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烟雨濛濛》读后感锦集

《烟雨濛濛》读后感锦集

《烟雨濛濛》是一本由琼瑶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烟雨濛濛》读后感(一):评《烟雨濛濛》

这哪是言情小说,完全是琼瑶阿姨的佛法探究录吧。前半部分,是情仇的铺垫,后半部分,是因果的轮回。她和书桓,雪姨,梦萍,茹萍,陆振华,最后回到她最爱的母亲,她的仇恨顺着多米诺骨牌,不停歇地一环一环摧毁了这些人的生活。其中书桓,方瑜和妈都曾offer her a way out,却又被她一次次地拒绝,这被仇恨推动的摧毁力终于在她父亲的死时积攒到了足够的能力去熄灭她心中的仇恨。然后你告诉我这是言情小说?不过最后为了引出她母亲对她父亲的爱,借着前面她母亲讲自己恋爱的故事的时候依萍睡着了这么一个伏笔,未免有些突兀了。而且依萍这样的恨靠她父亲的一顿毒打和她血液中从她父亲遗传而来的自尊和倔强也太难解释了,还是电视剧均衡地好一些(当然也因为电视剧改成了he)。

《烟雨濛濛》读后感(二):烟雨一重重

至今仍喜欢哼唱《情深深雨蒙蒙》中那些“红玫瑰”唱出的歌儿。曾经依稀知道这部电视剧原著应该是《烟雨濛濛》,而今看到作者的序,才了解,原来原本是两个故事了,剧情不一样,结局不一样,背景也做了改动。

《情深深雨蒙蒙》应该是很成功的一部剧了吧,里面的人物火了,歌也火了,不知道琼瑶阿姨将《情深深雨蒙蒙》的原著写的什么样,应该就是演的那样吧,她说过,茹萍的人物她想好好重新写一下,想把她写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知是否就是后来的样子。成了依萍的妹妹,也有了独立自强的性格。总之那里的结局还是蛮好的,情节也没有那么悲情,还有很有趣有喜感的设计,想来也是为观众能够接受吧,毕竟如果演成烟雨濛濛,总感觉无疾而终。

来说刚看完的这本,以依萍为第一人称口述,感觉似乎没有电视里那样丰富,还是不要再提电视剧了,毕竟这已经相当于是不同的两部作品了。印象深刻的还是主人公了,一个有着强烈个性的女主,一个也同样执拗的男主,“相爱相杀”用在这里可是比欢喜冤家要悲情得多了。依萍的性格形成,有太多外界因素,最后那个大家的破裂,真的是她一手促成的吗?还有梦萍那报复的嘶吼,真的是要这样没有尽头的报复循环吗?讲真,我有些欣赏依萍的性格,那种勇气,虽有时会过头,但那勇敢,才是生活下去的动力,敢爱敢恨,竟被刺激到身体无法调整好应激状态,这与心理学有扯上了关系,所以她的坚强,其实是软弱的一种外包装吧?!

那个善良执拗的何书桓,算是已经很果决干脆的男人就。接受,拒绝,都做得来,如果不是最后那个自杀的方式,他们也不会背负上那么沉重的后果。这里没有什么年代背景,只有恒久不变的爱情,只是到最后,依萍的爱情没了,茹萍的爱情也没了,最开始,从黑豹子失去的爱情开始,依萍母亲的爱情,只有方俞选择了离开,放弃,而其他的每个人,都在坚持着爱情,谁又知道即使做修女,是不是把爱隐藏在那平静中,自己用余生去体味?!

琼瑶的文笔是不容质疑的,除了爱的情节还涵盖很多东西,这便是别人所比不了的。她只写纯粹的爱情,那爱,感人至深,美丽梦幻,凄美悲凉,纠结无奈…

《烟雨濛濛》读后感(三):琼瑶的价值观真的过时了吗?

