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异境之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异境之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异境之书》是一本由[英] 米歇尔·法柏著作,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异境之书》读后感(一):【须叔试读】和自己的命运和解——读《意境之书》有感

英国作家米歇尔•法柏的一本科幻书籍,描写了一个牧师与妻子离别后到地球以外的星球生活,在与同事交往中,给原住民绿洲人传教中,与妻子相互传信中知道家庭乃至国家、地球的变化等等,让人们随着各种变化思考人与自然、家庭与事业、与原住民的关系等等,本书叙事由小及大,但感情却由弱到强,无不震撼着我们原本对外太空探索的理念,对人类渺小的窥探,也许与命运和解是最好的选择。

距离产生美,但会让彼此的感情变淡。记得有一部电影《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讲述异地恋的故事,过程很曲折,但是结局是好的,就是团聚在一起。只有在一起,在困难面前齐心合力,相互支撑、共同依托。距离随着时间伴随着猜疑、指责、嫌弃会在恋人之间产生隔阂,会逐渐演变成彼此的不信任乃至婚姻的破裂。比如牧师彼得与护士碧翠丝,原本一对幸福的恋人,在丈夫前往外太空和生存环境的变换,让彼此间的猜疑加重。原本联系感情的书信竟然成为背叛的证据,突然之间女人的小性子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彼得想让妻子碧翠丝安全住进乡下,却被理解为想让自己成为闲散村妇,正如彼得写的那样,不同环境压在他们之间的石头让他们感情之间有了一条鸿沟,这条鸿沟总有跨不过的那天。还好,在最后,彼得终于认清了生活的面目,为了家人,他选择了离开外太空。爱可以改变一个人,让人变成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的模样。正如爱情让彼得与过往的劣迹说告别,并从此走向幸福的生活。在他遇到很多的困难的时候,他会以此作为经历,知道生活的不易。

你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吗?估计没有人真的明白。正如我们时常仰望星空,探索作为人的目的,我们探究什么是我们该做的,但其实我们都有着可利用的价值。就像彼得经过USIC艾拉的层层考验,踏入外太空,只是为了满足绿洲人对人类的妥协让步。相互之间的不交流导致之间的间隔越来越大,种类的不同让彼此相互不喜欢,不尊重,都为目的而来。绿洲人将果实围在中间,只为了和人类进行相互交换,但是人类却在这片土地上生产不出任何供给。绿洲人类似过去的殖民地居民,仍处于人类发展的低级阶段,他们需求很单一,但是他们的科技很落后。绿洲人只是频繁的要药品,但从来不找人类看病。人类瞧不起绿洲人,只要绿洲人的供给,而对绿洲人的一切都不关系。某个时候,我觉得彼得在为绿洲人传道的时候何尝不是向绿洲人赎罪的姿态。其实,绿洲人对信仰的尊重,其实和人类一样,渴望真诚、尊重和帮助。但谁曾想小部分人的登陆是为了更多的人登陆,某一天的地球,将无家可归。

本书没有想象中那么科幻,但人文情节突出。还有就是情节有点拖沓。

《异境之书》读后感(二):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未来的我们乘坐飞船会不会像今天乘坐飞机一样方便?

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刘欣慈的《三体》说未来地球会去流浪,桐华在《散落星河的记忆》中说未来人类基因将变得难能可贵。

凡尔纳曾经在大规模的太空航行和潜水艇付诸实际以前,就不可思议的对它们进行了详尽的细节描写。 科学家说未来是科学的时代,未来的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做更多的工作,未来的VR影像可以替代那些消失的亲人陪在我们身边……

每一个人都对未来充满畅享,那是因为我们都相信未来存在一切可能。

《异境之书》这本书就是一本描写未来的故事,未来的世界,宇宙飞船将是一种交通工具,人类依然探索着未知的星球,开发着未知的星球,未来地球会发生灾难,现在的马尔代夫将会是被海水淹没,尸体遍布海边。

