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瓜迪奥拉的读后感大全

瓜迪奥拉的读后感大全

《瓜迪奥拉》是一本由[西]吉列姆·巴拉格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335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瓜迪奥拉》读后感(一):一点随感

断断续续读完瓜迪奥拉传记,他真是属于求道派,对他而言将足球踢到他心目中最完美的样子最重要,哪怕是在欧冠决赛夜也无所谓,这就是他。

巴萨的前三年属于是天作之合:他的足球思想那一批球员们恰好都能理解,他作为教练在大部分时候也有能力调动球员到最好状态。这一切的吻合诞生了史无前例的六冠王和五冠王,但同时也把他捧到上他不愿意站的神坛:巴萨的旗帜,加泰罗尼亚的符号。离开巴萨的原因就是他为巴萨投入了太多感情和精力,已经变得心力憔悴,自己也没办法再在那个神坛之上多待一秒。不能说他的离开是他不爱巴萨,只是他真的已经被抽干。对他这样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他没办法做到他想呈现的足球:荣誉满身的球员丧失野心和欲望,变得不服管束;而他的对手们让他必须花更多时间在思考解决办法。或许对他来说正是因为他太爱巴萨,投入了太多,太渴望达到完美,他不能也不愿接受这种心力憔悴的下坡路。

瓜迪奥拉的拜仁岁月读起来确实更像在打工。没有巴萨那样灵魂般的契合,他能做的就是极力改造拜仁球队,但始终和拜仁的体制有龃龉。功成名就的球员不服管束或者不明白他的思想,而德国媒体始终也用更高的标准审视着这位三冠王赛季之后入住的著名人物。俱乐部内部并没有给他绝对的权力,甚至有时候反而让他去不得不适应。

曼城岁月可以在《All or nothing》窥视些许,可能是他最友善的环境的一次了:有资源有自由按照自己的意志重建。不过也不能指望他重现巴萨的神话,他只是一个试图踢得完美且赢的求道派,而不是总说自己有多少冠军头衔的人。

《瓜迪奥拉》读后感(二):从巴塞罗那到慕尼黑,一个时代的来临

作为一名拜仁慕尼黑的球迷,常年关注较多的是德甲。但是对于瓜迪奥拉以及他的梦之队,却是熟悉,但又什么陌生。熟悉,因为宇宙队的光辉过于耀眼,无人不知。前无古人的六冠王,四年执教生涯14座冠军奖杯,达到的高度让我们只能仰望与兴叹。但是,一直却是十分陌生。因为与拜仁并无过多的交集,而我作为伪球迷,对于非拜仁的比赛,与拜仁无关的事情都不是很感兴趣。唯一让我影响深刻,应该是那年欧冠拜仁与巴萨的四分之一比赛,拜仁0:4惨败诺坎普。当时让我无比的伤心与震撼,因为八分之一比赛刚刚大胜里斯本竞技的球队居然如此惨败。也是从那时起,对巴萨不存好感。但是,不可否认,那是当时地球上最好的球队。输球,也是当然的。我们也认清了彼此的差距。拜仁重新复兴的任务依然艰巨。

在那之后,拜仁开始了其坎坷的复兴之道。从克林斯曼,到范加尔,再到海因克斯。一步一步走来,太多的艰辛与困难。从没想过有一天,瓜迪奥拉的名字会与拜仁慕尼黑联系在一起。

去年夏天,拜仁官方宣布继任主帅瓜迪奥拉。犹如一枚重大炸弹,在媒体和球迷之间引起了热烈讨论。虽然之前一直有媒体猜测,但我们都不太相信瓜迪奥拉会来到德甲,来到慕尼黑。

命运的轮回。欧冠半决赛,再次遇到巴萨。时过境迁,此时的拜仁不再是当年的拜仁,巴萨也不是当时的巴萨。两回合,7:0。虽有争议,但是带给我们很多震撼。三冠王,海公公功成身退。拜仁也结束了完美的13/14赛季。