早年赵薇、林心如、苏有朋、古巨基演的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把《烟雨濛濛》的时代往前拉了几十年,变成了抗日战争之前。虽然似乎变得更加合理,更能引起当代人的共鸣,但却少了书中那种压抑的气息,故事变得更加浅显了。

当年琼瑶剧CP刘雪华和秦汉主演过的《烟雨濛濛》似乎已经淹没在历史之中,这部台湾剧更加忠实于原著:故事发生在台湾,陆氏一家从大陆逃到台湾,身为大家长的陆振华暴虐蛮横,有两个姨太太。不受宠的那个住在外面,每月给很少的钱;受宠的那个和自己住,锦衣玉食。陆依萍在父亲的忽视和暴力下长大,每月问父亲要钱的时候总是感觉无比屈辱。陆茹萍虽然温柔善良,却并不能体会依萍的痛苦;陆梦萍是个小太妹,被几个小混混强暴而怀孕。琼瑶阿姨用了自己最常用的梗,姐妹花爱上了同一个人。陆依萍是为了报复,故意接近茹萍的男朋友何书桓,但却真正爱上了他。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将陆家复杂的关系作了交待,冲突主要局限在“家”和“那边”,情侣之间的矛盾并不算多。陆家的人物性格各异,但仔细分析却各有因果。整个故事没有采用大团圆结局,陆家最终被依萍“报复”成功,家破人亡。这真的是依萍想要的吗?她对父亲的爱与恨纠缠不清,对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很茫然。

我们都认为琼瑶奶奶的价值观已经过时,认为她为“小三”洗白。可是当书中依萍揭发雪姨在外面有男人,给丈夫戴了绿帽子并生下外面男人的孩子时。依萍的母亲却说她在十年前就已经知道了,她说了一句令人深省的话:

而且,你用了‘丑行’两个字来说雪琴,可是,这世界并不是样样事都公平的,你想,你父亲一生,有过多少女人!他对任何一个女人忠实过吗?那么,为什么他的女人就该对他忠实呢?这社会不责备不忠的男人,却责备不忠的女人,这是不公平的!

《烟雨蒙蒙》的成书年代大概是上世纪60年代左右,但是直到今天,很多人,包括很多女性,关注点也只是不忠的女人,打“小三”事件层出不穷,婚姻里的男性过错方仿佛隐形了。世人对待男女的态度是如此的不同:当男性出轨的时候,大家都劝女人忍忍就算了,原谅对方;而女性对婚姻不忠,大家的态度就变成了劝离不劝和。

我们的思想真的比琼瑶奶奶更先进吗?

《烟雨濛濛》读后感(四):当复仇遇见爱情

说起本书《烟雨濛濛》很多人或许不了解,但说到由它改编的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相信很多书友应该都会知道,当初这部剧可是火遍大江南北,我和我表姐依萍跳江的那一集反过来复过来看不下百次(毫不夸张),本书就是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大热剧的原著!如果你慕名而来,想要在重温一次电视剧错综复杂的儿女情长,那你可能会有一点点失望,因为这本原著中没有杜飞,没有可云,方瑜和尓豪没有谈恋爱,如萍和书桓之间也没有电视剧中的那么藕断丝连。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一一个不一样的琼瑶,不狗血,意外的很深刻。

整本书的主线很明确,就是少女依萍的复仇,电视剧中也有提到过,在那个家受尽白眼屈辱,她一直在找机会向这个地方,尤其是雪姨复仇。而这个机会,就是何书桓,雪姨明显想要撮合书桓和如萍,所以依萍就要把他给抢过来。但,复仇却出了一点小差错,那就是依萍不可自拔地爱上了这个跟自己很合拍的男人。当复仇遇上爱情,结局注定是无解。因为没有了很多支线剧情,所以整本书可以将大部分笔墨都放在依萍和书桓关系一步步确定以及依萍心境的转变上。我想有一句话很适合这本小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本以为热闹的电视剧才是自己的心头爱,可是将感情蓄力得更细腻丰满的小说却实实在在打动着我。