未来,地球针对其他星球来说是文明的代表,未来人类依然像现在一样生活。

相比其他的科幻作品,我更喜欢这本《异境之书》。

与其相信未来的会被外星人占领,我更愿意相信,未来地球与其他星球,就像今天的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和平共处。

太空旅行像今天出国旅行一样简单。

人类没有被谁取代,地球也没有毁灭,人类依然有七情六欲,爱恨情仇,也依然有许多人深陷原生家庭而我法治愈的可怜人。

故事中的彼得是一个人类教父,他应聘到了一家超级大的公司,这家公司涉及很多业务,却说不上这家公司主营的是什么业务。彼得受这家公司派遣,登上宇宙飞船,飞往被人类称为“绿洲”的星球。那里的人对地球的基督教充满向往,彼得就是为了传播教义而去。

据作者所描绘,那里每天都要下雨,而且下雨的时间几乎是固定的,那里的人类是分不清男女,或者说,那里的人类没有男女之区别。他们对《圣经》很向往,称之为《异境之书》。他们虽然长的不好看(从作者的描述上来想象,大概比阿凡达还不好看)却很有智慧。

有一次,彼得为他们送去手抄的一小部分《圣经》,现场来的人比彼得预期的要多,他担心小册子不够分发。事实上,他多虑了,这些绿洲人似乎知道彼得带来多少小册子一样,他们总是每隔几个人就两人看一本,发到最后,刚好每个人都能看到册子的内容,这让彼得诧异,似乎他们有什么超能力,只需一眼,便知道他手里的册子有多少本。

也许作者是一名基督教徒,他希望基督教能够成为世界乃至整个宇宙的国教。故事中的彼得与外星人,因为共同的信仰,跨种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大概就是世人所说的大爱。

与其他的科幻故事相比,这本《异境之书》没有恢宏的篇章,没有惊心动魄的大记事,他叙述的故事就像溪水,缓缓而流,水到渠成,就好像那就是未来会发生的故事。

时间如果回到100年前,也许那时的人们无法想象到今天的世界会是这个样子。现在的人们不出门就能购物,不用纸币就能买东西……

但这一切不是突然发生,而是一步一步慢慢发生的。

也许探索外星人对很多人来说依然像是天方夜谭,不过人类既然已经登顶月球,宇宙飞船已经在太空中飞行,那么未来,人类探索到更多的星球也不是没有可能。

也许在未来会出现另一个“哥伦布”,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新的星球,那里住着和我们差不多的人,有着丰富的宝藏,也许还会发生星球大战,大战之后,各星球之间需要休养生息,然后和平相处,星球之间的旅行成为可能。

那么宇宙飞船将会成为新一代的交通工具,承载着人类前往不同的星球,也承载着外星人来到地球。

《异境之书》读后感(三):《异境之书》:一位星际传教士的爱情信仰

《异境之书》,是被称为“绿洲”的遥远星球上的原住民对《圣经》的崇拜之称。“它的名字,我们从不敢说,这是禁忌。火焰给予温暖……”

《异境之书》的主线故事是一个地球传教士彼得在被称为“绿洲”的遥远星球上的对星球原住民(绿洲人)进行传教的故事,副线则是彼得和他的妻子碧以星际信件为主的爱情。两者都关乎信仰,前者是基督教的宗教信仰,后者是人生爱情的信仰。

对于中国读者,《异境之书》会造成不小的阅读障碍,毕竟国内大多数读者熟悉《金刚经》和《道德经》的程度可能都远超《圣经》上的诸多故事。所以文中诸多对《圣经》的引用,如同饮用了一杯白开水,不知道心里应该泛起何种情绪。我会想,倘若是在绿洲星球上弘扬佛法,将《圣经》替换成佛教诸多经典,将基督教传教士替换成一个寺庙中的主持,将“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替换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心中会有更多波澜。

