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再见了,孤独读后感锦集

再见了,孤独读后感锦集

《再见了,孤独》是一本由[俄罗斯]安娜·贝列佐夫斯基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1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见了,孤独》读后感(一):为什么要读《再见了,孤独》

孤独是人一生中必定会碰到的情绪。失败、家人的离去、情感的失去都有可能导致自己内心产生孤独感。何为孤独感?就是那一刹那感觉在这世上,只有自己一人,没有依靠,没有欢乐,没有颜色,与世界格格不入。

孤独感对人来说是有害的。人对于短期的孤独感是无碍的,但是碰到长期孤独感,那就很麻烦。长期孤独感会导致人轻则抑郁,重则自杀,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举个例子,《红楼梦》里林黛玉就喜欢孤独,她曾说热闹只是一时,而孤独是一世,可她结果如何?内心脆弱,身体不健康,英年早逝,何等的一个悲剧。所以为了自身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人需要及时排除孤独感,充实自身。

因此,就需要读一读这本由俄国作家安娜·贝列佐夫斯基所写的《再见了,孤独 开启幸福生活的五把钥匙》。这本书的分类是“通俗读物/心理”,名字里又带有“孤独”字样,给人一种“这是一本心理专业书籍”的感觉。其实不然,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此书是一本帮你解决孤独的书。

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全书分为九章。第一章讲述了孤独是如何产生的。尤其讲到小孩的心理健康问题,且这个问题需要父母的重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总是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小孩的问题,总是想“我能解决的问题,我的孩子也能解决”。这其实是错误的,小孩子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拥有父母的眼界和能力。这一章很适合许多成年人去看看,去学学,而不是一昧地强迫,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诞生。

第二章讲解了孤独分为几个症状。有“边缘状态”、“恐惧和强迫性恐惧”、“抑郁和冷漠”、“慢性疲劳综合征”、“情绪倦怠综合征”、“惊恐发作”等,并分别讲述了例子及如何解决,很好地帮助人们。可以说此书是一个孤独解决书。

之后的几章讲述了在不同的场景、境遇下如何克服困难。同样列举了例子,并给出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可以说作者是跟上时代的潮流。

其实在读第一章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此书并不是简单的一本心理书。它包含了教育、交流、健康等等。更重要的讲了一点,心理健康要从娃娃抓起。希望大家能多读读此书,还天地一片健康的心理空间。

《再见了,孤独》读后感(二):不要让孤独奴役自己,找到自我,摆脱孤独,走出孤独陷阱

“孤独是一种选择,即使你没有选择它,而是它选择了你,你也有办法摆脱它。”

19世纪的英国作家爱德华‧布尔渥·利顿曾说:“闲人把爱情当作正事,忙人把爱情当作消遣。”

我们生活在主观世界中,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命运脚本的一部分。

幸运的是,人是有主观意识的高级动物,具有改变自己意见的特性。我们的思想塑造着我们,但我们能改变思想。

倘若你在一段关系中,总是能感受到如影随形的孤独,那么就请及时地结束它,走出这段关系。

摆脱孤独的第一个秘诀,就是意识到问题并接受它。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清晰的自我和自己的真实生活时,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摆脱孤独。

其次是停止与孤独做斗争,要学会享受孤独,认清自己,有意识地认真对待自己。如果害怕独处,多问自己几个why;再次是,不要与任何人进行斗争;允许自己处于孤独的幸福中,给自己多一点独处的时间,给自己更多制造幸福生活的机会;最后,我们可以帮助TA人摆脱孤独,但是请不要挽救已经破裂的婚姻和关系,我们都不是救世主,要学会拒绝能量吸血鬼!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小朋友出生后,其实TA意识不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幼儿一般通过音乐和玩具等,分散对孤独的注意力,丰富日常生活。当他们长大后,才会逐渐地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

而父母一般通过爱和爱抚,帮孩子隔离孤独与不安全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适当培养孩子适合其年龄阶段的独立性。要是父母和子女的情感联结,最初的亲密连接没有处理好,父母健全的家庭中,也可能会出现心理有缺陷的孤独的孩子。

当我们长大后,品尝到孤独的滋味,迷失在孤独陷阱里时,可以尝试着把主观的消极情感变成客观的,专注自己,允许自己当一个弱者,赞扬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活出自己积极的一面,就是要学会不在乎别人的观点,可以通过写日常生活观察日记,制定每天的计划,记录每一天快乐的事情,找回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受活在当下的快乐。

另外,冥想、淋浴、按摩、创作、散步、观察自然等,也是停止内耗,不再精神焦虑,放松自我,摆脱孤独的方式。

《再见了,孤独》读后感(三):也许,只是心甘情愿被孤独所奴役

这对我来说一部很有意义的书,不仅是因为书中的内容,更多的是因为通过这本书,我才发现,我自己竟然如此的孤独,而且心甘情愿地被孤独奴役着。

这本书的前言,我几乎是流着泪读完的,因为我突然发现自己很多的行为,都是因为我太孤独了。

看到这句时,我就在反思自己,我很不愿意与人发生联系,不愿意别人闯进我的世界,很多时候,朋友都是主动联系我的,我却很少主动联系他人,为此我失去过很多友谊。

正如作者所言,“因为内心完全孤独而疏远了所爱的人和整个世界,将自己完全封闭了起来。但这些情感应该是客观的,暂时的,不要让它们充斥着自己的全部生活。”

我不是很懂经营感情的人,明面是我觉得麻烦,但是本质上大抵是为了沉浸在孤独所带来的的独特感之中,因为这会令我与众不同。

而与众不同,才会带来更多的关注,我才能从更多的关注中,逃脱孤独。

而一旦从孤独中被解放出来时,却反而觉得解救我的人,很麻烦。从而依然让自己反复的进入到孤独的境遇中去。

人们总是在痛苦和无助中,疯狂塞进高热量的食物,并觉得这会给自己提供能量与热情,而这正是孤独的显性症状。

如果常常不设限制地塞进大量“孤独”,便会产生自怜的情绪。

而自怜会触发了更大的孤独深渊,自我否定、低价值,从而因为“感觉”自己总是一个人去面对很多事情,便愈发觉得他人与我毫无关系,随即变得愈发冷漠与乖张。

书中也写了很多孤独事例,比如在婚姻中的孤独导致了出轨、独自抚养孩子却始终不肯投入新的感情、三角恋爱中三个人各自的孤独。

对作者解释的一个出轨原因以及是否需要原谅,感受到了极大的共鸣。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前任3》中,林佳看到孟云最新交往的小女友时,她说她第一次感觉到威胁感,那种无所畏惧的眼神多么熟悉,因为那就是她自己,而她自己却早已失去。

就像书中阿尔比娜对她爱人所说的那样:“你的情人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没有留下口红印,她给我展示了你缺失了什么东西。”

最终阿尔比娜从孤独中将自己释放,爱人也从婚外情中回归到了家庭。因为阿尔比娜找回了丈夫想要从她身上获得的,她也不再是孤独一人。

一切的不幸都来自于孤独,而从孤独中走出,确实需要勇气。也许,大部分时间我们是心甘情愿被孤独所奴役,但没有人想要长期生活在孤独之中。

当你终于想要从孤独中,将自己释放出来时,这本书也许是最好的指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