瓜帅的到来,让我们有无数的憧憬。也有无数的担忧。毕竟不太相符的球风,前任完美表现的巨大压力。

超级杯4:2负于多特,痛失6冠王。瓜帅从一场失利开始了其慕尼黑的征程。慢慢的,拜仁逐渐走上正轨。欧洲超级杯战胜切尔西,小组赛3:1轻取大曼城,国家德比战胜大多特,赢得世俱杯。

德甲创纪录提前夺冠,53场不败(前晚刚刚失利,轮换了太多小将)。宇宙队名声开始响彻欧罗巴。德国杯顺利挺近半决赛。

欧冠四分之一决赛次回合战曼联的比赛也即将打响。能否在欧冠走得更远。重现上赛季的辉煌。

因为他,我们多了许多期待。

别忘了,这才是他入主安联的第一个赛季。

谦虚,儒雅,低调,深沉,这是我们对他的印象。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足球理念?他所追求的胜利?

为什么会选择拜仁慕尼黑?

我翻开这本书,找寻我想知道的答案。

《瓜迪奥拉》读后感(三):伟大成就背后潜藏危机

当拜仁在欧冠半决赛次回合净吞四弹,被皇马打得体无完肤,我不知道瓜迪奥拉内心是何滋味,要知道当年瓜迪奥拉率领巴萨多次跟皇马交锋,却从没有过两场比赛被皇马5:0零封过。

众所周知,梦一在91——94年四夺西甲冠军,并且在92年夺取欧洲冠军杯。梦二则在05、06年取得西甲两连冠,并且在06年夺得欧冠联赛冠军。瓜迪奥拉都是作为主力球员,跟随巴萨取得了荣耀。

瓜迪奥拉执教巴萨也是一帆风顺,上任便率领巴萨在09年取得欧冠联赛冠军,但那更像是“前人摘树,后人乘凉”的结果,毕竟里杰卡尔德已经给那支巴萨打下了不错的根基,瓜帅上任之后并没施展拳脚,就已经可以享受荣誉。更何况09年的那支巴萨跟现在这支巴萨相比,阵容上还是有很大出入,所以说,巴萨09年夺取欧冠更像是一次承前启后、两位教练交接的产物,并不能算作巴萨盛世的开始。

人在高处不胜寒,瓜迪奥拉最终带着一副独孤求败的架势从巴萨隐退,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寻找胜利的另一种道路,瓜帅选择了拜仁,选择到德甲开拓自己职业生涯新的篇章。但瓜迪奥拉忽视了一点,拜仁在海因克斯已经取得了成功,他来到拜仁,必须超越前者,才能显示出超凡本色,否则都是空谈。联赛提前七轮卫冕,谁与争锋。瓜迪奥拉用改写纪录证明了自己,但德甲只是小舞台,在欧冠的大舞台,皇马的零封足以让瓜迪奥拉感到耻辱。

德甲的辉煌只是虚假的表象,因为德甲的整体实力还不足以跟英超、西甲抗衡,拜仁的窝里横还没庆祝,就遭到当头一棒。瓜迪奥拉完全照搬以前巴萨的打法,是行不通的。当年巴萨阵营有伊涅斯塔、哈维、法布雷加斯等中场传控,梅西、比利亚、佩德罗等前锋可以搅得对方球门风声鹤唳,根本不需要后防线倾巢出动,就能控制局面。反观拜仁,锋线依赖曼朱基奇,就显得打法单调,所以强调中后场插上进攻,对手的反击就让拜仁吃不消。

瓜迪奥拉作为名帅,不会看不清拜仁的软肋,他初到拜仁的首个赛季也算完成任务。但瓜迪奥拉应该清楚,一次伟大的成就背后其实都会潜藏着危机,拜仁未来所面临的危机其实不是板凳深度不够,也不是瓜迪奥拉的未来不定,而是瓜帅应该如何抛去老巴萨的传统打法,让拜仁找到新的攻防模式。照搬巴萨老模式,就需要拜仁继续补强队伍,在锋线和中场都补充强援,光靠莱万今年夏天加盟,显然不够。当然,如果瓜迪奥拉能放弃在巴萨的老战术,赋予拜仁新的战术体系,其实那才是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

