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为什么是阿甘本?》读后感锦集

《为什么是阿甘本?》读后感锦集

《为什么是阿甘本?》是一本由[英] 亚历克斯·默里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16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是阿甘本?》读后感(一):手冲

《为什么是阿甘本?》5- // 语言串联了哲学、政治/法律、文学。 哲学通过穿梭在向自身闪烁的星丛中,作为回忆与收集着的过程而对峙于当前现实,通过回返而唤起潜能,通过建筑而朝向来临中的共同体。 《为什么是阿甘本?》16 // 语言之否定性是在于其并不及物,语言除了自身以外并不指涉任何其它东西。 人(区别于动物仅能使用“声音”)通过语言言说世界,但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却是一种缺失、空白,人对世界的言说基于着这样一种「否定性的空间」。 这一否定性空间在海德格尔这里体现为「此」(Da)。人(必须、只能)通过自身的“在此”这一位置、空间、场所进行言说,但却永远无法进入存在(Sein)本身。 「此」是把人移出了「存在」的那一否定性空间。人作为此在(也即那一思想着存在的主体)必须随时随身地携带着自身的“此”,所以是仅能作为存在者,而非存在本身。 人只能在“此”中进行言说,但所言说的却也无法真正抵达存在本身,所说出的最终也仅仅是停留于“此”的语言自身。 “语言是——语言,言语。语言言语。” (海德格尔 1971: 191) 黑格尔将“感性确定性”视为最基本、最直接、最不抽象的对世界进行理解的途径,但它之所以被黑格尔的体系所扬弃,是因为语言只能通过指示词(“这个”)来指示感性确定性之经验而不能说出更多。换言之,一旦我们用哪怕也是最直接最简单最不抽象的语言词汇(即“这个”

《为什么是阿甘本?》读后感(二):手冲

《为什么是阿甘本?》5- // 语言串联了哲学、政治/法律、文学。

哲学通过穿梭在向自身闪烁的星丛中,作为回忆与收集着的过程而对峙于当前现实,通过回返而唤起潜能,通过建筑而朝向来临中的共同体。

《为什么是阿甘本?》16 // 语言之否定性是在于其并不及物,语言除了自身以外并不指涉任何其它东西。

人(区别于动物仅能使用“声音”)通过语言言说世界,但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却是一种缺失、空白,人对世界的言说基于着这样一种「否定性的空间」。

这一否定性空间在海德格尔这里体现为「此」(Da)。人(必须、只能)通过自身的“在此”这一位置、空间、场所进行言说,但却永远无法进入存在(Sein)本身。

「此」是把人移出了「存在」的那一否定性空间。人作为此在(也即那一思想着存在的主体)必须随时随身地携带着自身的“此”,所以是仅能作为存在者,而非存在本身。

人只能在“此”中进行言说,但所言说的却也无法真正抵达存在本身,所说出的最终也仅仅是停留于“此”的语言自身。

“语言是——语言,言语。语言言语。” (海德格尔 1971: 191)

黑格尔将“感性确定性”视为最基本、最直接、最不抽象的对世界进行理解的途径,但它之所以被黑格尔的体系所扬弃,是因为语言只能通过指示词(“这个”)来指示感性确定性之经验而不能说出更多。换言之,一旦我们用哪怕也是最直接最简单最不抽象的语言词汇(即“这个”

《为什么是阿甘本?》读后感(三):学徒期的小感想

其一,基本赞同本书作者的判断,阿甘本的全部思想主要基于其对于语言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哲学的思考。尤其是在他试图对话的人那里找到印证。 其二,本书述多论偏少。在有限的篇幅里做到面面俱到,也就显得部分内容还是比较的概述,做概览可以要是深入研究就要再看更多资料了。中文译介过来的阿甘本的书多达数十本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量。本书的更好的作用可以作为索引,中英对照着理解,对于学徒期的我很有帮助。 其三,本书关于阿甘本讨论文学的内容显得朦胧缠绕,或许阿甘本本人的论述也是云山雾罩。 其四,阿甘本之后是一篇好文章。尤其是揭示了同代人对于阿甘本的一些批评,很有启发。归根结底阿甘本确实过于结构主义过于目的论。同时作者也批评了,滥用阿甘本的术语做文学批评的人,没错说的就是我,找一个例外状态相关的文本分析,只能两张皮,不是文本迁就理论就是理论吞噬文本。这对于文艺学的研究其实就是一种僵化。 以下是个人的一点小小私货: 阿甘本的主要逻辑在我看来有两个。第一是,A与非A的辩证,也就是看似是A实际是非A,A必须预设非A的存在才能保证其存在,语言、赤裸生命、姿态等等均以这个逻辑展开。第二是,A与B之间的居间状态,大家都在考虑二元对立的时候,阿甘本指出二元对立之间存在暧昧的居间状态也就是“界槛”,界槛依附于二者存在无限接近于二者,但始终又不是A与B,只能被纳入性排除,这就是所谓例外状态的空间拓扑学。 对于阿甘本我说不上喜欢,但也不讨厌。因为以后我也许并不从事理论研究,他的一些说法确实让我涨了见识,提供了一些视角而已。我真正喜欢的还是像本维尼斯特、巴赫金的一些很实在的理论,它们给人一种踏实安稳的感觉。这种感觉我在康德身上在结构主义那里也曾经找到,说到底我就是一个死板的机械论者,更愿意相信科学与理性。我也很喜欢新批评因为他们给人一种实在的干货,一种真正的文学分析的感觉。而我不太喜欢的就是本雅明那样的粘着,以及一些宏大的思想理论,这与我的理解能力有关,有时候琐碎细碎往往更能让我获得一种踏实与安稳。 我很感谢文艺学能让我接触到一些很不一样的东西,也许阿甘本只是一个小小的“中介”,埋藏着我内心对某些理论深深的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