尤其是最后萧索凋零的结局,带着谎言带着目的性进入一段感情,最开始我们可能会如依萍一般,自鸣得意。可当发现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到自己心爱的人,但早已错失坦白的机会,那种痛苦挣扎狠狠打醒了依萍,也打醒了书外的我们。最后秘密揭晓,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依萍失去了心爱的人,失去了寻求原谅的机会,因为自己的私心,酿成了无法挽回的结局。尤其喜欢依萍和尓豪最后的对峙,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妹在电视剧中没有太多的感情交流,可是在书中,家破人亡之后,争吵中彼此从对方眼里读到的一系列感情变化,仇恨彼此又发现彼此相像,无法割裂血缘关系的二人,仅剩下的亲人,我要收回我之前对琼瑶老师的一系列评价,原来她也可以刻画这么复杂的感情,不是狗血,而是很贴现实的真挚。

《烟雨濛濛》并不是像电视剧那样以大团圆结局收场,逝去的人带着痛苦,活着的人也在煎熬,依萍和书桓可能永远也回不到过去了,就像是两个人拥抱在一起,明明心靠得那么近,却看不见彼此的脸。永远不要带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进入一段感情,因为那从一开始就是错误。其实真的没想到这本书会一点也不油腻,这样的清苦很让人受用!

《烟雨濛濛》读后感(五):岁月磨平了谁的棱角

这应该是我完整的读完的第一本琼瑶的小说。我还记得那是上中学时的一个周末的下午,当时的天气也是阴沉沉的,没心情外出的我捧着一本不知何时出版的旧小说杂志。在看完第一篇刘绍棠所写的大接地气的乡土小说之后,紧接着就是琼瑶的小说烟雨濛濛。

碍于篇幅,当时那本旧杂志上只刊登了一半的故事,所以一个下午足够我读完的了,当时就被女主公陆依萍刚烈的性格所吸引,并且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后续的故事。那时的书籍并不像现在这样好买,借书更是无从谈起,直到上高中时我才寻到《烟雨濛濛》的全本小说,总算是看到了那让我百爪挠心的结局。

我倒是真没料到,陆依萍那看似专横又花心的父亲居然是个对初恋念念不忘的情痴,也正是因为这段孽缘才左右了之后故事中所有人的命运。小说的结局算是一个悲剧,这到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当年我虽然看琼瑶的小说不多,却也知道她笔下的故事大多不会赋予喜剧收场的。

可是人的心真的是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的。《烟雨濛濛》是琼瑶早期的作品,那是的她应该也是年轻且飞扬的,所以她笔下的陆依萍敢爱敢恨,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愿意回头,同样她笔下的何书桓无力担当现实的压力,只能选择出走逃避。这部小说注定只能是悲剧。

在内地《烟雨濛濛》在此之前其实算不上琼瑶知名度较高的小说,一切都因为她所写的那部实在是太过著名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大火之后,几位主角整体出演了根据《烟雨濛濛》重新翻拍的电视剧。2001年《烟雨濛濛》不再被叫做这个名字,她被重新更名为《情深深雨蒙蒙》。此时的琼瑶已经开始进入老年,虽然还没有被人称作是奶奶,但曾经再激荡的青春与有棱有角的个性也早已被时光打磨的平滑许多。这从她当时的一些新作中已经能够明显的体会的到。所以《情深深雨蒙蒙》中的陆依萍和何书桓纵使是在电视剧中将恋爱的过程闹的是天崩地裂,死去活来,琼瑶也不再忍心再当后妈了。人一旦上了年纪,看多了人世间的悲悲喜喜、离合分别,最终还是希望世间能够化解更多的恩怨,能够多一些和和美美的结局。

在我看来,还是更喜欢当年所看的原著小说中的剧情,因为她更适合当年的我。年少、冲动、渴望独立,不愿意受拘束。不过若是放在今天,我想我恐怕也是会避而不看的。奔四的人了,心中受不得虐了。岁月也将我的棱角磨平,剩下的只有怀旧与回忆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