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阿基里斯之歌》读后感精选

《阿基里斯之歌》读后感精选

《阿基里斯之歌》是一本由瑪德琳.米勒著作,馬可孛羅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360,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基里斯之歌》读后感(一):我心中最完美的伊利亞德

自己本身就很喜欢希腊古代的历史故事,不知为什么会觉得那众神与凡人都相处的时代会如此的神秘。知道这本书是查找阿基里斯和帕特羅克洛斯时巧合得知的,当时读了简介就很想马上拥有这书,于是后来去了书店顶了,当拿到书时一翻开更本就不想停下来了,真的很好看。花了5个小时才读完了这书,看完时是难过惆怅也哭了。一开头被他们两人之间最纯真的友情吸引,后来慢慢两人之间的情升华了,让读者不会觉得突厥因为那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当女神说帕特羅克洛斯会英年早逝时莫名难受,因为早已熟悉他们两人的历史。两人逐渐长大,面对的责任也开始增加,预言不断出现,当女神也是阿基里斯之母说出阿基里斯会在赫克特死后而死时,阿基里斯和帕特羅克洛斯还一度存有希望认为只要赫克特没死阿基里斯就不会死因为能杀死赫克特的只有阿基里斯,阿基里斯还总是说着那句话我和赫克特没有恩怨有什么理由杀他呢?看到这句话时心情是苦闷的,当看到后边知道帕特罗克洛斯快要付出生命时眼泪已经停不下来,后面都是一边哭着一边看完了这本书,作者的字里文间不需要多加描述也已带出主角们那撕心裂肺的悲伤感动人心,或许结局是完美的因为最后终于再重聚可是却让读者深深徘徊在那悲伤里不能自拔。。。作者也在书中着重描写了杀缪,自大和贪焚,尤其看到特洛伊的杀缪以及阿伽门农的丑陋会让读者们也感到深深的愤怒,也包括皮鲁斯的自大目中无人而最后的杀害会让人一点都不觉得惋惜只是怜悯。最后只想说作者笔下的两人不管是任何方面都如凡人一样有着缺点,看着引人深思,只能说这是今年我看过最好看的书没有之一,也是会一直重读再重读的一本书,如果说玛德琳还会出第二本书我希望能接着看见亚历山大和赫费斯提翁的故事。

《阿基里斯之歌》读后感(二):我想给这部小说七分

对这本书早有期待,拿到书三天快快地看完了,但因为之前刚看完玛丽拉瑙特的波斯少年,有了对比,就感到阿基里斯之歌虽是同类小说中的佳作,作者也非常用心,却缺少了爱情之外其他的审美维度,过多的内心描写不可说不细腻,但也显得单调。

作者显然是带入了强烈的自我观感与思维意志去描写古人,要知道特洛伊战争时代的希腊实在算不上礼仪之邦,说作蛮夷也可以列出众多理由,最显然的理由就是人祭的陋习。在死亡率如此之高,战争如此多发的年代,帕特洛克洛斯与阿基里斯这样的人不应当临上战场还对死亡如此陌生,对流血冲突作呕。帕特洛克罗斯显然不应该是如作者笔下那样具有当代人道关怀的人。特洛伊之战是神话,同时也是历史,历史推进的合理性在现代逻辑笼罩下显得生硬做作。

也许这是因为我总是将这本小说当做历史小说在阅读,因此会对细节更加渴求了解。希腊诸国的地理位置如何?特洛伊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东方和西方的习俗有和不同?地中海的四季气候如何?风物如何?这些问题在我脑中盘桓不去,以至于到后来每每看到作者描写战士身着丘尼卡时,就认定作者并没有仔细考虑过他们的衣着。

必然如此,因为作者的野心并不在于重现特洛伊战争的全貌,而仅仅是表现命运与爱情。但我最喜爱的内容却恰恰是帕特洛克罗斯死后,也就是特洛伊战争接近结束之后的那段描述。挑战阿基里斯并被杀死的那些英雄们,众神之间的争夺与阿基里斯之子皮鲁斯的暴行,以及书中未写而在其他古希腊传说中的奥德修斯的漂泊与阿伽门农归国被妻子杀死的悲剧。

毕竟在众多传说中,对帕特洛克罗斯的描写是非常稀少的,在缺乏史料的情况下要将他作为这部小说的主角,而让传说异常丰富的阿基里斯、奥德修斯等人作为配角,难度非常大。

《阿基里斯之歌》读后感(三):一切的努力不能改变命运只能促成命运

正本书给我感觉就是宿命,类似于希腊神话俄狄浦斯,无论怎么逃避终究免不了弑父娶母;帕特羅克洛斯从一开始就知道阿基里斯将成为希腊最伟大的人同时也会死,他们都在尽量避免死亡所要经历的过程,但最终帕特羅克洛斯促成了阿基里斯死亡的命运。

