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致母亲》读后感锦集

《致母亲》读后感锦集

《致母亲》是一本由陈应松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元,页数:202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母亲》读后感(一):致母亲 | 她们也曾是少女

当我翻起梁晓声的这本《致母亲》时,脑海中总是出现母亲陪我一起看的那部电影《你好,李焕英》,本来以为是一部喜剧,谁知道在电影院里哭的稀里哗啦的人竟然是我,然而我忽略了一个细节,母亲也在无声哭泣。

这本《致母亲》是梁晓声以母爱为主题的经典文章合集,收录了梁晓声不同时期创作的经典作品。其中有几篇被选中作为初中生语文课本中,我还清晰的记得那篇《慈母情深》。

致母亲

评价人数不足

陈应松 / 2022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15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阅读这一段的时候,脑海中深深陷入小学时候的周末,母亲带我去超市采购,我一直坐在超市图书角看着我喜欢的书,而她也看着她喜欢的书,当时,我的书需要48元,她的书需要20元,但是那个年代大概是九几年,母亲出门只带了50元,我清晰地记得这些,因为当时母亲有一个举动深深地感动了我。当时我拿的书类似于故事书,而母亲拿的类似于名著之类的,但是为了给我买书,母亲舍弃了她喜欢的书。

如此等等,都是母爱小小细节的体现。梁晓声的这本书无处不在叙述那种深深的母爱。无论是叙述自己的故事,还是他人的故事,那种细腻的母爱都在作家梁晓声的笔下展现出来。她们并非生来就是母亲,她们也有她们的梦想,她们的愿望。只是很多时候,为了照顾这个家,在面对很多创伤后, 她们选择把那些都深深地藏起来,她们留给我们的只有叮咛和关心,坚强和付出。

都说为母则刚,这本《致母亲》由很多篇散文组成,这本书里有辛勤养育子女的母亲,有追梦少女,有挣扎求生的女人等等,那种为了子女,为了这个家而默默付出的母亲形象经过梁晓声的笔下,就好像母爱有一种神秘力量一样,她们总是在无私地爱着我们。

看完这本书,让我思考起,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母亲虽然嘴巴上不会说太多的关心的言语,但是每次逢年过节回家,她总是默默为我准备着一切,那种母亲背后的力量,她们总是不辞辛劳一样,那种母爱一直支撑着她和我之间,是向前前进的力量,可以说很爱很爱了!

《致母亲》读后感(二):不肯错过梁晓声

港剧《栋笃神探》里面,主角莫探员为了破获一起案件,买了许多参考资料。其中有一本杂志,他买了双份,中文版的和英文版的。当上级质问他的时候,他说后买的这本中文版杂志里面多了一篇对偷窥狂的心理分析,就这一篇,已经值得了,后来他果然凭借这一篇中的理论,破获了那起偷窥狂的案件。 之所以聊起这个是因为现在名家的散文集出的版本都会非常的多,里面也会有一些名篇的重复,当你手里已经拥有了某个版本的时候,再有新的版本,你还要不要入手呢? 我的答案是分谁。比如梁晓声,我大概率还是要入手的。

