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龚自珍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龚自珍传》是一本由王振羽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龚自珍传》读后感(一):王振羽漫谈龚自珍一生的成长轨迹

他的诗文既有庄子、屈原、李白汪洋恣肆、想象奇特的一面,又有晚唐诗人缠绵悱恻、委婉动人的风格。

他的学问精深弘博,对国事又有真知灼见,却苦于生在末世又命运多舛,一生怀才不遇,因而才有“才也纵横,泪也纵横”。

他便是晚清思想家、史学家,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龚自珍。也是让王振羽研读二十多年定庵诗文,修定再版《龚自珍传》的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王振羽研习龚自珍的诗文数几年之久,于再版的《龚自珍传》中重新梳理定庵的成长轨迹,深度审视定庵的思想脉络,让我们看到他笔下的龚自珍,胸有丘壑,忧心社稷,心雄万夫,拓古开今。

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学方面他指出贫富差距导致社会动乱,并提出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方面,用佛家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方面,发出“尊史”的呼吁,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方面,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

梁启超曰:“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盦全集》,若受电然。”

龚自珍出身名门而且在朝为官,为何生活状况却惨不忍睹?龚自珍喜欢购买古董,却不辨真伪,所以深受古董商们的追捧。他曾经以700两银子购得一枚据说是赵飞燕的印章,如获至宝,不断地邀请他人前来鉴赏。

他不善书法,却喜欢买碑帖,同样也不辨良莠。龚自珍曾买一石刻拓本,字态精良,其实也不过是世人学铺墨而已。有父亲的资助,龚自珍进京后就应该买房定居解决后顾之忧,可是他在京搬家十三次,到老都居无定所。

道光十八年,龚自珍因为不检点被罚俸䘵一年,家里顿时周转不开。龚自珍从来不知道家里要留有余钱备用,一旦断了收入来源,再加上父亲去世,没人接济,很快就穷得揭不开锅了。

虽然日子过得苦哈哈,龚自珍诗歌中却不乏艳情之作,这与他的生活态度是分不开的。例如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一首诗歌:“空山徒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熟悉龚自珍的人都知道这首诗歌源于他与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的情感纠葛,这也成为龚自珍的死亡之谜猜测之一。

如著名作家叶兆言所述:振羽笔下的定庵先生,别具一格,较少香艳情事,更多考场挫败和仕途蹭蹬,既愤世嫉俗,又赤诚待人。

《龚自珍传》读后感(二):《龚自珍传》:处于黑暗来临前的诗人,平凡而波折的一生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已亥杂诗》 1848年,回乡归隐的龚自珍,猝死在他教书的书房之中。带着无尽的遗憾,带着莫名的伤痛,带着对这个国家与民族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但又无力改变的失望,龚自珍离我们而去了。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剧,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有志之士,无所作为的与世长辞,黑暗已经来临,预感到黑暗的诗人已经离去。那时鸦片战争已经失败,他所支持的林则徐也已经走上了他人生的末路。龚自珍作为一代文人又能怎么样呢?“有山难撼海难防,匝地奔弛尽犬羊。”也许眼不见为净吧,毕竟,那仅仅是中国近代屈辱的开始。龚自珍是幸运的,他先人一步离开了这个人世间,不必再经受更多的苦难了。

作家王振羽,历经20年认真研读龚自珍,阅读他的诗文,体会他的心境,重新把龚自珍的人生经历塑造在我们面前,写了这本《龚自珍传》。时隔近20年进行重新修订出版,也就有了摆在案头的这本漂亮的书籍,它让我们真正的走入龚自珍的生活,了解这个少年天才,成年蹉跎的龚自珍,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之下,怎样一步一步从希望到失望,最终走上绝望之路的。

龚自珍,属于天才儿童,出生于诗书之家,十几岁就可以出口成章。他也许注定会成为一个文人,在文学上的成就一发而不可收拾。龚自珍在文学上的造诣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提到明清以来的诗人,龚自珍是必然上榜的一位。虽说诗词在明清已经没落,真正能达到唐宋诗词的高度的,只有屈指几人,但龚自珍绝对可以占有一席,并且还是处于高位的。他的《已亥杂诗》系列,无论思想性,文学性,都是明清诗歌中出类拔萃的。

与龚自珍文学能相媲美的,就是他的远见卓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龚自珍成年之后,开始游学和应试之路,他走南闯北,游历了很多地方,不但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看待这个世界的观念。相对于那些白首穷经的书生们,龚自珍有着独立的思考的能力,也才有了后面对于社会不公的抱怨和期待改革的良好愿望。

