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切随缘》读后感100字

《一切随缘》读后感100字

《一切随缘》是一本由[日] 树木希林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切随缘》读后感(一):有趣淡然地生活

今日外勤

天空格外的藍

似乎更有閱讀的氛圍

慶幸隨手抓來的書很有趣

《一切隨緣》

一位知名的女演員

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生活

也有罹患癌症之後的堅強

作為一個自認為普普通通的人

淡然而生坦然而死

老而有趣一切隨緣

對於生活的感悟是

人生不如意才是天經地義的

生生不息,不知生自何始

死死方休,難悟何時為終

《一切随缘》读后感(二):跟书名一样鸡汤

在看完《带着鲑鱼去旅行》后看《一切随缘》怎么说呢 说是两个极端又不全是 说一样又全然不同

前者就是一直在吐槽 各种吐槽

后者 :(书本编排其实不太喜欢 奇奇怪怪 七拼八凑,我想如果是好好的一个访谈 或者是回忆录 之类的 应该会炫酷得多吧)

树木希林的生活方式大概就是现代所说的 极简, 尽量不买 能用旧的就各种翻新和改良 不浪费 不拥有。 她说 一旦拥有某物就会成为其奴隶。很多时候是这样,但也很多时候,现代人买了拥有了就抛到一边了,只是想拥有想炫耀。

她真实 她接受自己最原本的模样 。而太多人为了活成别人口中的模样而努力。

她观察生活 所以从容 。遵循时间万物该有的规律,接受他 包容他 存在于他 自己才是自己。

她的“自律”太难得 不给别人建议 包括她女儿,她觉得自己一生也过得乱七八糟。

独特的思维真的是个有趣的灵魂,每天感谢生活 感谢的是“今日能有事”,认真地受伤 认真地服输。

有些话很讨人厌 但它是经验是真理

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 活的简单一些 快乐一些吧

11. May. 2021

in UAE

《一切随缘》读后感(三):树木聚集起来,形成稀有的树林

首先澄清,这不是一本自传。按照老太太的个性,应该是不会为自己著书立传的。这本书的内容是对树木希林生前采访的整理,她个人和职业生涯介绍以及作品年表。对于这样一个特立独行又低调的女演员,也许这是粉丝能够了解她相对容易的办法了。

作为演员,她在60岁之后才真正意义上“走红”,我们看到的树木希林,几乎定格在她出演的各种各样老年人角色中,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步履不停》《小偷家族》等一系列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

读过书之后你会发现,在幕后,私下里,她对待人生,演戏和家庭的看法,既洒脱,又接地气,还带着几丝朋克的不羁。

60岁时,树木希林视网膜脱落导致左眼失明;62岁,因患乳腺癌而接受右乳全切手术。虽然每天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她却没有中断演戏,反而在60岁之后走上了职业生涯的顶峰。

她说自己不好看,我不同意

关于老去与疾病,她这样说:

“过了60岁,就像过了60岁的样子,我觉得存在这样一种适宜的人之美。”

“明天有点来不及,但如果有一个礼拜的时间,我应该可以整理好。癌症这病,真实不错,还给我留足了准备时间,这也没有什么悲伤的。”

关于生活:

“我本来就小气,一旦开始使用,我就想尽可能物尽其用,用到最后无法再用为止…不存东西,不买东西的生活可好了。”

关于外表:

“活到现在,我觉得最受益的,就是自己长得不好看…因为长得难看所以没人会关注我…”

关于演戏:

“对于演员这一工作,我也没有什么执念。比起拍戏,怎么样活好人生更重要。”(因为觉得经纪人把所有时间都给了自己,无法享受生活,树木希林45岁的时候解散了事务所,自己当自己的经纪人。)

“演员最重要的,就是过普通的生活,与正常人相处,普普通通的活着。”(合作过的导演形容树木希林一进入人群,就把自己隐藏起来,默默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有趣的全家福

关于她饰演过的母亲角色:

“苦难再多,也不归咎于别人,这就是作为女人的勇敢,我觉得这就是母亲所具有的特质吧。”

关于导演是枝裕和:“(是枝导演)是个可以挖掘出人性的作家…要描绘出一无所有的日常,抓住观众的内心,这是极其困难的。是枝导演确实有水平,对人类可以说是观察至深。”