于是放弃主线,专攻副线。将《异境之书》看做一段星际爱情故事,而且故事的文本是以书信为载体,这就和一段五十年前的跨国恋爱有异曲同工之妙了。米歇尔·法柏以极其琐碎的笔调描述了彼得和碧之间的爱情细节,曾经是混混的彼得被护士碧拯救而成为传教士,对上帝的信仰和对爱情的信仰让他过着平静而温暖的生活。直到彼得被USIC派往绿洲星球对绿洲人进行传教,他们的爱情开始经受跨越星球的考验。联络只能以类似E-Mail的方式进行,每发出一封5000美元,当然彼得毫不知情也不需要付费。

“上帝赐我喜乐,但我心里仍不免升起一抹悲凉,因为这个时候,我没能搂着你,安抚你受伤的心。”

“你不在我身边的日子里,我的双眼如同一台无胶卷的相机,这一秒定格的景色,下一秒里已化为青烟,还未欣赏,就已消失不见。”

这些情书散发人性的光辉,彼得擅用比喻,碧擅抒细节,他们一起在养一只叫约书亚的猫,让人觉得幸福就应该如此。这点就像《绿皮书》中托尼给妻子德洛丽丝的信第三封至第五封一样——

“亲爱的德洛丽丝,当我想你时,我想起了爱荷华州美丽的平原。我们之间相隔的距离,使我意志消沉,没有你的时光和旅程对我来说毫无意义。与你相爱是我做过的最轻松的事,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在我活着的每一天我都会深深地感觉到,遇见你的那天,我就已爱上你,余生也会继续爱你。”

“亲爱的德洛丽丝,树叶一片片地飘落,颜色渐渐变灰变棕色。我看见无数银装素裹的树,就像从童话故事走出来似的。我会数着时间,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直到拥你入怀,爱你的托尼。附:吻孩子们。”

“亲爱的德洛丽丝,有时候你会让我想起一间房子,一间华灯装点,人人安居的房子。”

彼得和碧不仅仅是一对信仰基督的丈夫和妻子,也是两只互相信任的动物。在医院病房里被碧身上照射出来的基督光芒所深深吸引的彼得,最后发现,碧的光芒是与生俱来的,即使碧不是基督徒,她的身体里也住着一个非凡的灵魂,这个灵魂一直令她与众不同,即使她永远拒绝上帝。

但这样的爱情仍饱受距离的折磨,垮星球的爱情比跨国更让人感到绝望,只要在一个星球上,还能说脚踩同一片热土,看到同一个月亮。距离带来疏离,带来遗忘,带来猜忌,带来嫉妒,带来愤怒。“我生病了,你在哪里?”就如同“地震了,上帝在哪里?”一样啃噬人心。

“只是简单地躺在身侧,也比花言巧语来得实在。一席温床,一窠爱巢。言语会被误解,而爱的陪伴会培养信任。”

“无论你拥有什么样的宗教信仰,我都爱你并想和你在一起。”——这大概就是一个传教士对于爱情最坚强的信仰,即使地球即将毁灭,那他也要回到她的身边。

《异境之书》读后感(四):【须叔试读】人需要自渡,爱需要守护

文 | 海蓝蒲雨

“你有信仰吗?”

很多人都会说,有。

有人信耶稣,有人信佛祖,有人信自己。

《异境之书》的故事就是从信仰开始的,故事的主人公彼得牧师经过重重面试,最终通过了USIC公司的严苛审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坐上了飞船飞往了外星移民地“绿洲”,去给“绿洲”上的外星人“绿洲人”当牧师。在布道的过程中,彼得逐渐喜欢上了绿洲人,并且尽心尽力地为绿洲人布道《圣经》的精髓,绿洲人甘之如饴。

从彼得到绿洲的那一天起,他一有时间就跟自己的妻子碧翠丝通过发射器进行书信联系,一份长长的信件到最后简短的回复,也见证了他们情感的变化,从原先的恋恋不舍、浓烈相随到后来的各执己见、心灰意冷,外星移民地和地球之间相隔的距离,再加上地球上发生了诸多天灾和社会动荡,让需要人帮助的碧翠丝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情感无助和孤立无援,不断割裂着他俩的情感,最后彼得和碧翠丝何去何从,按下暂且不说。

