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漫长的寒冬经典读后感有感

漫长的寒冬经典读后感有感

《漫长的寒冬》是一本由[美] A. G. 利德尔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长的寒冬》读后感(一):漫长寒冬中的人性温暖

客观来说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这个世界,对人性,对于人类这个种族都是悲观的态度。同时现实主义的思想又会让我觉得哪怕在极端情况下偶尔爆发的人性光辉也并不足以改变人类作为集体的悲观命运。

但是,不得不承认即使悲观如我却也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在祈祷着奇迹的发生,希望着有那么一天,那么一群人用事实证明我的悲观是错误的。就像我在阅读《事实》一书时作者用数据陈述的一般,也许人类社会有很多问题和不足,但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整体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新生儿的存活率,妇女儿童的受教育程度,极端贫困人口的减少。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我的悲观观点,起码可以令我那颗因为悲观而焦躁不安的内心平静下来,换个角度来看待我们的世界和生活。

而《漫长的寒冬》则用一出好莱坞式的拯救故事,让人性在冰冷的寒冬中闪烁光芒。在漫长的疫情和无休止的隔离中,让我再次对人类怀有信心。也许人性永远是自私的,也许人类社会始终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但我愿意相信人类文明的进步,使我们当中总会有一些人,我愿意称之为理想主义战士,愿意为了人类这一族群而奋斗终生,为了他们心中的正义和理想而坚持不懈。小说是假的,情节也都是虚构的,但阅读带给人们的感动却真实的存留在了每个读者的心里。

《漫长的寒冬》读后感(二):三部曲危机一——寒冬

本作是美国知名科幻作家 A.G.里德尔的冰冻地球三部曲首作。作者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镇长大,他曾花十年时间创办并运营一家互联网公司,后来关门转行干起了自己最热爱的事情——写作。 2014年完成其处女作《亚特兰蒂斯三部曲》,在全美销售出200万册,引起巨大轰动和好评。此后作者的 《逃离2147》《大灭绝档案》 等作也陆续出版。

本作以全球突然变冷为背景开始,太空站发现不明飞行物后遭到袭击,艾玛是唯一的幸存者被正好发射的火箭所救起。另一条线是在坐牢的科学家詹姆斯被军方救出,并要求他和其他10几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一起搭乘两艘飞船去太空和不明飞行物进行接触,确认对方目的。詹姆斯的飞船在太空和艾玛汇合,飞行数月后终于找到代号贝塔的飞行物。然而派出去的无人机遭到对方攻击,同时他们也发现外星人试图建造大量包含吸收阳光和存储装置的六角形飞行器,垄断太阳系能源。詹姆斯所在飞船和另外一艘遭到破坏的飞船汇合后原本打算用核弹攻击贝塔,却又遭到对方先手攻击。詹姆斯和艾玛被放入救生艇回到地球。然而此时的地球已经统合成大西洋联盟、太平洋联盟、里海联盟三大组织,彼此间为了抢夺仅剩的阳光资源而互相交恶。詹姆斯被派出去试图说服另外两大联盟联手对付来太阳系抢夺阳光资源的外星人。

最近连看了多部科幻小说,大都和地球快被毁灭题材相关,也有讲述地球进入冰冻期的故事。一方面很多科幻作家确实有对人类将面临耗尽资源的那一天的担心,同时也有对人类目前社会状态极其分裂、冲突和矛盾的担忧。在人类科技高速发展的近200多年里,从传统的抢地抢人逐渐变成了以社会意识形态、宗教等为主的矛盾,而且这些矛盾正变得越来越无法调解、融合。这样的冲突似乎会在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加剧并延续下去。想来想去似乎只有当人类面临自身的生存危机或遇到外星人这样的共同敌人,才有可能转变。即使在本作中,詹姆斯已经带来来确切的存在外敌和资源耗尽双重危机的证据,人类依然在不同社区各自抱团,分裂的结局还是没有改变。一直到系列第二本,外星人对地球发起了小行星撞击的攻击,好像。。。呵呵。

从作品本身来说,题材不算新颖,无论是外星人抢夺资源,还是人类生存、灭亡危机都挺常见。包括在作品前半段在宇宙飞船那段剧情,也有星际迷航这样的作品作为参考。至少三部曲的首作来说,还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当然作者对故事的描述还是很不错,对哪怕是非经常看科幻的读者来说还是能看的很有意思。只是这个双主角交叉叙述有点多此一举(两人大部分时间都一起行动),没起到什么铺垫作用。期待后两本的剧情展开,尤其是本系列中外星人科技远胜地球,人类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呢?

