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苏旷传奇 第一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苏旷传奇 第一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苏旷传奇 第一卷》是一本由飘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022-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旷传奇 第一卷》读后感(一):最后的江湖

涉及部分关键情节剧透,但是剧透了也不影响阅读体验

从初中开始看武侠小说,已经快20年了。金古梁温几大家的小说看遍了,开始看新时代的一些武侠小说。

看了不少,有些小说让人眼前一亮,有些小说让人味同嚼蜡。但是大部分小说总让我觉得少了些什么。我想了很久,也不清楚到底少了什么。

直到我看到《苏旷传奇》,我找到了答案。当代武侠小说,少的是那股英雄气,少的是那江湖义气。

越来越多的武侠描写了精彩绝伦的打斗场面,塑造了耳目一新的人物形象,歌颂了感人肺腑的真挚爱情。可是英雄呢?江湖呢?侠义呢?

在我第一次读苏旷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一个情节。

苏旷被关在一个不见天日、潮湿肮脏的地下室。没有阳关,没有声音,没有希望。这是一个不管你心智有多强大,都会被逼疯的环境。苏旷就在这里,还被废掉了武功。他在做一件我永远都想不到、也不能做的事情:堆盆景。

他用地上的泥,堆出了一片大好河山。在他手下,那些污浊的泥巴变成了山川沟壑,那些潮湿的水气汇聚成了溪流纵横。甚至,他还摘了一朵墙角的蘑菇,当成山顶的青松。

这就是苏旷。被从小看大的师弟的人断了右手,被亲生母亲当作亲生弟弟的替死鬼,被养育自己的师傅设计追杀,历经磨难,从不退缩。

苏旷是有血有肉的。他不是一个所谓“圣父型”人物。这些磨难加到他的头上时,他怨恨过,他愤怒过,他想过报复,也想过放弃。但是在最后的关头,他永远都毅然走向太阳的方向。

也许真的是“国家不幸诗家幸”,太平盛世的作家,很难写出江湖的血雨腥风;安逸环境下的作家,很难写出浪迹江湖的洒脱。这是我们这一代的幸,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不幸。

万幸,我还有苏旷。

苏旷说:江湖很险恶么?我怎么不知道。

《苏旷传奇 第一卷》读后感(二):所幸,一切都还在

少有人能在一个人的青春留下那么重的印记,但是飘灯可以,苏旷可以。

与苏旷结缘时,它是那个“江湖很险恶吗,我怎么不觉得”的不羁少年。再逢苏旷,他已经变成了“我就在这里,就是今天,就是此时此地,就是此生此世,给我站住”的人间而立。

有这样一种奇妙的机缘巧合,飘灯与她笔下的苏旷一同成长,而作为读者的我,也恰巧经历了近似平行的人生状态切换,所以我对苏旷的理解,也是一段奇妙变换的过程。与苏旷初遇的《沽义山庄》里,我看得到的是满脸的嬉笑怒骂,是一点点对这人世间规矩框架的挑衅和……少年轻狂,但故事的大幕一点点解开,苏旷脸上的沧桑慢慢的替代了天真烂漫,无数的纷争、阴谋在少年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它们变成了苏旷这两个字的一部分,带不走,擦不去。是幸运,也是不行。但是最让人潸然的,沉淀到最后只剩了五个字——“一切都还在”。是热血,铁骨,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是明明前方有一万条路可以走,但他只选择内心最坚定的那一条,也是最荆棘密布的那一条光荣路。此时此刻的苏旷,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小说中的角色,他站住了,他的过往,他的经历,他的现在,是完整而清晰的一条线。初读《人间而立》,会感慨那个嬉笑怒骂的小苏哪里去了,再读,却只剩下了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而立》有一个有趣的点,故事的章节越向后推动,揭开往事的篇幅也在增加。里面抽丝剥茧一般一点点展开了每个人不为所知的过往。神捕营诸多人等的旧事,借着苏旷的少年时代串联起来。无论是铁敖还是神捕营三杰,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个漫长的时期,迷失,放弃,静默,闭关,挣扎,最后觉悟,然后归来。好奇是什么样的动机让飘灯给这几个人铺垫了几乎一样的历程,也就不在此胡乱猜测了。不过行文中浓浓的怀旧味道倒让我难免感慨飘灯是不是也开始进入了喜欢怀旧的年龄(调皮一下),作为读者的我,随着少年时代的褪去,也开始想念自己的少年时代,有苏旷支撑的少年时代。

