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彳亍世界》的读后感大全

《彳亍世界》的读后感大全

《彳亍世界》是一本由孤独川陵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彳亍世界》读后感(一):走马观花看世界

说是彳亍实在有点名不副实,这本书只能说是作者在生活学习空余走马观花地看世界。书上对其他国家的描述,太多的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多次使用“最”字让人怀疑一些内容的真实性,外加一两天就游览一个国家这种做法,根本不能真实的了解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往往把最美的地方忽略掉了。读这本书没有以往读游记的感受,不会产生那种让人马上走出去看看世界的冲动,说是环游世界,只是噱头罢了。

如果说想要走马观花的看看世界,可以读一读;但如果想要细细领略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美丽的艺术,那还是作罢,以免留下遗憾。

《彳亍世界》读后感(二):《彳亍世界》

《彳亍世界》

中国人有钱了,于是中国人也开始走世界。其实没钱的时候也出过一个潘德明,人家是骑自行车环游世界。不过说到古代中国的探险家可和西方人差不止一个数量级别,就是现在也没法比。南极北极珠峰这类挑战极限的地方,其实都被西方人踏平了,而中国根本找不出什么知名的探险家来,至于玄奘还有徐霞客,那就是去的地方比较多,也算不上是探险。现在也是,不过是走过几十个国家就可以出书了。不过就是加一些旅行照片,然后查点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再补充一点自己浮光掠影的经历,就凑出来一本书。走遍全世界很容易,但是真的能够了解全世界吗?有人用了几年就走了那么多个国家,算算,在那个国家里都没待上几天,这样只追求数量的走,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吗?

其实这样的旅行在发达国家非常普遍,在上学期间,寒暑假就开始到世界各地旅行。尤其是大学毕业以后,很多都要进行一次长时间旅行。到各种文化环境中走走看看,增长见识,没什么大不了的。等中国也对环球旅行这档子事,没什么感觉了,也就说明中国真的强大了,有钱了,眼界开阔了。现在没钱的时候,买本这样的书,小资一把还是也还是可以的。

《彳亍世界》读后感(三):旅行的意义

遥遥

在东方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中,并不认可“周游世界”这种行为,长期旅行的人往往被看作是靠不住的人,漫长的农耕社会让大家习惯了生存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古人曾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真要做到的人却不多。虽然我也有独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可总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金钱和勇气,而一直抱有遗憾。如果说有一件东西能稍微弥补这种遗憾,那就是一本名为《彳亍世界》的书。

视角独特、观点新奇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新移民,他在十余年间游历了近百个国家,并用他的文字观察着这个世界,用他的镜头带着我们旅行。他的博客访问量高达三千三百万人次,这本书是他博客的延伸。全书共分九章,十余万字,上百张图,收集了作者六大洲六十五个国家的七十余篇游记。书名中的前两个字看起来好像一个“行”字,其实是两个字“彳亍”,它的意思是慢慢地走。

作者用这样一个书名,也许想要告诉我们,这本不是走马观花的游记,而是一本深入文化层面的文集。读过这本书,我感觉作者的强项在于“文化比较”,他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世界各种各样文化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譬如,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同一事物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形态,各国耶稣像的肤色迥异,根据当地居民的肤色,他的肤色也由浅入深。

这本书的语言平实,逻辑性强,且观点新奇,辉煌往往衬着落寞,而贫瘠却又能生发出幸福。例如,书中分析了韩国灯火辉煌的饭店为何门可罗雀,也描写了伊朗和阿富汗的美好生活。不强迫读者去信服,只是把大部分人看不到的东西摆上了台面——这是世界的另一张面孔。

跟着作者去旅行

拿起《彳亍世界》,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世界。

不要妄自菲薄,“家门口”的风景亦是美轮美奂,多少人只晓得喜马拉雅山的雄伟,却不知道京达巴鲁山(东马)的殊胜。攀上山顶那一刻,你会有登上月球的奇妙感觉。

不要太胆怯,到战后的阿富汗,去看看那尊被炸毁的大佛,奉上一声扼腕叹息;去东帝汶,体验当地人的简单生活;或者去日本原子弹的爆心,感受战争的恐怖。

不要太拘谨,到伊朗街巷的茶馆里,抽上一口苹果味的水烟,然后晕头转向的出尽洋相;或者到全民皆兵的以色列,欣赏美丽女兵那婀娜的倩影。

不要怕发胖,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不丹,有香浓的酥油茶在侯客,中东沙漠里的约旦,有鲜香的肉卷待人品尝;还有地中海岸边的西班牙,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海鲜炒饭,正等着你来大快朵颐。

凡俗的纷扰,工业社会的喧哗,都让人窒息,《彳亍世界》告诉我们,心目中的那一朵自由之花,或许只能盛放在陌生的国家、城市、或者岛屿之上,当我们什么也看不懂,什么也听不懂,才终于可以犹如初生的婴儿,无所挂碍地去体味,人间百态。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本书的作者笔名孤独川陵,他在书中提到川陵是他的名字,而孤独是独立思考、独自旅行的意思。庄子有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孤身旅行,即是一场场漫长的思考,也是一次次艰辛的朝圣。佛陀弟子阿南对佛祖说,他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只求爱慕的少女能从桥身上走过。读罢《彳亍世界》,兀自思忖,若作者前一世也曾在佛前许愿,那他祈求的,该是这一生能探访世界的每一道美丽的风景,又或者每一座文明的遗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