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1000字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1000字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是一本由[日] 胜间和代著作,后浪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一):看完之后断舍离的第一件物品就是这本书本身?

个人觉得比较水的一本书。

虽然干货部分确实有启发,但其实不至于写这么多字。作者的个人生活体验、例子、感想之类,和干货内容比例8:2。喜欢朋友唠嗑的叙述形式的人或许会更喜欢一点。我个人对于已经理解的事情上看她反复举不同例子,感觉不太耐烦。

对断舍离,家居整理方面有兴趣的人,建议借阅、电子书或者低价二手书来看,不太值得直接买。看完之后我断舍离的第一个东西就是这本书,嗯。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二):一本让我扔了几大箱物品的书

首先希望我明天一早起来不会去扒垃圾桶,看这本书真的让我扔了、换了、送了几箱的东西,比如三双鞋、旧毛巾、四支口红、两瓶唇膜/唇膏,三套贴身衣物、一个小闹钟、充电线、纸盒鞋盒若干、食品若干……

下面我简单记录一下我觉得有用的十点(已经记在备忘录里了)

1)不是用专用品,尽量寻找可以带的物品

2)扔掉使用次数较少而且十分占据空间的物品

3)最好别买功能单一的物品

4)顺序处理而不是集中处理

5)买的时候因为物品价格不会给人造成负担,而没有仔细考虑就买回家的东西,最后都会被丢弃

6)无论是实体的桌子,还是电脑的桌面,都遵循同一个原则:适合放在外面的只有每天用的东西

7)整理、减肥、财富都一样,管理好入和出是最重要的

8)防止反弹:

1、全面管理入和出

2、将顺序处理进行到底

3、搬家到廉价超市附近(功能外置)

9)一个人周围的状态就是他内心的现实反映

10)年收入五十万以下的人,幸福感会随着收入上涨成比例增多,但是在年收入超过五十万以后,幸福感便不再明显增强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三):好好生活是门学问

书名和副标题感觉会给这本书扣分~

本来只是为了烦躁的日常找点调剂,所以借整理收纳类的书看看,没想到这一本有颇多新观点,

所以就记下来。

1.一旦达到「收纳破产临界点」,房间会一下子变得脏乱。

这种情况下要不然就需要买新的收纳装更多的东西,不买收纳家里多出来的东西就会乱糟的。

然后买了新的收纳,家里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总结就是,为了尽量保持房间整洁,保持物品数量,购买的物品用来替换原有物品是可以的。

2.增加日常活动机会

作者提到看过的书里说:比起吸烟,久坐对身体的危害更大,不过每小时进行几分钟的活动就能缓解久坐的危害。

现代人上班工作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坐着,而且一坐可能就好几个小时不动。我以前就得过腰肌劳损,腹部的脂肪也非常容易堆积形成小肚子……

作者的解决办法是增加日常活动机会。

所衣架的增加日常活动机会,我大概理解为不要让物品环绕着你顺手可取,而是采取减少相同物品数量增加一点点麻烦度来换取被动的在房间里走动的机会,一种久坐的提醒。

把这段书里的观点发到群里。小伙伴们说,

1.搞个手环,有久坐提醒

2.用小点的杯子,经常接水喝就可以走动一下,

3.多喝水,多上厕所也可以

想到洗完脸都需要扔一张纸巾,本来想在洗漱区放个垃圾桶,一想一天也就两次扔垃圾的机会,好像没有设置的必要,走几步路扔到客厅的垃圾桶也一样~

3.卧室只放与睡觉相关的物品。

这一条对睡眠质量非常相关,不知不觉已经践行这条准则一年半了,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晚上睡得快,早上起床迅速。

4.爱用的物品破破烂烂,不用的东西占据空间。

看到这个标题我都很想发笑,讲得太对了。

谁能想到城市里这么寸金寸土的房子,很多人家里都收了不少「没什么用但不舍得扔就堆在那的崭新破烂什吧」……

作者提出一个词叫禀赋效应:人会对自己一度拥有的东西产生感情,从而高估失去时的痛苦。

5.完成断舍离后,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一个整洁的家绝对有益于: 睡眠效率/工作效率/烹饪效率

