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排放门”读后感100字

“排放门”读后感100字

《“排放门”》是一本由[美] 杰克·尤因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排放门”》读后感(一):“大众”还会是大众的“大众”吗?

不得不说译文纪实系列一直是有点出人意料的,已经做好准备看一场艰苦卓绝的惊人发现、精心动魄的法庭风云,但是直到将近100页的时候基本还在细致讲述大众汽车公司从二战时期开始的历史,当然,这部分也是非常相当极其有意思的。

读本书之前对于大众最早期的印象大概限于:小时候满大街跑的“桑塔纳”和我国第一家合资汽车公司(我叔叔买的第一辆车也是大众旗下品牌“捷达”,以性价比高在经济适用车型里受好评)。

读完全部内容发现了作者的用心,两个家族和一众知名品牌组成的一个工业和商业的“帝国”或者“王朝”,如何起步、挫折、成长、成就到轰然倒下(当然了,其实没有倒)——有种“眼见他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即视感,从全球销量第一到丑闻官司缠身。反思企业文化和决策层如何导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其中的细节,关于柴、汽油发动机的动能、技术和环保之争,家族的权利之争,并购和金融操作以及一些汽车产业里的商业策略,包括了大众高层的私人八卦和丑闻,等等,无疑可以称得上精彩纷呈了~书中也蜻蜓点水的提到了大众在中国的销售,不过作为“排放门”主角的柴油发动机汽车,倒是和我们关系不大(说只有2000辆)。

突然发现这本应该汽车爱好者会很喜欢吧!?作为拿到了驾照依然是门外汉的人,看过之后只有:1.果然无论汽油也好柴油也罢,目前以生物燃料为主的能源技术无论如何很难做到对环境的0影响,顶多这里少了一点那里却得多一点;2.各个汽车品牌之间的关系真是大开眼界,甚至有“如果我买车的话根本不需要细考虑品牌问题,他们很有可能其实是一家子”的感觉了……

《“排放门”》读后感(二):2021年5月读书分享-大众神话的破灭

在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对于环境的保护使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企业和工厂,如何兼顾环保和效益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资本主义社会,在那个利益至上的环境中,企业首要考虑的必然是收益,而当二者冲突时,有的企业就会有一些歪心思,本书就是从这里入手,讲述了大众对于政府和人民的欺瞒事件。

十几年前,德国的大众工程师受命研发一款更清洁的涡轮柴油发动机,以满足更严格的新排放标准,结果是他们失败了。但是他们没有接受这种失败,而是安装了使发动机在经过测试时看起来符合标准的软件,但在正常驾驶条件下排放的氮氧化物最多比允许的多40倍。直到2014年一群来自西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道路测试了柴油大众Sportwagen。他们的实验揭露了大众的欺骗行为,实验结果最终引起了EPA和加利福尼亚空气资源委员会的关注。随后,大众汽车撒谎并试图掩盖其欺诈行为,但随后大众汽车的美国高管被当场举报。随之而来的制裁使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损失数十亿美元,许多高管人员遭到停职。2017年,大众汽车在底特律美国地方法院对三项重罪认罪,并被迫支付数十亿美元的罚款和赔偿。

很多人对于德国制造有着至高的崇拜,德国制造也一直和精巧以及细致等同,因为德国人对于事物有着所谓的“工匠精神”,追求完美,重视标准化,但是大众汽车的事件将大家对于德国的固有印象彻底打破,它不再处于制造业金字塔的顶端,这也使得德国的工业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本书将整件事情的始末讲的很清楚,从大众的创立开始,讲述了大众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皮耶尔是如何带领大众一步步走向辉煌又走向极端的。但是本书有一个缺点就是对于汽车制造和利润问题讲述的过于详尽,对于我这样一个只想了解事件始末的人来说,这一部分有点乏味,但是这确实也是造成大众“排放门”事件的重要原因,可能是我本人的原因吧。

《“排放门”》读后感(三):也许是一个不买大众的理由

最近买了一台电车,正要出掉一辆大众汽车,看这本书非常应景。其实买电车是个仓促的决定,但实际使用后越发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合上本书,又更坚定了这样的想法。

大众“排放门”,简单来说就是大众集团号称清洁环保的部分柴油车实际加装了作弊软件,使汽车在经过排放检测时可以符合美国较为严苛的排放标准,但正常使用中却会大量排放污染物,最大可达美国法定标准的40倍,该事件涉及车辆达1000多万辆,大众为此付出的经济损失已达几百亿欧元。这本书与其说是讲大众“排放门”事件,不如说是以此为契机讲大众集团成长史。没有希特勒向保时捷创始人送出橄榄枝,没有让国民都能开上车的民族自豪感,没有争做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商的野心,就没有这次排放门的丑闻。包括历届管理层的更替,甚至单个管理人的行事风格,都宿命一般地促成这次丑闻的发生,一环扣一环,单纯拿作弊两个字评价这次事件,就过于简单了。

正如调查组和众多界内人士所不能理解的,看完全书我也没有得出确切结论,大众汽车利润如此低薄,为什么要冒如此巨大的风险,欺骗法律和全世界的车主,自毁名誉。如果真的只是狂热地要与丰田争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商的头衔,对领导人来说是理想,对员工来说是什么呢?盲目地崇拜?机械地执行?还是为了生存?迷雾重重。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与费迪南德·皮耶希为主的管理层息息相关,比如要拿下美国市场的目标,比如整个管理体系的专制、松散、低效,比如整个大众集团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取得成功的帝国文化。他本人像一台机械机器一样技艺高超,但冷漠无情,和他的辉腾一样,对资本不耻,对技术自负,造就过神话,但终被抛弃,这样一个天才一样的工程师,大众集团成也皮耶希,败也皮耶希。

本书还有一个很好看的点是大众和保时捷的爱恨纠葛。与大众相比,保时捷的气质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产品精致漂亮,选配花里胡哨,迎合小众需求,产量虽低,利润率却是大众好几倍。2007年至2008年会计年度,保时捷税前利润为86亿欧元(116亿美元),超过实际销售额,这是闻所未闻的。原因非常简单:保时捷通过大众股票期权赚的钱比出售汽车获得的利润要更多。保时捷在吃尽大众生产线红利的情况下,逐步收购大量大众股权,企图蚕食大众集团,只是不巧在2008年碰上金融危机,最终导致保时捷反被大众集团收购。似乎由世仇引起的收购风波在外人看来风云诡谲,颇为刺激,但保时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却由此实现了对大众集团的绝对掌控权,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特别是“排放门”影响持续至今,大众集团前CEO,也就是皮耶希的得意门生温特科,分别被美国和德国起诉欺诈等罪名,面临监禁和巨额索赔,大众还表示将向若干前高管要求赔偿,因为他们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和注意义务,怎么看,都觉得与大众集团利益攸关的保时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吧。

汽车时代是真的变了,新能源汽车崭露头角。2021年,中国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367.7万辆,比上年增长152.5% ,结束了连续三年的负增长。“这是一场现代的淘金热,由汽车制造商为避免被技术变革淹没而做出的搏命一击所驱动。如果说柴油车丑闻背后还有一线希望的话,那就是它激励了德国汽车制造商全心全意地将其强大的制造网络和研发能力投入到零排放汽车上。”但新能源汽车就一定是答案吗?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的恶劣影响,由此产生的反思,以及对此作出的平衡和调整,将永远在路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