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类语言的故事》读后感精选

《人类语言的故事》读后感精选

《人类语言的故事》是一本由[荷]加斯顿·多伦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页数:4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语言的故事》读后感(一):译本书名太具迷惑性

译本的书名太具迷惑性,更准确的讲,它应该叫《人类二十大语言特点及初学指导》,原书书名就很清晰。尤其是书的导读很容易误导读者,“为什么大多数语言都管妈妈叫mama”,让人以为是一本借语言讲文化的书籍,然而并不是。这本书更多是对当前世界各种语言现状的使用情况的分析与回顾。其实纯粹讲语言,怎么讲都有点枯燥,并不像导读说的那样”极具可读性“。我更希望的《语言的故事》其实是以语言发音作为媒介,讲述人类共通的习俗,认知,具有更多故事性才好,以及反过来,语言对于国家民族的生活,思维塑造的影响。这本书本身还是有一定知识性的,然而除非真的对语言本身有兴趣,并不值得花时间阅读,因为实用性和欣赏性都很低。

《人类语言的故事》读后感(二):坚守自己的语言天地

人类文明开始的标准之一就是语言的诞生,语言让人类可以相互交流,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人们用来对话和前面的语言有6000种,平均每125万人使用一种语言,其中有20种语言覆盖了全球至少75%的人群,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掌握了这20种语言,你能自由在地球穿梭无需任何导游。究竟是哪20种语言呢?荷兰语言学家加斯顿•多伦在他的著作《人类语言的故事》中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书中每一种语言都独立成章,除了开篇介绍它的各种名称、语言谱系、使用者人数、发音和文字系统、外来语、语音输出的信息,以及口音障碍等内容之外,更多地是描写了这些语言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故事,甚至还有作者加斯顿•多伦在学习该语言过程中所发生的趣事。于是我们看到了充斥着特具感情色彩“拟态词”的韩语、带着性别隔离的日语、跌宕起伏事关生死的泰米尔语、透过殖民版图,以小博大的葡萄牙语……这些语言都带有很明显的民族特色,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以传承和发展。

书中还讨论了这些语言当中的共同特点,比如汉语、英语、德语和土耳其语差别如此之大,但它们“妈妈”的发音却惊人地一致;汉语、日语、韩语、越南语不仅发音上有诸多的相似,在书写上有部分字也惊人的相似。还有作者谈到,随着这些语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语种被挤压,甚至灭亡。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小学时所上过的课文《最后一课》。外国语言都是我们体验这个世界丰富性的一种手段,只有我们自己国家的语言才是我们传承自己的文化,延续民族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坚守着自己的语言园地,杜绝外来语言“入侵”和“演化”的关键所在。这或许是作者加斯顿•多伦想通过《人类语言的故事》向我们传递的信息。

《人类语言的故事》读后感(三):语言是神奇密码

什么样的声音是语言?这个界定性质的问题在语言学的教材里有篇幅不小的探讨,如果把语言定义为传情达意的工作,那么除了显而易见的人类世界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着的6000多种语言之外,动物世界一些有特定意义的声音也是语言;如果把语言与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探讨的范围就限定在了人类世界之中。无论我们怎么定义语言,语言是重要的,它承载着95%以上的信息,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通天塔的传说,到“七肢桶”(来自电影《降临》)的故事,再到真实发生过的以语言作为判定工作驱逐异族人士的社会事件,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给了人们丰富的思考空间。我们关心它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它如何渗透生活,如何体现文化,又最终去向哪理。

《人类语言的故事》无疑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书籍,它探讨了20种语言,有使用人数高达13亿的汉语普通话,也有因为社会因素发展出的斯瓦西里语。前言里作者就说到,“20种语言,半个世界”,这不仅仅是因为这20种语言的使用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比重很高,也是因为,这20种语言,体现着20种甚至更多的精神内核。

语言并不是孤立的,它作为沟通最重要的工作,为人们创造历史文化所用,也无一不是历史文化的体现。本书中,作者也并非孤立地谈语言,而是把语言涉及到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呈现出来,这是本书写作的一大特点,也是非常成功的一大特色,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识别国际音标的能力,但却是所有人都具备使用语言的能力,也是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来处,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文社科信息串联起来,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故事的利器。

此外,作者写作深入浅出,且不乏幽默,这增加了书籍的可读性。从韩国人说话表情夸张、语调高昂入手,比直接揭示汉语拟态词丰富,更好理解,也更有意思,这是作者的巧思,同时,它也提醒读者,语言是具有民族性的,它有性格,也有态度。这是语言最神奇的部分。

其实,语言并不只以国家的区分别标准,汉语世界丰富的方言也同样具有非常多可探索的空间,汉语的7大方言区各有特色,“十里不同音”比比皆是。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亲身看到不同地方的人,说话的方式不同,用词不多,性格也不同,这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实意义。它有趣,也可爱。