相爱相杀两夫妇

关于分居了40年却没有离婚的丈夫,摇滚音乐人内田裕也:

“他确实不好相处,但我也不是好惹的…”

关于死亡,她说:“我想作为一个人悄悄地离去,而不是一个演员。所以,如果哪天你们在舞台上看不到我了,千万别去追。”

再见,树木希林女士。

《一切随缘》读后感(四):她用智慧去活够了这个人生

在我浅薄的认知中以为患有癌症的人是整天躺在病床上,痛苦呻吟的状态,又或者整日忧虑自己快到生命尽头,毫无生机活力的模样 。

可是我看到这样一位神奇的老婆婆。61岁时患乳腺癌,70岁时宣布癌细胞已扩散至全身,直到75岁才安详离世,而在此期间她还主演了多部电影,皆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等相关奖项,直到去世前她还在探索自己的事业,从演员跨度到制作。

她就是树木希林,从20岁开启演绎生涯,近年来备受人们热议的电影《小偷家族》《澄沙之味》《如父如子》中那位老奶奶。

图片选自网络

《一切随缘》是集合了树木希林在面对疾病、家庭、爱情、工作时的感悟。即使没有拥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婚姻,即使从未被癌症饶过,即使没有拥有被上天眷顾的容颜,但她都过得漂亮,真实的诠释了“有限的生命如何完全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

我好奇她的内心世界,这个鼓足劲地往前冲去发展自己的演艺事业,连病魔也未停止她的步伐的人,她的内心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她又怎样去面对自己女性身份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一系列的疑惑下我翻开了《一切随缘》这本书。

在搜索关于树木希林的信息时,百度是这样描述的:1973年两人结婚,丈夫内田裕也1981年无故提出离婚,树木希林提出上诉,并胜诉。在婚后的这38年当中,二人大约有30年是在分居当中度过的。

这是对令人奇怪的夫妻,或者说是那个奇怪的妻子。她看似如此固执,又分明没有占有欲。在《一切随缘》中树木希林这样形容她与丈夫的关系:“我们都是彼此的提婆达多”。

用书中的话来解释: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的表兄弟,最初他们在同一个教派内活动,后来提婆达多叛变,甚至想要杀害释迦牟尼。然而,释迦牟尼却说,正因为有提婆达多的存在,他才看到了原先看不到的东西。

就像这段婚姻中他们会互相大打出手,树木希林却说,“虽然我们曾经吵得那么凶,我自己心中那片一直无法抑制的混沌部分,由于与内田这个总是火冒三丈的人针锋相对而渐渐得到了净化。”

以及在书中家属代表致辞里女儿提到被母亲小心珍藏起来的一封父亲写给她充满了感谢与爱意的信。

这是现在还年轻的我无法理解的感情。可是她说起自己曾生长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却害羞到不敢跟人打招呼,习惯远远观察别人。于是有了如今的她。我好像又能理解了。

因为这份悄声无息的观察是会发现很多人无法掩藏的表情和情绪,即使在最亲的人身上也会被伤害和感受冷漠。那么面对有爱意却要离开的丈夫,那就保持距离就好了。即使是女儿,在察觉到她拥有自我人格的大人后,就不再过问她的事。

这是世上与她关系最亲密的两个人,树木希林选择了保持距离。没有强求如普通家庭般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就像她自己所说的:因为有“妻子”这个身份的限制,我自己就不会散漫放纵;也因为受我母亲的影响,我相信只要自己把基础打牢,这个家就不会散。

这种情感行为和认知应该是会被许多人不理解的,太过特立独行,因为普世的思想中人应该与相爱的人在一起。但我反而觉得是因为她曾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浸泡过太久,在完成了世间赋予妻子和母亲这两种身份的责任后,没有丝毫留恋回归到让她可以独自存在于这个世间的理由。

我欣赏这样的决绝、干净,明明她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怠倦”,却不肯轻易交出生命的权利,一定要以个人意志活够才行。

图片选自网络

在癌症面前,树木希林说庆幸自己能生活在感受到死亡的现实中,可以在死之前,整理好自己不想留下的遗憾。

在年老面前,树木希林说这也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与馈赠,会因此而感到踏实——终于可以看到人生的终点了。

