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留下我一個人:愛的剖析读后感精选

留下我一個人:愛的剖析读后感精选

《留下我一個人:愛的剖析》是一本由瑪賽兒.梭維若 Marcelle Sauvageot著作,自由之丘文創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250,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留下我一個人:愛的剖析》读后感(一):“但是,请留下我吧:您再也不能跟我在一起了。”

“但是,请留下我吧:您再也不能跟我在一起了。”

她用“留下我一个人”来表达(替代) “放过我”,其实她不忍,她是认真对待这份爱的,只是她心里清楚,那份爱已经不在了,留下我一个人,你真要如此狠心;留下我一个人;请放过我;留下我一个人,我是那么爱你;然而她不想是因为“迫于请求”而把他留在身边,所以她告诉他:您是自由的。

她不需要他怜悯的“友情”,来弥补和掩饰之前的爱情,你离开你就快走,请你留下我,因为我不在需要你远远的“陪伴”,留下我一个人。

《留下我一個人:愛的剖析》读后感(二):书摘/马克(待續)

page29:

能被深深震撼並且失去知覺是幸福的。不過,仍然保有一小隅意識,始終知道在發生什麽,且正是這份覺知讓所有知性與理性的人,也能在每一刻都感受得到有某種幸福在降臨,這一小隅意識慢慢賞析歡樂的過程,跟隨它直到最後最遠的頂端,這不也是幸福嗎?有一小隅沒有跟著震動,但這一小隅卻是曾經歡樂的證人,是它在記憶并讓人可以說:我曾是快樂的,而我直到爲什麽。我也想失去理智,但我要抓住迷失的那一瞬間,並將這份覺知儘量推離正在退讓的意識。不應該在自己的幸福中缺席。

page29-30:

這一隅的我檢視、評估了您;而在檢視、評估當中,我看到您的弱點、缺點。要是我留下來,要是我接受這些缺點,要是我喜歡它們,這有什麽不妥呢?噢!男人,你總要我們崇拜你。你,不檢視也不評估你愛的女人。你在那兒,你得到她;你抓住你的幸福,她像是無法自主、失去方寸:你很快樂。她向你呐喊:我愛你,你便滿足了。你不粗暴,你很溫柔,你跟她說話,為她擔心;你用溫柔話語安慰她,你哄著她。但你不會檢視她,反正你只要求她因你而快樂並且告訴你她因你而快樂。但你若察覺到有兩隻眼睛在看著你,然後微笑起來,你便生起反感,覺得自己被[ 看到 ]了,而你不想被看到:你只要自己有[ 存在 ]就好了。你憂心地問:[ 你在想什麽? ]

page32-33:

你的缺點是屬於我的。它們是我在不斷檢查你的時候,一點一點找到的。你有這些令我不舒服的小毛病,但我不要你改變。我有幾次邊笑邊說起這些,我不想惹惱你,也不想給你建言。我只是要你知道我所知道的;而且,與其你試圖表現成不是你原本的樣子,我寧願你向我揭露所有你不好看的地方。我會喜歡它們,因為它們是我的。其他人不會認得它們,而就是這一點將我們結合於世俗之外。沒有什麼比弱點與缺點更吸引人了:我們就是經由它們進入所愛之人的靈魂——一直被掩蓋在想和別人一樣的慾望下的靈魂。

page46-47:

若有人在談情說愛,我便想起您的愛,於是微笑著;若有人論及[ 男人 ]以及他們對[ 女人 ]所造成的伤害,我還是笑著,因為認為您不屬於這些[ 男人 ]。

但這樣子愛您卻不被認可,就因為我還想再充實自己,因為我不想把自己毀了,變成不願成長、只會同意的空殼子,只會在對於心愛男人的幼稚崇拜中漸漸麻痺,并任由擺佈。

男人很奇怪的是,當他想和相戀已久的女人結婚,會滿腦子都是社會道德規範。而這個女人,他愛她是因為她能幹、獨立、有主見;但如果他想到要娶她,他自尊、統御的本能,以及對於[ 別人會怎麼說 ]的顧慮,會將她的能幹扭曲成叛逆,獨立變成自傲與個性不好,主見變成自私與要求太多。