我一直特别喜欢梁晓声的作品,只要是梁晓声的新书出了,我就忍不住去看一下目录,看看里面除了那些名篇佳作之外,是不是还有一些我没有接触过的新作品,如果有的话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入手,因为我知道,这些新作也一定会带给我一样的惊喜。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致母亲》,就是我近期入手的一本梁晓声散文。 和大家分享几篇里面的新作,这个“新作”是对我而言,我以前从来没有在其他集子里遇到过的,也是我觉得入手不亏的原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篇借助了茨威格同名小说题目的散文,是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一篇。内容虽然不短,但是绝大部分都是由读者的信件构成,梁晓声只在开头和结尾加了引言和自己的回信。特别喜欢这一篇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开头的引入部分,作者写出了自己在遇到读者回信时的疲态,一个心已经逐渐坚硬的作家,为什么会为一封信生出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这就引发了人们对于这封信的好奇之心。作者对于自己对读者来信的态度十分真实,也十分坦荡,我喜欢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发现真实的作家,这一段我很喜欢。 在全文引用了读者对于他们(虽然是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但实际上有5个人参与了这封信,他们都是爱着他们小六姨的一群年轻人)小六姨的叙述之后,提出的两个建议都挺让我赞成的。一个建议非常朴实:你们的小六姨是你们的天使,希望你们不仅用语言感谢你们的天使,更要用实际行动感谢你的天使。“所以被天使关爱的人也要反过来关爱天使。”另一个建议则比较体贴,孩子们的小六姨曾经偷偷去做过人工流产,梁晓声建议孩子们永远守口如瓶,因为天使也有自己的秘密。这位小六姨大概是引发了作者对于自己生命中的小姨的回忆吧,作者多次在作品中提到自己的小姨,那个未婚生育的小姨。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另一篇是《老水车旁的风景》。这是作者难得涉及的题材,作者一般都会写人世间的人性之美,这一篇却不动声色地写了人性之丑。一个女孩子愿意与一位孤寡老太太相依为命,老太太的乡亲却总怀疑女孩子动机不纯,是为了老太太的房子,老太太死了,女孩子也走了,乡亲却总怀疑有一天女孩子会带着老太太按了手印儿的遗嘱回来霸占房子。这一篇完全可以做一个长篇,至少是一个中篇的素材,作者却把它裁为短篇,大片的留白,让这一篇小说更加引人思索。故事并没有结局,也许作者是把选择权交给了读者。

《致母亲》读后感(三):妈妈,我爱你!

近期的一部时代剧引发观看热潮。描写中国二十世纪60年代末,北方某省会城市“光字片”区居住着周姓一家,在五十年的岁月里周家人的命运与时代变迁交织在一起,随着历史的大潮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经历沉浮、坎坷。一家人在完成各自人生使命的同时,也书写了一部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诗。该剧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让原著的作者——知名作家、编剧梁晓声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当代作家梁晓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知青文学代表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年轮》、《未死的沙威》、《恐惧》等蜚声文坛。

《致母亲》是梁晓声以母爱为主题的经典文章合集,收录了梁晓声不同时期创作的经典作品,其中《慈母情深》和《老水车旁的风景》入选了语文课本和中考试题。

这一次他把视角切换到母亲这一特殊人物,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展现出母爱的平凡而伟大,母亲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用自己的智慧与意志谱写了一代人壮美的人生。

梁晓声长篇小说《年轮》中的一个典型人物曾让我印象深刻——王小嵩的母亲: 家庭生活条件极其贫苦,丈夫支援国家建设长期在大西北工作,每隔三至五年才能回家探望一次。家中有三个孩子,上五年级的王小嵩、五岁的弟弟和三岁的妹妹。这是一个中国传统家庭的贤妻良母形象,但却又因时代的原因造就了她不同于普通妇女的正直、坚韧、果干、担当的性格。因丈夫长期在外,她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对内她要担负的孩子们饮食起居、思想教育以及经济来源;对外她又要和街坊四邻、同事工友维护关系,同外部组织力量干戈周旋。

在工厂中她做着男人干的活-翻砂,因为腿被砸,单位发给了十个鸡蛋算是工伤补养。在那个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在不同程度挨饿,甚至被饿死的年代,这十个鸡蛋是何其的珍贵。但在得知王小嵩的班主任曲老师饿昏的消息后,母亲立即决定拿出四个原本准备留着“十一”吃的鸡蛋给老师补养。

王小嵩的同学兼好友徐克因饥饿抢夺赶车人的四分之一个豆饼后逃至她的家中,母亲不做任何解释,毅然站出来向赶车人致歉并主动归还豆饼。

王小嵩出租的小人书被派出所民警没收后,母亲再次以一个伟大家长形象,通过机智、坚持和担当,帮助王小嵩成功要回了小人书。

作为一个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王小嵩是不幸的;但能有拥有一个这样的母亲,王小嵩无疑又是幸运的。母亲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影响着孩子们。她的的言行和价值观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但也是当下时代我们最缺失的那部分。

在这部《母亲》中作者讲述与母亲的真实经历原来就是王小嵩母亲的原型。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具有多重角色。曾经是追逐天真梦想的女孩,憧憬美好恋情的少女,悉心照料家人的妻子,后来成为辛勤养育子女的母亲,以及在社会上挣扎求生的女人。每一位母亲在不同时刻多经历着身份的转变,女人并非生来就是母亲,她有过愿望,有过理想,经历了很多辛苦,遭遇过不少创伤,却将一切深深地隐藏,留给子女的只有绵延不绝的嘱托与叮咛,以及无边无际的包容与奉献。

