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单向街(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1000字

单向街(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1000字

《单向街(作家榜经典文库)》是一本由[德] 瓦尔特·本雅明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9元,页数:24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单向街(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一):评《单向街(作家榜经典文库)》

有启发性的一本书。正像阿多诺所评价的“由于该书写作方式力图去展现梦幻所追回的那些被丢弃的真实,因此,书中的梦幻因素就具有了知识性质。那被丢弃的真实并不是从梦幻的心理学根源,而是从俗话中所说但绝对现实的微妙踪迹中见出,这踪迹是一般理智所鄙视的,但恰是它使人得以从梦幻中醒来。”这本书常常突破了梦境和现实的边界,似乎让我觉得本雅明的思考跨越了意识到潜意识的界限,很多观点似乎更为真实可靠。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本雅明的判断人们“对已习惯但早已失效了之生活的依赖是如此刻板,以致即便在最可怕的险境中都无法运用人本来具备的智力和预见力。”

所以令人担心的并不是“人们看不清事实真相”,而是在看世界的方式以及能力受到了损毁。本来在知识困乏时代助人突破有限世界达到更多知识的概念思维,在其于现代社会的过度发展中反而成了直面真实世界的桎梏。”正如译后记中提到的“《单向街》的特异就在展现的一个又一个意象中,先使人惊颤(摧毁既存思维),后经由开启的思路,达到前所未有的认知。此间,原有的概念、认知会失效,在没有任何概念可以凭依的情况下,只得直面阅见的东西,靠天赋的思维能力去达到认知。这是一种具有先锋派色彩的全新写作方式,在努力使思维直接回归现实世界本身。”

我喜欢本雅明的跳脱、灵动、古怪和另辟蹊径。

《单向街(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二):灵魂远比获得坚硬的精神更接近智慧

月亮忽地关了灯,墨色的幕布瞬时就拉了下来。在感官都模糊的夜晚,才能找到将精神、形象和语言凝在一起的梦幻,这样的界面最适合体会人间。

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在《单向街》中,梦幻作为与僵硬而表面化之思维相对立的知识源泉,成了未经调理之经验的载体。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去重建被当今世界剔除的思维本身。

孤独的使徒行者

他被誉为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心灵之一”。出身于柏林一个犹太富商家庭,自幼性格敏感,郁郁寡欢,痴迷于幻化为身边的各种事物。

曾在弗莱堡、柏林、慕尼黑和伯尔尼研究哲学,涉猎文学、绘画、摄影等。27岁获博士学位,31岁撰写《德国悲剧的起源》。

一度靠协作和翻译谋生,兼及精神病理学研究。本雅明的一生经历了世界大战、法西斯政权、犹太人的流亡;他的作品微观细碎,充满哲思示意。

《单向街》是德国传奇哲学家本雅明的代表作。全书短小精悍,包含60篇随感、格言、哲思。从本雅明微观细碎、充满哲思诗意的作品中,您能感受到一个天才的孤独和探索。日常事物在他独特的叙述中闪闪发光,让你的耳目一新,内心从孤独走向丰盈。

文化界的异乡客

本雅明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没有固定工作,靠家产和写作在不同国家的城市里维持生活,是一个典型的“欧洲观察家”。

他喜爱收集旧玩具、邮票、明信片和仿真缩微景观。他说:“集邮册是具有魔力的参考书,里面记录了有关王室和宫廷,以及有关动物、寓言和国家的一些数据。”

他最大的嗜好是收藏各种各样的书。他可以在一页纸上密密麻麻地写上一百行字,还热衷于犹太教的神秘主义星象、占卜之类。

这些奇奇怪怪的个人小爱好,构成了他独特的学术气质,也造成了《单向街》这个独特文本的迥异气质。

正如他在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生活当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还不都是像挡住我们视线的树杈那样留在我们身后了吗?