如果是每部电影、每部文学作品的最终目的都是探索人性,那么每一种语言则是体现人性。关心语言,关心人,关心世界,关心我们自身。

《人类语言的故事》读后感(四):认识语言就是认识人类自身

有一句话,叫“认识语言就是认识人类自身”。的确,有人的地方就有语言,语言是人来沟通的桥梁。人类社会通过语言黏合在一起,如果没有语言的存在,我们每天的沟通会产生很多困难。而语言的形成,又离不开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和一个民族悲喜交加的情感、习俗和信仰。语言伴随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 荷兰著名的语言学家加斯顿•多伦,在《人类语言的故事》书中逐一探索了世界上的二十种语言,包括英语、汉语、爪哇语和越南语等,并分析了这二十种语言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语法结构,详细描写了这些语言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故事,最后写成这本严谨又不失活泼的人类语言小史。为什么要探索这二十种语言呢?多伦在书中曾经提到,只要学习20种语言,就能跟全世界一般的人以其母语进行交流了。作为一名语言学家,多伦不仅会说荷兰语、林堡语、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还能阅读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丹麦语、挪威语和世界语等语言,为了写这本书,他还特意去学习了越南语,当然,他学习越南语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给家里的越南清洁女工一个惊喜,出其不意地展示原来他也会说越南话。当然,越南语不是那么容易学的,就连语言学家,也在学习越南语的路上遭遇了惨败。 在这本书中,我们跟随这多伦介绍的语言周游世界。有意思的是,越南语很棘手,但是从游客的角度讲,实际没什么用;韩国人说话总是语调高昂,带着一股孩子气,这是因为韩语有着成千上万的拟态词,可以让人们通过不同的音量、音调和手势来表达自己,让情感更加饱满,说话人变得更有说服力。这样,即使是非母语的听者也可以从发音中感受到单词或语气不一样的感情色彩。而在印度的南部,说泰米尔语事关人的生死;非洲人呢,他们知道自己的母语在社会和地理上无法走太远,所以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他们就会努力学习其他语言,真是明智又务实。 每种语言聚焦一个独特视角。有的语言慷慨激昂,有的语言温婉缠绵。书中有很多新奇的切入角度,这些闻所未闻的关于语言、风俗和信仰的故事,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原来世界是如此的多样,如此丰富精彩,在我们的视线之外,远远有更广大的世界。而在介绍每一种的开头,多伦都会首先对相关的语言的谱系、使用者人数、语法、声音和文字系统做了简单的介绍,让我们方便理解。随后用澄澈的目光、幽默的语言将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可以说,《人类语言的故事》是一本老少咸宜的作品。跟着《人类语言的故事》探究语言中的文化,会令人感叹历史的变迁;亦会让人惊奇造物之伟大、人类之神奇。 看完此书,我不禁有一个疑问,既然人类语言各不相同,那历史上第一个翻译是如何做到的呢?

《人类语言的故事》读后感(五):有趣的语言系统

作为一个外语特别糟糕的人,一直都很羡慕那些能流利掌握英语,尤其是对那些能掌握多门外语的人,是格外的羡慕嫉妒恨。由此也就对介绍世界上个各种语言的书籍《人类语言的故事》格外好奇。这本书是由一位荷兰籍的语言专家加斯顿•多顿写的,是一个真正通晓多种语言的人,他不仅会说荷兰语、林堡语、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还能阅读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丹麦语、挪威语和世界语11种语言,可以说这是一位语言大神。另外,必须要说的译者闾佳,也是一位资深译者,主攻科普、通俗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经济管理等方向的非虚构类作品。翻译这么一部非常有趣,又有点类似工具书的专业语言类书籍,是相当有难度的。

这本书很系统的对全世界的语言进行了分类,并做了个排行榜,对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前20种语言的进行排名。从第二十名的越南,全世界有8500万人使用,到排名第一的英语,全世界有15亿使用者,而我们的汉语(普通话)有13亿人在使用。这也是做了一下科普,除了熟系的一些语言,原来世界上还有在印度流行的泰米尔语、有独特敬语体系的爪哇语、在亚洲使用的唯一有声调的旁遮普语……

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第二十名语言,作者花了比较长的篇幅介绍了他学习越南语的经验。开始作者觉得与阿拉伯语、印地语和韩语等不同,它不需要学习全新的字母表,也不需要学习数千个汉字,他没有动词的词性变化,没有复数形式,属于比较好入手的语言。但随着作者的深入学习,就开始发觉磨人的小妖精:首先是越南语代词太多了,不能简单地说“我”和“你”,相反,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尊称和年龄,都会有不同的称呼,还有表示各种家庭关系复杂的代词。其次,因为越南语没有词尾,没有冠词,而有太多的代词,非常容易迷失在“迷宫般的句子”里。最后,越南语词汇和短语,在位置偏好上模糊又无常,会被词序彻底搞晕。在学了半年后,作者停止了学习,哪怕是一位语言专家,要学好一门并不熟系的语言也不简单。

作为中国人,也很想知道外国专家是如何看待汉语的。汉语和日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前也一直觉得汉字是最伟大的文字,但是作者也提出了他的观点,方块字是不可靠的、系统的发音指南,大多数方块字并未透露其含意,有些字的发音发生太大变化,根本无法识别出最初相似性是什么。学习方块字比学习字母表要花更多的时间,虽然在1949年后设计出一套拉丁音标系统,但是依然很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