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橙如夏花》读后感100字

《橙如夏花》读后感100字

《橙如夏花》是一本由颜强著作,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橙如夏花》读后感(一):书不是起个好名字就能火的

谈到足球,很多人都是有话可说,而且会遮拦不住的喷涌而出。往往还会因为阵营不同争个面红耳赤甚至导致流血冲突。尤其是挑着看了那篇又拿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说事的文章后,我这个老牌阿根廷球迷就有点躁动了。

写作过程或许是这样一回事,好的文笔可以通过多练而成,通过勤奋,字斟句酌的练习尝试;可一个人言语间透露的那股子诙谐与幽默可就远非耍下笔杆子就能得到了,或者是天生的才气,或者是后天丰富的阅历和更细致些的观察和体会。在自己看球的经历中,球评里如果论语言本身的犀利和激烈,我个人较推崇的大眼和高亚就已经够好了,当看到封面上太多的称赞后,不免会拿来做个比较,不由得感觉这位资深的《体坛周报》作者的文字没有太多让人眼前一亮之感。

回到正题。

和书内容无关,想知道这本书从策划到印刷成型被读者拿到手中前后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抛开副标题上那些生硬的赞美,或许作者本身也挺无辜,不过是作为老球迷平时的些许随笔小品,写来抒发胸怀一番。这都没太大问题

可当这些平时的东西被编辑们有目的的集结成书的时候,我觉得问题就出现了,我不厚道的臆想:会不会存在这样一种状况,负责策划的编辑老师多少有些撞大运的心理,保不齐我这本书就火了,之前不有那李大眼和高亚评球的成功先例撑腰呢嘛!然后,书就印出来了。

可图书这行,跟风往往不一定就管用,《谁动了我的奶酪》、《穷爸爸富爸爸》火了,不一定《俺的奶酪被谁动》、《俺的奶酪不是你想动,想动就能动》也就会火,所以当拿到这本装帧普通的书时,看着那个有些迷惑人的书名后再翻看内容时,多少就有些失望了。

其实也不用气馁,或许下次撞大运就撞成功了呢。

PS:上学时印象里《龙门书局》这个牌子不是卖中学教辅的吗?咋改行做文学类作品了,有点震惊,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好老本行吧,尤其还是在行业这么残酷的时候。

再ps:其实还是应该鼓励为主,拿破仑不也说过:不想做出畅销书的编辑不是个好发行嘛!

《橙如夏花》读后感(二):一个伪球迷的真自我

说颜强我还真的没有多大印象了,说《体坛周报》就不一样了,我清楚的记得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一块五毛钱,用来这份报纸,就那有时候还不一定买的起,10年前我刚上大学,生活异常艰苦,一块五对我们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我接触足球是在高三,其实女生真正喜欢足球的有几个,喜欢足球无非是帅哥效应或者心仪的男友喜欢足球,自己便也爱屋及乌。我应该属于前者,因为高三那会不让谈恋爱。另外也是性格使然吧,我比较外向些。

这本书大部分都是摘录作者以往的写作专题。一篇一个故事短小精悍,读者不累,每看一篇像看一期天下足球,说的过瘾,看的也比较过瘾。资深的评论者都是这样能做到把自己的感情和事实分开,在解说某一动向时能把自己的感觉控制到最小,用最客观的态度给球迷爱好者呈现最接近真实的东西。

全书总共四个部分,我最喜欢第二部分,而作者也把我最喜爱的足球运动员小贝摆在了第一篇,并且用了4篇文章来揭示一些不为人们理解的东西。其实在“天下足球”上已经专门有一期关于小贝的专题叫“贝影”我曾专门拷录下来留作纪念,我还有小贝的自传书,就是颜强嘴里的非常啰嗦的那本,事实上那本书看起来确实非常累,但是至少可以了解更多小贝。小贝不算是最成功的足球运动员,但是他身上散发着那种对足球永不停息的追求和渴望深深值得我们赞叹。