所有人对于母亲都有一种无比深厚且难以言表的情感。母亲对于子女的爱如此无私,如此绵远流长。母爱的无私,往往惊心动魄。国内外不乏报道,在地震灾害中,常有母亲宁远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换取子女的生存机会。一次与母爱的对话,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绵长。母亲常常操心我的工作与家庭,我劝慰她说:“我都已在而立之年,您不用操心了。”母亲对我说:“不管你多大年纪,你也都是我的孩子啊”。

有段时间,看着母亲逐渐老去的身躯,我常常会走过去抱抱她。看完这本书,下次我除了抱抱她,我想我会对她说:“妈妈,我爱你。”

《致母亲》读后感(四):写给“人世间”的母亲

作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梁晓声对于青春、苦难的叙写太过真实和残酷,使得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如此沉重的历史话题有某种有意规避,这本质上不是作家创作的问题,只是这种惨痛的历史记忆题材,作为后辈的我们不想过多的触碰,这就正如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明知创作者有坚守有担当,但是观众就是不买账是一样的。但近些年随着国内文坛青黄不接的窘境,梁晓声始终保持一个旺盛的创作初心,尤其是今年一部现象级的热剧《人世间》更是让它的原著作者梁晓声映入了人们的眼帘,这部历时八年、115万字的巨著不看内容,只论枕头版的块头也让我们对这位古稀作家肃然起敬。

作者曾在谈及《人世间》的创作背景时坦言,自己的父亲是“大三线”建设工人,很少回家,他和大弟弟都下乡了,家里只有母亲、哥哥、一个妹妹、一个小弟弟。而哥哥患有精神病,时代变故和生活的压力都压在了母亲的肩上,母亲是自己一生敬重和怀念的人。今天要说的这部《致母亲》是正是梁晓声以母爱为主题的经典文章合集,收录了梁晓声不同时期创作的经典作品。

母亲,这是一个在高悬于文学王国之上恒古不变的主题,从古到今、从内到外,无论是灿若星河的大师,还是默默失意的小辈,对于母亲的叙写总是包含着一种崇敬和深情。她不仅是我们身躯的缔造者,更是我们灵魂的铸就者,对于母亲的追忆和颂唱是一切作家们笔下共同的命题,她的形象和蔼慈祥、无私奉献,关于她的种种书写是既易打动人心的,她的身上传递着我们对于过去共同的怀念和对于未来共同的向往,她是美和希望的化身,我们是她爱之种子的传递和延续。在本书中,梁晓声通过种种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作家的深意正在于此:通过生命中的深情回望,重新寻找和发现母亲,并且在被社会生活填塞已满的心灵深处重新留出母亲的位置。

这部书是一部儿子写给父母的深情之书,是儿子与母亲的一番灵魂对谈。书中追忆关于母亲的诸多动人往事。作者以一个作家的独特方式,将围绕在母亲身上发生的种种故事做了展现,甚至是关于母亲在成为母亲这个角色之前的童年少年经历也有这详尽细致的叙写,母亲的成长经历以及遭遇可以看做是由旧时代向新中国蜕变的一代见证人,国家、家庭、大人的任何事对她来说都是一股不可抗的大力,她只能被动地随着时代的大潮,人生轨迹也随着几经扭转,但她总是保持顽强、乐观的态度,努力地学习、生活,并最终树立起独立的见解和信仰。作者的深情有目共睹,其冷静、简约的笔触所体现出的强大自控力更令人钦佩。

毫无疑问,《致母亲》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散文集,它是站在为人子女的视角,用故事、哲思等方式,思索基于现代背景下的一代人,如何重新审视两代人之间关系的作品。我们与母亲或是上辈人的感情、关系是每个人都逃避不掉的宿命,是性格强横的烙印。它深深影响着我们成人后面对爱情、亲密关系、工作职业的种种态度。它可以是终身的枷锁也可以是一生的良药。梁晓声以饱含深情之心,用真诚质朴的笔触,为我们讲述每位母亲背后的故事,引导我们重新发现自己的母亲,爱护自己的母亲,并从母亲身上汲取鼓舞人生,支撑我们向前走的力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