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B面人生:走进重刑犯的隐秘世界》读后感精选

《B面人生:走进重刑犯的隐秘世界》读后感精选

《B面人生:走进重刑犯的隐秘世界》是一本由[英]戴维·威尔逊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B面人生:走进重刑犯的隐秘世界》读后感(一):犯罪启示录

犯罪启示录 人类在原始时代,犯罪的概念是不存在的。那个时候,按照我们的想象,人类还处在散乱地居住,如同野兽一样,在自然的洞穴里借居生存。人们对于食物的获取状态,都是处在掠夺阶段,所谓的弱肉强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估计因为没有社会秩序的制约,也可能存在互相争夺的情况,而不只是向大自然获取资源。如果人类之间不同种族的战争掠夺不被视为犯罪,那么个体之间的杀戮谋夺,也就无法称为犯罪。而且,如果社会秩序没有建立起来,法律没有被起草执行,犯罪也就无法谈起。这个科学概念,也是有其适应的范围的。 建立起犯罪概念的,是人类社会在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社会已经等级化、制度化,人类分工也已经鲜明出现。阶层的出现,让社会变得不平等,就存在剥削和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矛盾。存在这种社会矛盾,犯罪现象就会大量出现。而除此之外,个人需求的矛盾,也会导致犯罪的发生。因为,侵害对象并不都是集体和国家的,对于个人的反而是规模和数量最大的。尤其是在现代,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现象除了社会性矛盾以外,更多的是个体的诉求和欲望得不到满足导致的。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甚至畸形发展,让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承受了巨大压力。加之,因为家庭生长环境的不同,个人遭遇的不同,对个体人格的形成,都会起到非常大的影响,有时候就会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当然,正常情况下,人类的社会教育机制,人格保健机制也会纠正大多数的偏执,让心理疾病趋于痊愈,达到健康。毕竟,犯罪的行为是少数,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是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转的。偏离轨道的永远是极少数。 对于犯罪心理的研究,是在犯罪成为社会常态化行为后的一种科学探研。这种研究的深入和获得的成果,有助于人们了解犯罪分子的思想轨迹,对于犯罪的惩治和矫正,以及对犯罪行为的侦查,都是极为有益处的。所以,近代以来,研究犯罪的书籍汗牛充栋。但是,真正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实验和实证的基础上的,能够近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触犯罪分子,这种机会不是很多,能够从犯罪分子的思想深处找到犯罪动机和原因,更是罕见,毕竟,人的内心是深不可测的,尤其对于犯罪分子来说。 那么,这部《B面人生》的研究成果的出现,就显得很珍贵。本书是作者经过20多年的访谈整理研究,32名A类囚犯零距离接触后,写出的对犯罪的分子的犯罪动因的原始报告。这些人的犯罪经历各异,令人惊悚不已,是平常人难以接触到的。而通过作者的总结叙述,让这些阴暗的心理呈现了出来。对于犯罪分子的恨与痛、恶与怜,爱与理智,冷酷与狂躁,过往与尘梦,都精彩异常地理性到来。人心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的,这是个互相促进影响的过程。 对于警察来说,掌握犯罪分子的心理发展轨迹,就容易推理出其犯罪行为轨迹,从而为破案找到依据。另外,在犯罪中止以后,被惩治阶段,也可以对症下药,让犯罪分子早日改造回归社会。而对普通人来说,理解并接受这些犯罪分子的行为,并不只是出于宽容和悲悯,还要把这看成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病态症状。只有充分的教育、预防和积极发现矫正,这种现象才会减少,人们才能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黑暗的背面就是光明,人们应该永远积极和乐观,这也许正是人类生生不息、繁衍不绝的根源所在。 2021年4月30日

《B面人生:走进重刑犯的隐秘世界》读后感(二):重刑犯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发现不一样的人性面貌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你有没有对那些重刑犯为什么会走到那一步感兴趣呢?很多人的人生横断面不一定是我们以为的那个样子,也许有些人的人生呈现出来给公众的那一面并不是内里最本真的那一面。