我们从没有想到将这树杈连根拔掉,甚至也没有想到把它剪得稀疏一些。我们继续前行,将它留在了身后,从远处虽然还能看见它,但模糊不清,依稀朦胧,正因为如此,它才显得格外神秘地缠绕在一起。

因此,对于本雅明在文化学界的身份,一直很难按照标准的学术规范来界定他。

有人曾这样陈述本雅明的生存悖论与困境:“他既是诗人神学家,又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既是形而上学的语言学家,又是献身政治的游荡者……在纳粹德国,他是一个犹太人;在莫斯科,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在欢乐的巴黎,他是一个冷静的德国人。

他一生颠沛流离,奔走于各个国家。所以,他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祖国。甚至没有职业——作为一个文人,学术界不承认他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所写的一切最终成为一种独特的东西!”

在任何一个场域里,他永远是一个异乡客。正如本雅明自己所隐喻的,它像一个投影仪,把他思想深处方方面面的小收藏展示出来,与个人际遇、情感、生命和灵魂紧紧贴在一起。

本雅明比任何人更确信,获得鲜活的灵魂远比获得坚硬的精神更接近智慧。

情感的不归路

本书的题献是给对于本雅明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女人——阿西娅·拉西斯。他的感情生活就像他的人生一样坎坷曲折。

青年时代他草率地与一个女子订婚,不久便遇到了一位有夫之妇朵拉。两人相互吸引,最终本雅明退了婚,同时朵拉离婚,此二人结婚并生育一个儿子。

1924年春天,本雅明来到意大利完成博士论文时,遇到了来自苏联的女导演阿西亚·拉西斯。

拉西斯年轻漂亮,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更重要的是,她向迷茫中的本雅明介绍了苏俄现状,并吸引了本雅明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拉西斯同样非常欣赏本雅明,他们在精神上产生了一种共鸣。但无论是国籍、年龄、出身还是婚姻现状,太多的不可能横亘在他们之间。

本雅明为了能与拉西斯结婚,他又和朵拉离婚,千方百计想为拉西斯办理留居德国的“绿卡”,但最终他们也还是没有能够走到一起。

1930年以后,虽然他们一直保持着通信,但从未再见面。正是因为蕴含着这种百感交集的“爱意”,整个《单向街》的文本被一种朦胧的、充满灵韵的、忧伤又甜蜜的光辉笼罩着,散发着永恒的迷人魅力,赛过一切珠宝、钻石的莹亮。

对此,本雅明说:“在爱情中,大多数人寻觅一个永久的家园。但还有很少一些人则寻求永远的漂泊。后一种人属于犹豫者类型。他们尽量避免与母土发生联系,他们寻找能够使他们远离家乡愁苦的人。对这样的人,他们保持着忠诚。”

《单向街(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三):《单向街》:来自一个天才的孤独和探索

20世纪30年代,瓦尔特·本雅明写了一本叫做《摄影小史》的摄影类书籍。历年来这本书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不仅为人们理解这两个媒介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对尼塞福尔·尼埃普斯、欧仁·阿特热乃至奥古斯特·桑德等摄影先驱及他们的美学、技术成就都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判。

很多摄影深度爱好者都读过那本书,被本雅明独特的文字所吸引。本雅明一直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是德国哲学家、文化批评家和散文家。如今,本雅明已经逝世八十周年了,在他逝世后,他的著作大量出版,为他赢得了越来越高的荣誉。

这本《单向街》是“作家榜经典名著”系列书籍,由本雅明研究专家王涌以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1997年版为翻译底本翻译。全新的封面设计,由英国艺术家Nick Cudworth授权名作用于封面,设计典雅,颜值爆棚。另外,书中还精选了近70幅现代艺术名家名作,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本雅明的思想是融合了德国观念论、浪漫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犹太教神秘主义等多个传统元素的,而且他在美学理论、文学批评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领域也有着持久而深切的影响。所以他的著作整体就是带着哲学、浪漫、美学等多重味道的。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单向街,依旧是无比孤独。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单向街,是单向的,一往无前,值得继续探索下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单向街,成为你孤独迷茫时的避风港。

……

了解了这本书的作者和它带着孤独的感觉,我们就需要带着这样的一个感觉翻开书页。一定要跟紧本雅明的脚步,千万别陷进那些带着哲理的文字里,否则下一秒可能会困囿于普鲁斯特的房间里,或是在卡夫卡的办公室里坐立不安,然后迷路,不知所终。