《异境之书》整个故事的结构很分明,主线是彼得牧师到绿洲进行布道,跟绿洲人去弘扬耶稣的价值,并且信奉耶稣的绿洲人深信不疑,从心底崇拜耶稣,对《圣经》(绿洲人把《圣经》叫做《异境之书》)无比热爱。

副线是分隔两个星球的彼得和碧翠丝从原先的相濡以沫,到爱意失衡、无法去体会到对方的处境和难以理解对方的心意,造成了情感上的失控,也同样警示着看故事的你和我,爱并不仅仅是嘴上表达的温情,更是行动上的呵护,也是互换身份下心灵上的理解和感同身受的守护。

1、绿洲计划下隐藏着怎样的动机?

《异境之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米歇尔·法柏,她在《异境之书》中抛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绿洲计划下隐藏着怎样的动机,二是彼得如何找回爱和自我?

USIC花费了巨额财富在绿洲创造了一个基地,在基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都有一个特点,在领域内才华横溢,能够独当一面,但是和家庭或者夫妻关系之间都是割裂的,并无太多的关系,他们的心灵都是孤寂,这样可以心无旁骛的在绿洲一直工作和生活下去,不会考虑再回地球。

唯独彼得是个特例,他有妻子,还有一个未出生的孩子。实际上,彼得只是前一个牧师库茨伯格的替代品,毕竟库茨伯格和语言学家塔尔塔廖发现USIC真实目的之后发了疯,放弃了当绿洲人的牧师,从而获得了此次机会,也由此埋下了彼得和碧翠丝情感爆发的隐患。

USIC的复杂和绿洲人的纯粹成为了鲜明的对比,USIC给绿洲人带来了文明,从而用耶稣和《圣经》感化了绿洲人,让绿洲人找到了自己由衷的信仰,让他们感受到了上帝的温度。但是,上帝真的眷顾他们了吗?

在故事中,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对上帝深信不疑的绿洲人“爱耶稣5号”,被教堂上的一幅掉落的画砸中了手部,手被砸烂了,爱耶稣5号仍然信奉上帝能够拯救她,她在病房里依然背诵着《圣经》上的段落:“当他们躺在病床上,上帝给了他们希望,并且让一切重来。”而存留着一定要活下来希望的爱耶稣5号并不知道她的未来在哪里,可能手部会截肢而活了下来,可能因为感染而死掉。她信仰上帝,觉得上帝能够解救她,真的是这样吗?

布道是为了“传道受业解惑”还是为了更好地精神控制并且达到奴役的目的,医治爱耶稣5号是出于帮助还是为了研究绿洲人的构造,以便后期更好地去“控制”他们?这些隐藏起来的目的都让人冷汗直出,绿洲计划之下的目的呼之欲出:控制绿洲,成为第二个能够让富豪进入的地球。

而彼得牧师却浑浑噩噩,并没有发现里面暗藏着的各种门道儿,反而还是依托着“上帝的信仰”祈求爱耶稣5号能够在上帝的帮助之下恢复健康,让人哑然失笑。反观彼得自己的几次冒险经历,上帝之手并没有拯救他,反而是他人一次又一次地去救他,让他从死亡线上逃了下来。

在彼得身体并没康复的时候,他自己开车想去绿洲人的居住地,结果却误打误撞开到了绿洲人原先废弃的居住地去了,最后他没有被上帝拯救,却被同事格兰杰救了回来。

当彼得和格兰杰被困在雨里迷路的时候,并不是上帝给予他们指引的方向,而是同事BG开车过来找到了他们,并且救他们回基地。

当彼得的妻子碧翠丝把地球发生的各种天灾形象地描绘出来的时候,彼得用淡薄的口气进行回复,他无法预见现实的惨状,也无法感同身受地去了解妻子内心的焦躁和不安,他只能让妻子去信奉上帝能够解决一切事情,但是妻子却已经看透了这人世间的惨烈,无情地回复道:“根本没有上帝。”

这么多事情的累积之下,让信奉上帝的彼得迷茫了,他不禁自我怀疑起来,也扣响了心门: 信仰不能拯救自我,人是需要自渡的。与其相信上帝之手的帮助,不如相信自己之手的创造,与其依靠信仰,不如依靠自己。

2、彼得如何找回爱和自我?

