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埃及二十四小时》读后感100字

《古埃及二十四小时》读后感100字

《古埃及二十四小时》是一本由[英]唐纳德·P. 瑞安(Donald P. Ryan)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28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埃及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一):我们所不了解的古埃及

这是我读的这一个系列的第二本,这一套书真的是越读越上瘾,真的太喜欢了。

这一本古埃及和另一本古雅典完全不同,虽然都是古城,但是城市间的不同以及各自的特点都在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完全不会将两座城市弄混,不得不感叹作者对于城市特色的熟悉以及写作功底的深厚。

这一本书讲述的是公元前 1414 年的古埃及,为我们讲述了祭司,女祭司等我们一直久仰大名的职业,从作者对于这些职业的描写可以看出来,在古埃及,人们对于信仰是及其重视的,虽然他们的日常工作很简单,在大型宴会上就是喝酒,但是这些职业在当时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书中还讲述了防腐师,木匠等和木乃伊息息相关的职业,通过对于这些职业的描述,让我们了解木乃伊是如何制作的,为什么制作木乃伊,这些都是古埃及特有的职业。除此之外,作者还讲述了一些普通人,甚至可以说是地位低下的职业,例如陶工,制砖工,这些职业在古埃及是最让人瞧不起的,没有人想要从事这样的工作,书中通过对于这些职业的描写,完整的描述了古罗马的社会生活,为我们展现了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

《古埃及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二):古埃及盗墓笔记

这个xxx二十四小时系列的书里,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古罗马的那本,可能因为对古罗马的研究的完成度和系统性都更强,因此有更丰富的细节可描述。要用二十四小时作为线索介绍一个时代的日常生活,基本逃不脱几个角度——平民衣食住行从业者的生活细节、统治者的生活细节、娱乐生活细节、这个文明特有的物质文化细节、女性的生活细节。如果是讲古罗马,有几个关键词必然出现——神庙的祭司、奴隶、送信者、士兵、贵族女性。有这几个关键词,基本上闭着眼睛也知道是古罗马了。那么放到古埃及的身上,就势必出现这几个关键词——建造陵墓的工匠、埃及王室、木乃伊的制作者、给金字塔等石头建筑提供石块的采石场从业者。有了这几个侧面,基本上也就知道是古埃及了。或者也可以说,给这些人分别分配一个小时,是比较符合读者的预期的。

然而我万万没想到,这本书竟然还用了一个小时来关注盗墓贼的生活(本书的最后一章)。诚如作者所提示的,我对古埃及盗墓这个事儿的理解,还是过多地受到了八卦小报和好莱坞的影响,老觉得他们的古墓是完完整整的、放满了吓人的机关、写满了“法老的诅咒”,只等着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探险家们像阿汤哥或者印第安纳琼斯去打开墓室大门、发掘其中的财宝。但本书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更加真实、也更加朴素的古埃及盗墓现场,因为其实古埃及的古墓跟我们中国的古墓一样,在现代考古挖掘之前就也在历史的洪流中被盗得七七八八了,大部分不会等到阿汤哥去盗墓。同样的,古埃及的法老古墓里也根本没有什么“法老的诅咒”或者《盗墓笔记》里的刺激机关:

相比好莱坞炮制出来的古埃及“盗墓笔记”,可能还是真实的考古记录更加吓人:

《古埃及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三):因为一本书,爱上一个古老的国度

指尖轻触纸张,文字勾勒出了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在《古埃及二十四小时》一书中,有产婆的故事,有防腐师的奋斗历程,更有老兵的战斗梦,亦有监工、黏贴土的陶工、女祭司、执扇人、皇后、哀悼者、建造师、木匠、制砖工、舞娘、医生等等人物,共同勾勒出了一个古老的国度。