文/阿晨

《瓜迪奥拉》读后感(四):胜利的另一种道路

Nothing lasts forever.Even the longest,the most glittering reign must come to an end some day. ——House of cards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永垂不朽。当巴塞罗那在今天凌晨的比赛中以短短两周时间里的第三场连败绝别了国王杯冠军后,他们已经可以说是基本告别了本赛季所有锦标的争夺。5年,从六冠到无冠。其间的原因林林总总,然而此时此刻每一个巴塞罗那的球迷都会想念着一个名字——何塞普·瓜迪奥拉。

他是球场上的4号指挥官,他是教练席上意气风发的少帅。他曾经是诺坎普的传奇队长,后来成为了巴塞罗那的功勋教练。他为巴萨而生,他是加泰罗尼亚球队的骄傲。无论此后他的人生有着怎样的轨迹,掩盖不了的是他灵魂中红蓝色的DNA。

本书的作者巴拉格是一名出生于巴塞罗那的资深足球评论员。他以自己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原了瓜迪奥拉巴萨生涯中的那些经典瞬间的台前幕后。从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作者作为一名资深巴塞罗那球迷的独到见识。如他所说,迄今为止,巴萨在历史上仅有几次短暂的稳定时期,其余时间,这家俱乐部的历史就是一种循环:成功,危机,再度成功。而瓜迪奥拉就是一位危机的终结者和一位永载俱乐部历史的成功者。

瓜迪奥拉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他的领袖气质和人格魅力。这一点早在他球员时代便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大局观,卓越的领导能力使他成为了克鲁伊夫”梦一队“中不可取代的”4号队长“。而这些特质都是成为一名优秀教练员的有利因素。由此见得,他在球员时代就已具备了日后成为一名优秀教练员的潜质。

教练生涯伊始,执教巴萨B队时期,他就已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励着队员们。如书中所说,某次瓜迪奥拉对球员说道。“不要想着自己在丙级联赛,想想你们是在巴萨B队,这儿不是谁都能来的。”激励球员的斗志是瓜迪奥拉的强项。在这个小细节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得到。

执教巴萨一线队后,他的内在气质和魅力更加得到了显现。送走罗纳尔迪尼奥和德科这样的老资格球员体现了他的魄力。而那种细致到对球员的私生活和饮食进行管制的严格治军决不是每一个教练都能够做到的,更何况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少帅。这样的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球队的面貌,实现了内部的团结,这也是日后成功的关键。

红蓝是属于瓜迪奥拉一生的颜色。他是巴萨足球精神和文化的继承者同时也是创造者。他将巴萨式的攻势足球和艺术足球得以继承和发扬。他是当今功利足球横流遍布的足坛中特别的一个。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探究着通往胜利的另一种可能。

瓜迪奥拉用了短短五年时间拿到了很多教练甚至一生都拿不到的冠军数量,就目前而言他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教练之一。然而,评价一个人物要看一世而非只看一时。离开巴萨的瓜迪奥拉会有怎样的轨迹是值得球迷们关注的。毫无疑问,瓜迪奥拉赶上了巴塞罗那俱乐部的一个人才辈出的盛世。他的执教能力将这种强盛放大并闪耀着。但这样的盛世也无疑会使他自身的执教能力收到人们或多或少的质疑。巴萨只是开始,瓜帅刚刚上路,一切定论为时尚早。就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加盟拜仁,从红蓝到红白。不变的红色是瓜迪奥拉对于艺术足球的狂热。转变的是他的身份地位。没有了初出茅庐时蓝领工人式的铁血和拼搏,取而代之的是白领式的得体和游刃有余。这是时间的力量。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位少帅还会带给我们什么。