在刚到绿洲之时,与妻子碧翠丝之间信件互通下的情感流动,随着时间和地理上的阻隔,两个人难以感同身受对方的感受,互相各自诉说着各自的心路历程和烦恼,渐渐地产生了隔阂,情感上也疏离了很多,包括对对方的理解和包容,变得。

彼得相比碧翠丝而言,碧翠丝更胜于彼得,在彼得糟糕的前半生,碧翠丝除了女朋友的角色之外,更是彼得的牧师,帮助他脱离了苦海,也指引了他的人生方向。而且在绿洲的很多事情上,碧翠丝看问题的格局比彼得更宽泛和更全面,实际上碧翠丝对彼得仅仅是情感上的输出,而沉迷在绿洲上布道的彼得却逐渐忽略了碧翠丝的感性需求,只是理性对待了他,让碧翠丝逐渐心灰意冷。

爱,不是信号,发射出去就行。爱,是温度,需要心灵上的互相感知,和内心情感的步调一致。爱,需要保温,更需要呵护,而不是敷衍和负重。

虽然彼得和碧翠丝仍相爱,但是这种裂痕会一直存在,如何弥补和修复还是需要彼得主动来完善,希望彼得既能够承担得起妻子爱意的浓度和流动,也能够成为一位合格的父亲去呵护孩子,预祝他重返地球之旅顺利,也能够顺利带回妻子孩子到绿洲,成为反抗的第一人。

《异境之书》并不仅仅是布道《圣经》的书籍,更是一本警示之书,里面描绘的各种天灾人祸让人胆战心惊,更像是一种寓言,让人们不断提醒自己要爱护地球,保卫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要再做一些伤害地球的事,让我们能够在这个家园里好好生活,用心地活着。

就像爱耶稣5号说得那样:“拜托了,我希望能活下去。”是啊,我们都希望能够好好地活下去。

❤ 欢迎关注我,一起走进美丽的阅读世界~

感谢须叔,书挺好看的~

《异境之书》读后感(五):【须叔试读】在异星之上探索信仰

首先感谢雨枫书馆和九志天达的赠书!收到书时我正在山东旅游途中,在高铁、地铁和雨天的宾馆里读完了这本“英国当代非典型性科幻小说”。400多页的篇幅看上去并不算多,但是相对密集的排版在初见时还是有些望而生畏。所幸随着主人公一起进入故事之后,阅读体验变成了我被不由自主地牵引向前,迫切地想知道下一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最后的结局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是“烂尾”,许多事情都没有讲完。但在我看来,阅读至卷尾的整个过程,就是这本《异境之书》最让人享受的所在。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就是书名“异境之书”the Book of Strange New Things就是书中外星人绿洲人对《圣经》的称呼。主角彼得的任务就是前往这个没有网络、通讯和物资难以送达的星球,为这些皈依基督的信徒们传教。这种刻意削减科技存在感的复古设定除了让主人公的一些困难显得更加真实以外,也会让读者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故事本身,不会被过多设定淹没,因为重点并不在此。

