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

《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

《狼图腾》是一本由姜戎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6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狼图腾》精选点评:

●虽然后面陈阵有点祥林嫂式的哀怨,总归还是挺不错的一本书。

●和这本书可谓是很奇妙的缘分。当年为了接近喜欢的人,赶着看了狼图腾,如愿和他一起看了电影。当年因为喜欢书,去面试了这家公司,虽然后续因为入职时间没能谈妥而错失。多年后的今天,拿到这本新版,有点小感慨。

●我们正在失去草原,我们不能失去草原。

●早就听说了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强烈的冲动和机缘阅读,直到前几天有个内蒙的朋友跟我讲草原和狼的故事,吊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才想起来应该去读一读这本书。没想到,一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书中的故事非常精彩,情节紧张又激烈,通过主人公陈阵发生的故事,讲草原狼的特性串联起来,有些内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反思。

●看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狼图腾究竟是什么?是客观存在的图腾吗?好像也不尽然,作为一本虚构小说,我觉得狼图腾的意义是每个人在一段艰难的岁月中支撑向前的信念和力量。看完非常触动,是一本可以陪伴人们走出生活低谷的书。

●在这片草原上,每一个生命都不容易,每一个生命都在感动你。

●对这部作品我印象最深刻的在于对食肉的描写。每次看完都垂涎欲滴,想要大快朵颐。

●竭尽一生笔力与雄心之作,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新的审视与阐发。结合当下种种,或许应该呼唤出我们灵魂深处的狼性,拒绝当绵羊了。

●价格涨了太多,新经典又开始圈钱了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狼的认知,至今还记得当年看到狼群围捕黄羊时的震撼,也在我心里种下了对草原的向往。这本新版比之前买的更加精致,封面看起来也更有意境。买到这本新书后我突然想到,我的草原之旅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狼图腾》读后感(一):狼图腾

狼图腾是我近期看过的书中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小说对比了汉人的农耕生活和草原人的游牧生活,写了两种不同生活方式下带来的许多冲突。这本书从草原生活中的畜牧放牧写到打狼养狼研究狼,以此来说明狼的特点与狼图腾的精神,通过分析历朝历代的更迭来说明狼的性格与羊的性格对国家的影响、对百姓的影响。文中一些草原人认为汉人没有血性,比较懦弱,也许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但是,慢慢读下去就会发现,把狼当成图腾的草原人在激烈地斗争,而大部分农民,定居耕作更显安逸。这观点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关于这本书有许多负面评价,但是我还蛮喜欢这本书的。不是抬高游牧文明,贬低汉族文明,也并非要全盘接纳狼性与狼图腾精神,而是说狼的坚毅、懂纪律和有组织等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品味与学习。现代社会更多的是一个文明社会,我们不再像原始世界那样血腥与野蛮,但是经济与政治上竞争也愈演愈烈,我们骨子里面不可缺少自强与血性。在我看来,这本书也许想要传达的是这个观点吧。

《狼图腾》读后感(二):毫无深度的狭隘流水账

为了了解点我们国家当代的文学,买了几本属于“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系列中的书,这本书是其中之一。看完这本书,我怀疑其能入选,大概跟美剧中要有黑人角色和同性恋角色是一个道理。

这本书充其量就是跟《喜羊羊与灰太狼》一个水平的作品。过犹不及,把狼性强制转化为羊性是不对的,过分地夸大狼性也是不对的。很难想象,这本书竟然跟《三体》是同一个时代的作品。《三体》的视角是那么的宽广,而这本书的视角是如此的狭隘。我觉得真正的书应该是开启民智的,而不是锁死民智的。

书中充满了作者强烈的自我证实倾向,哪怕与他观点相悖的材料是显然易见的,他也选择视而不见。同时也存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倾向,无论一件事的原因可能多么复杂,他也可以无脑地直接归因于狼性或羊性上,甚至认为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都是来源于狼性。

作者的思维十分跳跃,但逻辑十分不通。猜测原始草原人碰巧抓到了一匹被狼咬掉睾丸的小马,长大后发现可以驯骑,推出这个发现比中国人的四大发明重要得多,又进一步推出游牧民族对人类的贡献不可估量。好么,这么大的一个结论,就建立在一个对原始社会偶然事件的猜测上。说苏武是因为草原狼精神才不辱使命、坚持汉节的,合着苏武人家一开始是打算直接投降的,到了草原上见到了狼才突然感悟,决定不投降的?这合逻辑吗?