《漫长的寒冬》读后感(三):我读《漫长的寒冬》

得说我有很多年没看科幻小说了。但美国的科幻剧没少看,所以一翻开本书,对其设定就很容易带入。并且,其细致地描写比美剧带来了更加真实的感觉。比如,看剧时会忽略很多的科学问题。这书里都有解释。在第一章就告诉了太阳能帆板为什么要散热,宇航员的骨密度流失会造成什么后果,还吐槽了空间站的厕所对女性多不友好。这些细小的情况说明,既体现了真实感,也为情节增加了一丝紧迫。

至于本书中的地球危机,则是在第一章第一节的最后才告诉。整个世界将因为宜居的地方变得很小,只有少部分人会存活,从而有爆发战争的可能。到了本章的结尾,随着空间站的剧烈摇晃,女主这边的危机正式开始了。而第二章,则是男主视角了。本书是女主男主交替叙述,单数章节为女主第一人称,双手章节为男主第一人称。可能也是因为这种转换,每一章的内容量最长不过6、7页左右,短则只有2页,以至于本书干脆没有章节目录。这种方式,倒也使阅读变得很轻松,抽空读上一章,像追剧似的。

主人公的身份设定也很有意思。女主是空间站上的长官,这点很符合主流设定。而男主除了是科学家外,同时是个深陷监狱的罪犯。在凛冬将至的时刻,一场越狱突然发生。第二章就在男主面临跟随囚犯越狱还是救下善良的狱卒时戛然而止。不得不说,作者善于制造悬念,每一章都吊足了胃口。

再就说下,阅读前我没想到的这本书充满了对人性的质问。很多灾难片里都会拷问人性。这部书里没有那么直接,却以两位主人公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性。不在意的人,读罢会不以为意,在意的人,则陷入久久的沉思。善良的狱卒,为了家人的未来选择了这个职业,可随着漫长的寒冬,所做的选择与努力则成了没有意义的行为。而控制监狱后的囚犯们无非是想把监狱变成他们最后的自由之地。却被官方下毒,全部死掉。他们的生命就这么没有价值吗?女主在太空中握着已经成为宇宙尘埃的逝去下属的航天服,这一幕太触动我了。

同时,他们又是被动地前行。男主从监狱中出来,就只能服从去太空的命令。女主想回地球,也回不得。因而他们想拯救地球,也是充满了无奈。他们最大的共同点算是都关心家人,在知道自己生还希望渺茫时,他们分别请求上级给他们的家人在宜居点留位置。虽然男主的弟弟一家不肯原谅男主,可正如男主那句,“他们是我的家人”,这就足够了。

再说这书内容以外的,外书封设计的很科幻,不错。但内封就感觉差了些。我看书时都要把外封撤掉的,时间久了,外封也就丢了。然后,这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期待后面两部的出版。

《漫长的寒冬》读后感(四):人类探索宇宙指南

对于太空,对于未来,对于人类的发展的轨迹,我们幻想过无数的可能。A.G.利德尔在这本《漫长的寒冬》中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这种可能在于探索何为人性,何为“人”。 一说到科幻小说,对于非科幻迷来说往往并不那么好读,每每读到那些专业、高端的科幻术语和名词就令人痛苦不堪,实在难以理解和接受,直接影响阅读体验。但在这本《漫长的寒冬》里,那些科幻设定丝毫不会让人感到不适,一切都在常人都能理解接受的范围之内。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创造什么稀奇古怪的未来产品,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我们现有的生活,但又能让人明显感受到书中人类的科技水平要远高于当下。就是这样的设定让人既有科幻感,又不会感到疏远。