所幸,一切都还在。

在初读苏旷时,无意中跟飘灯提到了一句,感谢苏旷,他让我变得乐观起来了。没想到时过境迁,依然是感谢苏旷,他让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让我看到了,无论命运或是他人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听从自己心底的声音,才是真正的英雄所为。身为女子,不慕英雄,却希望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少年时代的我,过于在意小心翼翼的算计,被苏旷一句话打开了格局,成长之后的我,再读苏旷,多了太多难以言说心疼,但是依然能被苏旷照亮。神捕营的十九棵松树,读起来仍然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原来,苏旷也好,那个热血的江湖也好,从来未曾离开我。

我当然也喜欢苏旷传奇系列宏大的背景,错综复杂的故事线,栩栩如生的各色人物,我也喜欢飘灯隐隐在传递的对江湖、对世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和思考,我也喜欢飘灯爽利的文风,竟然在生动利落之间多了一点细腻优美。但苏旷本身,才是这个宏大故事里面最动人的存在。听从心里的声音,无论经历多少困难。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也只有这样的飘灯能写出这样的苏旷。阿灯,我们看到了,你已经成为你出发时希望成为的那盏灯,一点点照亮了身边的人,比如我,比如千千万万的粉丝。

与其说是书评,不如说是一个来自13年粉丝的碎碎念。既然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们是真的太过久别了。

天气正好,是不是该出来喝酒晒太阳了。

《苏旷传奇 第一卷》读后感(三):云在青天水在瓶

几经跨国辗转的后果是,前一个用了十数年的豆瓣账号终于登陆不上去了。那么就开始一个新的吧。新书到手,意外之喜。虽然和所有读者一样,始终坚信飘灯必然不会辜负了读者这许久的等待。但那么扎实的一本书,拿在手里,还是心生感慨。等书读完再写一篇完整的笔记(力争像灯一样不坑不欺)。先把这篇16年的搬运过来。那时候连网上的连载都还没有完成,楚随波还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左风眠还让我耿耿于怀,小鲨还是个飒爽自在的姑娘。丁桀成了个近视的居家男子——感恩后面的丁大侠,从始至终的白月光。后来追连载的过程,亦是写了很多笔记,惜不曾留存。

此时的心境,早已不同当年。读书的心境,自然也不会相同。当年感慨在书里,能读出作者长足的成长和变迁。时隔7年,自然有更多的惊喜。一个完完整整的小苏,一个顶天立地的丁帮主,还有所有的人。读完再说,读完再说。