睡眠效率我完全体会到了……其它还有待改进。

6.断舍离会传染

不少朋友都控诉家里有个猪队友,刚收拾完的家马上又乱了,无法保持。

与其强行扭转生活习惯,不如潜移默化「干净整洁生活起来更舒服」。

想整理前来看看这类书也可以大大增加行动力。

7.顺序处理比批量处理更加适应高速的现代社会的想法。

所谓的顺序处理即来一件事立马解决它,而不是堆到一起的时候再解决。

批量处理则是堆积很多再处理。

批量处理的人通常可能比较缺乏行动力,比如我在对待拆快递这件事情上,总是会采取批量处理的方式,还比如扔干垃圾,整理房间等等……

因为堆的多,每次做事前还需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

所以其实我也知道顺序处理比较好,但行动力没跟上。

8.有意积地摆脱「沉没成本」带来的影响,正确地判断事物的价值。

因为某件物品买来时价格不菲,其实也根本不用,但怎么也不舍得处理……诶,这就是沉没成本太高,无法忍痛割舍。

如果人懂得放弃,生活和人生真的都会更加的自由。

9.禀赋效应是指,人会对自己一度拥有的东西产生感情,从而高估失去时的痛苦。

其实它根本没有你想象中的重要。

10.最好别买功能单一的产品。

网上看到有人分享专门(只能)剥蒜皮的小物件……

11.对自己来说价格再贵、体积再大的东西,只要放在看不见的地方,它的存在就会从记忆中消失。

家里有存储间的坏处。

12.搬家到廉价超市附近,可以把超市当作家里的冰箱和仓库,从而进一步减少家中的库存和物品数量。

妙啊。

分享完毕。

《两周逃出脏乱房间》读后感(四):人生断舍离

“断舍离”一词最初是日本山下英子女士结合从瑜伽学习中的“断行”、“舍行”、“离行”的思想创造而成的新词。它指的是一种通过整理物品认识自我,理清内心的混沌,从而让人生更加舒适畅快的行为技术。

“断舍离”一词最初是日本山下英子女士结合从瑜伽学习中的“断行”、“舍行”、“离行”的思想创造而成的新词。它指的是一种通过整理物品认识自我,理清内心的混沌,从而让人生更加舒适畅快的行为技术。

大家都遇到过房屋杂乱、到处堆满东西,想找的东西找不到,新买的物品淹没在旧物中难以寻觅,只能随便凑合找一件用,或者不断买新物品的尴尬局面。而且,你可能会发现一个神奇的二八法则【二成爱用物品破烂不堪,八成不用物品崭新如初,肆意占据着空间】,东西越堆越多会形成恶性循环,整理难度超乎想象。面对这种状况,作者胜间和代最初的解决办法是定期搬家,强迫自己减少持有的物品,因此每六年房屋内的物品就会达到“收纳破产临界点”(家中物品数量增长过快,多于丢弃的东西,预留的收纳空间被用尽,导致收纳破产,陷入僵局),需要搬家一次。但最后一次,作者决定挑战不搬家断舍离的方式。

市面上讲断舍离的书很多,这本书的特色之处就是运用了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物品价值或者思维惯性,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收获一个整洁的家,这可能和作者本身是日本著名经济评论家的身份有关。而且,作者认为对物品断舍离的过程也会引起人内心的变化,一个人周围的状态就是他内心的现实反映,因为断舍离让人重拾对身边事物的主动性和控制权,人际关系也会改善,从而发生重置人生的神奇效果。文章的附录部分还提供了一些表格,方便进行断舍离整理。

因为作者是日本人,书中也有基于日本生活描写但不适用于国人的情况,比如讲到厨房电器水波炉、打扫传道师&治疗师,我们就会感到有点陌生。但整体上,这是一本100多页可以轻松阅读,收获很多断舍离小技巧的有益书籍。

1.【关于运动】基于非运动性热量消耗理论研究成果(人醒着的时候,在日常的通勤和工作期间发生的热量消耗,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运动即所谓的非运动性热量消耗,对体型的影响因素最大,甚至超过运动习惯的影响),作者提出物品收纳要有固定位置,每次取用均需要归位,因此比随便一丢需要消耗更多的运动量。清理完毕家里的健身器材后,不仅释放了居家空间,且从一周一次的会员制健身房改为24小时健身房,保证更勤快、更频繁地运动。

2.【关于卧室】卧室仅是睡觉的场所,除了床和必要物品外,所有与睡觉无关的物品清理出去,比如电脑、电视和书桌等,因为卧室物品减少,可以享受更加舒适的空间,空气流通更加顺畅,夜间睡眠质量也会更好,白天犯困和疲劳的情况也会减少。

3.【关于浴室】每天高频使用的物品主要是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和沐浴擦,浴室清爽之后,污垢不容易积累,打扫也会省事。

3.【关于物品整理】一是不用的物品直接丢弃;二是高频使用(一个月内使用过的非季节性物品,一年内使用过的季节性物品)但已破损的物品丢弃后换新的。断舍离并非纯粹是扔扔扔,而是【不需要的东西逐渐减少而必要的物品不断增加】。物品的数量和打扫的便利程度成反比。价格再贵、体积再大的东西,只要放在看不见的地方,它的存在就会从记忆中消失。慢慢,你会发觉自己只会使用与自己的喜好和生活方式相契合的物品,再时尚、昂贵的物件,如果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相符,最终只能被雪藏。