《留下我一個人:愛的剖析》读后感(三):知道不是为另一人而写,知道我将写的东西永远不会使我爱的人爱我,知道写作无法弥补什么、升华什么,就只是没有你的地方

1930年,一名罹患肺结核的女子,独自搭乘火车前往疗养院。她心中珍藏着一份爱情,是她可以痊愈的希望。几天后,她收到男子的一封信,开头写着:「我要结婚了……我们友谊永存……」;于是她写下一封封不会寄出的信。

《留下我一个人》是法国女作家马赛儿.索瓦乔(Marcelle Sauvageot,1900-1934)的作品,她短短的人生只留下这部作品,内容即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

1926年,索瓦乔刚开始文学教师生涯,却不幸染上肺结核。1929年,并发胸膜炎深深加重病情,她被迫在疗养院度过大部分日子。这本书是她1930年进入位于法国西部安河(Ain)特内高城(Tenay-Hauteville)疗养院,在那儿开始撰写,以书信及日记的方式描述一段破碎爱情。一年后她回到巴黎,本以为病情好转但却只是假相。索瓦乔1934年病逝于瑞士大渥(Davos)疗养院。

短暂的永恒

以时间轴而言,书里记录的日期只有四个,全为1930年,第一封是11月7日,接着三封分别是12月10、14、24日。第一个日期的背景是女子独身前往疗养院与刚抵达时的心境,内容明示了对于这段爱情的怀疑与不愿放手:「我知道你不再爱我了。你刻意到可笑地回避对我说:『我爱您!』你不会对我做任何承诺。可是对于独自远行的我而言,如果可以安心地在你的爱里得到慰藉,将是何等美好。」后续内容也透露男人的不明确其实已折腾女子许久。第二个日期女子收到男人的答案:「我要结婚了……我们友谊永存……」,开始记录她破碎的心灵。第三封篇幅最长,女子分析了两人的个性与男子的变化,并指明其分手手法的拙劣。最后一封信则宣告她与这段感情的断然决裂:「我重新燃起斗志,准备要勇敢面对没有您的生活;没有您的生活或许会更美丽:它是新的……记载其上的,将是一成不变的事情;将不会更美好……将还是在等待。但是我若在您身边,延续已死去生命的影子,又能得到什么?」

这一个多月的心路历程看似短暂,然而感情的变化、恼人的悬念好几个月以来一直折磨着她,答案揭晓之时,如同书中譬喻:「就像棉布包扎起来的一块脓肿:突然就给人猛烈一击。」短促的事件蜕化成文字,永久流传下去。永恒的不是爱情亦不是痛苦,而是将这段心碎历程升华而成就的文学艺术。索瓦乔的文字简洁且洋溢美感,是发自内心深处对于人生的真摰感触,她剖析这段感情的方式显现其人生的高度与智慧,坦然面对自我的人皆可在她的文字中照见自己。

不曾被遗忘的珍珠

这本书1933年初版时,法文原名为《Commentaire》,这也是作者生前认可的书名,此字常见意思为「注释、评论」,1934年写序的著名评论家夏尔‧杜博(Charles du BOS)指出,这个字在此应取其动词型态commenter的原意,即「深沉的冥思」。我们在这本书也的确看到作者对于自己,对于男子,对于两人关系、爱情本质等的深刻省思,书名也透露出作者无时无刻皆想保持客观、理智的个性。1997年再版时,书名改成《Commentaire : récit d'un amour meurtri》(剖析:一段逝去爱情的记事),2004年的版本则改为《Laissez-moi : commentaire》(留下我一个人:爱的剖析),这是目前最常被引用的书名,也是此译本采用的书名。Laissez-moi 取自书里文字,法文原意为「请遗留下我」,通常是告诉对方「离开吧!不要打扰我!」这里可说具有双重意思,指明对方的抛弃并希望别再打扰。

