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菜园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菜园简史》是一本由弗洛朗·凯利耶(Florent Quellier)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页数:24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菜园简史》读后感(一):小小菜园的前世今生

说起菜园,大多数人想到的便是蔬菜,然后会想到种菜经历,至于菜园究竟从何演变而来,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大抵没有人去思考。

的确,自古至今,菜园对于人类来说,它的基本属性就是提供蔬菜这种食物,而花园则会为人类提供欣赏这一功能。它看起来很普通,也不容易被人所注意。

然而,菜园对于人类来说很重要。

有幸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菜园简史》一书,对菜园的发展演变有了大致的了解,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菜园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菜园,自从诞生起,它的属性就是生产蔬菜这种食物。而最初的菜园,是家庭的延伸,往往与住宅关联在一起,中世纪庄园就是由建筑、庭院和菜园组成的 “住宅——庭院——菜园”生产单位。那个时期的菜园主要是为了维持生计,全年大多数时间都有产出的蔬菜,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葡萄架、樱桃树、桃树或是玫瑰花丛等。

中世纪和现代菜园里,卷心菜的地位特别重要。毕竟卷心菜这种蔬菜即使冬天也可以产出,这对于维持生计而言何其重要。这一时期的人们对菜园十分依恋,主要还是因为平时吃不饱饭,经济形势不好,食物供给不足,这时候菜园就显得很重要。

中世纪以及旧制度的法国人民一般用两种方式烹饪蔬菜,煮成蔬菜汤或是做成蔬菜粥,知道1810年人们才习惯将蔬菜混合,制作蔬菜什锦。

菜园以及蔬菜在修道院生活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早期的修会来说,菜园既是提供食物的地方,也是体验谦卑和贫困生活的场所。他们还可以将蔬菜施舍给他人,做慈善。

一些人或许认为菜园很普通,但其实菜园也是创造奇迹的地方。从最初的菜园,到篱笆、围栏的产生再到将菜园当花园一样精心呵护,施肥浇水,创造出各种工具,我们足以看到人类对于菜园的愈发重视。新植物的驯化、杂交、变异和选择,无数新品种应运而生,嫁接技术,贴墙种植水果,反季节蔬菜的出现,彰显着人类独有的智慧。

菜园对于贵族而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割式菜园出现,使得菜园也因秩序的存在而变得更美。从菜园到“菜园炉社”,是对菜园重要性的肯定。

本书令我感到惊喜的是“神父菜园”这一部分,从事园艺是优秀神父的标志。

书中这样写道:

由此可见,菜园在当时受到何等重视,它不单单是提供食物的园子,它似乎成了精神的象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法国出现了各种新型实验性的菜园形式,比如集体菜园、共享菜园和联合菜园,这些实验与当时的社会问题紧密相关,其目的是让那些被遗弃的贫困社区重新焕发生机、重建这些地方的社会纽带、整合不稳定的移民人群。

如今,菜园已然发展成为旅游景点,各种采摘园、蔬菜基地,每年都会迎来无数旅客光顾,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蔬菜,而是为了欣赏各种蔬菜构造出来的奇特场景。

《菜园简史》梳理了菜园的发展历程,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神奇力量。它的确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它也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毕竟,蔬菜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菜园不单是提供蔬菜的地方,而是人类精神与文明的伟大体现。

《菜园简史》读后感(二):澎湃私家历史| 社科院杨光:不起眼的菜园为何在欧洲文明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法国近代饮食史专家,安茹大学近现代史教授弗洛朗·凯利耶的《菜园简史》日前被北京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这是作者继《馋:贪吃的历史》后第二部和中文读者见面的著作。和上一部相比,《菜园简史》不但更接近作者的专长,同时体现了作者的实践经验。弗洛朗·凯利耶博士论文的主题是近代法兰西岛地区的果园和果树种植。就法国历史上的菜园问题,作者在法国《近现代史》等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多部学术论文。此外,菜园对于作者而言绝非书本上的知识或孩童时的模糊回忆,他在布列塔尼小城迪南的住宅附近开辟了一座大菜园,种植多种蔬菜和水果供家人品尝。到本书出版时,作者已经是拥有12年经验的资深园丁。因此,这本小书是作者结合多年学术积累和园丁实践经验的厚积薄发之作。