2016. 6. 23

今年除夕,虽然家里过节的气氛从来不浓,倒是真真切切守了一次岁——捧着《苏旷传奇》看到几乎凌晨。许多段落让人控制不住地反复地去读,有时候读着读着甚至忍不住站起来在屋子里转几个圈,缓解下那种满胀的喜悦感。既恨不能一气读完,又舍不得那么快读完——于是一边读,一边控制不住地去数页码。这样的感觉许多年没有过。一方面是认真读书的时候越来越少,白天的时间里做的都是枯燥烧脑的工作,晚上回家简直一点动脑的事情都不想做;一方面是随着年龄增长,阅读的兴趣从某些方面来讲反倒越来越狭窄。年少时什么书都忍不住看一看,哪怕再枯燥再不喜欢,因为朋友或者不知何处看来的推荐,捏着鼻子也能读下去。事实也证明“开卷有益”并非妄言。但现在选择的标准简化成了是否“合口味”。 从前读到好书,可以长篇大论地讲出它为什么好,从思想到文笔到构思,现在倒是统统简化成“合口味”三个字。对苏旷系列的喜欢,也正在于“合口味”。一些以前看金梁古温的时候脑子里稍稍冒头就被自己的按下去的念头,在书里一样样被作者细细地吐槽。比如白衣大侠如何维持风度翩翩,怎么挣钱营生;比如在那个信息流通极度困难的年代,大侠们怎么约架的,群众们又是如何选择性进行围观;比如古龙书里那些一亮相就闪瞎众神之眼、王霸之气四溢的大侠,在达到出厂标准前,是怎么一步一步打怪升级的;比如大侠扬着下巴地报出了自己的名字,对方却完全没听说过或者不相信,要怎么办……作者语带调侃却又笔法沉稳,诙谐却又绝非轻浮的凑趣逗乐,讲的故事多半曲折奇诡,但环环相扣,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烟火气十足的江湖,冷漠也温暖,一如任何一处寻常人世。既充满距离,又仿佛身陷其中。 最初试图整理下章节顺序,按照写作年代一章章读过来。但发现写作时间和故事线似乎又是不完全并行的,于是也就放弃了。倒是因为整个系列连载的时间不算短,作者的风格笔法也不断地有明显变化,约略能猜出一些写作先后。至还在连载的《人间而立》前,《重整河山待后生》是我最喜欢的一卷。这卷里基本人人可爱,最爱的一幕是苏旷丁桀周野爬树上偷看美人洗沐,然后被南枝叫破,大家围坐着吃烤鱼——这是最接近我想象中少年江湖,鲜衣怒马的生活的一段。但这本书的结局也是最让我耿耿于怀的。反反复复把结局读了好几遍,仍然疑心丁桀难道真跟左风眠在一起了?这不能够吧。又或者难道丁桀其实真的死了,这只是苏旷的一场独角戏?但字里行间看了几遍,不得不沮丧地承认,如果想要坚定丁桀还活着这个事实,就得顺带着也承认好像大概也许他和左风眠还真就在一起了。 左风眠几乎具备女主的资质,至少也是个女二的标配——够美,够狠,够可怜。但在这么一章荡气回肠的情节里,就好像一锅八宝粥里的异物,而其可恨之处却又不只是对粥的破坏,而是分分钟赏你一记现实的耳光——这才是大多数人,或者所谓的正常人。所谓“江湖”,“格局”,“理想”,于他们是既不能理解,也不屑于理解的概念。他们甚至会冷笑,什么兄弟义气,天下苍生,不过是江湖落拓客的一点借口与自我催眠。这些怎比得了眼前切实的相关利益。于是他们兴高采烈地蝇营狗苟,理直气壮地趋利避害。洁净隐忍如美玉的段卓然死了,快意江湖的野豹子周野死了,为了振兴丐帮殚精竭虑的戴行云也到头一场竹篮打水,凭什么左风眠可以得偿所愿呀!这也许对于尾声时那个胖了一圈,眯着眼睛的丁桀是一个温暖的结局。他值得一个好的结局。可那怎么能是左风眠呢,哪怕她疯了也不是借口啊。对于读者,这简直是像告诉小孩子圣诞老人是不存在的一样残忍的啊。 南枝说,左风眠也是可怜人,从小几个兄弟捧在手心里护着长大,结果回头几个人纷纷奔了事业,抛下了她。乍一听似乎也是有点道理,毕竟并非所有人都心怀乾坤要成就一番事业。可面对这种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完全定位于他人身上,然后拼命阻止别人前行,以求长相陪伴的人,连“哀其不幸”的情绪都酝酿不出来。她恨那些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有了事业,就把她一个人留下,恨他们并肩作战,而自己只能瑟缩在一个角落。可她所求所做的,不是寻求自己的事业,让自己具备并肩的能力,而是要求所有人陪着她一起留在原地,不要前进,更不要进步。这样的想法,别说古代,其实哪怕在今天的大环境里也正常,但可惜这本书里还有沈南枝,云小鲨这样快意人生,聪明绝顶,且无比努力,自己一双手就能扼住命运咽喉的姑娘。 因为追文太晚,而飘灯的写作战线又似乎拉的极长,所以已无从考证几个章节出现的先后。但《破阵子》让人读起来很有点力不从心感。一方面是对于正传里时时被苏旷念起,甚至因此暂时没有接受云小鲨的龙晴的小失望——最突出的也不过性格上的泼辣和执拗。她既没有沈南枝的通透独立,也没有云小鲨的聪敏坚韧。她跟龙曦和的种种不问青红皂白的对立,总结起来不过是一句“小妖精,你不就是仗着我爱你么”vs.“你假装不爱我是不是,那我就作给你看”。小作怡情,但作到自己无法收场,需要别人来帮忙,就有点无趣了。而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感觉作者想要表达的命题太多太庞杂,庙堂与江湖,个人与群体,兄弟义气与个人原则,信任与利用,为了大时代的前行而自愿铺路的蝼蚁与独立的自我。以至于读下来几个主要角色的言行都有点缺乏前后一致性,不断的反转反转再反转。苏旷这样很正常,这时候的他甚至还是那个没有丢掉左手的小捕快,一腔赤诚热血简直是人生巅峰。但楚天河,铁敖,莫先生,这都是官场江湖翻滚了数十载也还没翻大船的人,他们的原则和立场,不应该是那么轻易就被颠覆的。这时候的苏旷已然让人仰视,但老一辈的安身立命之道,却也并不完全是对世俗的妥协。得失总需要有权衡。 《苏旷传奇》系列一个很让人惊喜的特点就是,里面生活着一群生动鲜明,五花八门的配角。而苏旷与这些“惹是生非”的配角的互动,每每让人体会到一种久违的温暖。《海上镖船》里司马琴心一再地捅下自己收拾不了的篓子,苏旷一边追着收拾,一边想“万一她真是个愣头青呢?万一刀剑无眼,没人给她解释的机会呢?那个女孩子也就是不会说话了些,又有几个年轻人不是这样?《重整河山》里孙云平一面批评着以腿法闻名的苏旷“下盘虚浮”,一面理直气壮地在苏旷抑制住得意,假装低调地报出名字后,问“到底哪个‘旷’?你生来就什么都知道不成?” ——“当然不是。那些无人指点四处碰壁的岁月,那些一试再试一挫再挫的岁月,那些逼着他没法回头一路奔跑的岁月……怎么了?苏大侠,你学会恃武而骄了?”这段话对我都简直有点当头棒喝。我欣赏那个愿意给苏旷机会比武,又定下十年之约的丁桀,一如欣赏那个愿意在地上一笔一划写出自己名字的苏旷。这种江湖绵延,薪尽火传,对于陌生人推己及人的尊重与提携,是在以前的书里所不常见的。让人心生柔软。 我一边读,一边还是忍不住去想,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合口味”。平心而论,文笔故事俱上佳,但看了这么多年武侠,多少也有些麻木了。直到读到苏旷对司马姑娘的评价——“这个姑娘不算多漂亮……但是不知怎么的,凭空让人生出一股怜惜的欲望来,好像好好的水晶瓶子向地上落去,任谁都要接一把”。读到这里,我恍然为什么会欣赏苏旷,令狐冲这样的浪子性格——他们绝不全能,行事常常过于随心所欲,不懂轻重缓急,不善审时度势,有太多无意义乃至莫名其妙的坚持,甚至连“大侠”这个称号挂在他们头上都让人觉得别扭。可是他们一个个都通透得有如上好的水晶瓶子,执拗得有如雪后青松。“从问路到托孤,任何人一看见他,就想把最要命的烫山芋疼过去”。哪怕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会轻易地被对立者拿捏,让朋友焦虑抓狂。但书里,我愿意看他们一次次逢凶化吉,际遇奇佳,神功盖世,技能满点,美人环绕。就像愿意看到一个珍贵而不自知的水晶瓶子,一次次为了些不相干的由头往地上跳,又一次次被人捞回来。当然,苏旷们比司马姑娘的更可爱之处在于,他是一个质量上乘的水晶瓶子,哪怕真掉了地上,也未必会碎。这种曾经以为“人同此心”的想法,被现实一点点磨砺后,在书里读到,多美妙。