加油站:人们并不是站在涡轮机前用机油烧它,而只需往看不见但必须知道的铆钉接口里注入一点点机油。

早餐室:空肚子的人讲述梦时,仿佛在说梦话。

113号:拥有意向的时辰,在那间做梦之屋逝去。

致男人们:劝说是不会有成果的。

标准时钟:对天才来说,每一次命运的沉重打击,都像温柔的睡眠一样与他工作室里的辛劳相生伴随。他未完成的作品映现着工作室的魔力:“天才就是勤奋。”

回来吧,一切都得到了原谅。

摆着豪华家具的十居室住宅:胆战心惊地等待着无名杀手,就像一个淫荡的老妇人等待情夫一样。

中国货:中国誊抄书籍的实践就这样无与伦比地成了文字文化的保证,而那些誊抄本则是解开中国之谜的一把钥匙。

手套:人的举止与使人生厌的动物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因而能被动物认同。

墨西哥使馆:我梦见自己在墨西哥成了一支科学考察队的成员。

建筑工地:如果人们执意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而又不想用那个小物质世界里的全部道具和工具去开启通向他们的门路,那么,眼里就必须有这个小世界的标准。

内务部:一个人越是敌视留存下来的东西,就会越顽固地将他个人生活置于某些标准下,而且还想将之推举为未来社会法则。

全景幻灯:一味固守以往几十年形成的安全和财产观念,阻碍了普通人觉察到决定当前状况的一种全新的、极为值得关注的稳定。

地下挖掘工程:梦中,我看见一片空旷地带,那是魏玛的集市广场。

注意台阶:写一篇好散文要经过三个台阶:

一个是音乐的,这时它被构思;

一个是建筑的,这时它被搭建起来;

最后一个是纺织的,这时它被织成。

……

这就是这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既不符合现有的规矩,也并非创新体裁。本雅明向我们介绍的“单向街”,是日记般的随笔、梦呓般的布置方案、告诫、格言、简略思考,还有一些宝贵的写作建议。

从本雅明的短暂一生以及他自杀的结局来看,这部作品更像是一封遗书,以噩梦的形式展现了残酷的政治和充满怨懑的历史。

在这条单向街上,仍要继续往前走吗?本雅明从他盛赞的卡夫卡式游离象征走到了他所不解的布莱希特式的执迷不悟。

要不,还是在街角转弯吧。不要去寻求阐释,保留那种模棱两可,不可靠的可靠性,没有任何坏处。

《单向街(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四):本雅明的智慧超乎你想象

一本书是作者文学创作的精华,通过书籍你能看到作者的思想。通过阅读书籍你能进行自己的思考。《单向街》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单向街》是德国传奇哲学家本雅明代表作,全书短小精悍包含60篇随感格言哲思,从本雅明微观细碎充满哲思诗意的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一个天才的孤独和探索日常事物,在它独特的叙述中闪闪发光,让你耳目一新,内心从孤独走向丰盈。

本书作者瓦尔特・本明,他是德国哲学家,被誉为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心灵之ー”。出身于柏林一个犹太富商家庭,自幼性格敏感,郁郁寡欢,痴迷于幻化为身边的各种事物。曾在弗菜堡、柏林、慕尼黑和伯尔尼研究哲学,涉猎文学、绘画、摄影等。27岁获博士学位,31岁撰写《德国悲剧的起源》。一度靠写作和翻译谋生,兼及精神病理学研究。41岁,身为犹太人的本雅明被纳粹驱逐出境,先后移居法国、西班牙等地。

48岁时为躲避纳粹迫害,本雅明计划乘船逃至美国,在法国西班牙边境受阻,绝望之中他在比利牛斯山脉的边境小镇自杀。

本雅明的一生,经历了世界大战、法西斯政权、犹太人的流亡;本雅明的作品,微观细碎,充满哲思诗意,苏珊・桑塔格称他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

经典代表作:《单向街》《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让我们一起通过作者的文字来读懂他的思想吧。