谈起埃及也许很多人都第一想到的必定是古埃及的金字塔,它的伫立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傲然挺立的故事,而那些故事都在历史长河的掩盖下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防腐师的存在,木乃伊的存在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于他们之手,可是繁琐的工序,对华夏而言更是透露着一些残忍,毕竟华夏的酷刑里有五马分尸,而古埃及人为了能够达到防腐的效果,可谓是开膛破肚,可是这一切对他们而言却又是那般的神圣。

带着这份疑窦,通过该书中最常提及的古埃及《亡灵书》,解开了神秘的面纱,原来在古埃及的神话故事里,一直都认为死亡不过是另一种冒险的开始,一个全新的世界会因为一份亡灵书而作为身份的象征,开始在神话的世界里披荆斩棘,而所谓的开膛破肚,也仿佛有一个美好的神话,永远不腐的身体,能让他们在死亡之后保持一定的仪态,走向来世之路,更经过经文的护佑获得新生,拥有经文中所述的资源和富有生活等等。

人总是依靠一定的愿望而充满力量,古埃及人面对未知的死亡,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更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职业防腐师为此服务,这是一种人性的美好憧憬,更是对死亡最后的浪漫。

每一个国度的人民,都曾在科技尚未发达之时,以强大有力的想象力去削弱内心的巨大的恐惧,死亡没有任何的回音,更是一条无归途的征程,这样的未知会逐渐放大人的恐惧,因此需要一个充满希望的升华却填补这份空白,从而彻底驱赶内心的恐惧。

通过古埃及二十四小时的人物故事的讲述中,呈现了形形色色、鲜活奋进的人物,他们都曾在历史的轨迹里点燃心中的信念,在各自的岗位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因为这本书,那原本遥不可及的历史国度,仿佛拥有了全新的血液,在文字里流淌着曾经活过的故事。

每一个民族都曾用各自的智慧,在浩瀚的历史里,留下了绚烂的故事,而它始终都在指引着我们每一个人,突破现有的局限,也许会有很多的苦难,也许会有很多当下无法解决的难题,但不管是稚幼的途径,还是找寻到真正的真理,这都是一种尝试的途径。

因为古埃及二十四小时的美好故事,爱上了这一个古老且又有点浪漫的国度。

《古埃及二十四小时》读后感(四):古埃及芸芸众生的一天

过去,本人看地图时经常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上埃及在北面,而下埃及在南面。后来发现,两者的位置恰好相反。这多少有些奇怪,就仿佛我国北方被称为下中国,而南方则成了上中国。原来,上下埃及是根据尼罗河的上下游来划分的,因为水流自南向北流,所以上埃及在南面,而下埃及在北面。可是,与我们还是不同,毕竟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中国西部也不叫什么上中国,尽管地理走势确实是西高东低。地域的命名逻辑不同,但相似倒也存在,如古埃及人管尼罗河叫itroo,或者itroo-aa,“河”与“大河”的意思,这与我国先秦时代相同,“河”“大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古埃及的一切总是神秘而令人着迷,这本《古埃及二十四小时》通过饶有趣味的方式讲述了公元前1414年底比斯的一天。在天文历法方面,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领先其他地区很多,当时的古埃及人已经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了,所以作者以每段时间单位为横轴,不同的阶层、职业人物为纵轴,在交点处详细介绍他们的生活与工作状况。很难想象,3500年前的古埃及留存下来的历史资料与考古遗迹竟然如此丰富,不仅能复原国王、王后、维西尔(相当于国相)、宫廷司仪、监工、男女祭司等统治阶级的工作与日常,甚至可以了解到产婆、木乃伊制作者、退伍老兵、农民、家庭主妇、渔夫、陶工、哭丧者、木匠、瓦匠、金匠、舞娘、盗墓贼等底层人民的生活。古埃及文物与史料的丰富足以证明其历史文明的源远流长。