在现状面前,树木希林说幸福不是“恒之有物”,而是“自行发现之物”。

这些想法自然是跟她自小的经历。在《一切随缘》中就树木希林讲到以前读书的女校属于净土真宗系,校旁有鬼子母神,她去看过法会。从小佛教就她不远。而一个人生活后发现一天没跟人说话时会念念佛经。

可能在别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无趣,但在我看来是她过早接触和察觉到世界的本质,于是接近情爱又迫使自己远离,不沉浸苦海;于是上了年纪后开始精简家中物品,消化年轻时过度占有心;于是努力工作不顾病痛,只为充分燃尽自身的力量。

可以说她在丈夫身上得到净化,在女儿身上得到责任,在工作上得到满足。每一种是羁绊,每一种是关系,但它们终会走向破灭,因为她明白人不可能拥有什么永恒的东西。而离开这个世界就是梦境清醒时。

回想我们经常谈论死亡这个话题时,到底是惧怕死亡本身,还是它背后牵扯出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或是欲望?又或者仅仅是不愿承认没有永恒?

我突然很认同树木希林在《一切随缘》中写道的,“日本人有种‘物哀’的意识,不管过着怎样的人生,我们每个人最后都将‘终归哀寂’。”

图片选自网络

如果你见过树木希林的照片,会发现她并不是长相姣好的女子,放在电影行业本该是湮没在人群中的,却因本人的精湛演技慢慢被众人关注。

但在《一切随缘》中她说起自己一开始其实对演戏并无兴趣,也没有想过当主角。她看得明白,认为主角和配角不过是台词多少和出场费高低的区别,再加上即使不拿这份工资,也可以靠房租活下去,所以这方面她的欲望并不深。

而这也造就了树木希林的演戏底气,跟今天的很多年轻演员不同,不需要为了生计忍气吞声,可以纯粹地去享受演戏这门乐趣,让每次演戏对她来说是成长,是滋养。

以至于在电影《小偷家族》中树木希林将头发留长,扮成一个吓人的老太婆,甚至在电影中用牙龈去咬橘子,只为了展现人类老去,走向破灭的过程。这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讲都是感到难为情的,甚至像书中说“对于女演员来说,这比赤裸还丢人”。

可她毫不在意,只为真实呈现老年人真实的变老模样,这既是作为演员的尽职,也同时表现出她作为一个人对这一切变化的淡然。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整个社会对每一个家庭寄予的养育观与情绪观都会传达对悲伤的不喜,这延伸出的还有对老年人的丧失的掩盖。

但在树木希林这里,她认为能慢慢变老很好,以及过了60岁就像过了60岁的样子,就应该存在这样一种适宜的人之美。

在阿图·葛文德《最好的告别》中就讲到在他祖父那个时代,老人的位置一直处于被受尊重,并受到众多子女照顾,并未因衰老而丧失作为人的尊严。

而现在许多国家的年轻人都更倾向于将无法自理的父母送至养老院,让专业人士去照顾,虽也跟家庭经济有关,但实际上无论以什么方式照顾老人,大部分照护者都无意深入了解老人的内心需求。

就像《一切随缘》中树木希林提到日常中自己会尽量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自己家中安装无障碍设施,以便将来可以使用轮椅,又或者积极为自己弥补遗憾,简化家中的物品,以便她死后方便儿女善后。

而这一切的作为,是看似不合时宜的努力,是在年轻人面前显得可怜或不自量力,却是一位老人在极力维护自己的隐私,是为把握住控制生活能力的展现。

这是人生的残酷吗?当然不是,这是为了让人类去历经这份“如薪尽火灭”的有限,在终了之时俯瞰大地,看清自己是否投身其中,活得满足与清明。

“此身即是众神”。用希林奶奶的说法是,我们各自都拥有类似神灵的信仰,这是我们完成各自职责的依托,而这些信仰与众神相通。这样说来,我们走人间这一趟,当将此身为馈赠,即便经历苦难,也应内心明境,踏实双脚走下去,直到达到终点。

如若不然,用庆山的话:人生无常,时间有限,无法具备坚定的心力,老去便是一种惨淡与软弱。

感谢这本来自树木希林奶奶的人生智慧之书《一切随缘》,让我们在这个制造焦虑、避讳苦难的世界中,不再以软弱为耻、被责任为窒、因死亡为惧,而是尽情去体验这场有趣人生。

——完——

作者简介:华绝代的四喜,写作者,阅书写感悟,希望所写内容帮助人成长,给人力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