我喜欢穆里尼奥,杰拉德但是我不喜欢鲁尼也不喜欢C罗,对现在状态极佳的梅西也不大关注。我喜欢红色,和蓝黑军团,但不太喜欢橙色。

本书最大的缺点我觉得就是,没读完一篇让人仍感觉意犹未尽,好像还有更多秘密和深层次的东西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而在作者的言语中我们又能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种让人抓耳挠腮的窥伺毛病真的很揪心。

作为一个体育记者当然能接触更多不为人知的真相,从“美丽至上的体育文化”到“中国体育的启蒙运动”,历史文化的不同使得中国人民对体育运动的影响和理解千差万别,这种差别不能靠某个人或者某个体育明星还填补,姚明?刘翔?丁俊晖或者郭晶晶?NO!中国体育精神的发扬广大,就在每一个中国人为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共同奋斗和崛起的那一刻。

《橙如夏花》读后感(三):期待更深度解读

橙如夏花

很动人的书名,封面上一朵抽象写意的橙色郁金香绚烂绽放,生机勃勃。封面和书名带给读者(最起码是我)极强的阅读欲望,感觉蓬勃向上的体育生命在纸面上跃动,几欲跳脱束缚表白作者的观点。不过翻开书本却是略感失望,《橙如夏花》仅仅是作者在全书第三部分:“世界杯——最美丽的运动”里关于荷兰球队的一篇文章的题目,短短2 page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荷兰这支球队的之情,却远没有表达出“橙如夏花”的意境。而其他文章更是与书名关系不大,读完全书,老有一种高空蹦极妄图享受到刺激快感,却不料掉落到厚厚的棉花堆中,内心没着没落,不甚过瘾。

除却书名和内容对照阅读时感到有些落寞外,还有一大落寞便是在颜社长洋洋洒洒的四大部分几十篇文章中,有四分之三都是讲足球的,可这里面鲜见中国足球,而剩余四分之一“深刻”剖析中国体育的“启蒙运动——中国体育”中,除了头一篇对于建立中超的忧虑外,中国足球就像缺席世界杯一样再次缺席。我不知道是颜社长日常工作中涉及中国足球报道领域不多,还是其他原因,但我更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中国足球的分析与论证,哪怕是批判,哪怕是较真,思考是发展的动力之一,如果连思考就懒得思考了,那中国足球估计要在恶性循环中继续走下去了。

回首前面的文字,好像稍显苛责,作为《体坛周报》副社长的颜强,对于体育评论特别是足球评论的深度和广度的把握还是非常到位的。本文集中不乏精彩之作,我很喜欢他的“高尔夫之祸”等短文,对于体育现象的深度解读,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那篇“我们对金牌是否过于投入”一文,也正是我和我的朋友们激烈探讨过的,特别是经历了2008年奥运会以后,志得意满之后的空虚感曾充斥在我和朋友中间,有时在想过于追求金牌榜上的首位和奖牌数量是否有意义和价值。在这个和平年代,难道只有体育,只有奥运会才是表面“公平”的厮杀,才是国力强盛的体现。颜强在文中提到了疑问,也罗列了欧美各国体育制度的现象,而剖析却没有太过深刻,也许是不敢太深刻。

总的说来,这是一本阅读后能对足球特别是英超加深了解的文集,但确实不是一本“深度剖析体育圈”的力作。我老感觉作者的很多想法落实在纸面上总是浅尝辄止,言之不尽。是当时写文时时间仓促,还是别有深意,不得而知。

《橙如夏花》读后感(四):体育的前世今生

看奥运进程,没看世界杯赛事,但同样关注了结果,关注体育项目,但没有看过足球,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国足,而真正的球迷却会说有国足也不看,不知道这是源自一种民族荣誉感还是耻辱感在作祟。将自己归类为非足球迷的范畴,也定格在有体育思想之外的人,这本书的优点则是兼顾了体育内外。

但这些并不会影响对这本书的阅读和理解,光看名字《橙如夏花》也能看见这种耀眼但不刺目的名字的美,其实最初真没意识是一本体育解读的读本,看完作者颜强,体坛周报社副社长,体坛文化传播公司高级副总裁的简介,再看内容,其实都不用怀疑是否能看得懂,独辟的体育思想观点和赛事分析之外,更多的是一种体育文化和体育人物的介绍,当然也囊括了红极一时的南非世界杯的得失,一个世界上强奸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治安最混乱的国家之一、流入外国难民最多国家之一的是非之地的全球赛事台前幕后的故事。这本书的文字没有想象的那么刚性倒显几分柔情,语言不犀利但观点坚定明确,更多的是揭示了体育背后的真实故事,展示的是体坛的现象,而非事件本身,可以算作体育随笔,也可以堪称是热点体育赛事和人物纪录的集结成册。