一直以来,在西方历史学界,菜园的历史被极大低估乃至无视了。一方面是因为在园林史和景观史领域,菜园一直被视为花园的“穷亲戚”而不受待见。另一方面,在食物史领域,菜园主要提供蔬菜和少量草药和水果,因此既不像提供谷物的农田那样被视为决定穷人生计的关键,也不像提供肉类的牧场那样被视为生活水平提高的指标。此外,菜园出产的蔬菜主要提供家庭和邻里消费,绝大部分并不进入市场,因此历史学家无法从税收账簿中计算菜园产出的实际价值。然而,菜园在欧洲历史上不仅是平民家庭食物的补充来源,从《圣经》中伊甸园的形象开始,菜园及其相关的园丁工作被欧洲不同阶层在不同历史时期赋予了不同的科学、社会和文化意义,诚如作者所言,“围绕菜园进行种植、培育和消费的历史就是欧洲社会的演进史”。

作者首先展示了西方经典中的菜园,《圣经》中上帝的伊甸园就是果园和菜园的结合,亚当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园丁,人类开始食用谷物和肉类是在亚当夏娃堕落后,因此比食用水果和蔬菜更晚。而在西方文学中,古希腊荷马时代的《奥德赛》中已经描述了菜园。总的来说,在西方,园子最早就是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菜园和果园。从中世纪开始,无论从法律还是空间布局,菜园都是家庭的自然延伸。鉴于菜园和家庭的紧密联系,中世纪城镇常常在规划的宅基地周边设置专属菜园以招徕移民和拓荒者。中世纪欧洲菜园在家庭经济方面扮演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菜园的产出大多数自家消费,不用缴纳什一税和其他封建赋税,因此这部分劳动果实往往逃离历史学家的统计,但菜园对于中世纪欧洲人饮食多样性的贡献是相当可观的。另一方面,中世纪菜园主要栽培卷心菜和蚕豆豌豆这些可以常年收获或易于保存的蔬菜和豆类,它们往往被混在一起做成粥或者糊糊,是当时平民度过饥荒和青黄不接季节的主要食物。总之,菜园的收获虽然始终无法完全取代谷物和肉类的地位,但其产出丰富了餐桌,并为贫穷家庭的生计提供最后的保障。

正因为蔬菜被视为贫穷生活的象征,因此被当时的修道院和隐士视为符合安贫乐道原则的最佳食物。菜园“既能给身体提供食物,又能滋养和磨砺修士的灵魂”,因此在修道生活中也必不可少。十二世纪成立的查尔特勒修会为每个修士都提供配有小菜园的住所,就是为了让每位修士都能从园艺劳动中体验谦卑和贫困生活。除了自给自足外,修道院的菜园的出产还可以施舍给穷人,或者拿到市场上售卖获得收入。菜园从中世纪开始就和宗教生活紧密联系,而被赋予生计之外的道德和文化意义,这造就了菜园在欧洲历史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近代以降,菜园不仅继续为平民提供生计,也成为科学创造和审美鉴赏的重地。正如法国历史学家让·默夫雷所论,菜园是“一处做实验的地方,一处创造奇迹的地方”,马克·布洛赫也指出,菜园是新事物诞生的地方。一部分现代创新实际上是对过去菜园里的实验成果的挪用。在菜园的悠久历史中,对植物的驯化、选择性培育以及对于围绕植物所做的实验一直都没有停止。不过,和中世纪及更早的时期相比,近代欧洲菜园得益于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全球物种大交换、古腾堡印刷术发明后园艺书的普及,以及科学革命引发的改造自然的兴趣等因素,因此在培养和驯化新的水果和蔬菜物种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比如来自美洲的西红柿和辣椒最初是作为观赏植物在菜园培植,然后才被推广成为食物的。辣椒于1493年被引入法国,被称为“花园里的珊瑚”。西红柿在16世纪上半叶到达欧洲,它的果实被称为“金苹果”和“爱情之果”,欧洲人出于对其花朵和奇特果实的喜欢而将它种植在果园的棚架上。因此,菜园实际上是外来蔬菜和水果的同化者,园艺学家、博物学家、喜欢异国植物的贵族和普通的园丁一起推动了外来植物在欧洲的杂交、适应和推广。正是因为菜园在近代成为满足好奇心和体现品味的地方,在法国,从国王到富有的市民,精英阶层乐于在自己的庭院内规划菜以驯化外来植物、观赏景观和社交为主题的菜园和果园。 和补充家庭生计的平民菜园给人留下的贫穷印象不同,这些精心布局和打理的菜园被时人称为“露天的百宝箱。”

