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恶魔幻影志读后感锦集

恶魔幻影志读后感锦集

《恶魔幻影志》是一本由[日]涩泽龙彦著作,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恶魔幻影志》读后感(一):恶魔印象:与神同行

在此之前,我从未看过涩泽龙彦的作品。读罢《恶魔幻影志》,觉得像欧洲的学者,倒不像日本人。也不知道是涩泽龙彦作为欧洲文学艺术研究者和翻译者的风格使然,抑或是中译者的原因,还是由于我读日本人实在太少。不管怎样,恶魔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一来因为恶魔像神,二来因为恶魔不是神。

说恶魔像神,应不难理解。若追究恶魔的来源,必定上溯到一开天辟地之伟岸存在。它或生育,或分裂,或创造出不同的后代,这些后代中有善者便成神,为恶者就入魔。说得庸俗些,这无非是人类从混沌蒙昧中走来,道德意识和道德感情出现了,善恶两分,便推己及人,乃至及于世界,将世界起源之后的万事万物都按照自己精神的秩序重新排列的结果。恶魔与神既然同出一源,没有不相似的道理。

恶魔不是神,好像一句废话,但仔细想来却不是那么分明。例如,克苏鲁系故事也不能说一定就不是宇宙的真相,里面的伟岸存在,既是回归混沌之物,又带有恶魔的痕迹。恶魔的概念原本就是与神作为对立之物而出现的,当这种对立被吸收的时候,二者便再次搅和起来。于是在现代的故事中,作为外形的恶魔(想想我们有多少与吸血鬼谈恋爱的故事)、作为品质的恶魔、作为制度性压抑的恶魔便纷纷独立出来,与人神同居。

在这个背景下,剖析中世纪那善恶对立分明澄清的恶魔概念,令我们观赏恶魔的视野更为清晰。对恶魔来说这很糟糕,毕竟,恶魔就是价值取向,和神一样。

《恶魔幻影志》读后感(二):恶魔起源和发展

“恐惧是人类所持有的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恐怖小说家洛夫克拉夫特

恶魔,提到这两个字,大家脑海中的形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或许好奇恶魔的形象如何,我们或许好奇恶魔的起源,毕竟没有几个人是不恐惧恶魔的,或者说我们小时候更怕鬼,怕妖怪抓走我们。这就涉及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了,但是对于恶魔的概念,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恶魔是堕落到人间的天使,主宰着黑暗势力,恶魔就是撒旦。

涩泽龙彦(1928-1987),日本作家、评论家

连载于艺术杂志《水彩画》的艺术史随笔集《恶魔幻影志》是日本作家涩泽龙彦上世纪所写。他用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洋洋洒洒写了数万字,虽然有思虑不周全地方,但是也是一本绝佳的随笔集。

从恶魔形象的起源一直写到死亡的恐怖与魅惑,涩泽龙彦总是给读者那么多的惊喜和震撼。善恶二元论将宗教分为光明与黑暗,有光亮的地方就有黑暗的地方,二者是对立的,这就是恶魔的起源,至于恶魔的形象真是层出不穷,不同的神话或者宗教都不太一样,或者说每个人心中的恶魔形象都不一样。从权天使“路西法”变成恶魔“撒旦”那时,恶魔的幻影就可能飘荡在人间的任何地方了,那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去了解恶魔学的知识吧。

《恶魔幻影志》读后感(三):谁是魔鬼的代言人

小时候去美术馆参观,里面展览了各种油画,不只是因为小孩子无法理解成熟的艺术还是单纯的害怕画中变了形的人物,总之在后来很长时间都给我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带有宗教色彩的画作总是令人有些害怕,因为画面里昭示了一个人可能会有的命运,而我记忆深刻的都是那些并不美好的画面,而是犯了罪的人被魔鬼惩罚的画面,战争中流血死亡的画、处刑的画……画师的技艺精湛,把魔鬼画的很骇人的同时将人们恐惧的表情画的很生动,召唤出了年幼孩子内心深处的恐惧。

想想画师才是魔鬼,他们类似于现在的恐怖漫画家,把恐惧这种最原始的情感通过画面植入到我幼小脑袋里。

《恶魔幻影志》里有大量的插图,说明了恶魔在艺术作品中的变迁。很有意思的是象征着“恶”的恶魔形象会根据教会的“需求”而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管理它的信徒。而只是言语还是不够的,要让人更加直白地理解“犯了罪”的人将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于是恐怖艺术便开始萌芽。

当恐惧具现化的时候,对人才会产生影响。地狱画中所描绘的场景十分直白,在上一世犯了罪的人们在地狱里要饱受恶魔的折磨,相较于人世间,在地狱或天堂的日子可谓是无限的,没有尽头,而对于知识和科学不够普及的时代,这样的恐怖画的“恐吓”效果可见一斑。

除了有个别艺术家另辟蹊径,书中展示的大多数画作里的恶魔都是模样可怖,完全脱离了人类的形态,这种异端的外形让人的不适应感,以及地狱画里展现的残忍画面激发了人们的想象,想象如果这些折磨都发生在自己身上——那该是多么的可怕。

且教会也很狡猾地在用恶魔的画吓人的同时,也通过描绘天堂天使的美好与光明来加深人们对天堂的向往,在扬·凡·爱克《最后的审判》里,画布的上面是光明美好的天堂,下面是在恶魔羽翼下痛苦挣扎的罪人,这样鲜明的对比给人强烈的冲击感。

虽然书在讨论恶魔,但制造恶魔的却是人类。它们长得狰狞可怖,被人们所畏惧,邪恶的恶魔是不会对人类心慈手软的,它们只会诱惑人们去犯罪,并且以折磨那些被坑害的“罪人”为乐。既然恶诞生于人间,而恶魔们想方设法去引诱人们让他们不得不对抗他们的天性,那这些无形的恶魔又是谁派来的?谁让恶魔替他们犯罪?

