八岁。” “他想着自己离死还远、命不该绝,渴望自己的心想事成,渐渐失去了知觉。但是,他再也没有醒来。心脏停止了跳动。他不在了,不再存在,进入了他根本不知道的乌有乡。正如他当初的恐惧。”

《凡人》读后感(三):初读《凡人》

在还书箱里翻到了这本书,用了一上午读完,似懂非懂。 老年不是一场战争,老年是一场屠杀。 一个跟“他”学绘画的老太太让我印象最深,忘记了她叫什么,她是绘画学生中学的最好的那个,失去了丈她无法自己挨过病痛,终于选择了服用安眠药自杀 还有文中的一段文字 “恍惚于身体的委顿恍惚于无助的状态,恍惚于无法自理的状态,恍惚间想到,这个虚弱的坐在轮椅中垂死的人——一个再也不能挥拍打网球、不能扬帆出海,不能驾驶飞机,甚至编一个《蒙莫思县号角报》的板面都不行的人——还能对他的名字做出反应” 我忽然想起姥姥,人上了岁数后身体多数都满是病痛,想想我曾略有嘲讽地说姥姥“你总是这疼那疼”便十分心酸。 没有几个人能像豪伊一样拥有健康的体格,富裕美满的家庭。当我们老了以后,或许也是病痛缠身,饱受疾病的折磨,老年时想重新拾起曾经的爱好,或许也会慢慢丧失兴趣。菲迪是他中年最重要的依托,父母的枯骨是他临终的依托。

婚姻不幸,病痛,是凡人,也是everyone。

我又将怎样读过我这一生呢。

《凡人》读后感(四):初读《凡人》

在还书箱里翻到了这本书,用了一上午读完,似懂非懂。 老年不是一场战争,老年是一场屠杀。 一个跟“他”学绘画的老太太让我印象最深,忘记了她叫什么,她是绘画学生中学的最好的那个,失去了丈她无法自己挨过病痛,终于选择了服用安眠药自杀 还有文中的一段文字 “恍惚于身体的委顿恍惚于无助的状态,恍惚于无法自理的状态,恍惚间想到,这个虚弱的坐在轮椅中垂死的人——一个再也不能挥拍打网球、不能扬帆出海,不能驾驶飞机,甚至编一个《蒙莫思县号角报》的板面都不行的人——还能对他的名字做出反应” 我忽然想起姥姥,人上了岁数后身体多数都满是病痛,想想我曾略有嘲讽地说姥姥“你总是这疼那疼”便十分心酸。 没有几个人能像豪伊一样拥有健康的体格,富裕美满的家庭。当我们老了以后,或许也是病痛缠身,饱受疾病的折磨,老年时想重新拾起曾经的爱好,或许也会慢慢丧失兴趣。菲迪是他中年最重要的依托,父母的枯骨是他临终的依托。

婚姻不幸,病痛,是凡人,也是everyone。

我又将怎样读过我这一生呢。

《凡人》读后感(五):everyone

我是哭着写完这篇书评的。

在图书馆的还书箱里翻到了这本书,用了一上午读完,似懂非懂。

“老年不是一场战争,老年是一场屠杀。”

人总会老去的。皮肤一点点发皱,骨骼一点点稀疏,器官逐渐衰老,那些你年轻时拥有的强健的体格,强大的消化能力都不复存在,仅剩下一头白发,满身病痛,静静地等待着最后的时刻。

住在校园里,大多数的时间中我感受到的都是青春的气息,在这片天空下有着无限的可能。因为疫情闭环管理,学校里的后勤人员都被困在了学校,和我们——这一群青春洋溢的青年学生们同吃同住。晚上下课路过食堂,看见一个瘦削的,脸上满是沟壑的,穿着蓝色职工衣服的奶奶坐在椅子上吃她的晚餐,晚上五点多,食堂人还不多,她一个人平静地吃着晚餐。

在四下满是青年学生的食堂里显得有些别样。

我感到恐惧,恐惧衰老。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恍惚于身体的委顿,恍惚于无助的状态,恍惚于无法自理的状态,恍惚间想到,这个虚弱的坐在轮椅中垂死的人——一个再也不能挥拍打网球、不能扬帆出海,不能驾驶飞机,甚至编一个《蒙莫思县号角报》的板面都不行的人——还能对他的名字做出反应”

衰老意味着什么?以我仅仅十九年的人生经历,我仅知道,奶奶总和我唠叨“我是半截身子埋土里的人”。小时候学琴,奶奶送我,在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小城里,她总是提起她的“转向”——找不到回家的路,她总是提起她走路时深一脚浅一脚——路是平的,可是她的眼睛已经不再敏捷了。我想起了姥姥,她苍苍的白发,鼻子上总是不爱愈合的创口,还有高中某个周末的下午,夕阳照进她的屋子,她佝偻地坐在椅子上,对着镜子剔牙。她老了,分不清盐和面碱,爬两下楼梯就会气喘吁吁。她的眼睛开始浑浊,她费力地用放大镜一点点看手机上已经开了最大号字体的字,每隔一阵子就会“浑身难受的要命”。

从我有记忆开始,姥爷就半身不遂地坐在床上,左手握拳,右手画七。吃喝拉撒都是姥姥在照顾,直到初二那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他踏入了虚无。不知道什么时候,爷爷也老了,高三那年他的一只眼睛忽然充血,看不见光了,做了手术后那只眼睛也就勉强恢复能看到人影。爸妈也开始老了。他们的脸上多了好多褶子,家里的餐桌山开始出现各种养生保健的药丸。

我害怕衰老,我害怕人终将死亡的宿命。

他们也曾经是活力四射,目光如炬的少年。

我知道会有一天,我深爱的,深爱我的亲人们会一个个离我而去。

有一天,我也会老去。

幸运点,我或许还能自理,有些许病痛。

又或许,我会在病痛中死去。 书里有一个跟“他”学绘画的老太太,忘记了她叫什么,她是绘画学生中学的最好的那个,失去了丈夫的她无法自己挨过病痛,终于在某一天,她选择了服用安眠药自杀。

我们总会走向死亡的。

这本书英文原版的名字叫Everyone。

“他”是平凡的,芸芸众生的缩影。是你,是我,是我们逃不掉的死亡的宿命。 那么,我又将怎样读过我这一生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