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男人·女人·残疾人》读后感100字

《男人·女人·残疾人》读后感100字

《男人·女人·残疾人》是一本由史铁生 / 陈放 / 刘树生 / 甘铁生 / 刘树华 / 晓剑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男人·女人·残疾人》读后感(一):多人合作作品

这是史铁生等6个人在1980年代中期合作写的一部小说,但是从未发表过。有包括史铁生在内的2名作者已经去世。每一名作者写一个人物,史铁生写的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每一个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有详细的刻画描写,尽管是6个人在写,基本看不出有很大的风格差异。很少阅读这样的多人合作作品。

《男人·女人·残疾人》读后感(二):80年代的唠叨

《男人女人残疾人》由6人联手创作一部作品,美其名曰“沙龙写作”,试图将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思考通过文学人物共同展现出来。80年代的创作放在30年后印刷出版,除了当年的气息扑面而来外,倒也读不出其他亮点。整个故事就是围绕“残疾人”厂长不愿接受记者采访、后来记者如何通过搞定他妹妹使他迫不得已接受采访,被违心报道成改革的标杆来展开的,人物形象比较单薄,通篇都是直抒胸臆式的独白或心理描写,权且称之为小说吧。 小说后面的附录或者说几个人的纪念文章《懦之勇》《轮骑上的精神猎手》《回到雍和宫大街26号》等倒比正文好看。

iQkRrJ@jS�

《男人·女人·残疾人》读后感(三):35年前,雍和宫大街26号

你如果爱他,就不要否认他的任何一面。如果爱史铁生,就要在爱那个宽厚豁达的他的同时,在爱那个写着“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的他的同时,也接受那个自杀未遂的他,那个对母亲冷言冷语的他,那个曾经堕落颓废亟需拯救的他。

《男人·女人·残疾人》这部小说,是80年代中期史铁生和他的五位朋友以故事接龙的形式共同写就的,每人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蓝本塑造一个人物,故事也就在这六个角色的转换中得以完整。

虽然作者之一晓剑在前言中写“每个人都在记录自己的真实,每个人都在塑造自己的灵魂,每个人都是作品中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曲折命运”,但可以看得出,故事是围绕着史铁生塑造的舒展展开的。陆琳部分中有这样一段话:“当然,我知道,一个试图救世者,要从救具体人开始。所以我发现,我可以拯救舒展,一个下肢瘫痪的同龄年轻人。因为我一下子就不可逆转地感到:他具备成为一个名留千古的伟大人物的气质与能力。我愿意让他从自我摒弃中醒悟过来,否则,就是对历史和一代人的不负责任!”这就是当时史铁生的朋友们所做的事。

书里的舒展,因下肢残疾而郁郁寡欢、敏感易怒,他的妹妹和朋友们都在努力帮他走出阴影,鼓励他认识自己的价值。史铁生曾三次自杀未遂,他自己也说过在那段难捱的日子里,是朋友的陪伴使他浇灌出了内心的力量,鼓励他“用纸笔碰撞出一条路”,这部小说就是那时他与朋友日常生活的一段缩影。

那时的史铁生厌倦自己,找不到生活下去的意义,面对一群热心帮助他的朋友,他的心情复杂而矛盾。在小说中他写道:“他们在为我辩论,似乎我属于谁,我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中谁胜了,我就成为谁的私藏。”这段话让我看到了一个敏感无助的他,他不是在怨朋友,而是在气自己。读来心痛,但史铁生的真实坦然令人无法抗拒,就像他的任何一部作品一样。他细致入微地描写他当时那种受助者的微妙心理,就像每个人曾经感受过的一样。

我也猜想,朋友笔下舒展的对白,也许有些就是史铁生在生活中说过的话吧,“其实人活在世上最大的宽慰就是被别人理解,你觉得自己坦诚,可别人却认为你这是放肆,于是你就痛苦了。”这话很像他。

当过去的痛苦可以被讲述出来的时候,就说明伤口已经不那么痛了。所以我想既然在北京雍和宫大街26号的那间简陋平房里,史铁生与朋友们已然可以围坐在一起讨论这部小说,那他们一定已经成功地走出了那段阴霾密布的日子。

斯人已逝,但读他的文字,思他所思,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存在,感受到他笑眼的注视。就像萧伯纳在悼念莫里斯时说的:“只有你自己死了,你才真正失去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