关于艺术

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去展览馆参观的时候,都是拍拍照。看看这位画家画的画是什么样子的。有些时候几个人会围在一起讨论画家画的画。作者对于自以为懂艺术的人使用了13个命题来抨击他们。

艺术家创制作品;一般人用文献来表达。

艺术品只会附带地是一种文献;没有任何一种文献会是这样的艺术作品。

艺术品是一件杰作;文献用于充当教育读本。

艺术品使艺术家学到了手艺;文献使读者受到了教育。

艺术品由于完美而件件不同;在材料方面所有文献都相关联。

内容与形式在艺术品中融为一体:内涵;文献中,内容绝对占主导地位。

内涵是体验出的内容是构想出的。

在艺术品中,内容是观赏要抛开的一种累赘;人越是沉入文献中,文献的内容就越会显得凝重

在艺术作品中,形式法则是核心;在文献里,形式简直不予考虑。

艺术品是复合性的:一种能量中心;文献的丰饶有待分析出。

艺术品在持续不断的观赏中得到提升;文献是由意外方式被把握的。

作品的阳刚之气在于进攻;文献的中性立场给它以掩护。

艺术家志在征服内涵;一般人躲在了内容后面。

关于写作

作者对于写作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写了关于写作的13则技巧。

每个打算写作一部比较重要著作的人都应该善待自己,每写完一点都不要克制自己任何对继续写作不会有不良影响的想法。

如果你想谈谈已经写完的部分,那是可以的。但是,写作过程中不要将已写完的部分读给別人听。你由此获得的每一次满足都将妨碍你的写作速度。如果遵循这个原则,想说给别人听的欲望会越积越多,但那最终会成为圆满完成作品的动力。

进入写作状态时要避免接触日常平庸的事情,带有细细声响的不完全宁静是难以忍受的。相反,一段肖邦或李斯特的练习曲或工作时发出的絮絮嘈杂声,则与深夜感受到的宁静同样重要。如果说后者使内在听觉变得锐敏,那么,前者就会成为文体的试金石,文体一旦出现,它就会淹没那些外在的声响。

不要随意使用写作工具。刻板地坚持使用某种纸和笔墨是有好处的。这不是奢侈,但是,使这样的器具应有尽有是必须的。

不要让你的任何思想隐姓埋名地流逝而过,要在小本子里仔细记录下你的每一个思绪,就像当局登记外国人那样严格。

让你的笔在灵感面前矜持些,灵感会借助磁力将笔吸引到自己身边来。对于是否马上写下突然想到的东西,你越是持审慎的态度,它就越会以成熟的样态走向你。演说征服思想,但文字统治思想。

永远不要因为你没有什么可写了而停止写作,这是文学荣耀的一条戒律。只有必须遵守的时辰(如进餐、约会)或者在作品完成之时,オ可以中止写作。

工整整地抄写你已写好的东西,以此填补灵感暂时的空白,直觉将会在此过程中苏醒。

每天至少写一点一一但也可能若干星期。

不要将没有通达且写作过的作品视为完美的。

不要在你悉的书房里写一部作品的结尾,你在那里可能找不到写结尾的勇气。

写作的几个阶段:思想——风格——文字。誊写的意义在

于:必须誊写清楚和漂亮。思想扼杀灵感;风格束缚思想;文字报偿风格。

写成的作品是构想死去时的面容

不管是对于自以为懂艺术的人的抨击还是自己对写作技巧的看法,都能够为我们带来新的思想。希望你能够通过阅读《单向街》收获到自己的想法。

《单向街(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五):在人生这条不归路上,拾取哲学家洒落的珍珠

读瓦尔特·本雅明的书,适合在深夜、在深山古刹中,在空灵、孤寂中,才能体会出他思想的飘移,才能感受到他意念中伸出的触角。

瓦尔特·本雅明是德国哲学家,提起哲学家,好像就与深奥、神秘有关,而他确实也是这样一个人,就像波士顿哲学系教授理查德·卡尼所描绘的:“他既是诗人神学家,又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既是形而上学的语言学家,又是献身政治的游荡者……在纳粹德国,他是一个犹太人;在莫斯科,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在欢乐的巴黎,他是一个冷静的德国人。他永远没有家园,没有祖国,甚至没有职业——作为一个文人,学术界不承认他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所写的一切最终成为一种独特的东西!“