这本书是法国文坛一颗不曾被遗忘的珍珠,1933年作者在世时先以非公开方式发行163本,1934年才正式出版。此书虽在大战阴影下沉寂了好些年,但之后每隔几年皆有不同书商重新出版,每次都得到不少共鸣,法国女演员芳妮•阿丹(Fanny Ardant)2004年录制了有声书版本,2005年另一名女演员艾勒莎•纪贝斯坦(Elsa Zylberstein)将其以独白剧方式呈现,接着还有著名新闻女主播克莱儿•夏莎尔(Claire Chazal)及其他演员皆有演译这部作品

独树一帜的文体

这本书的文体难以定义,是书信、自传或日记?如果是日记,文字却一直有一个诉说对象,即「你」或「您」;如果是书信体,写作时却已知不会将这些内容寄给那个人;若说是自传体,却又不意图描述人生事迹。知名诗人、剧作家保罗•克洛岱尔(Paul Claudel, 1868~1955),给予此书极高评价:「如此苦涩、纯净、高贵、清醒、优雅、严格的小册子,呈现如此高格调的哀伤与心碎。我们几乎想说这是女性笔下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如果可以将这种敏锐却又受伤的自尊告白视为一种文学形态。」克洛岱尔感受到这本书的珍贵,却犹豫这种类型是否可列入正统文学。而这本书的文学本质却在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的《恋人絮语》(Fragments d’un discours amoureux, 1977)里得到奇异的验证,以挑战传统文学观点著名的巴特对于写作有如下描述:

知道不是为另一人而写,知道我将写的东西永远不会使我爱的人爱我,知道写作无法弥补什么、升华什么,就只是没有你的地方—这就是写作的滥觞。

《留下我一个人》的确就是纯然的写作欲望,作者因为自身的遭遇,心里激发各种情怀与想法,这些思绪因那人而起,亦知道说给他听是无济于事,却仍然想诉说,就只是单纯地想表达、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内心的感受如此鲜明,倾诉的欲望如此强烈,因为不是写给那个人,也不是写给读者,成就了纯然的自我表达,忠实地呈现内心世界。

这本书确实属于私密文学的范畴,但这本书不像某些私密文学作品,让人像是面对一个曝露狂,给予读者窥探他人隐私或露骨行径的尴尬感。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真实无比的内在声音,彷佛那是我们自己内心声音,我们在其中照见自己,就像保罗•克洛岱尔所言:「像是在我心里的一个人,比我自己还要更自己」。这正是索瓦乔的写作艺术,如同著名评论家夏尔‧杜博(Charles du Bos)在1934年的序言所描述:「对于自我内心的观照,马赛儿‧索瓦乔似乎将其原封不动地掌握住,她信手捻来毫不做作且极其精确。」

珍贵的女性之书

知名女作家与译者克拉拉•马勒侯(Clara MALRAUX)如此称赞:「应将此书视为女性文学的重要里程碑。第一本由不受支配的女性意识写成的书……高贵的伤感之书;人性尊严之书!令人激赏!」她在回忆录描述,读到这本书时如获至宝,当时与其大文豪夫婿安德烈•马勒侯(André MALRAUX)结束中国之旅,在回程的长途火车上,两人除了阅读就是争吵。安德烈好奇克拉拉怎么会对这本书感到如此兴趣,而安德烈只要读几页,两人就吵起来,男方认为书会这么吸引女性是因为这是本对男性的审判之书,女方则认为清醒地分析男人有什么好大惊小怪,因为赤裸裸观察、剖析女性的作品早就不足为奇。

这本书里的女性意识并不是对男性的批判,而是对事实的客观分析,以及两性生而平等的自然呼喊。西蒙•波娃1949年在《第二性》的名言:「我们并非生为女人,而是变成女人。」阐明了所谓「女人」,其实是社会约定俗成,加诸在女性身上的观念,形成对女性的捆绑。索瓦乔不只看到社会对于女性的制约,也观察到社会规范对男性的影响。我们在书里可以找到许多关于两性观念的生动描述:

而这个女人,他爱她是因为她能干、独立、有主见;但如果他想到要娶她,他自尊、统御的本能,以及对于『别人会怎么说』的顾虑,会将她的能干扭曲成叛逆,独立变成自傲与个性不好,主见变成自私与要求太多。