作为在监狱系统工作了40余年的资深狱长,戴维·威尔逊教授每天都在和犯下了各种各样罪行的重刑犯相处,并且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得到了外界很难拿到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深度访谈的资料显示了谋杀者的内心,对于这些犯下不可思议罪行的人来说,这些深度访谈的资料对于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功用。比如在教育的过程中想尽方法让受教育者成为完善人格的人,远离犯罪的行为。

于是,戴维·威尔逊教授在日常与重刑犯日复一日的相处和对他们长达20年的深度访谈中,深入对那些犯下不可思议罪行的人的心理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探索。

其实,这样的探究中,关于人性的另一面也是很多教育者想要探究的,对那些对犯罪心理及其动机感兴趣的人来说,戴维·威尔逊教授的专业经验具有绝对的吸引力和可信性。在这本书中,他详细地用看上去貌似平淡无奇的语气和令人钦佩的敏感性,详细介绍了监狱中那些连环杀手、性犯罪者、最臭名昭著的杀手和精神病态者的生活,他超越了惯常的媒体轰动式写法,试图用文字阐明这些罪犯犯下恐怖罪行的复杂原因,同时也借这个探究的过程来明悉预防和惩治犯罪的重要性,对青少年的成长、成年人的心理给予应有的关注。

比如说有的人看上去很和蔼,但是忽然间这个很和蔼的貌似人畜无害的人就犯下了滔天罪行。挪威的大规模杀人犯安德斯·布雷维克,在大开杀戒之前,曾经在网上做了宣言,但是有些人是不信的。有人会觉得这样的人是很不容易控制情绪的,所以往往不把他们说过的话当真,然而没有想到忽然间惨剧就发生了。

再有2010年的一个52岁的出租车司机德里克·伯德枪杀了12个人,打伤了11个人,然后自己开枪自尽了。杀戮是从凌晨开始的,他一早驱车赶往自己的双胞胎兄弟大卫家,朝他开了11枪。然后是自己的家庭律师,再然后是和自己有过节的另一个出租车司机,再往后是3个的士司机,再往后就是随意地选择目标射杀了。

这个伯德杀害的12个人里面,有9个人都是陌生人。原因呢?52岁的伯德被自己的两个儿子说成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最慈爱的父亲”,而且还刚刚成为了祖父。大家都在探究伯德为什么忽然间就会闹出这样的案子来,深深探究下来,资料里显示的这个人和大众嘴里的这个人设简直不是一个人,伯德自己过得很痛苦、压抑,戴维·威尔逊教授提出这种犯罪的原因更像是“出于自我厌恶的自虐行为”。而且在犯罪的前一天,伯德自己跟大家说明天会有人在街上闹事,但是没有人当回事。

戴维·威尔逊教授甚至挖出了另一个和伯德有关的事实,有个同行捉弄伯德说厕所清洁剂是薄荷糖,伯德嚼了几秒才吐出去,还有人曾经打车不给钱,还把伯德的牙齿都给打掉了。

这些伤害其实都在伯德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迹。伯德手里拿着枪的时候,就会变得很纠结,也很矛盾,但是同时也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想要释放自己内心欲望的意愿,这就是伯德犯罪的一切事实的梳理。

所以,《B面人生》这本书,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必须有人去做的研究和梳理,对于家长来说,也是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人性的一个突破口,在教育孩子的过程里就会更容易去做到避免此类的教育失败案例出现。(完)

《B面人生:走进重刑犯的隐秘世界》读后感(三):近距离与危险重刑犯接触,看清他们的挣扎和疯狂

喜欢看犯罪片的朋友一定都看过很多关于杀手类的犯罪电影,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杀死比尔》《杀手47》《机械师》等等,电影中,杀手有着异于常人的生活和故事,恰恰是这些不一般,让普通人非常感兴趣。

可是真实的那些杀手真的如同电影中我们看到的吗?他们是否像电影里刻画的那样,受过严苛的训练,然后冷酷无情地追杀自己的目标吗?而这些杀手被关在监狱中后他们会后悔他们选择的生活吗?而又是什么样的契机给予了他们这样的生活呢?……

1977年,美国俄亥俄州连续强暴案嫌犯威廉‧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居然毫无记忆。按照他的犯罪履历,3起绑架案、4起强奸案和3起抢劫案,所有指控均属一级重罪,每一项罪名均可判4年到25年有期徒刑。