将体育与国家风情特色紧密的结合,赋予球队独有的文化特色,尽管诸多的评论都在言及足球及其相关,但更多的是站在赛事和人物之外来谈体育这一项事业和文化,在揭秘足球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国际和国内体育明星和健儿身后鲜为人知的蓄意行动和悲情故事,这种近乎面对面的真实故事、拨开云雾探明真相的通俗叙讲,在让人感受一种专业的视角之外还有一种平易的文化感,让原本就容易将体育划归到娱乐大范畴之内的背后故事看起来不那么八卦,也不那么碎碎。

其实体育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某一部分被称之为“偏执狂”的专利,更非专业人士的独享盛宴,在全民健身运动风起之时逐渐趋于大众化,就像作者开篇叙述的一样“Sports”应该被理解为运动更合适一些。

在过去,中国被称之为“东亚病夫”,体育与中国是绝缘的,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人刘长春曾一度成为国人的骄傲,到了今天,中国的体育事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金牌得数和世界排名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国足则成了中国人长久以来都难以言说的痛,而在未来,体育在代表国家荣誉的同时,还将发展成一项全民运动,甚至是一种体育事业,这项事业有体育之内的健康保健也有体育之外的市场商机。

《橙如夏花》读后感(五):活跃的灵魂

没有看简介,一看到书名的时候我就选了这本书。我想换做是任何一个人,看着书名都会忍不住浮想联翩,一定是关于爱情或者青春的小说,但是不是,你无论如何都不会在看到书名后会想到它和体育能扯上关系,而且说的就是体育。在营销学上说,这就是策略,一本书有个好名字,如同人穿一件很得体的衣服,立马会引来注目的眼光。想想如果书名是“体育评论”或者“体育那些事儿”会是个什么效果。

我对体育不甚了解,这其中又以足球为甚,但书中大部分的评论说的又偏偏是足球的事。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就得是个全才,书的作者大概做到了,虽然不懂足球,但丝毫没有影响我读该书的兴致,只因为那流畅有力的文字和诙谐深刻的论述。

这是一本有关体育的评论集,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这些发生在绿荫场上的人和事,多来饶有趣味,让你觉得如同亲眼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这个角度包括场下的故事花絮、球星的家庭和情感历程,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小插曲。加之作者独特的视野、丰富的知识面,讲述了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很是引人入胜。我一开始就迫不及待的要一口气读完它,本也就20万字的书,我读书不快,但20万字的书6个小时已足够了。

通过这本书,我进一步了解了体育的方方面面,那些为了取得胜利而付出的艰辛,那些一起团结合作的身影,那个孤独彷徨的离去,无不牵着亿万体育爱好者的心。一如2008北京奥运因伤退赛的刘翔,火箭队的姚明,斯诺克的丁俊晖,九球天后潘晓婷。还有那些为了体育事业现身的无数工作者,正是他们,使我们看到了一场场精彩的对决,一次次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一声声爱国热情的表达。

中国人喜欢体育,不仅仅是它能强身健体,更有的是向世界证明我们不再是黄皮肤的“东亚病夫”,我们有能力站在世界体育的最高舞台上!我们在举重、体操、跳水、乒乓球等传统优势项目上占尽了风头,只是在三大球上也吃尽了苦头。人说只有三大球的水平才能真正反映一国体育的强弱,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作者的口中,我们也能得出体育无国界,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它是抚慰战争创伤的膏药,它是让男人安静下来的镇静剂,它是让国人为之尖叫的全民偶像。体育是我们的精神大餐,更是这个世界走向和平美好的助推剂。关注体育,往小了说是关注我们自己的健康,往大了说是关注人类的未来。橙如夏花,有最鲜艳的色彩,有最醉人的花香,有欣赏花的你我,这还不够美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