彼得在到达绿洲人居住地后很快开始了教堂的修建,为教众们的集会提供一个合适的场所。这让我想到了在青岛看到的天主教堂:教堂的钟楼顶部铺的铜板和内里的大钟都是由德国海运而来,可以想象刚落成的时候教堂顶部的铜板在海边阳光的照耀下一定闪闪发光,即使因为百年的风吹日晒氧化成了绿色,也依然是一片建筑里最显眼的存在。时至今日,教堂内部的大钟历经百年依然能够正常工作,每逢整点为附近居民报时。这样一座建筑保存至今,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地的一大地标,绿色的房顶在周边房屋中分外惹眼,我想这就是当时传教士们修建教堂的初衷吧:在大家举目可见的地方,建起一座与上帝沟通的场所。在本书中,绿洲人修建教堂时齐心协力,通过不断垒高的巧妙阶梯把手工制作的砖块一块块堆叠上去,最终建成了他们口中的“小兰”,彼得为之自豪的教堂。教堂修建的过程让我想起了最近的国产文艺片《隐入尘烟》中西北农村自建土房子的过程:用泥土晒成砖块,再用泥浆码成土墙,看上去很朴实无华,实际上足以遮风挡雨,还有下雨时会吹哨的玻璃瓶这种装饰性的细节。绿洲人的教堂也是这样,信耶稣者们搭起巧妙的梯子,不紧不慢地依次将砖块越垒越高,最后的成品也足够坚实耐用,还有绿色玻璃透出光来。在他们面前宛如巨人的彼得负责搅拌泥灰、推动梯子,彼得做起来非常简单的劳动在另一个种族的眼里宛如神迹。

彼得根据绿洲人说英语时发“t”和“s”比较困难的特点,对《圣经》进行了改写,用尽量容易的发音和绿洲人更容易理解的概念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异境之书》,还用不容易被潮湿气候破坏的材质制作了供教众们随身携带的小册子。在旅游途中我也见到过类似的“本地化”尝试:来自欧洲的传教士们把圣经故事里的人物画成清朝百姓的穿着,便于理解。此前我还曾造访过华北地区的一座天主教堂,天顶壁画将太平天国时期受迫害致死的信众画成了天使一样的存在,展示他们往生后上达天堂的场景。彼得在传教途中也这么做了,他让绿洲人们自己画出圣经故事里的片段挂在教堂顶部。绿洲人在这些画中选取的故事和地球人喜欢的章节很不一样,结合他们的说话方式和行事习惯来看,基本是符合“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即使用的语言不同,思维方式也会不同。绿洲人说话简单直接,缺少情绪化的表达,青青触碰身体已经是热情的极限,做起事来也是按部就班,但又毋庸置疑的坚决。

除了在绿洲人居住地不断探索未知的传教之旅,本书的另一条线就是彼得通过信息发送器和留在地球上的妻子联系。彼得的妻子碧翠丝除了开篇几章在送彼得上飞机途中有登场,在之后的章节里一直通过信件和彼得联系。两人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的难舍难分、互诉衷肠,再到碧翠丝因为世界各地和身边环境的剧变逐渐失去耐心,两人开始渐行渐远。一边是怀有身孕的碧翠丝种种思绪奔涌而来、身边熟悉的日常被尽数毁坏,另一边则是难以共情、一心投身于教堂修筑的传教士,两人之间的异地恋渐行渐远,最终面目狰狞、将一切美好吞噬殆尽。

这种相隔甚远的通讯让我想到了新海诚早期的作品《星之声》,发生在遥远宇宙的消息直到八年后才能传达。在本书中作者也提到过彼得的担忧:害怕自己再次联络上妻子的时候后者已经垂垂老矣。当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大到超乎想象,接收者的内心会作何感想?彼得与妻子之间的情感描绘完全通过信件来往进行,两人感情的发展让我想到了沟通交流中的信息损耗。大致描述一下就是两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内容会因为形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损耗。像是面对面对话种交流最为快捷,表情、神态、肢体语言也可以作为沟通的补充。而像发微信、发邮件再到本书中相隔几天的信件对话,其结果就是两人沟通中的信息损耗越来越多,收信者无从得知写信者全部的意图。有些内容被忽略,有些内容被误解,叠加到一起,就是最终不欢而散。还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我说自己身上好疼,对母亲说不信你摸摸,母亲告诉我疼痛是没办法这样感受的。在距离足够遥远的时候,内心和肉体的痛苦一样,都难以做到感同身受,裂隙只会越来越大。

