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花园的欢沁》经典读后感有感

《花园的欢沁》经典读后感有感

《花园的欢沁》是一本由[英国]克里斯汀娜·哈德曼特 编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7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园的欢沁》读后感(一):我们需要花园的“慰藉”——读《花园的欢沁》

文/岸晓风

从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来看,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中国,都留下了大量的关于“园林”的记载。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甚至说,“对我来说,没有哪份工作比侍弄土地更开心,尤其是培育花园”。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读者来说,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总统会有这样的感言。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花园也是文学作品中的常客。《红楼梦》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大观园”里。“大观园”其实就是一个大花园。另外,《牡丹亭》也很贴合这本书的主题,“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杜丽娘慕色而亡的花园在读者心中也有很重要的位置。

所以,有人说,上百年来,花园带来了多少的快乐,又安慰了多少伤感的心灵。这就要说到今天说到的一本书,英国资深作家、记者克里斯汀娜·哈德曼特所编选的关于花园的文学作品集——《花园的欢沁》,全书精选古今中外约70篇寄情花园的文学佳作,体裁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日记、信件等,是一部人类对于花园的向往史、心灵史,甚至是思想史、哲学史。

该文集共分为四个主题,一是爱的主题,通俗来说,是一曲关于花园的“颂歌”,不过这种“歌颂”是以文字的形式实现的。如,书中收录了英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和法学家培根的《论花园》一文的节选,文中认为,如果没有花园,一切亭台楼阁不过是粗糙的手工艺品。“花园应当蔚然有序,四季常新,每月都有美好的植物在盛放”,文中根据时间顺序列出了多种植物的花期和收获果实的时间,可称之“蔚为大观”。

二是园林设计的主题。除了具体的花儿啊、树木啊、果实啊,花园(园林)的具体构造是什么样的,这是这个主题能够解决的内容。说到这个主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空中花园”,这个希腊人评为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可惜为留存下来,但是好在公元前一世纪,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斯克鲁斯描述了花园的栽植和构造。

第三个主题是关于园林的实用信息。普通人可能连一盆花都不容易养活,况且是一个花园,可以说,做一个园丁也是有技术门槛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园艺很愉悦,也很严肃”。我们现在有“园艺”专业,已经将其作为了一门学科,在古代这就已经是一门技术,里面蕴含丰富的学问。

第四个主题探讨了园林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花园,陶渊明为什么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花园又赐给了我们怎样的精神慰藉,这是这个主题的中心思想,也带给读者若干的思考。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品读、值得收藏的书。

《花园的欢沁》读后感(二):治愈的力量

有形的知识滋养着心灵,其中蕴含着无形的智慧和上帝的杰作。

——约翰•杰拉德《草药集》

“园艺如哲学”。青年的时候,经常难以欣赏花园的美,典雅、繁复,似乎青春的激动与热血的喷洒格格不入,方寸之间怎能安放对无穷世界的渴望。中年以后,万物皆成慰藉,草木亦是寄托,即便一枝一叶,也是人生无常之感叹。

《花园的欢沁》是一部园林的文集,汇集了古今中外数十篇文学作品有关园林的描述。全书分为四个主题:爱、园林设计、实用信息及园林对灵魂的文集。作者以花园为图书馆,研习书籍,研习出园林的博大精深。

对园林的描写是文学佳作构建故事背景及阐释人物情绪的重要布景。无论是简•奥斯丁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还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无论是托马斯•马洛礼爵士《亚瑟王的一生》还是米特福德《我们的村庄》,故事发生其中,园林是对爱情、欢愉、生活的见证,园林的鲜活是情绪的彰显,是人格的转化。

对园林的咏叹是众多诗人对于人生、对灵魂思索的寄托。无论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还是白居易的《东坡种花》,无论是荷马的《奥德赛》还是叶芝的《帽子与铃铛》,园林是一种心境的体验,一种生活的哲思。归隐的淡泊,渴望的热烈,人生起伏无穷尽,悲欢离合终有时。幽默作家查尔斯华纳在《花园的夏天》中写道,“很多人不明白私家花园的真正价值并不是供应水果蔬菜,而是教导主人耐心、智慧与更高的美德,点燃渐熄的希望,浇灌荒芜的期望,使人性情柔顺,学会独处。”这时的花园是道德的试金石,能够测试心性,如同最初的伊甸园。

如果园林是对人生的隐喻,那园丁一定指向如何耕耘这一生。杰斐逊总统老年时这样感叹:

“没有比培育土地更动人的工作了,没有任何文化可以和园林相比,生机种类繁多,永远不够完美,一时的失败总有其他收获来弥补,一年不止一季收成,而是全年的丰收。即使不为家人果腹,内心的渴望依然驱使着我投身花园。我虽年老,却仍是年轻的园丁。”没错,热爱泥土是人类最早的天性,最终的归宿。玩泥巴满足了我们最初最美的本能,之后又承载苦乐轮回、世间沉浮,看尽炎凉百态,终将回归对土地的深爱。

《花园的欢沁》四个主题逐步升华,牵引着读者对园林的认知和思考。而这本全彩插图本的装帧同样令人心情愉悦,开本舒服,纸页顺滑,色彩柔和,无愧于这一烂漫的主题。

《花园的欢沁》读后感(三):设计精美

本书的设计十分精美,仅是看这本书的封面就好喜欢。书中的插图也都很迷人,所用的纸质摸起来也舒服。可以说,是本让人赏心悦目的书了。

来谈一下内容,这本书是一位英国人编的关于花园的文章收录,其中不仅有欧美的作家,也有中国的作家,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白居易的《东坡种花》。说实在的,我突然想看原版的书里英国人对这俩古文咋翻译的。

再得说,英美人很喜欢这种归类编书的方式。这些年我基本都是看些专著,偶尔看按地域或国家来收录的小说集、散文集。看以花园这种事物归类的作品集还真是头一遭。

接着讲,本书的内部归类就更为与众不同。没有按时代,也没有按国家划分。作者将这些作品化为了四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爱,第二个主题是园林设计,第三个主题是园林设计的实用信息,第四个主题则是探讨园林对灵魂的慰藉。

不习惯的人恐怕会觉得乱吧,但对我而言是无所谓。我总看完一篇就拉倒,怎么归类并不重要。而且这本书里的绝大部分作者的作品,我之前都没看过,或者说看的很少,以至于看到作者也不上来自己读过其哪个作品。所以,通过这本书,我能够读到这么些作者的作品,可以感知自己是否喜欢这些作者的文章,对以后选书会有所帮助。

看到这么喜欢园艺的作者,其实我也会想,好些都是土豪啊,有大房子。当然,就算我也有大房子了,大概率也种不好花。毕竟家里的花我都没耐心伺候。

看吧,这就是反差。书上的花如此美丽,我整的这几盆是个啥。再就是在房间里种花也容易招虫子,尤其夏日。而那些大户人家,自然可以在户外养花,还有的会有自己的园丁。

我想到曾去东莞的可园,里面植物繁多,看的我好是欢喜。而这就是古时候的大户人家,当时的画家居巢、居廉客居可园十年,创造了撞水、撞粉法画花鸟画,使可园成为岭南画派的策源地之一。这和书中的一些作者有的一拼。好的环境能够培养人的心性,即便不是写作、画画之类,也能使人温润。

《花园的欢沁》读后感(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花园

一直以来,喜爱花草绿树,每每经过别人家的园子,不论是种花种菜,总不由自主停下来欣赏。

最近两年,接触到不少养花种花的人,看到别人晒的各种花花草草,也跟着加了两个花友群,一不小心掉进了花坑。群友养的花品种各不相同,有牡丹、菊花、贴梗海棠、黄木香、凌霄花、芍药、铁筷子、白肋朱顶红、荷兰朱顶红、风雨兰、百合、月季、蓝雪花、大丽花、耧斗菜、各种颜色与花形的铁线莲等等,还有各种仙气十足的草花,让人总是感叹:我需要一块地,能放下所有喜欢的花的地!

入坑最深的当属月季。月季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风姿绰约,气质出众,大多香气怡人。不少花友首选香气好闻的月季,赏心悦目怡神。

历代文人也时常赋诗词以寄月季,宋朝著名词人苏东坡先生写道:

月季花香在空气中飘散,如乐曲婉转回旋,比握在手里更加浓郁,了解植物的清香真是无上的乐趣。为此,花友们不惧劳累,把自家的阳台、露台、天台,也尽可能的打造成小巧的花园,当然有的花友有小院子,自是得天独厚了。

由此,看到这本《花园的欢沁》,我是欣喜的,有要拜读这本书的欲望。书的印刷非常精美,精选古今中外70篇佳作,70幅馆藏精美花草插图,纸张厚重很有质感,翻阅时令人心情舒畅。书中或诗词或佳文,讲述中外的著名的花园与果园,花园给人带来欢乐,花园是爱情的伊甸园,充满了浪漫情怀。