文学上的龚自珍风光无限,但在仕途上,他就颇为波折了。19岁的他。第一次进入乡试却仅得了副榜第28名的成绩,这让自恃才高的龚自珍无法接受,他发出了“十年寒窗,读书万卷,胜负成败取决于三篇八股文章是也太不公平了”的呼声,但作为历史上的龚自珍受困于那个时代,他这一生同样被这三篇八股文所困住,数次应试终不得进取。最终只得以举人挑选的形式进入官场。但官场的黑暗倾轧同样让他无法适应,他有着一颗美好愿望之心,无法和那些昏官同流合污,最终不得不辞官回家教书,最终客死。

这就是龚自珍的一生的概括,但龚自珍的一生要有趣和生动的多,在王振羽的《龚自珍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活在当时生活中的龚自珍,那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读一下他的这本书,了解一个晚清著名诗人的生活境况,体会一下他那莫名的心境,也能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

《龚自珍传》读后感(三):阿珍,那个男人超越时空

当眼光聚焦中国近现代史时,总有种恍如今日的错觉。它是众人不离口的那金句,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看王振羽写的阿珍的传记《龚自珍传》,那种人犹在的感觉更强烈些。龚自珍,修近代史不可回避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己亥杂诗》近乎修史必读,他的思想也被大家们深入研究,所谓一代才名,百年士论,正是如此。

龚自珍的人生,不可谓不是在看似平静却带着浪潮的湖面上浮浮沉沉,那个时代的繁华也随着他喷出最后一口鲜血戛然而止。接下来的中国,遭遇着什么,我们作为今人同样身如其境,而后历历在目。所谓名人,放眼历史,大都大成大败之人,非英雄即枭雄——总能改变社会,撼动国家,影响世界,留名历史。读完《龚自珍传》,反而会抛去这样的刻板观念,甚至能让人领悟到,那些被世人惦念不忘的历史人物,不是因为他改变了什么,恰恰,他们是受当时的制度与人情社会影响最深刻的人。因为深刻,他们敏感,因为深刻,他们觉悟,因为深刻,他们批判,因为深刻,最后他们站起来,当然,龚自珍没有做到最后那一步。让一位参与科举考试九次才得以成功的中年人(50岁,还虚的)去抗争,会不会苛刻了些。他也没辜负众望,一口气315首《己亥杂诗》,讥切时政。《己亥杂诗》虽对大时局没有起到太多直接的影响,但它还是能起到“曲线救国”的作用,它的出现与流传,为同事与后来人提供了多少启新的养分,在他逝去后发生的种种新思想、新革命事件中都得以体现。所以陈旭麓先生才说,龚自珍与但丁一样,是旧时代最后一位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也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王振羽所写的《龚自珍传》,故事起于1788年,那时阿珍(龚自珍)还没出生,那时距离乾隆处理一桩人心惶惶的“叫魂”案无果已20年。但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白莲教四处起乱。虽然发生在故事中的白莲教案件略为平息,但这种隐藏着的危险,也预示着阿珍的人生注定见证清朝从盛世走向衰落的过程,并参与其中。

王振羽所写的《龚自珍传》,有种“现代感”。不是说他将龚自珍写成了一个活在当下的架空的虚拟人物(好歹也是九十年代的成品),而是他将自身所梳理出的关于龚自珍的史料作为拼图,把龚自珍以一位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历史人物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是凡间的人,他必然也要经历社会活动,受制度局限的侵害,受猪队友亲戚的影响与束缚,也会遭遇家丧,也会遇上同道中人与知己,也会在官场上起伏,受小人压制,也会遇到好友遭遇不公被害而自己无力回天……他们也组过一个自己的乌托邦,叫宣南诗社,可惜鸦片战争发生后名存实亡。

相较于今日,与我们所经历的,并无异处,所以才说,会有种恍如今日的“现代感”,无非就是与古人来了个超越时空的感同身受罢了。

王振羽所写的《龚自珍传》,结合阿珍当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大背景,及其个人经历与感受,把阿珍所作的经典诗词做了串联与解读,为读者们对阿珍的诗词有更深刻的体会。只是,阿珍的诗词,阿珍的思想,百年来都让我们受益,他的人生呢?