彼得和妻子的关系也并不只有让读者看到其逐渐破碎的单一作用。随着情节不断推进,我们逐渐获知了彼得的早年经历:年轻时的他放浪形骸,自甘堕落于酒精和毒品,凭借一张脸招摇撞骗换取毒资。直到在医院里遇到一位护士——也就是他现在的妻子碧翠丝时才找到自己的救赎。在碧翠丝的帮助下彼得戒掉毒品和酒精,投身牧师的事业,用宗教的力量来帮助更多人。

这样的救赎给了彼得在外星环境中悉心传教的信念,书中也用《奇异恩典》来与之呼应。在彼得初次到绿洲人的小镇赴任时,信耶稣者们用他的语言唱着这首歌来隆重欢迎他的到来;在结尾部分一位忠实教徒生命垂危之际和彼得再一次唱起这首《Amazing Grace》。这样的安排结合《奇异恩典》的原作者生平就会更加明确作者的用意:其创作者约翰·牛顿曾经从事过奴隶贸易,一次他所乘坐的船只被风暴重创,危难之时他在惊恐中向上帝祈祷,最终幸免遇难。死里逃生之后他结束了奴隶贸易,写下了这首传唱甚广的歌曲。在《名侦探柯南:战栗的乐谱》、《白色巨塔》、《蝙蝠侠大战超人》中都有《奇异恩典》出现。即使不是教徒,也会被上扬曲调中的虔敬赞美所打动,满怀真情实感写下的救赎之作就是有这样的力量。对于本书中的主角彼得来说,他一直以来所做的,正是救赎自己,也救赎他人,在迷途知返后化身为照亮教众信仰的炬火。借用书中原文来说: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读者觉得这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表的复古味“传教小说”,且不说有没有这个门类,在阅读之前要首先做好的心理准备就是这本书是很慢热的,当你捧着书页进入其中,跟随彼得的视点走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见证一个又一个堪称奇迹的奇异景象,见证他在历经苦难和考验之后终于明确了方向,会是非常令人动容的阅读体验。我在本科时是英语专业,阅读材料里有阅读圣经故事,老师还布置过排演圣经故事剧目的作业,再加上家里有亲人是基督徒,各种耳濡目染,所以我对书中宗教相关的内容多少有些了解。根据我读下来的感觉,对《圣经》和基督教了解越多阅读后的感悟也会越深。书中不乏直白的引用,比如四个章节的标题合在一起就是“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堂”,这是基督教礼拜仪式中的悼辞。彼得传教过程中也展示了不少《圣经》中的名篇。除此以外,彼得来到绿洲人中间传教的许多情节我想多少也有《圣经》故事复刻的影子。因此,本书最适合对基督教有所了解的读者阅读。如果完全不了解也没有关系,通过本书来了解基督教社区的形成、传播的方式、部分教义的内容也是完全可以的,只要静下心来进入故事,可读性完全有保障。

到了临近结束之时,作者还放出了一些让人恍然大悟的解密信息。比如彼得和妻子之间的通讯费用昂贵,所以USIC才不愿意在彼得传教的小镇安装一个可以随时启用的接收器。绿洲人受伤后无法像人类一样自然愈合,所以回头去看前文中的许多描写就会恍然大悟,像是绿洲人全身包裹严实,戴着手套;修建教堂时没有用到钉子,干活时不紧不慢;爱耶稣5号送给彼得的靴子用到的针脚非常细密,一看就要耗费很多时间;彼得被外星生物咬伤时绿洲人纷纷向他告别,好像他要就此死去——对于他们来说,一道伤口就足以致命,不会像人类一样,结痂痊愈之后,留下一个代表胜利的徽章。

除了这些“原来如此”的内容外,读到最后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我们仍然不知道USIC的全称到底代表着什么?绿洲人到底有多少人?他们在不知道具体效用的情况下,如何使用人类送来的药物?彼得回到地球上会和碧翠丝重逢吗?还是会再次回到他的信耶稣者中间?他们的出生和死亡彼得仅仅见识了一次,故事在结束的时候好像才刚刚开始,意犹未尽,难以忘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