而后,他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因他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而被判无罪的嫌疑犯。他是一个自始至终都存在广泛争议的真实人物。他的事件受到了高度的社会关注。他的经历也被写成小说、拍成记录片——《24个比利》。

他到底是个欺骗公众的骗子,或只是个不幸的受害者?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经历让与他类似的“精神病态”成为了重犯呢?这类“精神病态”的犯罪者们究竟怎样才能得到救赎呢?……

《B面人生:走进重刑犯的隐秘世界》作为在监狱系统工作了40余年的资深狱长,在日常与重刑犯日复一日的相处和对他们长达20年的深度访谈中,戴维.威尔逊教授深入谋杀者的内心,对那些犯下不可思议罪行的人的心理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探索。

他超越了惯常的媒体轰动式写法,用令人钦佩的敏感性,详细介绍了监狱中那些最臭名昭著的杀手、连环杀手、性犯罪者和精神病态者的生活,阐明了他们犯下恐怖罪行的复杂原因。对那些对犯罪心理及其动机感兴趣的人来说,他的专业经验具有绝对的吸引力和可信性。

而读者也可借此明悉预防和惩治犯罪的重要性,对青少年的成长、成年人的心理给予应有的关注。

吉米出生中产阶级家庭,是家里的老二,有一个哥哥和妹妹。吉米由于经常在宿舍里喝酒而被寄宿学校开除了。他的父母把他带回家,但吉米并没有安顿下来,他开始四处游荡。而后,在酒吧里吉米遇到一位老人,老人邀请吉米回家继续喝酒,可是到家后,老人开始调戏吉米,吉米拒绝后,冷静的走进厨房,拿出一把刀,杀死了老人。而他还在沙发上睡了一觉后第二天才逃走。没过多久,吉米就被抓捕了,被判谋杀罪。

在监狱中,吉米继续自己的学业,获得三个普通教育高级水平证书,还在准备一个公开大学读一个学位。监狱里的工作人员,对他的评价都是“安分”“挺不错的小伙”“不闹事”。可唯一不同的就是他在监狱中的日子,长达四年之间他的父母从未探望过他。

为了评估吉米的行为以及日后对他人造成威胁的可能性有多大,戴维.威尔逊教授开始和他进行每周一次的接触。接触中,教授感觉吉米在努力想让自己看起来品行端正,而不是杀人犯。可是为什么他会酗酒?为什么在杀人后不报警,不逃走,好像就等着被抓住一般?

随着他们会面的深入,威尔逊教授通过与吉米父亲的信件交流中慢慢探寻到了吉米的内心想法。当他第一次酗酒时候,父亲的训斥“没有什么成就”“多学学你哥哥”“浪费人生”这类的话语,让吉米觉得自己永远达不到哥哥的高度,所以他潜意识告诉自己“与其被父母训斥浪费人生,不如我来毁掉所有成功的可能。”

亚伦.西利托的小说《长跑者的寂寞》中说少年犯说道:“我是个人,我内心有想法、有秘密、有我血腥的人生,但他不知道它们的存在,他永远也不会知道,因为他太蠢了。” 一个人的暴力行为经常在青春期时开始,因为那时人有许多强烈的情绪变化,自控能力差,而肢体力量又在增强。

吉米的故事再告诉我们,我们对年轻人的评价和期望——给他们贴上优秀的标签,或是说他们不太可能成器,对他们日后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这些标签被他们内化,直到他们的性格渐渐成型,行为方式开始显露,当这些行为被酒精和他们不成熟的影响之后,就容易酿成悲剧。

与吉米这类的谋杀犯不同的是那些以杀人为赚钱目标的杀手。

这些杀手们可能会在心理上把自己的目标看作“钞票”或者“钱”,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倒在他们枪下的人不是“受害者”而是目标。

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感到杀手经常出没于烟雾缭绕的房间,酒吧或者赌场等场合执行任务,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几乎完全隔绝。然而在威尔逊教授的深入调查中发现,英国的杀手们并不是都存在于一个秘密的地下犯罪世界中,大多数时候,他们可能就和我们住在同一片区域,而他们下手的地点就在自己所属的社区之内。