——

关于他的年代,还想推荐几本读物:

关于“叫魂”:[美] 孔飞力:《叫魂》

关于宣南诗社:谢正光:《停云献疑录》

关于他的友人包世臣:[美]罗威廉(William T. Rowe)《言利》

关于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修订版)

《龚自珍传》读后感(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不断接受、不断改变的过程

文|程小亦

来源|程小亦

前一段时间有两张照片刷屏朋友圈,一张是1901年辛丑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一张是2021辛丑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有网友高赞留言,两个甲子年,世界还是世界,中国却不是那个中国。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到如今不断强大的中国,让我想起了清代学者,诗人伟大的思想家龚自珍,龚自珍一生都在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等政治主张。

梁启超曾说过: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全集》,若受电然。

这本《龚自珍传》从龚自珍父辈家族和友人的交往中让我们全面认识到主张“更法”、“改图”,深刻揭露了清统治者的腐朽,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洋溢着爱国热情的思想家龚自珍传奇的一生。

龚自珍生于世代官宦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父亲龚丽正,官至徽州知府字至极,母亲段驯,是著名文学家段玉裁之女,自幼受父亲熏陶,通经史,长于诗词,是苏州有名的才女,闺阁诗人。

龚自珍从小身体瘦弱,七岁时仍未入塾读书,父亲上京任职前,就已经在家教他读完了《幼学琼林》,后来母亲开始教她学习古典诗词,每天父亲上朝时,母亲就边做针线活边教他解读《梅材集》,龚自珍在母亲的教导和熏陶下,连《圆圆曲》都会背诵了。

跟很多小孩一样,龚自珍(以下简称阿珍)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或是学习到的诗词心中也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在背诵《陈圆圆》时,母亲问阿珍听过陈圆圆的故事吗?阿珍说,没有,用殷切的眼神渴望母亲讲给他听。

后来经过母亲的解读,这里的田窦都是指汉武帝的两家外戚,一个是田蚡,一个是窦婴,这在诗里叫作“用典”。

阿珍接连问了很多“用意”的句子,母亲都细细解读了,

都说,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深以为然。一个孩子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他就会适应这种环境,无形中的品德也在慢慢地塑造起来。

阿珍从父母教导的古诗词中学会了很多早慧的故事,既能对古诗文倒背如流,还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如此优秀的背后,离不开父母的鼎力支持和耳濡目染的学习环境。

龚自珍与林则徐是好朋友,曾写信希望一起参与YP战争,林则徐当然求之不得,可当时却传闻涉嫌一桩案件,林则徐深知身边有人无时不盯着自己,蓄意加害,破坏自己的计划,再三思考之后,婉拒了龚自珍的好意,后双派人与他解释,实际上是向自珍报告危险的认号。

那个年代,自珍身处饥寒交迫之中,国家危难之时,还念念不忘国计民生的精神和胸襟,着实让人敬佩。

心系天下和苍生,对YP战争的关注,对林则徐的强烈支持,以及对祖国未来的一片担忧。

正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龚自珍是一位无比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从《西域置行省议》《平定罗刹方略》《御试安绥远策》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的远见和卓识以及那颗炽诚的爱国之情。

龚自珍一生经历过三次考试落选,道光元年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内阁大量的档案和典籍,搜索旧闻,后又参加《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写出了等一系列具有深刻见解的文章。

道光九年,龚自珍对施政、用人、治水、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却遭到达官贵人的抵制和排挤,心有报复却无法施展,换作是任何一个人都会深感灰心,龚自珍亦是,既然自己的主张得不到认可,亦没有人懂得自己的抱负,只好辞官回家。

龚自珍提出的改革,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许多是不彻底的,有的甚至是陈腐的。当他找不到出路时,作品中就表现出孤独哀伤。

后又上京接还眷属,在路上来回多趟,用鸡毛笔在记账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忧国,忧患,记满了三百多页,称之为《己亥杂诗》,《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龚自珍当时高度关怀民族以及对国家命。从他的那首《杂诗》中,便可窥探其鸿鹄之志和爱国情怀。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回到家乡后,他在当地的云阳书院当起了教书匠,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教导下一代民众,这首《己亥杂诗·其五》正是表明了龚自珍伟大的胸怀。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一生都在试图通过他的文章和诗词来表达自己改革的思想,对我国近代维新思想起着先导的作用,是一位优秀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不断接受、不断改变的过程,唯有保持一颗纯粹的心,才能走好眼下的每一条路。

如果你也喜欢龚自珍,不妨看看这本《龚自珍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