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宣和四年》的读后感大全

《宣和四年》的读后感大全

《宣和四年》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宣和四年》读后感(一):大宋王朝的1122

写宋代的历史书籍不少,但是本书选择的时间节点很有意思,应该是徽宗生涯的顶峰,同时,对于了解比较少的辽金也有了新的认识,看来哪个朝代都少不了的昏恿的皇帝,也让我认识“伟大的天祚帝”,当然还有第一听说的耶律大石,无疑在那个历史舞台上,每个人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很巧,在看这门书的时候,正好出差去了开封,北宋的首都,在数个景点门口,都在慨叹历史,在那些人造景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想,如果没有对汴梁的洗劫,如果没有时常面临的黄河水患,这座城市会是什么样子?

唯一看到的古建筑是铁塔公园,在慨叹古人智慧的同时,看到满园的花石纲,又感觉了冥冥之中的历史的注定。

公元1122年,记住了,宣和四年

《宣和四年》读后感(二):大宋王朝的1122

写宋代的历史书籍不少,但是本书选择的时间节点很有意思,应该是徽宗生涯的顶峰,同时,对于了解比较少的辽金也有了新的认识,看来哪个朝代都少不了的昏恿的皇帝,也让我认识“伟大的天祚帝”,当然还有第一听说的耶律大石,无疑在那个历史舞台上,每个人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很巧,在看这门书的时候,正好出差去了开封,北宋的首都,在数个景点门口,都在慨叹历史,在那些人造景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想,如果没有对汴梁的洗劫,如果没有时常面临的黄河水患,这座城市会是什么样子?

唯一看到的古建筑是铁塔公园,在慨叹古人智慧的同时,看到满园的花石纲,又感觉了冥冥之中的历史的注定。

公元1122年,记住了,宣和四年

《宣和四年》读后感(三):重写……——读祁新龙《宣和四年》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showpin,交流读书心得】

重写……

——读祁新龙《宣和四年》

(一)

题目中的“重写”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这本书的写法,简而言之,重新书写。作者以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为切入点,重新讲述了这一时间点前后宋、辽、金、蒙古的历史故事。千百年来,这些故事,可谓不绝于书,要想讲出新意,讲出与众不同,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重写”的第二层意思是指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它让我想起上中学时语文老师对我一篇要求在课堂上完成的命题作文的评价——“清汤寡水、拖沓冗长”,最后要求我重写。书末对作者的介绍中写道:“擅长用散文笔法,从微观入手,书写弘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细节”。这里提到的“散文笔法”,就我的理解,除了能用文字把事情讲清楚这一基本要求之外,还应该让人在阅读过程欣赏到文字或者行文本身之美,否则,所谓的散文笔法,只能退化为记叙文笔法了。而行文之美,有繁缛华丽之美,也有简洁明快之美,对于历史写作,后者可能更值得追求。

前面提到历史写作的与众不同,就这本书而言,专门写了辽和金的文化,应该算是亮点吧。但是“瑜不掩瑕”。这本书最大的“硬伤”可能出在逻辑上,也就是如何以“宣和四年”为主线,有机地组织起要讲述的内容,能让人信服地接受内容上的编排,否则,历史上随便哪一年都是独一无二,都是构成历史不可或缺的一环,都是可以拿来说事儿的。让我们看看书中几处与“宣和四年”有关的叙述:

——这一年,是宣和四年后的第六年,即南宋建炎四年。建炎是宋高宗起构的年号。和宣和四年一样,同样又是四年。宣和是宋徽宗的年号。当然,这两个四年也就差六年时间。宣和四年种下的因,要在这个建炎四年来了结。宋徽宗此时已经在五国城受苦,他难以想象的是,他的儿子赵构,以及他建立的南宋王朝,同样在四年这个特殊年代里,备受考验。(第64页)

——历史的车轮早已滚过,那些碾压的痕迹,只是历史的残留。我们在这些碾压的痕迹里,窥探当年的历史事实,意图通过手中的笔来恢复历史,其实是有些不全面的。历史中,那些真实发生的事情远比写出来的这点东西复杂得多,轰轰烈烈得多。在此,我们书写宣和四年,书写辽史,其实只是在浩瀚辽史中取了一瓢来饮。(第139页)

——这一节,我们讲述的还是宣和四年的故事。历史中的这些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有着内在联系。正如辩证法一样,世间任何人和事其实都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宣和四年,宋朝想夺回幽云十六州,大金想一统草原,大辽想死灰复燃……当然,还有我们的这位耶律大石,在大辽灭国以后,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从宣和四年到北宋灭亡,短短几年,宣和四年,注定成为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辽的败灭是北宋灭亡的前兆。在宣和四年中国几大部族的斗争中,各类人物都呼之欲出,宋朝产生了徽宗这样的昏君,辽国也有天祚帝这位亡国之君,可就在同时代,又有伟大帝王诞生。宣和四年,成了历史的一个节点,江湖纷争,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然而,正是这样的背景,又滋生了产生英雄的土壤。乱世造英雄,这个时候,完颜阿骨打、完颜宗弼、岳飞、吴玠、合不勒等英豪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大显身手。

宣和四年,看北宋,满脸苦楚,处处受气,灰头土脸;看金国,扬眉吐气,国运蒸蒸日上;看大辽,衰败,灭亡。夹山,成了天祚帝最后的归宿……

宣和四年,战乱还在继续,烽火连三月,辽、宋、金三国的战鼓还在回响,在这纷乱的年代里,我们中原的历史好像忽略了一个人。(第153页)

——这还是宣和四年的事情,这一年,看似平平淡淡,看似世界安然,然而,这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年份,这是一个不简单的年份,各路诸侯登上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唯独这个耶律大石,他是中原版图上销声匿迹的一个神话。(第155页)

以上关于点睛的“宣和四年”的叙述,即使不是逻辑不清,至少也是逻辑性不强。

除了这个“大问题”之外,书中一些现代语汇的使用,颇有“乱入”的功用,生硬而不和谐,挺有时空错乱之感。再有一个问题,就有点不应该了:书中一些地方文字挺粗糙的,甚至是前言不搭后语,这对于严谨的历史写作,不管是散文笔法还是记叙文笔法,都是不应该出现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showpin,交流读书心得】

(二)

在写完以上这些文字后,感觉自己像是故意在挑刺和吐槽,心里有点不落忍,毕竟要码字码出这么一本有点厚度的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至少我就没这份功力)。但在简单翻看了一些豆瓣读者对这本书的评论后,我的心安定了不少......

同样是以年号为书名,同样是写宋朝历史,但真正是以散文笔法写作的书,我推荐之前读过的夏坚勇先生的《庆历四年秋》和《绍兴十二年》——而我也正是因着看了这两本书,淳朴地以为这本《宣和四年》是和这两本书一样好看才买来看的;而如果您关注的是靖康年间宋室南迁的故事,那我推荐您阅读郭建龙先生的《汴京之围》——这本书的讲述清晰、明了,更重要的是,从字里行间,真的可以读出国破家亡的凄凉和动荡。

(2021.4.18)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showpin,交流读书心得】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showpin,交流读书心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