起初这本书一直躺在房间一角,希腊神话中各样复杂难记的人名神名都是让对她望而却步的主因;当有一天偶尔间瞄到腰封上写着“长矛从我发髻掠过,近得如同爱人的气息,特洛伊从未如此凄美.”时,我知道看这本书的时间到了(我一直认为看书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主角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所以很容易带入;虽然各种名字依旧隆长,但是一点也不妨碍阅读的进度(起码不会被这些名字给绊住);“我”和阿基里斯从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中的惊讶,彷徨,迷茫,害怕,幸福描写的很细腻让读者能感同身受,整本书读下来你会记得特洛伊门前的浴血奋战,阿基里斯手持长矛的英姿,人面马身的奇隆。。。。。。但许久之后你要回忆起这本书时,浮现在脑海里的是帕特羅克洛斯和阿基里斯之间种种细腻的细节比如帕特羅克洛斯后颈的小卷毛,阿基里耀眼金发和绿色的眼睛。。。。。。时代的不同,历史的不同,文化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往往对事物看法不用,唯有爱能穿越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融入各种种族各种文化各种语言之中,世世代代被人类吟唱。就像奥德修斯对皮鲁斯(阿基里斯的儿子)所说的:“我们无法确定谁禁得起记忆的屠杀。谁知道呢?我们不知道。我们只是凡人,我们的生命短暂如火炬。后起之人可以任意地抬举我们或贬低我们。我有妻子。我已经十年没有见到她的面。我不知道她是生是死,也不知道是否会在回到她身边之前殒命身亡。我唯一的安慰是我们必然会在冥府见面。就算此生无望,那么我们终究还是能再某处相会。我不希望我到了冥府看不到她。”生死相随的爱情从来都是一样的。

《阿基里斯之歌》读后感(四):超越生命的情感追求

阿基里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在特洛伊战争中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然而留给世人最深刻印象的乃是导致其悲剧命运的“阿基里斯之踵”。但《阿基里斯之歌》摒弃了传统观念的英雄史诗,而是从阿基里斯与帕特洛克罗斯之间跨越世俗的感情出发,为我们塑造了与传统不同的充满血性的一段情谊。

《阿基里斯之歌》以古希腊神话中阿基里斯的故事为基础,深化与拓展了原有故事的精神内核,全书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我们跟随着叙述者帕特洛克罗斯的叙述,体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生命之歌。帕特洛克罗斯作为叙述者兼故事中的角色,给作者带来了更大的写作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为主观也更为集中的情感体验。我们见证了阿基里斯与帕特洛克罗斯之间从相识、相知到相惜的过程,我们的情绪随着帕特洛克罗斯情感的起伏而不断的波动、从帕特洛克罗斯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切身的感受到那种不畏生命的情感追求。世俗难以理解他们的情谊,当然也就无法容忍他们的存在,也就在这不断的磨砺中,他们的情感变得愈发的浓厚与迷人。最后双双死亡的结局使他们之间狂热而美好的情谊得到了完美的升华。小说的最后,他们的双手在黑暗中紧握,迸发出万丈的光芒,这样的结尾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种慰藉,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就让他在身后得到满足吧。

总所周知,为广大人群所熟知的故事是最难被改编的,改编的好或不好都会引来批评之音。玛德琳·米勒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学视角,成功的将经典神话为自己所用,创作出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作品。在《阿基里斯之歌》中,引发阿基里斯悲剧命运的不再是其对自身命运的抉择后果,特洛伊战争也只是小说悲剧性结尾的一个激化因素。这里,歌颂的不再是为国为民的英雄人物,而是世间宝贵而美好的情感。阿基里斯之死也不再是命运的不可抗拒,而是为了这种举世无双的情谊所甘愿作出的牺牲。从帕特洛克罗斯流亡到国开始,就注定了他人生的悲剧,为了这段情谊,他不惜以对抗整个世界为代价,不惜以宝贵的生命为代价。这种悲壮的结尾也让我们的情感为之一震,也让我们的心灵在他们不为生命只为相知的情感中得到升华。

可以说,玛德琳·米勒是一个很有深度的作者。她跳出原有的框架,突破思维定式,为我们刻画了一段交织着生命与灵魂的情感,随着故事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物形象逐渐立体,结构的紧密都显示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文笔细腻,情节丝丝入扣、语言行云流水、充满意味。显然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灌注了作者的智慧和艰辛。