4.【关于购物】为了尽量避免购买无用之物,最好从网上购物转为线下购物,看到实际物品再购买既可以精简购物量,在携带购买物品回家的路上也增加了运动量。收到网购商品,要及时拆封,包装纸箱及时拿到垃圾场,避免越积越多。同时,最好不要购买功能单一的物品以及专用品,尽量寻找可以代替的物品,扔掉使用次数较少而且十分占据空间的物品。我们通常会不自觉购买不超过200元的物品,买的时候因为物品价格不会给人造成负担,而没有仔细考虑就买回家的东西,最后都会被丢弃。虽然还能用但已经老旧的东西,到头来还是派不上用场,因为新物品具有更高性能,功能完备,所以不必舍不得扔掉。

5.【关于饮食】清理掉厨房和冰箱的无用之物后,更容易在家做饭,减少外卖次数,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6.【关于时间】断舍离之后,找东西的无谓时间减少了,做喜欢事情的有意义时间增加了。物品数量减少后,更易于进行存储管理,因为找不到东西再次购买所浪费的时间也减少了。

7.【关于做事】人们常常误以为集中处理会更高效经济,但作者认为顺序处理,即实时处理更适应高速的现代社会。比如洗衣服和洗碗不用堆积到一次能洗的量再清洗,只要有脏衣服和藏碗碟随时清洗,不仅洗衣时间缩短,晾晒衣服也变得轻松。

#物品的价值由它的效用和使用时间的长短决定。

效用是指物品给人带来的各种意义上的满足感,比如喜悦、快乐和幸福,或是给人带去美味的体验,简言之就是是否“心动”。所以,效用是很主观的,取决于物品持有人的主观判断,只要本人因为拥有物品感到满足就可以视为物品是有价值的。但人类往往会错误判断物品带来的效用,而禀赋效应也会让人对自己一度拥有的东西产生感情,高估失去的痛苦。有些物品也会因为时间的延长而价值降低。所以,需要客观评判物品价值,不被不理智的心里束缚。

可以采取急性期措施,设定一定的时期把家中不要的东西扔掉。比如要求自己一个月内把家里里里外外整理一遍,每天只需要花上2-3个小时。

规则一:现在不用的东西一律扔掉

明知将来不会用到,仅仅出于安心的目的保留物品,真正需要的东西就会被埋没。

如果真的担心有些物品虽然现在不用,但以后可能使用,可以从心情成本、重置成本和空间成本三个维度决定物品的去留。例如衣架、一次性筷子之类的消耗品不具有稀有性,可以很快以便宜价格购买,所以心情成本和重置成本都比较低,可以大胆扔掉。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心情成本高,重置成本高,作者的心得就是重置成本不超过2000元的物品处理,即使重置成本超过2000元但过去三年未使用,未来三年也不会使用则可以丢弃。但是,没必要扔掉虽然现在不用,但其实非常心仪、想要使用的物品。

规则二:断舍离要从简单且效果明显的地方开始

①自己会长时间停留的地方,看得见的地方(容易看到效果)

②目的明确的地方(容易判断是否需要该物品)

③物品本身较少的地方,狭小的空间(马上就能做完,较为简单)

作者也提供了一种断舍离的整理顺序思路:

①浴室、玄关、卧室、厨房

②衣柜、书桌(包括各种文件)、客厅

③储藏间(应该收纳使用机会很少,但每隔一段时间会用到的东西)

规则三:不要想着一次性全部做完

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集中对一个地方进行断舍离,暂时无法确定是否丢弃的东西可以暂时不扔。如果下不了决心,可以找一个纸箱,把不要的东西先放到纸箱里,在玄关放置一段时间,因为空间变得更舒适,很可能就不想把纸箱中的东西放回原处了。

规则四:养成防止反弹的生活习惯

只把每天用到的物品拿出来,必要物品控制在最低程度,只把必要物品摆放在外面,打扫也会轻松。

规则一:全面管理入和出

物品应尽可能少入多出,物品的收支绝不能推崇盈余,而应该维持在亏损或是持平的状态。购买物品根据使用频率和占据空间大小选择。使用频率高且体积小的物品可以毫不犹豫地购买,使用频率低且体积大的物品不要购买,使用频率高、体积大的物品和使用频率低、体积小的物品,应该深思熟虑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如果是使用频率不高的物品,一定要重新想一想是不是非它不可,有没有其他物品可以代替。买的时候以为会经常使用,买回来才发现用到的次数很少的物品应该尽早扔掉。

规则二:将顺序处理进行到底

终极规则:尽可能实现功能外置

比如将家搬到廉价超市附近,把超市当作家里的冰箱和仓库,进一步减少家中的库存和物品数量;在地铁站楼梯也能随时随地健身,就可以搬走家里的健身器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