《瓜迪奥拉》读后感(五):终有一天他们会懂你

时光荏苒,把泛黄的胶卷一点点回倒,停滞于那一年罗纳德·科曼叱咤风云的奔跑,也停滞于在那一年诺坎普角落里一个少年仰慕的眼里的光芒。

那样清澈明亮的光芒,那样执着坚韧的光芒。也许在那个时候,谁都没有想到过,在未来的半个甲子里,正是这个少年的眼神,照亮和指引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风云。

2008年,Coldplay发行了他们的第四张专辑,而这其中,就有后来被广大巴塞罗那球迷所熟知的那首歌曲,Viva la Vida。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坚持于这一首歌是在为瓜迪奥拉量身打造。

那一段日渐褪色的岁月,那段曾由他所主宰的时代。

2008年,在外颠沛漂泊,辗转七年之久的国王终于回归诺坎普,在那一刻,他郑重地说,“我无法承诺奖杯,但我确信,人们将为巴萨感到骄傲。”

他又说,“系好你的安全带吧,我们即将出发。”

这一回的他变了很多,在外的历练和磨合让他更成熟,也更加的勇敢坚定。

然而,有更多的情怀,却是没有变,没有变。

诸如他对一些事物的坚持,诸如那些我们所看不到和无法洞穿的内心。

他说,当巴塞罗那不再需要我的那一天,我就会离开。

他从不轻易承诺,然而言出必践。

我依旧记得那个日子,2010.05.16,在诺坎普球场的庆功会上,他看着草坪上的联赛冠军奖杯说,“我欠你们一座欧冠。”

然后再一年的诺坎普,就是整个诺坎普相约拉手跳圆圈舞的相庆。

他固执的坚持着一年一签的合同制,他咬定着把握更衣室的绝对主控权,说白了,不过是一种脆弱的倔强,太过世俗的现实,太需要那些实实在在的荣誉和利益去说话。

但事实上,就像我曾经写过的那样,瓜迪奥拉就像是一块海绵,那些恶语中伤像利剑刺伤他刺穿他,他从不反驳不说话,尽管亲近的人足以近距离细数累累伤痕,但大多数人都还是只能看见他完美的表相岿然不动。

他的压力,他的完美主义,足以构造成一座地狱,坚固而恐惧。

抛开那些虚妄,你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坚定的选择离开,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一次次的拒绝阿布等人的重金诱惑,又为什么选择遥远的南部之星,又继而去往竞争激烈的英格兰大地。

瓜迪奥拉曾在自己的自传里用很长的一段篇幅来描述他年少时的偶像——古耶尔莫。

对我而言,对我们如今的大多数而言,这都是个很陌生的名词,然而他却是年少时的瓜迪奥拉心中最高最挺立的那一座标杆,年轻时的瓜迪奥拉甚至感叹过,只要能够以古耶尔莫作为镜子来查醒自己,就已万分荣幸和足够。

他借助古耶尔莫的经历来描述他,他们,而或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成长中的少年,从依赖于他人到被他人倚赖,从被他们需求到被众人抛弃,直到最后,不得不离开。

瓜迪奥拉用一句话来简单总结了这样的人生,他说,就像是一场恐怖的多米诺骨牌表演:“哭泣。长大。进入一队。长大。哭泣。”

突然想到那段被翻烂了的录像,年轻的瓜迪奥拉被扛起在诺坎普球场的中心,向看台上的观众含泪挥手致意,也许在那一刻,他并不知道有一天自己会重新回到这个舞台,可是在那一刻,他一定期待着所有人能像他写给古耶尔莫的标题那般,终有一天,他们会懂你。

不敢多嘱咐,不忍多寄托。唯求,

唯求未来的千余个岁月,你能够在曼彻斯特城队过得愉快,就像你曾对诺坎普做过的那样,激发和蓬勃更多人对足球的渴望,最终闪烁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璀璨伊萨尔河畔的星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