《阿基里斯之歌》读后感(五):爱在死亡降临时:读《阿基里斯之歌》有感

非常悲伤,在我读完《阿基里斯之歌》的时候。

虽然结局并不是悲剧,但身为人的我,怎能领会亡魂之爱呢?那没有实体存在的两朵华贵灵魂在幽冥地府中再次相见,一个等着,一个赶赴,脑海里浮现阿基里斯和帕特洛克罗斯用透明的手臂拥抱彼此,犹如橄榄树嫩绿色枝条互相触揽,既平和又诚恳。

整本《阿基里斯之歌》简单来说无非希腊神话人物阿基里斯的传记,从年少到年青再到中年,一路走过的风景经历的人事,若真拿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无法说有多丰富——但因为帕特洛克罗斯的陪伴,则两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就绝对可观了。

书中评论页有国外读者说,要是以前能早点有这书,读希腊神话故事就不会那么费力了。此话怎讲?原来啊,这希腊神话里的人物姓名实在太长也太难记了,常常读着读着就会混淆出场人物,搞得最后牛头不对马嘴,哭不是,笑也不是。也许正是考虑到这层关系,书的末尾附录了一份人物(神和凡人)姓名表,我在读时犯了糊涂就去翻一下,把名字和人对起来,接着继续。

帕特洛克罗斯本为王子,但因为误杀了自己国家贵族的某个男孩儿而遭到流放,一切就从流放开始,没有流放就不会有他和阿基里斯的重逢,也不会有后来的一生相伴。我忽然想把我们国家所用的“古典爱情”这一名词修饰语搁在阿基里斯和帕特洛克罗斯两人身上,他们的爱情过于古典,即使没有背景,也依旧有着最精神性的素朴,即坚贞不渝。而小帕所流放的地方不是别地,正是小阿父亲统治的国家。命运的齿轮紧密咬合每一个缝隙,众神在云端看厮杀,有时动一动手指为自己所宠爱的人类做些“小小的”杀伐之事。

命运,是小阿和小帕之间永远不可违拗的典律。即使小阿是女神的儿子,但终究,他只是半神,和真正的神,不在一条水平线。就连他的母亲——海神忒提丝,也在男神们的强迫下跟凡人结合,即使她痛恨凡人入骨,在男性(神)的霸权社会(神界)里,女神(人)都不过是牺牲品和珍玩之物。所以,忒提丝对小帕的敌意和反感乃至想一手掐死他,种种动机都是了然的,更何况小阿还深爱着小帕,这种禁忌之爱怎么说都带着逆天的色彩吧?

可是,你们谁都不知道,女神忒提丝终究是一个母亲,一个亲眼看着自己儿子走向死亡,并且束手无策的母亲。当她为阿基里斯带来作战的甲胄的时候,她没有蹙额没有眼泪没有悲戚,她知道他会为了帕特洛克罗斯之死而战,并且甘愿赴死——因为小帕不在了。她终究认同了这两个生来只为在一起的男人,爱比死亡重要,爱赋予死亡耀眼的光。

不禁再度想起阿基里斯搂着帕特洛克罗斯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身体,痛哭,流不尽的眼泪,再也无法回暖的肉身。他说:我死后的骨灰,要和帕特洛克罗斯的混在一起。没有谁会质疑这份“死而不已”的爱情,阿基里斯是他们爱情活着的墓石。

书中尚有诸多细节可供玩味,正是这些微小细节构筑了两人的渐爱而深爱而至死不渝,仿佛一座地下溶洞,一点一点形成钟乳石。作者极为巧妙的在行文中写着两位女性分别对小阿和小帕的爱恋。小阿对女人是没有任何爱欲的,所以爱上他并且怀了他孩子的斯基罗斯王国公主德伊达梅亚最是难言痛苦(这一段还请读者自行去作品中领会)。而小帕呢?虽然对女奴布莉瑟丝同样没有爱欲,但却解释说,如果没有阿基里斯,他俩绝对可以相爱,并且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不要怀疑小帕对阿基里斯的爱,在这份爱面前,他从没有迟疑矛盾,而对布莉瑟丝的感情终究如作者所悬设:衬托小阿跟小帕之间的永恋。

你看,正是这些刻意而美好的安排与铺垫,才显出黄金质地的情感。遥远年代的神话,我们无从确认是真是假,这是一本书,也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段遐想。我们读着,幻着,甚且难过着,可是早就已经结束了,在这本书还未出生之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