这一切,都能在《单向街》这本断想随笔集中体会到。

这个矛盾的多面人,孤独地行走在自己的“单向街“中,在梦与现实之间游荡,思绪飘忽不定,在庸常的事物中,却有不同寻常的感受。

在他的“早餐室”,是梦还在控制的世界,“不想与白天接触的人,不管是怕见人,还是为了内心的宁静,都不想吃东西,而且鄙视早餐。这种人以这样的方式来躲避夜间与白天这两个世界的更替……”

而在“前厅”、“饭厅”,都是他在梦中遇见歌德的地方,“当我的手碰到他的胳膊,我激动地开始流泪。”

一切美好的、诗意的东西都是梦中才能出现的,因此没有谁愿意正视烦乱嘈杂的白天。

偶尔,从梦中醒来的本雅明,比任何一个人都清醒,在“全景幻灯:德国通货膨胀巡视”一章中,他写道:“……那是因为这个社会里的每个人的眼睛只盯着自己的低级享受,用动物般的原始性去追求他们,却没有动物那原始的知解力。”

“如今,谈话的自由已经消失了,如果说以前人们在交谈时关心对方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现在这种关心则被询问一下对方的鞋价或伞价所取代。”

“我们在领受大自然如此丰富的恩赐时,应当谨防一种贪得无厌的态度,因为我们无法回赠给大地母亲任何东西。”

……

这些在梦境呓语中的清醒,在特殊的写作方式之下,是为了救赎、拯救现代人。

他对人类的命运充满悲剧性的预见,在思考中灵光乍现,看似深奥、难懂的词句,突然间与现实联系起来,每一句都是经典,都是格言。

本雅明说:“孤独对我来说是唯一适合的状态。”孤独来自他性格的敏感,他从小就郁郁寡欢,痴迷于幻化为身边的各种事物,富裕的家庭给了他受教育的条件,他研究哲学,涉猎文学、绘画、摄影,27岁就获博士学位,31岁撰写《德国悲剧的起源》,但当时的大环境给了他致命的打击,因为犹太人的身份,本雅明遭到纳粹的驱逐、迫害,在绝望中自杀,时年48岁。

同样,他的爱也注定是一条不归路,《单向街》是献给一个叫阿西娅·拉西斯的女人,本雅明为了她抛弃妻子,这个被他称为“来自立陶宛的女布尔什维克”,是信奉共产主义的拉脱维亚人,虽然阿西娅·拉西斯始终没有答应本雅明的求婚,但她的信仰深深影响这本雅明,这本书题献拉西斯,与其说是对这段感情的怀念,不如说是本雅明对曾经信仰的执着与认真。

本雅明孤独地行走在人生的不归路中,前途迷惘,但他仍旧不时停下脚步,看看沿途的风景,沉思冥想。

世界、人生碰触着本雅明敏感的触角,他感受爱、文学、城市、传统、现实带给他冲击,他自己的行文语句与他的人生一样,似乎是天生就不循规蹈矩,不接前连后,但又好像被无形的手推着走向我们仰望的世界。

他用他特有的文字、特有的感觉说爱,说文学、说艺术、说孩子,还有建筑,沿途的一切东西都会引起他灵感的迸发,最深层的东西在他的洞察下渐渐浮出水面。

不得不说,本雅明的书,注定不是用来消遣的,它只适合在深夜,在孤独袭来的时候,随意翻开,不知道有哪一句话,就会拉开你的思绪,让你在沉思中走向更深邃的空间,就像书中那张小小的卡片上写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单向街,成为你孤独迷惘时的避风港。

最后,还是回归文字本身,本雅明在“注意台阶!”中写道:写一篇好散文要经过三个台阶:一是音乐的,这时它被构思;二是建筑的,这时它被搭建,;最后一个是纺织的,这时它被织成。

就像他的文字,音符在他的头脑中跳动,被他以建筑匠、纺织匠的手,织出一篇篇锦绣,在人生这条不归路上留下点点滴滴的锦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