19世纪的工业革命让欧洲工厂吸收了大量离开土地的农业劳动者加入工人大军。然而工人的集中居住引发了工厂以及政府的担忧。如何驯服蜂拥而来的工人,让他们满足贫苦且被机器高度规训的生活,而不会威胁社会秩序?答案是社区园圃,这是19世纪出现的新园艺形式,是企业为了重获劳工忠诚而在工人住所边上规划的专门用来种菜的土地。社区园圃转移了工人对于社会运动的兴趣,同时多给了他们一份酬劳。企业还可以根据工人的家庭状况和工作表现奖勤罚懒,调整分配给个人的菜园面积大小,这意味着企业对于工人的规训从工作时间的厂房延伸到了休闲时间的家庭生活中。工人在下班后或者休息日忙于打理自家的菜园,就不会去酗酒斗殴或参加政治集会。这样一来,园艺占用了工人的闲暇时间,让他们变得更加温顺,这体现了工厂对于工人的家长制管理。

在法国,菜园也被教会人士和世俗学校当做规训民众的园地。当时有一种宗教思想敌视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变革,强调回归土地,将菜园视为基督教家庭和古老秩序的保障。而世俗学校的教师不仅被比作园丁,教师要像精心打理菜园一样精心培养未来的公民。学校内部也开设了菜园用于教授园艺或劳动课程,园艺技能被认为是未来公民必备技能。当时的法国正处于政府和教会争夺教育主导权的关键时期,不起眼的菜园被双方不约而同地选为战场。不过,社区园圃的兴起以及各界对于园艺技能的重视很快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获得了回报,菜园在战时饥荒时再次成为欧洲平民维持生计的关键。

二战后,由于对战时饥荒年代的负面回忆,再加上当时欧洲人对以美式摩天大楼为象征的城市生活的普遍向往,欧洲菜园面积一度大大减少。但菜园很快在九十年代前后迎来复兴,这一轮菜园复兴的主要理由不是生计,而是生态。不再为饥饿担忧的欧洲人开辟菜园的主要考量包括保障食品安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于环境的伤害、减少食材运输距离以降低碳排放量、维持本地物种多样性等。菜园的历史角色也在当代悄然完成了根本转变,一直以来,菜园都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热土,而现在却成为保护自然甚至修复自然的保留地,菜园角色转换的背后是人类对环境和自然认识的深刻变化。

菜园的复兴不仅在欧洲,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现象。如果说前些年种菜和偷菜电子游戏的流行体现了国人在剧烈的城市化进程中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怀念,那么近年居家抗疫生活让无数毫无园艺经验的都市白领动手将自家阳台改造成微型菜园,第一次体验了种植的辛苦,收获的喜悦和分享的快乐。由此来看,《菜园简史》不仅是对欧洲菜园历史文化的精彩回溯,同时让我们在当下的特殊时刻,重新思考人类、食物和自然三者之间的持久联系。

《菜园简史》读后感(三):小小菜园,人类心中的伊甸园

最近在老家的老爹,带了一袋玉米过来,早上采摘,晚上在餐桌上大受孩子们欢迎,十几个玉米立马被分食完毕。

其实这样的菜地,一直是我们尝鲜的来源,玉米、青菜、豌豆、缸豆、番薯、黄瓜……

小小菜园,成为了我们生活的调剂品,在菜园里看看蔬菜,呼吸泥土的清香,成为了我偶尔回家必做的事情。

恰好来了一本专门写菜园历史的书:法国作家弗洛朗·凯利耶的《菜园简史》,和高档的花园相比,菜园子显得寒酸太多,但你可知道伊甸园和西方经典文学《奥德赛》中的阿尔基诺斯园,其实都是提供食物的菜园子。

菜园简史

评价人数不足

[法]弗洛朗·凯利耶(Florent Quellier) / 2022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亚当和夏娃,都是替上帝看管菜园的园丁,只是受了蛇的诱惑,才有了后来的人类,或许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都是园丁的后代!