作者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远距离联想能力,不停地强加因果。一切好的选择,好的结果,都是游牧民族精神的功劳,连定都北京都是因为崇敬向往游牧精神;一切不好的选择,不好的结果,都是农耕民族本身的劣等性所导致,国足不行也简单地归结于缺乏狼性;哪怕有一天某方面突然行了,也是因为游牧民族为农耕民族进行了输血。作者的想象力像小学生一样丰富,逻辑能力也跟小学生一个水平。

说农耕民族信仰“好死不如赖活着”,游牧民族难道不这样吗?西汉时的呼韩邪单于怎么不跟郅支单于拼命呢?跑汉朝投降是为了求得一个“好死”吗?东汉时的左匈奴单于为什么不跟汉朝拼命呢?被耿夔撵了五千里地,也是为了求得一个“好死”吗?这种比比皆是的历史资料,作者一概不提。

关于输血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有个叫阿Q的人,没有固定工作,仗着自己身强体健,总是欺负邻居,不但抢吃抢喝,还经常动手打人,邻居一开始忍了,甚至还送东西给他以求相安无事,但阿Q变本加厉,越来越过分,邻居有一天终于忍无可忍,狠狠地把阿Q收拾了一顿,让阿Q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差点小命都没了。阿Q明白了,不能轻易动手了,改成趁邻居不在家的时候偷东西,趁邻居生病的时候抢东西。后来邻居病好了,又把阿Q狠狠地揍了一顿,这次阿Q彻底不行了,连偷东西都偷不了了,看着越过越好的邻居,只能自我安慰:多亏了我以前总打他,总偷他的东西,这小子才能有今天。

全书充斥着各种错误归因。主人公后来作了律师,见到很多不孝的子女,然后把这个锅整个地扣在了中国人身上。首先这个样本是有偏的,作为律师自然会经常见到这种现象,他的客户恐怕也都是中国人。我有个高中同学是流行病学博士,在曾经的工作中天天都要和艾滋病患者打交道,那他是不是就可以说中国人都是艾滋病患者呢?由此可见学好统计是多么重要啊,难怪现在小学数学里都有统计题了。其次,若要正确归因,至少也要满足一致性和区别性两个条件。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这样吗(一致性)?是只有中国人这样吗(区别性)?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才能把这个锅扣在中国人身上,满足不了的话,那就只是在全人类所有民族中的一个具有共性的个别现象。强加给狼的那些优秀品质也是一个道理,是所有的狼都具备那些品质吗?是地球上所有种类的生物中,只有狼才具备那些品质吗?显然就不是。

鲁迅的大名在文中出现了好几次,作者似乎想以新时代的鲁迅自居,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让人心悦诚服,而作者就只会小学生式的非黑即白。文中说汉人喜欢走极端,鼓吹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不知道别的汉人是不是这样,作者这个汉人,倒还真是这样。这本书与鲁迅的书之间的距离,大概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与《马男波杰克》之间的距离。

作者还把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不加区分的批判。农耕文化、汉族、中国人、儒家在他的眼里是等同的,很多时候就是互换着使用的。他说儒家的《二十四史》应该重写,我活了这么久才知道,原来《二十四史》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啊!整个中国就只有一个儒家吗?道家、释家就不配有个名字?

作者是想针对当今中国遇到的问题去求得一条出路的,但是,高中的题不会做了,是不能在小学的辅导书中找到答案的。诚然,高中的题也是在小学的题上发展出来的,但是小学的知识水平解决不了高中的问题啊!

主人公千方百计地想保住小狼,作者千方百计地想鼓吹狼性,但这些愚昧、落后、充满偏见的千方百计,终究还是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的碾碎。

总结一下,这本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一部德不配位的作品,书中的问题实在太多,想写的话,写个十万字都是小意思,但还是到此为止吧。我豆瓣上关于图书的第一个1星评价,就献给这本书了!