书中的故事开始于国际空间站的一次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事故,那时地球已经受极端气候影响,冰雪由两极逐渐向赤道覆盖,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逐日减少。女主人公艾玛作为载人飞船“联盟”号的舰长,肩负在太空中探索这一极端气候的原因的任务。故事的开局就惊心动魄,人类面临灭绝,主人公九死一生。 本书故事采取双视角展开,以女主角艾玛和男主角詹姆斯的视角交替上演。开局是双线展开,男主詹姆斯的处境比在太空遇险的艾玛好不到哪里去,在联邦监狱中险象迭生。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两位主角在开局的经历似乎就在昭示着:后面有拯救地球的大任等着他们。话又说回来,其实作者是在借着剧情刻意安排,让我们看到两位主角都有非同一般的能力以及过人的心理素质,,在危急关头能够冷静地做出正确的反应。这些是作为本书主人公必不可少的要求,因为他们担负着拯救地球的重任。 那么,书中的地球到底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地球突然进入“冰河世纪”,又是何种力量在太空中瞬间摧毁国际空间站。詹姆斯等人在得到艾玛传回的珍贵信息后决定对太阳系发起探索,而后一步步接近谜团背后的真相,看清这一切事件的元凶,最终目的是要阻止地球陷入“漫长的寒冬”。 探索太阳系,现在世界上少数发达国家正在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但真正发射宇宙飞船遨游在太阳系中,还只存在于于科幻小说里面,更不要说与可能存在的宇宙中其他智慧种族进行接触。本书前半部分就宇宙探索做了精细的描写,从人员分工到飞船引擎推进,省略了诸如核能作为动力这种不用再细说的设定,只就关键环节进行讲述。让人读起来既不会感到难以理解,又不会感到冗余繁复。 地球漫长寒冬的原因究竟因何而起,这就让读者自己在书中寻找答案吧。本书的故事性非常强,少有在那里思考人生或是哲学探思,男女主角的爱情关系亦是书中的一大亮点,詹姆斯究竟为何进入监狱也是一大谜团。书中仅有的几处科幻思考,不算新颖,却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人类的未来之路究竟是怎样,人类是否会脱离肉体的束缚将自己脑海中的意识转化为其他形式,这样不就达到了古人的不死不灭的境界了吗。然而这样的境界究竟好不好,是否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还能享受活着的乐趣吗,这样还存在我们以血脉相传的传承吗。书中的结尾颇有意味,艾玛怀孕了,如果人类脱离了肉体,成为仅有精神的产物,是不是就跟机器人差不多了,那样也就不存在中国人所说的“传宗接代”,那样是否就意味着停止了进步。也许所有的物质最终都逃不过转化为能量,宇宙的存在就是质量和能量的转化,其中一个极端就是所有的质量全部转化为能量,能量再次大爆炸逐步化为质量,我们现在只不过处于漫长的中间过程。 阅读本书,不仅能读到精彩的科幻故事,还能让读者思考宇宙的本质,人类的未来发展之路。

《漫长的寒冬》读后感(五):《漫长的寒冬》:拯救地球

阅读科幻作品总会让人忘却尘世间的烦恼,有空读一读还是蛮有意思的。

最近的国内外不少科幻作品越来越将题材聚焦于地球本身。对遥远的外太空的关注度似乎有所减弱。有可能地球自身的问题越来越频繁,连科幻小说家的注意力都被拉了回来。

最近阅读的《漫长的寒冬》也是聚焦于地球,书中我们人类居住的蓝色星球又遭难了,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其灾难程度,类似于《流浪地球》。

与《流浪地球》相比,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缺少阳光,地球在变冷。但不同的是变冷的原因不同, 本书里寒冰笼罩在那个整个地球,阳光被吞噬,冰雪覆盖了地球,新的冰河时代正在到来。而《流浪地球》里,地球因为各种原因需要流浪,所以暂时远离了太阳,所以变冷了。

但本书的故事主要聚焦于天空,兼有《流浪地球》、《地心引力》、《国际救援》等诸多特点。

虽然剧情主要在太空,但是地球更加的不平静。生存危机会导致骚乱和灾难,人类结束了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和平状态。各种敌对势力纷起,人类内部战争随之而来。

有一点比较有趣,对于地球上因生存危机爆发的战争,作者称之为世界内战。足见,此时的人类已将地球视为同一个共同家园。

和地球的那个骚乱相比,太空、空间站,相对和平一点,尽管他们的宇航员遇到了许多技术的难题和故障,他们是人类的精英和英雄,团结一致对外。

拯救地球的方式和《流浪地球》又很大的不同,《漫长的寒冬》主要是通过改善地球的外部太空坏境,最终让地球恢复往日的生机。而流浪地球是没法改造既有的所处环境,只好踏上流浪之旅,领域太空栖息地。当然本书的故事主角是美国人。

科幻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故事也不枯燥,颇有吸引力。

本文的翻译质量,个人觉得还是比较上乘的,文字也比较流畅,没有拗口的地方,就像在一个中国作家在书写自己的长篇大作。

只是全书没有目录,也没有序言,所以说对读者来说,很难在阅读全书之前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是让人比较遗憾的。

本书体现了抗争和斗争精神,充满了乐观。最终不仅地球重归温暖和宁静,连参加太空对战的女队员也安然怀孕了(丝毫不受危机的影响),暗示了人类生命的生生不息。可见人类的精神还是强大的。

当然作者这么抒写小说的过程和结局,也是作者情绪的反映。

作者创作《漫长的寒冬》的那个时期,正值作者人生的寒冬,他母亲行将入土。他母亲走后的几个星期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他暂停的写作停止了一切事物。他还未习惯她的逝去,生活中依然属于她的痕迹,这是他必须面对的悲痛。当然作者最后肯定是熬过了这个寒冬,并迎来了新生。

这也启示着我们:当的人生遇到寒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一定会迎来春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