最美莫过于在花果园里劳作。绿树遍地,草药满园,身在花园与果园,心只余欢欣,这如何不是天堂?只有花园才能让所有感官沉浸在极乐之中,每一种滋味各不相同,每一种享受都大有裨益……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口鼻之享,还有什么滋味无法在丰沛的果园中得到满足?那里华香四溢,斑斓的色彩装点着绿意绵延的大地母亲……每一次呼吸,每一种心绪都沾染了馨香。劳作是辛苦的,而有付出终是有回报的。

不同国家和地域,花园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比如英国人的花园或公园里,一定要有树林和空地,留白交错,显得天然而意外,要有碎石铺成的林荫小道,茸茸的草地比天鹅绒更鲜活可爱,要有池塘、水道、水池、瀑布和流动的溪水,树丛、树林和荒原开出的小道上弥漫着忍冬和野蔷薇的香味,回响着鸟儿天籁般的歌声。

愿每人心中都有一座花园,愿花园充满欢沁。愿处处开满鲜花,愿心愉悦、静思与冥想。

《花园的欢沁》读后感(五):花园何以欢沁?

《花园的欢沁》虽以英国作家的作品为主,但由于选材地域、年代跨度很大,大大突破了英式花园的模式化概念,花园、果园、田园无所不包,伊甸园、给孤独园、蟠桃园尽入彀中,展现出人与自然相偎相依的自然图景。

《花园的欢沁》中,有不少园艺规则的阐述,各执一词,自成一格,显示出不同文化、不同个体对花园的不同认识。培根认为“花园应当蔚然有序,四季常新,每月都有美好的植物”。蒲柏很反感远离自然的刻意雕琢,希望花园中能“保留植物天然的样子”。 当然,花园带来的美好体验,是本书大部分文章的核心所在。荷马在《奥德赛》中,详细描绘了宫殿门口丰饶的大花园,认为“都是众神赐予的荣耀。”叶芝赞叹花园中的恋人“秀发如含苞的花朵,爱的安宁在脚下”。小普林尼喜欢待在托斯卡纳的别墅,享受着“一切都那么宁静而安详”,令人身心舒畅的生活。D.H.劳伦斯戏谑上帝想有个鼻子,好闻一闻木樨草的香。简.奥斯汀徜徉在南安普敦家中的花园,骄傲地称:“很多人都羡慕我们有镇上最好的花园。”

书中选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白居易的《东坡种花》两首中国古诗,呈现东方的自然情调。中国的田园诗自成一派,陶渊明回归田园后,在“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乡村流连;“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过“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故人庄,和朋友把酒话桑麻,定下重阳菊花之会;王维隐居辋川别业,沉醉于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白居易整体风格更现实,但他在《东坡种花》中,描写了东坡上栽种桃杏梅,表达了渴望与人共赏的孤寂与凄清。

园林专家陈从周在《说园》中提到,“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不是轻易可以达到的,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朦胧之美,也隐含着将天地浓缩于心中的中国审美特征。同样处于东方,本书选入的日本园林建筑专著《作庭记》片段《龙腹》,宣扬的是东方风水之说,而古印度文献《薄伽梵往世书》节选了一小段《叶在莲足下》,则充满佛教菩提树下感悟人生的神秘感。

花园的欢沁来自何处?人言言殊,各有机杼,同一座花园、同一朵花,每个人的乐趣所在却会大有不同。佛祖拈花微笑,摩诃迦叶了然于心,花已不是花。其他弟子无知无觉,花仍是花,也很美。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有本诗集,名为《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在诗人笔下,花园成了一个意象,是心灵的归属之地。总体而言,在东方文化中,花园更具象征的诗意,在西方文化中,除了宗教伊甸园的背景,更多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亲近感。

一提花园,感觉架子比较大,有大观园的感觉。其实,对于中国普通的百姓之家,一方小小的花圃,一个花红叶绿的阳台,都属于花园的范畴,让日常生活浸润花香,增添一分诗意。那朴素的牵牛、多彩的紫茉莉、染指甲的凤仙、高高瘦瘦的蜀葵,装点着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生活,带来无尽的欢沁。母亲坐在阳台上,置身花花草草之间,平静安详,阳光在鲜花与白发间跳跃,这幅来自家中的花园欢沁图,将成为孩子永恒的记忆。

《花园的欢沁》插图经大英博物馆授权,编排、印制精美,但配图缺少说明,妨碍了深入了解。此外,“欢沁”一词略显生僻,pleasures,怎样和garden 搭配好?大家不妨一起出出主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