《狼图腾》读后感(三):你们根本不懂狼

大学的时候跟风买过一本《狼图腾》,但是黑乎乎的封面上面黄绿黄绿的眼睛,实在让人发憷,于是我就对自己说“下个星期再看这本书”,于是就一直等“下个星期”,结果直到大学毕业了也没看一眼。最近发现姜戎出了新书,叫作《天鹅图腾》,才想起来我还欠着一本《狼图腾》没看,于是赶快补上。

作者没用什么铺垫,故事直接从北京知青陈阵(作者姜戎的化身)用铁马镫智退狼群开始,紧接着就是一个又一个惊险刺激的与狼“相爱相杀”的故事:一只饿狼深夜偷羊,陈阵“寄宿家庭”的大嫂嘎斯迈和九岁的儿子巴雅尔拽着狼尾,拉着狼腿,终于等到杀狼狗赶到咬死饿狼。而这仅仅只是开端。在草原上,狼会报复人,人也会报复狼。人偷了狼猎杀的黄羊,掏了母狼的幼崽,狼就杀人的马群;狼杀了人的马群,人就集体出动围剿狼群。不过几千年来,人从来没有把狼杀光,狼也不敢主动伤人。其实单论实力来说,人是比不过狼的:牙没狼尖,腿没狼快。可是人“善假于物也”:人可以训练杀狼狗去咬狼,训练快马去追狼,所以狼打不过人,而且狼很怕人——尤其怕人手中的铁器和套马杆(套马杆不只套马,还可以套狼)。就这样相爱相杀了几千年,狼群和人群都在草原上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直到陈阵和小狼这里,一切都改变了。

在爱上小狼以前,陈阵爱上的首先是这片草原。草原有那么多灾难:暴雪,干旱,饿狼,蚊虫;在草原生活那么无聊:白天到草场放羊,夜里在羊圈下夜,还得自己捡牛粪晒牛粪不然做饭就没有燃料;然而越是艰苦和无聊,陈阵的“狼性”就越是被激发出来:他学会了给狼剥皮,学会了收拾马驹羊羔的下水,并且开始了他的“狼民族与羊民族”的思考。

陈阵对小狼的爱既伟大又狭隘。伟大之处在于一个文弱的知青竟然对食物链另一端的纯肉食野兽产生了兴趣,并且到了痴迷、爱怜、敬佩、叹服的地步。他给“婴儿期”的小狼做肉粥,还在里面加入钙片;他给小狼挠肚皮,欣赏它尖尖的耳朵,甚至还敢把手指伸到小狼的嘴里;狼群准备营救小狼的时候,他做好了全副戒备,防止狼群把小狼抢回去;被小狼咬伤以后,他首先想到的是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受伤,要不然小狼会被打死。可是他的爱又是狭隘而扭曲的。在陈阵给小狼栓上铁链的那一刻,小狼就沦为了一个囚徒。陈阵被小狼咬伤以后,他怕小狼再去咬别人,于是用老虎钳子把小狼的四根尖牙夹断了。更让人唏嘘的是,小狼还乐呵呵地抱着老虎钳子玩了半天,狼之为狼最重要的武器被夹断了都不知道。在陈阵把狼牙夹断的那一刻起,小狼便注定要成为一辈子的囚徒——因为它失去了在野外捕猎的能力,终生都得靠别人喂肉给它吃。或许这正是陈阵在潜意识里面想要的。什么等小狼长大了就放它回到草原,让它继承狼王的王位。他是在欺骗自己、安慰自己、减轻自己的愧疚。小狼的妈妈当初是因为偷活羊羔才被陈阵发现并且跟踪的。狼妈妈为什么要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偷活羊羔?就是想让小狼崽们练习捕猎啊!现在小狼被铁链拴着,被磨掉了牙,它还能算是一只合格的狼吗?

与身体上的折磨相比较,更残忍的是小狼经受的心灵上的折磨。它与三只小狗一起吃狗奶长大,所以以为自己也是狗。听到狼嗥狗叫的时候,小狼首先学习的是狗叫。但是他发不出“汪汪”,只能发出“慌慌”,然后陈阵在旁边很恶作剧地接上一句“张张”,于是变成了“慌慌张张”。直到有一天群狼围剿牧民营盘的时候,小狼突然发现自己发出了远处某个物种的声音,聪明的小狼领悟到它和西北方向的那个物种才是同类,于是拼命嗥叫,引发了群狼组团营救小狼的行动。然而,小狼自幼脱离狼群,根本不会说“狼话”,生性多疑的狼群无法确认小狼的身份,又怕落入人类陷阱,便集体撤退了。小狼就此失去了回归狼群的机会。其实,陈阵在这个时候把小狼放回去,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毕竟这个时候小狼的四根尖牙还在,它还有机会融入狼群,提高自己的捕猎技能。