擅长观察与思考的索瓦乔反抗社会加诸在人身上的刻板印象,她的嘲讽相当到位,她是如此描述将丈夫奉为圭臬的妇女:「当她跟朋友在一起时,我们应会听到她的声音加入全球的大合唱中,骄傲地重复这几个字:『我先生』。她相当得意且陶醉地念诵这三个字,讶异自己现在也雀屏中选,有资格说:『我先生』。每个女人都抢着歌颂这位『先生』的一举一动,这位『先生』的一言一语;这位『先生』的所有关怀与责备,都像是要拿来祭拜的宝物,天降鸿福般地揭示给年轻妇人。」

在那个年代,懂得独立思考,想要不断丰富自我的女子只能感叹地说:「但这样子爱您却不被认可,就因为我还想再充实自己,因为我不想把自己毁了,变成不愿成长、只会同意的空壳子,只会在对于心爱男人的幼稚崇拜中渐渐麻痹,并任由摆布。」而这样的故事,在现今社会是否仍继续上演?

求真女子的理想爱情

索瓦乔如此描写自己:「我一直在观看生活中的自己,我嘲讽自己、贬低自己,嘲笑自己的冲动与热情,对自己毫无信心。」这是个时时刻刻都在检视评估自己的真性情女子,嘲讽的外表下蕴含深情的心,她想将生活的所有美好与男子分享:「无论我在哪里,您都在我心里。您牵引着我所有感受……我努力将这些感受连同细节都保留住,好将它们最真实地呈现给您。」

她喜欢这名男子,因为在他面前,她可以忠实呈现自我:「他心里没有任何我必须遵照的既定形象……他心里也没有任何女人应该要有的形象。」而她同样也希望男子能在她面前呈现真实的自己,她如此歌颂所爱之人的不完美:

你的缺点是属于我的。它们是我在不断检查你的时候,一点一点找到的。你有这些令我不舒服的小毛病,但我不要你改变。我有几次边笑边说起这些,我不想惹恼你,也不想给你建言。我只是要你知道我所知道的;而且,与其你试图表现成不是你原本的样子,我宁愿你向我揭露所有你不好看的地方。我会喜欢它们,因为它们是我的。其他人不会认得它们,而就是这一点将我们结合于世俗之外。没有什么比弱点与缺点更吸引人了:我们就是经由它们进入所爱之人的灵魂,一直被掩盖在想和别人一样的欲望下的灵魂。

所谓理想爱情不就是毫不保留、无须隐藏的爱,作者清醒地观察到,「想和别人一样的欲望」以及社会的超我破坏了一切。这段感情最伤人的并不是男人的变心,而是他戴上面具的欺骗:「……您这些事件的呈现手法冒犯了我。我觉得侮辱人的不是您的婚事。我以为我在您心中是比一个男人、一个情人、一个女人都还要亲密的朋友。」

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打击

二十世纪上半叶,肺结核仍是不治之症,书本对疾病着墨不多,但几小段细微的描写,即令人感受到疗养院病人的复杂心情:「开启的窗子传来不曾间断的咳嗽声,把夜晚都搅碎了;走廊里,其他咳嗽声此起彼落。咳嗽,永无止尽的咳嗽,穿梭黑夜里。……今晚您的灵魂无法听见冷冷夜里越来越强大的咳嗽声。您在巴黎若是遇见一场丧礼,会脱帽致意;在这里,我们会躲起来;我们经过墓园附近会故意视而不见。也许就是明天,当我们想要欢笑和跳舞时,会远远听见垂死之人所引发的啜泣声。」面对病痛的绝望,爱情是病人最好的慰藉:「确定有一个人还在继续爱他、等他,其余一切对这个人都只是过往云烟且举无轻重,这对一个病人是多大的幸福:他会感到他原先告别的生活注意到他的缺席;他无法想象一个新的未来;跟过去的骤然决裂使他虚弱又痛苦,他对『接下来』所要求的,就是能更美好地延续之前已有的。」