虽是介绍西方菜园的历史,但蔬菜的历史大致相通,吃货们永远也不会因为国度而对食物区别对待。

就如作者所说,菜园是创造奇迹的地方,确实,将野生的植物培育称我们的口粮,再通过不断地改良而更符合我们自己的口味,这一切,除了依靠上帝,其余就是对勤劳双手的最佳体现!

或许房前屋后的菜园很不起眼,但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须。

无论是升斗小民还是皇亲国戚,都会留一畦菜以满足平日的生活用度。

《水浒传》中,作为京城最大的寺庙以及全国佛教活动中心的大相国寺,也免不了找人专门打理菜园,这才有了鲁智深倒拔杨柳的经典桥段。

转到法国也是如此,通过《菜园简史》我们能了解到,普通民众、国王、贵族、神父、学校等等,都会留有一片或大或小的菜园。

普通民众为了糊口度日,统治者们为了陶冶情操。这些菜园见证了法国的中世纪、法国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并或深或浅地参与其中,它们,见证了历史。

这些菜园成为了人类历史的写照,借助菜园的历史,我们得以置身于一个个文明中心。正如作者所说:无论是度假地里的、教区里还是社区里的菜园,它们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一种现实或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

在资源匮乏的年代,拥有一畦菜地,能摆脱食物短缺的窘境,尽可能地利用菜园的每一寸空间,把作物种得密密麻麻,从而能让家人填饱肚子。

而如今,走进菜园的目的更多的是成为了一种对生活的体验。带孩子走入菜园,陪孩子认识、采摘蔬菜,品尝刚从枝头采下的新鲜,也是一种特别的享受。

网图侵删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征服自然的史诗,上帝在创造人类的同时,也赋予我们丰富的想象力!

在菜园种植中,这样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作者说在古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园艺专著中讲述了许多熟练掌握嫁接技术园丁们的神奇之处。

包括没有核的、天蓝色的、带有香料味或蜂蜜味的水果,一半是坚果一半是桃子的混合果实……

更加神奇的是,有一本专著还描述了一棵嫁接了各种品种混合的果树:一个枝条上结着坚果,另一个枝条上结着浆果,其他枝条上结着葡萄、无花果、黑莓、石榴和各种苹果等。

或许这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菜园却给园丁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好地方,在这片小小的菜园里,自然和超自然混杂在一起的幻想世界,园丁的魔法让一切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对比我身边的菜园,也是如此。家中的老爹虽然比不上欧洲宫廷菜园的园丁,但也能把属于自家的那一方小天地整理得井井有条。

跑到田埂,看着那一排排整齐的田嶺,说不出的舒适啊!

所有的烦恼,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菜蔬面前,瞬间烟消云散。

在老爹这位蹩脚的魔法师的运作下,原本荒芜的菜园,有了色彩,有了生机,也有了美感。

感受下千年前的陶渊明在菜园中的生活吧,作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20多年的田园隐居生活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像陶渊明这样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会将诗和远方与眼前的苟且有机结合。

细品生活,才能嗅出生活的美,而这些美来自于除草种豆,伴着清晨的露珠以及归途的月光。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丰富的菜园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在这本《菜园简史》中,作者依据的不仅仅有丰富的史料和书籍,还引用了历史上的几十幅画作,这些画作真实地还原了法国历史中菜园的样子以及人们生活的情境。

和局促、阴暗的城堡里的城市生活相比,西方的菜园更富有了浪漫田园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一种诗性、自然的生活方式。

就是这种菜园生活和经历,不仅仅给园丁们以打理菜园的创意,也给这些艺术家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譬如收藏在巴黎卢浮宫的布面油画《四季:夏天》,创作者阿尔钦博托就用水果、蔬菜和鲜花绘制带有寓意的肖像画,让菜园的农产品在艺术中也显得如此有趣和生动。

每一桩平凡的背后都有着一种质朴的美,作为家庭的附属,小小菜园不仅仅是抵御饥饿,还有着一种家庭的温暖,我想这是东西方社会共通的。

人类和食物,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关系,在菜园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们自身就带着亲近自然的基因,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仍然渴望和怀念田园生活,小小菜园作为我们改造大自然的一个缩影,也将会一直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进程。

因为它就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伊甸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