*** 每次读完一篇好文,总忍不住想要写点什么。毕竟从小老师就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一方面总想着沉淀下来想一想,写的也好更认真些,一方面也是真正的懒。于是正事叠琐事,再一忙乱,拖着拖着就没有然后了。拖了又拖,决定不带起承转合,琐碎又不成体系地写下这些碎片化的、没什么意义的想法。权当给自己的一点记录。 今年年初才开始追《苏旷传奇》系列,网上找不到详细的年表,但从边角信息来看,连载初始至今至少将近十年了,而且就在我马上就要追完已发表的章节,内心充满惆怅的时候,作者竟然从坑底爬出来,拍拍土说,又要开张啦!相比那些蹲在坑底经年,且或许一度以为此生或许无望的坑友,内心简直控制不住地充满了暗搓搓的喜悦。可惜好景不长,作者又蹲坑养文思去了。那就趁着这个集体养生的机会随便写两句,并非催文,只是想告诉飘灯——你写出这样好的文章,曾经伴随过我们那么多人的岁月,光明或者暗淡,热血或者流于平常。真实到残酷,却又残酷到温暖。这绝非能够笼统地归结为“治愈系”的文字——至少它绝不同于市面上任何一碗鸡汤,或者童话。但它妥妥帖帖地温暖了我们的岁月和梦想。最新的一卷《人间而立》,无论笔力还是所传达的思考,都让人充满惊喜和期待。 实体书刚刚寄到家,飘灯的后记惜暂不得见。之前在读者的笔记里看到了这段摘抄 “在我最消沉的时候,我的知己说过这么一个比喻:每个人追求理想的道路有如爬山,渐行渐远,孤独寂寞,以为已经是绝路;但是到了山顶一看,才知道远处无数山峰上都有烽火独照。我们被这个时代彼此隔绝,但是总还有一些东西,可以穿越千里,温暖彼此的内心,追逐着前辈们,也照亮后来人的路。 何其幸运,《苏旷传奇》成为我手里的第一枝火炬,而那位“知己”,也早已是彼此决心共度一生的人。”

那么,这就是我看到这只火炬后,借势点燃的一支蜡烛。这些远远近近的灯火,既不能借来取暖,也无法燃柴备饭。有时候甚至会更加映衬出这个时代的荒谬与孤绝,和手中光芒的微渺。但这种穿越千里,在黑暗中前仆后继跋涉过的的温暖感,无以言说,无可取代。 这些水晶瓶子一样的火炬,逆风招展,慢慢连成一方琉璃世界——“内外清澈,光照无边界,令诸有情悉皆圆满,清静无忧”。

请一定坚持写下去哦!共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