威尔逊教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把杀手分为了四类,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给他们起名为——新手、业余者、老手和大师。

书中提到威尔逊教授研究中碰到的最年轻的杀手就是一个新手。2010年,15岁的桑特·桑切斯·盖尔为了2000英镑的薪酬,杀害了古丽斯坦·苏巴西,但最终只拿到了200英镑。他接下这桩任务,是为了向所属帮派的成员证明自己。

而说到大卫·史密斯和罗杰·文森特这个杀手二人组就是“老手”。史密斯和文森特因杀害大卫·金而分别被判25年和30年监禁。史密斯和文森特的作案方式属于典型的“老手”,一切都经过精心策划,办事有条不紊。首先,他们使用的武器是枪,其次,作案过程是经过筹划的。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会在哪里出现,并且确保自己能顺利逃离现场,同时尽可能避免留下证据。

对杀手来说,如果想尽可能多挣钱,就要尽可能做得专业。毕竟越专业,越不容易被抓住。这是杀手和杀人犯之间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

威尔逊教授在一档节目的预演前,用了一个基本的实验来向观众解释什么是精神病态。

他先请所有观众站起来,然后请大家设想一个场景。

“你家的银行账户只有400英镑,这钱得用来交房租。可是有个朋友来约你去伊维萨岛度过一个周末,所有花销加起来也是400英镑。如果你选择去度假,请继续站着。”

观众席有一半都坐下了。

接下去,威尔逊教授继续说:“假设你选择不交房租,房主就要把你轰出去。如果你还选择去度假,请继续站着。”

又大约有一半的人坐下了。

“再补充一个条件,被房东赶出去的不仅仅是你自己,还有你的爱人和刚出生的孩子,如果你去度假,他们就会无家可归。如果你还是选择去度假,请继续站着。”

这次几乎所有人都坐了下来,除了一名年轻的有点醉酒的男子。

精神病态者的特征之一就是爱冒险,寻求感观刺激,冲动不负责任,就算这种行为方式给自己造成麻烦,他们也不会改变。威尔逊教授希望通过这种简单的实验,让大家明白精神病态者是什么样子。因为“精神病态”是犯罪学标签中被过度使用得最厉害、最不被人真正理解的一个。

书中提到了外号为“剃刀”的诺埃尔。他人生的大半时光都是在监狱里消耗的,他抢过200多次的银行,还犯下过一些别的暴力罪行。

在威尔逊教授与他的交流中,诺埃尔说的最有意思的一句话是,他得敢做“别人犹豫再三不敢做”的暴力行为,以此来提升自己在犯罪世界里的身份和地位。诺埃尔在实施犯罪时,会感受到强烈的刺激和兴奋,这就是一些犯罪学家称之为“违反规则的快感”。

这样一个暴力的罪犯在交谈中他透露出,小时候的他是又瘦又小如同一根“培根”,经常受人欺负,甚至无法阻止喝醉的父亲殴打母亲。而当成年之后抢劫银行时控制所有人,让他自觉强大,感到兴奋。因为这也是精神病态的典型特征,就是没有同理心,他们无法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如果事情出现差错,错的永远是别人。

精神病态作为一种人格障碍,在人很小的时候就会显现。在儿童时期,精神病态者在家在学校,在每个社交场合都会惹麻烦。如果这个孩子在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家庭中长大,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他的不良行为演变成真正的问题,但如果这个孩子小时候没有感受到什么爱和关怀,或者甚至受到过身体、情感上的虐待或性虐待,那么他本来潜藏的本性就会越来越明显,行为也会更加难以掌控。

就如同开篇提到的连续强暴案嫌犯威廉‧米利根,从儿时起,母亲的随意、生父的自杀、继父长期的虐待与性侵让他的童年充满苦难,这些就是导致他最终分裂成24个人格的元凶。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就好像过的是正常的A面生活,活在人生A面,永远不懂活在人生B面的那些人挣扎和疯狂。《B面人生:走进重刑犯的隐秘世界》是一本关于谋杀和杀人犯的专业书籍,翻开书,与杀人犯零距离接触,深入到他们的头脑中,揭示是什么驱使他们杀人的,对那些犯下不可想象罪行的人的心理进行一场深入探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