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马孔多在下雨》读后感锦集

《马孔多在下雨》读后感锦集

《马孔多在下雨》是一本由周于旸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孔多在下雨》读后感(一):阅读是一种永不散场的筵席

读完《马孔多在下雨》,它穿过我像风穿过树林。平日不能被看清的东西使穿行的速度慢下来,马孔多的雨留在了我的身体里。周于旸的书写抽出了事物的全部神经,握在手里,冷却成语言。阅读使一场雨从纸上起身,重新发出声响。 《鹦鹉螺纹》里王悲喜是玻璃状的,锋利的话语被耐心地磨出刀刃,他应该被小心地握在手中,被某个诅咒打碎的孩子应该有人收留,收好他坚硬的悲伤。结局时永动机重新回到地面,伤口被撕开,里面的夜流淌出来。

《月亮照常升起》里“灯光是粒子,月光是波”有无边无际的温柔。“我抱住了你,这是粒子;有一句话没说出口,但已经到你心里,这是波”。遥远的书写像一串轻轻碰击的杯子,美妙的颤动递到我的手心。

《穿过一片玉米地》里关心地球的形状,关心月亮的变化和星星闪耀,从未关心过人类以及祖父的少年,终于在被遗忘的,被抛弃的,无法降落的彻夜里明白祖父难以修饰的爱意。 文字的少年感以及破碎之心相信逐渐消失的一切,成为孤独本身。这本书很好读,很容易进入,很难走出。理智是巨大虚无包围下的一小片现实,当四周沉寂,书里的雨声把我唤醒。

《马孔多在下雨》读后感(二):还是推荐

亲切自然的致敬,每个故事有清晰的原点,饱满的情感驾驭住了魔幻现实手法超自然的一面和落地的一面,没有带着人物故事走向不知所云。意象的选择精准、深刻又美丽,鹦鹉螺纹,折纸玫瑰,云顶的塔吊室,在作者笔下都被打上梦幻的柔光,变幻成能够引发无垠情感回应的咒语。

《穿过一片玉米地》,最喜欢的一篇,合集里后几篇都在反复孤岛一般的人生,想逃离的迫切和逃不出去的无望与烦躁,这篇在其中显得特别辽阔和圆满,故乡和童年不是要拼命逃离的所在,而是想要再次重温的幻梦,祖父鲁莽笨拙的情感没有成为重压,而是成为男人在无尽太空深处标注自己从而不至于迷失的支撑,纸花陪伴着他越飞越远,直到在宇宙另一端与故乡的玉米地重逢,在另一个有山有水的星球过温和安静的作为外星人的一生。浪漫,自由,充满希望和勇气,相遇或许太早,相伴和相知或许迟来,然而,“命运并非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圈”,飞船会落地,情感会抵达。

《鹦鹉螺纹》,印象最深刻的一篇。“你听好了,这台机器一直运作,直到你死去的那天也没有停,那么对你来说,它就是一台永动机”,这句话和最后一幕车库里鹦鹉螺纹背后空荡荡的逼仄空间一样,直白、有力、简洁得让人心惊。全篇不进行心理描写(或是很少),对话和动作都展现得非常克制、干脆,这样人物间的冷意反倒更深刻,情绪的浓度更让人窒息,最后甚至觉得不如相信王悲喜就是外星人算了,他早已乘着外星飞船远去,永动机已经达成目的,既已失去意义,附着的外星魔法也就消失殆尽。

《马孔多在下雨》,喜欢这篇里对自毁冲动的解释,理解平静、幽默、清晰地看透自己的命运图景后做出选择的人物。

此外最喜欢的场景还有两个,《月亮照常升起》把刻有字母的高尔夫球对准月亮,和《云顶司机》破除恐高症的男孩爬到柱子顶端看到“如意金箍棒”五个字。

其他几篇一直在走出去和走不出去上纠结,特别到魔方那篇对这种挣扎看腻了,瑕不掩瑜。

《马孔多在下雨》读后感(三):魔幻的界限点

这本短篇小说集的标题是《马孔多在下雨》,实际上已经诱导人去关注文本和马尔克斯,或者说和魔幻现实之间的关系。读完之后,里面大部分篇幅确实有关系,但是也有区别。

整个小说集里面,风格或者说形式是很统一的。除了像《月亮照常升起》以及《岛的周围全是水》之外,其余各篇的时间跨度几乎都是很长的,基本上都会跨越至少两代人。而这种很长的时间跨度能够容下非常多的事件,在这些事件中,很多魔幻的,跨越时间的联系能够得以发生。从表面上看,这是和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的相似。

但是在读马尔克斯的时候,实际上有两重因素很重要。第一重是来自于异国而能自然产生的陌生感。无论马尔克斯写南美的什么,描绘的事物本身就是对国内的读者来说,是陌生的。其次,就是关于魔幻和现实的处理。一篇小说中,最后想呈现的效果,“魔幻”和“现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可以拿来对比的另一个作家是阿乙。阿乙在早期的很多作品中,魔幻色彩是很浓厚的。比如说像《隐士》,比如说像《巴赫》。这里面有的写得不错,有的写得不太好。在去写一些当代中国背景下的故事的时候,增加一点魔幻的色彩,是为了什么?有的是用来做一种讽刺,这个已经被开发得很常见。阿乙用的方法很多时候很特别,比如说像《隐士》。但是在去把握这样一个平衡的时候,“魔幻”的东西怎么介入,最后效果是怎么样的,很多篇目并不是很清楚。

这本短篇集相对于阿乙的早期短篇来说,比较“厚重”。这种相对来说的厚重是来源于大开大合的那样一种描述,这也导致基本所有篇目定的调性会是一种带有悲怆感觉的底色(当然这并不构成严格的因果关系)。在这样的处理上,阿乙写的比较好的篇目中,魔幻是用来引起一种荒谬,进而对个人生活的进行一种更深入的描述(至少看起来是这样),但是在《马孔多在下雨》里面,魔幻其实是为现实而服务的,说起来是“魔幻”,但是很多甚至可能意象层面上的作用反而更大。

所以在这么多篇目里面,最好的其实依然是《鹦鹉螺纹》。因为这篇里面的魔幻和现实的东西融合度是最大的。不是说表面上“特别的”和“日常的”融合,而是说里面永动机的情节和要表达的主题以及情感的适配度是很高的。第一个是形成了一个戏剧性的效果,第二是中间各部分有很多的联系,包括永动机和智力的停滞,永动机和里面人物的那种互相情感的坚持。并且很本土化。而不是说,我单拿出来一个吸引人眼球的一个东西,我可以随便换掉,换成另一个类似的东西,对于故事主题影响也不大。

期待作者可以在未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