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英百科全书读后感锦集

大英百科全书读后感锦集

《大英百科全书》是一本由Inc.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著作,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0,页数:326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英百科全书》读后感(一):大英百科拾趣·之二·無眠修士之「無眠頌」

讀《大英百科》,有「無眠修士」條。

此為五至六世紀拜佔廷帝國內一派特別的隱修士。此一派之創始者名亞歷山大,自言誦聖經忽悟一理:頌上帝須連綿無有間斷。其設一隱修院於君士坦丁堡,為修士設定班次,連綿反復誦經,日夜輪班,絕不中斷。

此種不間斷之贊美法,為此前隱修制度中所絕無,一時產生新奇之影響,其它隱修院之隱修士亦絡繹前來探測究竟。但是,時日一久,其新奇日消,而狂熱及偏狹處卻是日顯。

亞歷山大氏被逐出,只能異地別設隱修院,隱修士日夜不斷誦經如常,當地人稱之「無眠修士」,言下似亦有譏諷意,向天之贊美聲固是美妙,但連綿不絕卻也不免聒耳,「怎麼不要睡覺休息」的呢。在西方教史中,此派以偏激之名存留一筆,教宗最後對之判以絕罰。

《大英百科全书》读后感(二):大英百科拾趣之三·古今的「錯會」

古今來總有不少理解上的錯誤,我們或者可以謂之「錯會」。如果只是簡單地以對或者錯、是或者非來評說,那當然也不能說是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罷,錯了便只是錯了。但有時候如果稍微細思一番其中的一點曲折和來去,那也是有意思的事情。

讀《大英百科》,有「a cappella」條,意謂「無伴奏合唱」,如今音譯作「阿卡貝拉」。百科條目釋作:意大利語原意為「按教堂風格」,指由無伴奏的人聲演唱復調(多部的)樂曲。原用於宗教合唱音樂,約起源於15世紀末,至16世紀晚期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所作音樂中達登峰造極之境。不過,百科的釋條中特地標明其中的一種「錯會」,因所傳樂譜中沒有寫明獨立的器樂聲部,後世學者便認為合唱是沒有伴奏的,但現已查明,當時是有一架管風琴或其它樂器照式照樣「重復」某一個或幾個人聲聲部的。這樣看來,這一種「阿卡貝拉」的所謂「無伴奏」,只是因為曲譜抄錄的「失注」而產生的一種誤解而已。

其實,後世人的「錯會」,卻也有其可理解或者說讓人感覺興趣的地方,因後之視昔,特別是遙遠的古代,總會欽羨那既已遠去、不可復得的質樸和簡單。相比於後來更益繁復的配器與配樂,後世人會想那古代單只依靠了人籟的曠古高遠的意味與意境應是別樣的美妙,見到古傳的抄譜並未明注器樂的聲部,便更是確證那本是「古所無之」的罷。而回到那古代的人們,替他們設想一下,本已有了所謂的簡樸,心裡或許便會追求能夠更為豐富和錯綜一點,並不滿足於單純的人聲,而覺得附加了器樂的聲部更是悅耳而美妙了。這或者即是古今來「錯會」的根本,在本已有的之外,更想添上一點尚未有的或者已失去而值得追懷的。現今中外都有不少專業或者不過是業餘愛好的「阿卡貝拉」人聲合唱團,成為繁雜熱鬧的現代音樂裡的一股「清流」,這是由「錯會」而來的一個果實,倒不妨不把那「錯會」去說破為好罷。

《大英百科全书》读后感(三):大英百科拾趣·之一·刺豚鼠的「跺腳」

讀《大英百科》,有「南美刺豚鼠」條。這一種動物以前連它的名字都不知道,那當然更是沒見過。或者動物園裡會有吧,但從小遊園都是粗心得很,不及細看那些圈欄鐵籠外面掛著的牌子上的說明文字,那就很難把種種動物的臉與名字對起來,那麼這樣的刺豚鼠如果是曾經打過照面,與從來沒見過的陌生東西也就沒什麼區別。再看它的名字,知道是從南美來,這麼遠的路途,不認識似乎也是當然,亦便聊以自慰了。

於是就看看百科書里的文字,由文字來作一點設想。它既是叫作刺豚鼠,那當然是如鼠。日常鼠輩生活環境裡面總是見過,胖瘦短長雖各是不同,那眉眼卻總是東張西望一個路數。這種刺豚鼠,體長要到三十二至三十八釐米,想來比日常鼠輩要大得多也。另外,刺豚鼠之「刺」,估計是它身體上的毛一定硬得很,硬如刺,讓人摸不上手,故名。

大英百科自有其風趣和細心。在這一條里,不忘記添加一筆:這一種動物受驚時即跺腳。這記錄得實在有意思,比一般的「性膽小」,更是有情趣。無論人與動物,受驚怕而跺腳,都是有的,不過大部分時候跺了腳便拔腿就跑了。而這裡的記載是受驚即跺腳,特地拈出這一個特徵來,卻似乎是停住了身子不住地跺腳,就像小狗有時受驚即趴開了身子一動不動,猶如聽天由命。或者如魯迅先生《朝花夕拾》集當中所記的日常鼠輩,受驚即站住不動,喃喃有聲如「數錢」。那麼,這刺豚鼠的受驚跺腳,到底是跺了腳便逃,還是竟站住不動了,因為沒見過,所以不知道,這裡只是「望文生義」好玩地猜想一下子。等著哪天有機會能夠親眼看到了,便可以來印證,也算是存在心裡的一點好奇。

說到跺腳,順帶想到,我們日常的話里,還有急得跺腳、恨得跺腳的說法。其實,急與恨,在那內裡,都不過是驚怕得跺腳的那個怕字。凡對人對己常道要趕緊、趕快的,心裡都是在怕。對人對己抱怨、怨恨甚至凶狠的,心裡也不過是在怕而已,最後歸結的都還是「受驚即跺腳」,這或者可以說是一種天定的動物性吧。

有關跺腳,還想到一個好玩的地方,便是英文里那個stamp的詞,既有跺腳義,又有敲章義。初讀時實在感覺驚喜,敲章與跺腳這兩個動作,實在是神似,人類造詞史裡面的風趣與深刻有如此。那麼由刺豚鼠的「受驚即跺腳」而延伸地想來,世間的那些本質本性,實在如敲章然,敲上了便好像是永遠消不去了吧。說到這裡,聊且找來幾張刺豚鼠的像片,與上面由文字所設想者比照一下,至少相貌上相去並不太遠,一下子便好像對其感覺有點親切了,似乎以前是在哪裡見過的一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