但是,为了复原这一天,多少还是需要些想象力,所以作者将文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题解(并非每章都有),学者会引用一些典籍中的片段,作为整章的说明或导读;第二部分是基于史实而带有虚构成分的文字,这一章的主角如同小说人物般登场,围绕他/她展开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情节,但在三千五百年前,可能每天都在真实上演这些事件与活动。有时候,一个人物会在几章内都出现,因此将全书贯穿成古埃及社会的生活圈;第三部分穿插在第二部分中,是一些历史、文化问题的概述,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结合故事,有助于掌握理解。

这本书会让读者对古埃及产生更加全面与深入的了解,因为它基本涵盖了古埃及人生老病死、柴米油盐的方方面面,这包括学生练习象形文字的功课,帝王谷建筑师通过莎草图纸检验陵墓的工期,女主人在晚宴前盛装打扮的过程与细节,当时的医生又怎样通过草药、咒语和护身符来祛病消灾,等等。这种望向芸芸众生的视角正好补充了帝王将相的正史,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古埃及》属于二十四小时系列。因为本书写作与译文俱佳,插图精美,所以激发了我们阅读其他几本相关书籍的兴趣,先强烈推荐这本吧。

《古埃及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五):从大量不同阶级人民的生活片段中,我们也可对古埃及文明一窥究竟

对于这本《古埃及二十四小时》中,我原本的期待是看到每个小时古埃及民众片段化的横向生活,但书中写的却进行了较为纵向的描写,不仅仅有横截面,更是介绍了大量的背景以及此职业者一整天的生活,其实与书中24小时的概念是有所相悖的,这也让我有些失望,并且正因为这一点,导致每个故事在阅读过程中难免有些枯燥。

或许是作者在此书中想表达的东西过多,毕竟古埃及文化博大精深,光是莎草纸亦或是木乃伊就足够写完一整本书。但却由于插入了过多的东西,反而导致个体很难被说得精细。

但这本书也有它的好处在。

比如在史书中很难被重视的一些低贱的工作以及工作者,在这本书中终于走进读者眼中。

而高阶层的人们,例如王和王后,不再是历史书籍中那单调的画像,他们走下神坛,也会有烦恼和不安,他们那虽华丽却依然枯燥的日常生活也在书中得以展现。

例如供品存给统治者时的场景,这可能是在其他历史读物中非常难以见到的极为私密的场景。而通过王身边那并不引人注目,却有十分亲近的角色眼里写出王的日常经历的,不得不说此视角十分独特。

而全书描述的是古埃及24个角色在同一天发生的事情,因此故事之间的穿插就像电影视角一般,在王、执扇人、以及王后身边都多次出现了宠物猴子的声音,就像是电影的闪回手法,即使主角们都身处同一个场景,而眼中看到的却是并不一样的风景,并且各怀鬼胎。

而这样的手法,在普通民众中也数次出现。例如名为伊皮的逝者,他的死亡,不仅仅被路过的民众所见证,同样也引出了古埃及一个特别的职业职业哀悼者,此职业的出场,正是为了哀悼伊皮。

从大量不同阶级人民的生活片段中,我们也可对古埃及文明一窥究竟。

这里有读者最感兴趣的古埃及棺材的制作全过程图解。与我们如今使用的棺材不同,当时的棺材与人体的形状较为相似,最终的产品是理想化的逝者。至于当时的人们于来世的笃信分不开关系。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古埃及的婚姻关系。当时的离婚和结婚一样简单,只要双方同意一方搬出去就可以女方,也可以保留自己的那部分财产,也许也有可能会分到男方的一部分财产。

当然,古埃及的娱乐一样让人向往。其中我最喜欢舞娘的故事,这个故事在香艳中又带些遗憾。美丽的音乐而舞动,舞娘的舞蹈不仅有美丽和性感,与现代舞蹈不同的是,还带了点诙谐色彩。虽大受欢迎,却还是不得不忍受身为下层,而必然会受到的折磨。从这个极有画面感的故事当中,读者仿佛能听到古埃及的音乐,搭配着姑娘们绚烂的舞蹈,在那美丽的场景中徜徉。

虽不及预期,书中也大有看点,古埃及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或可从此书中查漏补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