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书房记》读后感精选

《书房记》读后感精选

《书房记》是一本由程章灿 / 史梅 编 / 史梅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页数:2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房记》读后感(一):第一次看到关于书房记录的书,开心

很喜欢看书,也很喜欢买书,也很想有个自己的书房,但是去了很多书店,都没有看到关于记录书房的书,所以在大众书局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满心欣喜。

书里记录了很多学者与找书,买书,读书,建书房的故事,读起来很有共鸣,尤其是搬书的情节,简直太有感触了。

最喜欢书里的各种各样的书房照片,看着心里很舒服,很喜欢,也希望自己早日能有个属于自己的大大的布满阳光和书架的书房。

没想到大众书局的老板也是南大的同学,厉害了我的哥!我还是蛮喜欢大众书局的,如果以后书局里能再放几个桌子和板凳就更好了,可以让我在大众书局里安静挑书。

之前办了大众书局的会员卡,可以借阅新书,后来公司搬家了,距离远了就很少去了,如果大众书局能提供同城邮寄借书就更好了。

向南大同学致敬!感谢你们为我们著了这么优秀的一本书,做为小书虫的我,万分喜爱!

《书房记》读后感(二):目光所及之处,皆为书也

首先在序中,提到了“上书房行走”是为官名,正常来说正是因为没设专职机构和非专任官职才特意叫的“行走”,故此处有些不严谨。

本书围绕众多学者的书房而展开一系列的讨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与书的渊源、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书籍对人生的影响等多维度问题。在如今这个喧嚣的社会中,纸质书籍的舞台被各种电子版强行分割,书店也因融入了资本运作模式有些不复曾经的味道。既然如此,一间书房,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在本书众多图片中可以看出,随着书籍数量的剧增,摆放是最基本的难题,多少有些杂乱无章,不过这应该每个读书人都有的问题,我自己的书也是随处可见,但是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找到它的位置。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乱中有序?

“你的书都看得完吗”,“看完了你能记住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每个读书的人都被不读书的人问过,书中的老师也很诚实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书的确是看不完的,更不可能全都被记住,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我想这个答案只有自己看了书的人才会理解…电子版比起纸质书籍更为方便、节省,为何还是执着于纸质书,然后为自己打造一件书房呢?我自己的原因是心安,看到我喜欢的书籍在自己眼前,阅读的时候指教与纸张的接触也会让我沉醉,读到好的内容会更是让我得到满足。

本书有大量书房照片和推荐书籍,活生生的一个种草机器,而且还是学者们给出的阅读指南。在书房的照片里,也可以看到很多书籍,也看到了很多与自己书架上重合的书目,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人们入书渠道也大多相同:书店、二手摊、网络购入、赠书。去一个新地方的时候若有得闲时间,大都会跑去逛书店,为了消磨时间,也为了邂逅书籍。

惭愧的是,我自己的书很少能够会二次阅读。毕竟自己的阅读是始于爱好,不是为了学术研究,所以可能看书的深度比起他人还是差了一些,未免有些“浪费”书籍。

我觉得从一个人书房的书,就能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想说一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书房记》读后感(三):书房:读书爱书人的精神家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 《书房记》里面频繁被提到的博尔赫斯的名言——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诚然,图书馆是读书爱书人心驰神往的地方。那里有着无尽的知识海洋,广袤的别样人生,还有让人瞬间沉静下来的安然惬意。 然而,作为公共资源的图书馆,为大众所用,而不为大众所有(指己有)。那么,我们更期盼自己有能力拥有属于自己的独有的书房,打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 本书《书房记》的编著者邀请了南大教授及优校友给广大爱好读书的读者分享自己的书房及爱书读书藏书的相关感悟。虽说本书主题给我感觉像是命题作文,也能看得出来书中分享的都是真情实感,情真意切。 当作为读者的我们怀抱好奇的心去窥探他们的书房,也会发现他们跟普通读者一样,都会遇到相似的疑问和困惑: ○你买的书都读完了吗? 埃科曾在《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一书里面也写到这个问题。他本以为熟悉他的朋友不会问他这个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但还是意料之内被问及。他的回答足够幽默。那些都是他下个月要读的书。

○搬家问题 丨 藏书 《书房记》当中有不少教授或老师都会谈到,自己有很多写作的朋友抑或导师出版作品,还有出版社的赠书。这些赠书大都有签名,极具珍藏收藏价值。它们是每次搬家都无法割舍的。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是爱书买书人的常态。吾生有涯,知也无涯。每年的图书出版物众多,要如何选择最适合最值得下手的书目可谓艰难。毕竟,老师们有可能因为校区搬迁而搬办公室、工作室甚至是搬家。那些纸书也该随着人的流动而迁移。 他们都笑说,搬家师傅最不喜欢就是搬书。同时,坐地起价是在所难免的。可能还会有搬家师傅说搬了一天的书就不去打牌了,因为尽是书(输)。 或许买书的终极未来是买房子。原本规划好的图书分类,到最后都会因为书籍到手速度过快而无暇顾及最初定好的个人分类方式。这样一来,随手一放,地上一摞,都是书,尽是书。

○百年之后,这些书要怎么处理? 我自己也会有囤书的焦虑感。跟《非普通读者》的女王一样,人们都会感慨读书开始得太晚,想要了解的新知领域太多,年纪渐长,时不我待。即便阅读速度提上去,人还是会因为日常工作生活占据太多时间和精力,导致分给读书的时间变少。看着手里读的书,回望那些还在等待翻开的书,焦虑感油然而生。 另外,我们也并非都出身书香世家。如果家里的读书氛围足够好,我们是不需要担心百年之后这些珍贵藏书该如何处理,留给后来的爱书人即可。但是,身边人不理解爱书读书囤书的“仓鼠癖”,那可能就得提前断舍离,转送给感兴趣的朋友,抑或联系当地图书馆捐赠图书。 ○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本书内分享书房的教授老师或校友们大都是从年轻时期就培养阅读兴趣。电子书大概是本世纪初才逐渐兴起发展的产物。他们不抗拒电子书,但更偏向于纸质书的翻阅和收藏。 他们年轻时没有太多零花钱买自己想买的书。借书确实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但拥有和永久收藏成为他们年轻时许下的愿望,弥补最初不可得的梦。

⭐圆梦 丨打造精神家园 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由来已久。年轻时候的各种条件不允许,促使他们更加盼望拥有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周作人曾坦言自己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书房和囤书,容易被人窥探内心世界。分享亦是找到同好的途径。我们能在《书房记》里四十位分享者的推荐书单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目,发散开去,让精神世界无尽延绵。充盈美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