陈阵给了小狼作为人类最真的爱,却也给了小狼一次又一次伤害。他明明知道小狼作为狼的倔强个性,却生生把它栓在牛车上拖着走,结果让小狼磨破了爪子,又让铁链勒破了喉咙。从此以后小狼无法正常吞咽,也无法发出狼嗥。它咳嗽,吐血,以前一顿吃完的饭要两天才能吃完。当小狼再次听到西北方向熟悉的狼嗥,它在本能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想要扯断铁链回到属于它的地方,宁可把自己勒死也在所不惜。而这次为自由而做出的挣扎也的确将它送到了生命的终点。还未到交配年纪的小狼已然病得像一匹老狼。它脖子上被铁链勒出的伤口肿胀发炎,喉咙流脓,双腿疼得哆哆嗦嗦,陈阵再也忍不下去,亲手给了它仁慈,结束了它的痛苦。

小狼死去以后,它终于摘掉了囚徒的链子,终于得到了自由,终于得到了狼之为狼的尊严。可是从那以后,陈阵成了自己心灵的囚徒,受着无期徒刑的折磨,因为他永远无法得到自己的原谅。

伴随着小狼的离去,草原狼这个群体也濒临崩溃。人类文明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在生存的竞技中,狼与人甚至都不是同一个数量级的:跑,跑不过汽车,只能把自己跑得口吐白沫,肝肠寸断而死;逃,逃不过远射程的猎枪;咬,咬不透巨大的铁皮盒子。作为食物链上以主动进攻为生的物种,草原狼遇到了更高端的人,于是只能像兔子、田鼠一样采取被动防御的策略,夹着尾巴离开了额伦草原。

在毕利格老人的世界观里,狼没了,黄羊、兔子、旱獭、老鼠就会多起来,那么草就会被吃没了,草没了,草原的大命就没了,草原的大命没了,人也活不了了。可是他小看了人类的科技:人们用炸弹、毒药、猎枪把狼打没了,但是黄羊兔子旱獭并没有多起来,因为它们也被人类打完了,也不是全打完了,就是把它们打成了濒危物种而已,这个一级濒危,那个二级濒危,然后人类又开始把它们保护起来,宣扬不能打狼、不能打黄羊,不能打这个那个,这个要一级保护,那个要二级保护。

在狼群离开以后,杀狼狗也没什么用处了,小狗崽被摔死了,大狗被人偷走吃了;马也没什么用了,养着还浪费草,所以留下小小一群,够给游客观看、拍照就行了。牧人可以骑着摩托车放牧,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驯马。只是草原的大命真的没了。草原沙化了,河流干涸了,每一年,沙尘暴和春天一起来临。只不过,谁会想到,狼用这样的方式再一次报复了人类?

2015年,电影《狼图腾》上线了。可以说,从导演到演员,大家都很努力了,毕竟跟狼一起演戏不容易。但是,电影的槽点并不出现在狼身上,而且观众都夸狼演得太好了,槽点出现在人身上。演技什么的,我也没那么关心,关键是许多情节的魔改实在让人不能接受。首先,电影改编竟然把巴图给改死了!巴图是草原上的马倌,是蒙古族的英雄。在原著中,巴图为了抢救一群战马独自一人跟着狼群跑了一夜、战斗了一夜。虽然战马全军覆没,但是除了包顺贵这种心中只有“军区首长”的人,没人敢说巴图不是好汉。在原著中,年轻时代的巴图和嘎斯迈基本没有同框过,连一句对话、一个眼神都没有。可是即使这样,我依然觉得他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一个是马倌,一个是牧业组的组长,一个护马,一个看羊,还有一个勇敢的儿子巴雅尔,一家四口,祖父孙三代都是打狼的好手。而电影却把巴图改死了,只为增加一条并不精彩的感情线,让嘎斯迈和陈阵谈恋爱!其次,嘎斯迈最后把小狼放了,算是和平解决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可是这样一来,整个《狼图腾》的悲剧性、复杂性就完全没有了。小狼的痛苦、反抗、为了自由付出的努力、对同类的渴望完全没有了。陈阵的忏悔、心灵的折磨、灵魂的救赎也没有了。

就像毕利格老人说的:你们根本不懂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