这只是个人的疑问罢了。

《恶魔幻影志》读后感(四):恶魔存在于人心之中,涉泽龙彦把它们从西方艺术作品中解锁出来

生的对立面是死,善的对立面是恶,天使的对立面就是恶魔。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的理论就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人类既有生的本能,也有死的本能,既有成为天使的欲望,也有成为恶魔的心理动机,所有都来自于我们的内驱力。

这就是很多人喜欢恐怖电影,喜欢黑暗故事,喜欢恶魔艺术的原因。 日本暗黑美学大师涉泽龙彦引领着日本幻想文学的大旗,他致力于把他的文学作品引向一个暗黑的世界,而在这种暗黑中体现出另一种艺术的光芒。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回到涉泽龙彦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去了解这样一位作家是怎样进入恶魔的世界的。这一本《恶魔幻影志》就是汇聚了涉泽龙彦最早认识恶魔时的艺术随笔集。 恶魔来自哪里呢?对于每一个文化都有着自己的关于恶魔世界的故事,中国有六道轮回,日本有“妖怪”,但这一本书更多关注于西方世界、基督宗教、欧洲文化下的恶魔现象。

既然恶魔自古有之,涉泽龙彦也就必须从原始人的岩画开始,沿着系统性神话体系中恶魔的路线,最终走向基督教的大一统,现在西方关于恶魔的艺术来源则更多来自于基督教了。 基督教为了能够建立一个统一信仰的世界,必然要给不符合教义的人构建一个故去的世界,地狱就此产生,恶魔也就随之伴生了。

在这本《恶魔幻影志》中,涉泽龙彦更多从大量西方艺术中寻找关于恶魔故事,他们形象的存在于大量绘画作品之中,这些绘画在涉泽龙彦的相关介绍下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恶魔的世界,也同样进入这样一位文学大家早期的文字之中。 涩泽龙彦以其令人目不暇接的博学,带领我们步入这妖异的恶魔学迷宫。

《恶魔幻影志》读后感(五):涩泽龙彦的恶魔时空

读过涩泽龙彦的广师大出版的《唐草物语》和《虚舟》两本书,对这个作者有了一些了解,他是很博学的学者,对东西方的宗教、传统、民俗、风土、艺术都有不错的见地和个性理解,这两本小说通读下来虽然没有太多惊喜,但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志怪类文学的精髓以及日式吸纳己用的延续改良发展的优点,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涩泽龙彦是极具好的审美品味的一个人,是优秀的思考者与评论家。

这本小书同样吸引我,《恶魔幻影志》是涩泽青年时期完成的,在日本当时的杂志刊登连载,后装订成册的。所以它并不系统,也非学术,而是作者对于恶魔这一人类臆想的个性化的梳理与解读,其中考量了大量的历史记载、文艺画作、大家评论等等,别看这本书小小的,如果没有大量涉猎西方神话及宗教的艺术作品,通读下来是有些吃力的(我是很多都得百度,当然可以跳过那些教堂、画作什么的)。涩泽的思维跳脱,总能在不同的艺术画作、雕刻或是历史事件找到一些联系,并表达自己的主观想法。对于恶魔的定义,我想任何学术都无法要终原始的阐述其来历,但它的人类臆想却根植于原始的恐惧,那便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来源于宇宙的恩赐。

涩泽在西方的视角里阐述恶魔。它是古老的巫术的媒介,巫术这让我想到了屈原的《九歌》还有来自北方的萨满教,让我联想到了罗泓轸的《哭声》与去年的泰国电影《灵媒》。它是最古老的人类与自然和解的方式,当然,是单向的且非科学的心理意识,逐渐演变成为人类仪式。是人创造了所谓的“神”与承载托起神的宗教,一时间在历史的变迁动荡,人种的进步与交互,融合有信或排斥敌意造就了各种信仰,当然基督教最后大获全胜,以由二元论的善恶区分了彼此的信仰,那些异教的神明化作了最古老的那股恐惧,那就是恶魔的正在进化时。

所以涩泽的这本小书看似很混乱(主要是涉猎大量且广泛)是有主线的,一直贯穿着的是恶魔的演化过程。在不同的时代,权力不同的需求下,不可抗力大事件的推动下,恶魔自然有不同的形态来对接,为人类社会营造精神层次的平衡。“史前时代的人类一直潜身于最古老的精神地层,他们会不时随着时代的痉挛而狂暴地现身”。一时间它可以成为地域上的界限,正统与异化的,当然也可以塑造一个撒旦来游走人间,内部也可以制造出一个堕天使的形象来满足宗教正确。在艺术的不断更迭与风潮中,恶魔的形象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杂交怪物的出现(希腊主义的想象力与早起基督教东方元素的结合),罗曼主义后的哥特风的兴起,你是否可以联想到《亚当斯一家》那样的形象。

其实恐惧本是人的原始的自身保护技能,它亦塑造了人的敬畏之心。恶魔是其中的一个变体,它至今仍然存在于人心,不为其对错善恶,只因其属于你我,这似乎又回到了基督中的原罪或是佛家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境地,但它并非消极的,如恶魔本身一样。在博斯的作品中,我们总是看到奇奇怪怪的众生相,然而我们在不借助理性的净化洗礼来解释解脱这些困惑,只是实现善恶的开放性与自我和解,那便成为我们的救赎。是在至暗的时刻,光才显得尤为明亮且温热。那也可是一种成全与成就。

我还是推荐这本小书的,很有个性的阐述,夹杂的观点很有见地,很喜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