作者对于情伤的描写既贴切又精确,有过刻骨铭心伤痛的人读来必定心有戚戚然,当她读到:「我要结婚了……我们友谊永存……」──「我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我完全无法动弹,房间绕着我旋转。在我侧身,我痛的那里,或许再更低一点,我以为有人拿一把锐利的刀,慢慢割着我的肉。……如果痛苦是陌生的,我们会有更多的力量来抵抗,因为不知道它的威力:我们只看到抗争,并期盼在这之后能重拾更充实的生活。可是如果我们知道是何种苦痛,便想举双手求饶,并以一种疲惫的错愕说:『又来了!』我们预见了所有必须经历的痛苦阶段,也知道之后只是一片空白。」

凄美却又高贵的内心世界

这本书获得诸多文人雅士的赞赏,其中主要就是因为感受到作者凄美却又高贵的内心世界,索瓦乔描绘的不是深陷愁绪的哀怨叹息,而是贴切地勾勒出深富哲理、内敛自制的美丽灵魂。她是如此描述支撑自己的力量:

我试着在您之外还保有一个小避风港,好让自己在您不再爱我的那一天还有所依靠。这个避风港并不是另一个人,亦不是一个梦、一个影像。这是您所谓的我的自私与自大;我在痛苦之中希望可以寻回的是我自己。我希望可以紧紧抱住我自己,单独面对我的痛、我的疑虑、我的缺乏信念。在沮丧中就是因为可以感觉到自己,才有力量支撑下去。就算一切都变了,一切都使我痛苦,我还是我和我自己。若要我迷失,就必须先确定我不再需要我自己了。

结构严谨的优美风格

诚如诗人保罗•梵乐希所言,这本书「可说是由和弦与对位组成的作品──每个主题皆有其回响,每个观点有其对应,显示一个非凡卓越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于自我的检视。」文字记述的虽是内心最私密的思维,但结构严谨分明,主题层层相扣且前后呼应。例如对于幻灭的爱情,作者譬喻如下:「就像一部被中止的电影,尚未播放的部分只能以无影像的底片呈现;已经看过的底片上,人物停格于木偶姿势中:这些人物不再具有意义。他们含有相当多的我以及我的期盼;我原不知他们会有什么遭遇,却还是赋予他们我的灵魂;而什么都不会发生了,之前的剧情变得空洞且破碎……」稍后的内容,当她描写为什么会喜欢这名男子:「我一直都在寻找一个人,在他面前我可以播放我的电影」,以及她为什么需要一个知己:「有个志同道合的人可以来同情、认同、聆听,生活就变得轻松多了;人变得有分量;诉说的事情变得具体,从而组成一个小说的世界,并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

索瓦乔的文字充满音乐性,用字遣词及句构安排令人读来彷佛伴随优美旋律,她亦直接使用音乐来比喻男子的言行:「您向我描述您未婚妻时,语句的节奏随着您心情的转折而起伏;句子拉得很长,渐渐下降直到坠落,无声地结束,彻彻底底地,不再有多余力量可以到更远的地方;句子永远停在那里,就像您在那里,在她身旁。」使用音乐性的字眼来譬喻男子的信件,除了让嘲讽更贴切生动外,也多了份诙谐的美感:「有些情歌的开头就跟您的信一样:『我如此深爱的您……』当现今一切仍在耳际回响,过去的时光就像节庆的尾声一样伤感……您有些话语好比是吉他音符;有时让人彷佛听到重复出现的副歌:『我没有办法给您幸福。』这是一首从前的歌,如同一朵枯去的花……过去这么快就变成一件老东西了吗?」

者字里行间再再显示这是个敏锐、艺术造诣极高的女子,她精确地使用电影、小说、音乐、香味来对照人生,最后则使用舞蹈来结束这个人生篇章:「身体以一种几近神圣的幸福,重新找到柔软的拱身弧度,可以贴附舞伴,抛开理智,与另一个身体的动作结合,并跟随这些动作,如影子般忠实与轻盈。当身体在一个节奏上移动,另一生命油然而生;世界变成以这个精确的地方为中心,即胸膛中央,所有乐器的节奏及脚踝灵活的律动都像汇集在那儿。」当我们读到:「舞蹈,是最快乐的生命节奏;以为无法再舞却仍跳着舞,是赢得的胜利。」我们看到女子从身体与心灵的伤痛走出,优雅地漫舞,赞叹如同超现实主义作家雷奈‧克雷维(René CREVEL)所言:

挑战生命的纯净火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